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六屆全球PE北京論壇”于2014年12月6日在北京召開。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協會會長邵秉仁做了題為“金融改革創新和PE的發展”的演講。
在演講中,邵秉仁直指金融業監管亂象,稱,我國金融業早已開始混業經營,各種跨界金融產品大量出現,引起金融監管邊界和責任的模糊。現有的監管體系缺乏明確的責任劃分,分業監管體制造成了央行[微博]與監管部門、監管與監管部門之間的行政分割,出現了監管真空、監管沖突、互相扯皮等問題。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卻瞎管甚至多頭管理。
對于證監會[微博]只要求股權投資企業備案登記,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不承擔任何責任,邵秉仁稱,這種做法使人質疑是證監會人為的設置市場準入門檻,存在著尋租嫌疑。
以下為演講實錄:
邵秉仁:我今天想談一個話題“金融改革創新和PE的發展”。大家知道當前中國經濟進入到新常態發展階段,新常態發展階段我認為有兩個特點,一是,經濟發展的速度將放緩;二是,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創新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題。所以我們今天這次“全球PE北京論壇”,以“改革、創新、機遇”為主題,我想就具有現實意義。
第一點,我想談一談關于金融改革的看法。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所以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
我國金融業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等直接融資工具應該說發展尚不夠成熟,無論從融資規模和融資效率上,都不能夠和銀行業相匹敵。金融系統內部行政干預氛圍濃厚,缺乏適應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的市場創新活力。金融體系的發展與實際經濟的發展相脫節,金融宏觀調控尚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根據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14年中國企業500強研究報告”中顯示,在500強企業中,17家銀行的營業收入合計5.52萬億元,進展500強企業的9.7%,但是17家銀行的凈利潤總額達到1.23萬億,占了500強企業凈利潤的51%,銀行業利潤總額超過其余483家非銀行企業的利潤總和。制造業同其他行業與銀行業的利潤鴻溝越拉越大,這種利潤鴻溝應該說主要是由銀行業享受者壟斷,特別是資金價格壟斷下的超額利潤。
另外,我們也要看到,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嚴重不足,產業空心化問題開始顯現,應該說產業空心化在發達經濟體中是比較明顯的,通常會造成經濟停滯、政府刺激失靈的嚴重后果,然而這種情況在中國發生,我認為根源在于金融體系的市場化改革明顯滯后于實體經濟的市場化改革進程,從而制約了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產業結構的升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資金價格體系管理混亂。以利率體系為例,銀行主要的存貸款業務品種實行利率管制,而非銀行機構以及為規避利率管制創新的金融業務則采取市場化的利率體系。在利率管制領域,目前銀行的貸款利率是全面放開的,而存款利率仍然處于管制狀態,銀行天然依靠存貸利差享有高額的利潤,而缺乏競爭和服務意識;由于利率雙軌制衍生出大量的資金套利行為,資金在銀行業表內、表外業務之間轉換,形成大量空轉的影子銀行業務,資金并沒有真正進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利率雙軌制的存在當然有它歷史的原因,但是與監管不力也有關系,必須通過進一步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加強監管來解決。
第二,行政干預扭曲了市場。我國目前金融體系仍然以銀行業為主導,銀行又以國有銀行為主,即便是已經上市的銀行,股權結構也不盡合理,國有股“一股獨大”。因此,一個方面,各大銀行之間缺乏競爭壓力,普遍坐享金融管制下的制度紅利,大量銀行貸款流向壟斷國企,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另一方面,政府過度干預微觀金融。通過地方政府出面擔保或者其他行政手段引導銀行貸款流向,極易造成少數產業的一窩蜂式的集中發展,比如這幾年一直提倡的所謂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領域,就形成了產能過剩的局面。以行政手段干預金融資源的配置,最終造成了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更多錯配。
第三,多頭監管,效率低下。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體系主要由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三家獨立的監管機構組成。而現在我國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早已經開始了混業經營,各種跨界金融產品大量出現,引起金融監管邊界和責任的模糊,F有的監管體系又缺乏明確的責任劃分,分業監管體制造成了央行與監管部門、監管與監管部門之間的行政分割,出現了監管真空、監管沖突、互相扯皮等問題。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卻瞎管甚至多頭管理。例如,企業發行債券融資,發改委要審核批準,涉及到上市公司的公司債券證監會要審核批準,一些短融和票據甚至由銀行監事長交易所協會審核。協會是社會團體,根據中央關于社會組織改革方向,協會等社會組織團體要與行政機關脫鉤,是不應該具備審批權的,讓官辦的協會具有行政審批,就是典型的行政權力外延,極易引發尋租等腐敗。多頭監管引發職能混亂,效率低下。監管手段行政化色彩濃重,監管行為滲入到金融機構的日常經營,使得金融機構市場化、商業化行為難以充分發展,抑制了金融改革和創新。
第四,多層次資本市場還沒有形成。成熟的金融體系當中,企業融資應該以直接融資為主、間接融資為輔,而中國金融體系突出的特征,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滯后,缺乏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在2013年的社會融資規模當中,企業債券和非金融企業境內股權融資占比僅為11.7%,這種金融結構不僅導致系統性風險在銀行體系內積累,而且銀行的低風險偏好難以支撐經濟轉型升級。國際經驗表明,直接融資的資本市場在支持動員金融資源方面,比間接融資的銀行體系更富有效率。
以上舉例的金融體系存在的四個方面問題,并非都是獨立存在,而是緊密相關、相互影響。要改變現狀,必須通過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解決,實現金融服務真正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為此我呼吁:
第一,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市場化進程。在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適當時機必須放開存款利率,促進銀行業改善服務、提高效率、開展競爭。
第二,要進一步打破壟斷,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充分引入市場競爭,允許更多具備條件的民間自卑發起設立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要減少行政干預,推動多層次的金融市場發展,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股權投資基金、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等新興金融組織,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第三,金融監管要適應當前金融發展現狀,加快監管體制改革。依據不同金融產品特點,實行不同的監管政策。該管的管住、管好,不該管的放開、放活,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
第二點,關于金融創新問題。
現在正在發展迅速的互聯網金融和電子商務給了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即金融創新正在興起。
金融創新為市場提供了更多樣化而靈活的工具或者產品,有利于降低融資成本,提高投資效率,進一步推進市場金融化改革的發展。例如,近一兩年來發展迅速的網絡金融平臺等融資創新工具,利用互聯網技術更高效的實現了資金的有效配置,反過來這些金融創新工具也推動傳統金融機構發生變革,因為銀行只有在提供相應有競爭里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夠保持原有的客戶不流失,在市場競爭中取勝。所以對于金融創新必須給予充分肯定,不要在發展初期出現一點問題就打壓,要為金融創新發展預留出更廣闊的空間。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但是目前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還缺乏相應的法律基礎。隨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深入問題也頻繁發生,從連續發生的網絡信貸平臺跑路事件到一些互聯網金融產品涉嫌外歸宣傳,行業風險也進一步暴露,互聯網金融行業急需監管,這就首先要在法律層面來規范互聯網金融的行業發展,法律基礎缺失的現狀亟須扭轉。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互聯網金融只是一種金融工具,其發展最終還是依賴于實體經濟。現在大家對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趨之若鶩,熱情高漲,但是要注意其中隱藏著巨大風險,并且容易造成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忽略。最近,阿里巴巴[微博]的成功上市使軟銀等股權投資機構獲得巨大收益,但實際上軟銀花了15年的時間堅持對阿里巴巴進行投入才獲得了最后的收益。我們要注意,阿里巴巴的成功并不可復制,每一次產業結構升級調整都會催生一大批像阿里巴巴這樣快速成長的企業,投資機構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抓住機遇也要耐得住寂寞和等待。我們要頭腦冷靜,不要盲目推崇,實體經濟一窩蜂發展會造成產能的過剩,互聯網金融一窩蜂的發展會造成新的金融泡沫,反過來也不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是新金融的一種重要方式,未來金融領域的趨勢我認為必然是新金融和傳統金融的相互融合。為了加速這種融合過程,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金融一定要加強行業自律,在政府監管下健康規范的發展;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形式則需要向互聯網金融學習,增強競爭意識,改善服務水平,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最終,實現新金融和傳統金融兩種形式的共融共生,協同發展。
第三點,PE的發展和監管。
中國的股權投資行業發展,從小到大、從無到有,經歷了最初外資主導、本土人民幣基金后來居上、專業化程度提高、退出渠道多元化等不同階段。股權投資行業具有市場化和靈活化的特點,母子、投資、退出都是投資機構的市場化行為,正是在這種特點影響下,無論面臨外部經濟環境如何,PE機構都能夠根據自身的優勢靈活應對,在市場的選擇下實現優勝劣汰。中國股權投資行業的發展,是遵循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我們一直推動經濟體制市場化改革和金融創新的必然結果。
股權投資行業的發展以及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決定了行業監管政策一定要符合行業發展的規律,政府監管要致力于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目前,在監管政策和實際操作中,我認為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第一,行業發展缺乏完備的法制環境。
當前,私募股權投資行業仍然缺乏監管的法律基礎。按照2012年12月修訂的《證券投資基金法》,將非公開募集的證券投資基金即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納入了監管范圍,但是并沒有對私募股權投資的法律性質進行明確。法無禁止即可行,一個方面,缺乏法律基礎為股權投資行業預留了廣泛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隱藏了巨大的風險,給政府監管造成難題,最終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第二,證監會在監管實踐中存在著過度監管的趨勢。
2013年中編辦發文明確證監會負責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監管,解決了行業一直存在的多頭監管問題。但是在實際監管過程當中,證監會并沒有考慮到私募股權投資和私募證券投資兩個行業的明顯差異,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簡單視同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套用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監管方式,有過度監管的趨勢。
由于股權投資是一種高度自律性的投資,其設立和投資都不需要任何行政性審批,在市場準入方面也就沒有必要由證監會進行所謂備案登記,即使備案登記也只能由證監會來執行,而不能將行政權利外延到其所管理的行業協會,就是基金業協會,這種備案登記對股權投資基金發展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因為只要取得工商部門的注冊登記,就應該具備開展投資的權利。證監會對私募股權投資行業采取的備案登記制度,是將證券投資基金的管理辦法簡單套用到股權投資基金上來,誤導社會認為是給基金管理公司發了一張金融牌照,這是不合適的。
如果備案的基金出了問題和風險,監管機構是不是需要負責呢?近期媒體爆出的幾起私募基金案件,例如基金管理人員私自挪用基金,攜款潛逃等等,目前就已經有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梢灶A計這種類型的案件今后還會出現,證監會只要求股權投資企業前來備案登記,卻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不承擔任何責任,使人質疑是人為的設置市場準入門檻,存在著尋租嫌疑。
此外,證監會授權行業協會行使行政職能,違背了三中全會關于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政社分開的宗旨和國務院發布的《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方案》的改變精神。
關于股權投資行業的監管,政府應該充分尊重行業發展的特點,堅持“行業自律為主、適度監管為輔”的原則,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行業協會是自發成立的非盈利性自律組織,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方向,行業協會必須與行政機關脫鉤。行業協會的成立和運營,也不需要主管部門的行政干預和審批,依法向民政部門登記的行業協會均可以開展強化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發展的活動。
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協會自成立以來,秉承“標準化、國際化、市場化”的發展原則,并堅持“立足北京、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服務理念,認真服務于各類基金和管理、中介機構,為會員提供包括法律、會計等相關培訓業務,努力提高股權投資的募、投、管、推等方面業務水平,也積極組織各類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等活動,促進行業的自律健康發展。
未來,協會將加強研究和培訓兩個方面工作。一是,協會今年擬發起設立全球創新研究院,進一步密切關注全球范圍內的投資領域最新動態,分析研究股權投資行業的典型案例、行業趨勢,向會員提供更全面、專業的分析見解。二是,在培訓方面,協會目前在已經形成了“月度培訓”、“退出系列培訓”、“管理系列培訓”、“并購系列培訓”等幾個固定的培訓專題基礎上,未來還將成立專門的培訓中心,并將專業培訓向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為股權投資行業發展培訓人才做出我們自己的努力。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