新浪財經訊 12月14日,第二屆中國產業改革發展年會在京召開,會議主題為“新常態下的產業改革發展之路”。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苗長興出席會議并發表演講。苗長興表示,我們國家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制造大國,但是工業大而不強,在核心技術、產品附加值、產品質量、生產效率、能源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苗長興指出,目前,我們正處在工業化的中后期,比較優勢轉換的關鍵階段,我們原來的一些人力成本的優勢,包括環境成本的優勢都不在了。經濟發展應該說進入了一個增速放緩、結構調整、重力轉換的新常態,同時迎來全球新一輪產業格局和變革,這對于我們國家來說也是機遇,也是一個挑戰,抓住機遇才能實現彎道的超越。
以下是苗長興演講實錄:
苗長興:尊敬的吳主席、季主席,各位嘉賓,各位企業家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第二屆中國產業改革發展年會,下面我就加快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談一些認識,與大家進行交流。
黨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十七大又提出“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十八大又進一步提出“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是黨中央準確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站在歷史和現實的高度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對于新時期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重塑產業競爭新優勢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我們國家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制造大國,但是工業大而不強,在核心技術、產品附加值、產品質量、生產效率、能源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目前,我們正處在工業化的中后期,比較優勢轉換的關鍵階段,我們原來的一些人力成本的優勢,包括環境成本的優勢都不在了。經濟發展應該說進入了一個增速放緩、結構調整、重力轉換的新常態,同時迎來全球新一輪產業格局和變革,這對于我們國家來說也是機遇,也是一個挑戰,抓住機遇才能實現彎道的超越,因此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動“兩化”深度融合,推進工業的轉型升級,培育產業競爭的新優勢,已經勢在必行。
我介紹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不斷產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將重塑全球制造業發展的格局。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日異月新,并加速與各領域技術深度融合,引發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變革,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的技術在制造業的集成應用帶來了產業鏈的協同開發創新,帶來了 用戶參與式創新,帶來了制造業、技術、產品、工藝、服務的傳導和創新,不斷催生和孕育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工業產品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網絡眾包、異地的協同設計、大規模的個性化訂制、供應鏈的管理等新型的智能制造模式將加速構建產業競爭新優勢。制造業與服務的融合,使得環生命周期的管理總集成、總承包、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等加速重構產業價值鏈新體系。工業云服務、工業大數據應用,物聯網應用都可能催生出一些新生的產業,柔性制造、智能制造、服務性制造、公益物聯網、3D打印等等,這些都對傳統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模式產生了顛覆性、革命性的影響,將帶來產品個性化、制造服務化、組織分散化、過程虛擬化,必將重塑全球制造業的發展。產品向大規模的生產,向個性化的訂制轉型,針對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實現訂制產品的批量生產,用戶參與生產和價值創造的全過程。制造業的服務化,從生產性服務到服務性轉型,圍繞全生命周期不斷地融入,帶來市場價值的增值服務,以此實現從傳統的提供產品服務組織的轉變,由傳統的集中組織生產向分散性的組織轉變。互聯網平臺匯集到企業要素積累,推動各產業環節,形成分散化的組織形態向協同研發、眾包設計、眾籌融資、網絡制造等,大家知道海爾的HOPE開放創新平臺就是個互聯網眾包平臺,它匯集了全球設計資源和用戶的需求,征集產品和技術的解決方案,目前已經有全球的食品、電子、家電等各個領域的200多萬專業研發人員注冊。像過程的虛擬化,打造虛實結合的數字化工廠,一種虛擬制造技術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研發、設計、工藝、裝配、物流等業務流程的虛擬化,并通過互聯網構建虛實結合的平臺。制造資源云化,就是將社會制造資源有效地組織,按需驅動,比如互聯網分散的制造資源共享到云服務平臺,按照生產的要求進行統籌的調配提供,實現多方的協同制造。
第二,世界發達國家都在努力打造信息化背景下的產業競爭的新優勢。當前,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在工業化和制造業再回歸的概念,試圖搶占新一輪產業發展的制高點,著力打造信息化背景下國家制造業的競爭新優勢。美國提出了先進制造戰略,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先后制定了重振美國制造業、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以及制造業促進法案等,設立了國家增材 制造促進中心、數字制造和設計創新中心等先進制造技術的研發機構。美國結合各個領域的產業優勢,重點突破產業附加值高的像智能制造、納米制造、生物制造,以求中長期產業布局打造總體性、系統性的制造優勢,保證世界的優勢。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的概念,這些都是先進制造的重要內容。德國提出了工業4.0戰略,其實就是一種單一智能設備的互聯,不同類型和功能的智能單一設備互聯又組成了智能生產線,不同智能生產線互相聯網,又組成了智能車間,智能車間互聯,又形成了智能工廠,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智能工廠互聯又組成了一個制造能力無所不在智能制造系統,這些單一的智能設備、智能生產線、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可以自由、動態的組合,滿足不斷變化的制造需求。它的核心就是通過這種虛擬網絡、實際物理系統使人、設備、產品實時聯通,相互識別和有效的交流,從而構建一個高度靈活和數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生產由集中向分散轉變,規模效益不再是工業生產的關鍵因素,產品由趨同向個性化轉變。
為了推進工業4.0戰略,美國政府也成立了與德國的機床設備制造業聯合會、西門子等十多家企業和機構共同成立研發的創新體系。德國電子委員會也重新編列了工業4.0的標準化工業圖,推動各方參與技術標準和規范性的一致。德國政府又加強數字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工業4.0提供新的動力。從美國、德國這些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他們一是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都上升了國家的高度,將其作為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重塑產業競爭優勢的措施。二是以智能制造為切入點,實現智能生產和智能工廠,提高制造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業競爭力。三是他們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和產業為主體,通過創造性、全方位地引入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實現信息化、智能化。四是他們都建立了多層次的產學研政聯合推進的機制,包括政府層面的高層次,提出產學研協同研發創新網絡的聯盟,以及中介服務機構和大企業牽頭成立標準化培訓平臺。
第三,加快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重塑我們產業競爭優勢。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制造業戰略和工業互聯網,包括我們提出的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這都體現了各國對未來制造業走向和戰略布局的認識,其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一致的。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云計算、大數據的應用使得工業化、信息化融合成為可能,也是提高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向,必須依據當前著眼長遠、統籌謀劃、提前布局,找準發展的突破口取得一些實質性的進展。一是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融合的重點和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依托傳感工業軟件、網絡推進系統、新型的人機交換模式,實現人、產品、設備等制造要素和資源的相互識別,使之聯通,有效標準,促進制造業研發、生產、管理、服務與互聯網緊密結合,推進生產方式訂制化、柔性化、網絡化,從而不斷地充實提升制造業的全球競爭新優勢。
當前,要圍繞增強重點行業成套智能裝備和重大智能產品的發展能力,加快關鍵領域的發展。要選擇重點行業開展智能工廠的應用示范,打造協同開發、協同供應鏈管理和網絡制造國家級產業示范基地,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要積極地培育智能制造個性化訂制網絡眾包,云制造等產業信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二是要強化兩化融合的產業基礎能力。一是要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二是要建立健全通用的標準體系,整合國內標準化資源,學習德國工業4.0以及美國先進制造和互聯網的經驗,加快智能制造標準化體系的建設。三是要完善面向智能制造的網絡基礎設施。四是要增強電子信息技術支撐服務能力。五是要強化工業制造能力,要針對關鍵的技術材料、核心技術部件、先進制造,這種工業產業基礎來支撐上下游核心創新,解決研發設計和產業化的關鍵問題。三是通過兩化融合的管理體系,去年制定了管理體系的標準,通過將信息技術與現代管理理念融入了企業管理,實現企業流程的再造,信息集成、智能管控、組織優化不斷提升信息化背景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今年首批選擇了500家企業進行試點,爭取年內完成200家企業達標,推進兩化融合向更高的水平邁進。
四是建立完善的協同推進機制,充分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凝聚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強大動力。一是政府層面的高層次的部門協調機制,協調政府部門建立了智能制造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二是在政府有關部門指導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紐帶,組織產學研協同研發創新網絡和產業聯盟,加緊制定相關的國際標準,搶占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三是鼓勵工業組織和大企業牽頭,成立標準化應用示范和培訓的服務平臺。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