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辦的“首屆中國企業國際化論壇”于11月21-23日在三亞市召開。11月23日下午,“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機會”分論壇舉行。美中汽車交流協會主席、美國百人會大中華區主席、春暉資本董事長汪大總在發言時表示,提到的華為在美國事件,那么大的公司買一個大概一百萬左右的企業,居然會被否決掉,而且說是靠近軍事基地,聽起來很荒唐。
以下是汪大總講話實錄:
楊燕青:汪總,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有哪些成功的經驗,我們付出哪些就教訓,從您經歷角度和我們做一點分享,有請汪總。
汪大總:謝謝主持人,您的問題問得非常好,我先做一點鋪墊,我是一個海歸,我在中國和美國汽車界工作了30年,前十幾年,我是致力于把美國的技術,美國的產品,運到中國來。后來海歸以后,作為國內大的國有企業汽車公司的主要領導,我致力于帶領中國企業走出去,我們在海外完成五項并購,最近兩三年,我們成立了自己的春暉資本,去年我們也跟中國的企業一起完成了四項海外的并購,其中三個在北美,有一點點實戰經驗。
我想說幾點,第一點,從汽車角度講,因為我搞了一輩子汽車,別的不太懂,汽車發展的歷史,中美兩年的合作歷史,是一個共贏的歷史,我是1981年到美國去,那個時候中國的汽車產量一年是七千輛,我第一次回中國作為通用代表是1994年,那個時候中國是將近一百萬輛,大家知道今年中國汽車產量是多少,今年可能要突破2400萬輛,已經把第二的美國遠遠甩在后面。從這個角度講,如果沒有國際汽車工業的合作,特別是美國汽車工業的合作,我們的汽車工業是不可能發展這么快的。合資的路徑給我們培養了人才,積累了資金,也積累了經驗。所以中國是受益的。反向也是一樣,我剛才提到通用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量已經超過了美國本土,我還在零部件集團叫德爾福集團工作過,福特汽車[微博]去年在中國的銷售增長了50%。對美國也是一個雙贏。這是第一點,歷史就是雙贏的歷史。
為什么是雙贏?就是我想講到的第二點。兩個基礎層面上,我們兩國的工業是互補的,美國的汽車工業它有百年的歷史,它有很多的人才,它有很好的產品,它有很好的品牌,它擔心國內市場趨于飽和,所以發展潛力不是很大。我們中國就是另外一方面,正好相反的,中國的市場蓬勃發展,過去的十幾年,平均增長20%以上,而且現在很多企業都欣欣向榮。但是他們在技術方面,在品牌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因而是互補的。這樣的話,就會產生共贏的結果。
第三點,往前看,我認為我們的合作共贏的局面還會繼續,繼續但是模式會有些改變。如果說以前我們的合作是以美國向中國投資為特征的話,那么今后將來,中國對美國投資,會變成一個新的亮點。剛才我提到我們去年就在里邊跟中國的企業一起做了三個,所以這將會成為一個新的亮點,作為一個新的機會。
現在就開始回答你,這里面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資源,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有什么樣的教訓。我想圍繞兩點講。
楊燕青:汪總能不能分享一下在過去經驗中失敗的教訓。
汪大總:我會講兩個,失敗的經驗很多了,我就講中美,有兩點非常關鍵,為什么會失。恐袊钠髽I雖然做成的不是很多,但是大家在努力做的非常多,就是成功率不到50%,它出去找,出去做,但是真正做成的恐怕遠遠低于50%。為什么呢?有一條就是信息不對稱,這個詞聽起來好像有點抽象,事實上就是說中國企業國際化程度還不夠高,跟國際接軌的程度有些規矩也搞不清楚,別人的習慣,我們也不太熟悉。說老實話,這個對美國的方面也存在,特別是美國的中西部,它的國際化程度也很低的,你向他了解中國,他跟你說的非常少。我知道的事你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事你知道,產生誤解,產生誤判,這個東西就使得很多合作機會都失去了。
您剛才還提到好的例子,你提到的華為,我對情況不熟悉,但是想想也很奇怪,那么大的公司,買一個大概一百萬左右的企業,一百萬是很小的東西了,居然會被否決掉,而且說是靠近軍事基地,這個東西聽起來很荒唐,這應該說不是一個成功的例子。那么怎么辦呢?剛才Tim講得很好,做一件事情做成功,主要是靠人,你不知道的事就不知道,不知道的事就去外面找點助手、幫手幫忙。剛才提到他們當時如果這樣去做的話,就會提出比較合理的方法,我就這個事也跟美國一些專家也討論過,其中還有過去當過美國的內閣成員,非常熟悉中國的情況,現在也在從事這方面的事情。他告訴我,如果他們這樣做,也許可能就會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所以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需要好的幫手。
除了這些專業團隊以外,我特別想提到我們華人華僑隊伍也可能是一個潛在的好的幫手,這是中國的特色,我們大概是世界上唯一的國家有大量的華人華僑分布在世界各地,他們熟悉雙方的情況,我稱之為他們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清道夫,我舉一個成功的例子,去年我們買了美國一個企業,世界第一大的汽車的輕量化材料的企業,標的遠遠大于100萬,大于100萬的大概2億左右,這么大的標的,我們在三個月之內就完成了,其中一個成功的經驗,我們在里面請了三個非常有經驗的當地的華人,一個是技術專家,是這方面的院士,給我們做盡調的時候非常到位。另外做過這方面的企業總經理,對商務方面非常熟悉,這樣就大大促進了。
楊燕青:是百人會的成員嗎?
汪大總:這三個人還不是百人會成員,你提到百人會更好了,百人會是美國的精英組織,里面有大量的在這方面有非常多經驗的成員,也非常愿意促進中美之間的經濟交流,我記得有一個會員,我們訪問商務部,就公開表示,我們在美國建廠,我們去美國30年,在美國建15個工廠,這里有多少經驗,有多少教訓,都愿意跟大家分享。所以這就是一個資源。
楊燕青:我聽了一下汪總,重點要講的是隱含的東西,假如你要到美國投資,一定要找到了解情況的人,了解情況的人有幾個可能性是哪一群人,比如百人會是一群人,比如汪總代表的春暉是另外一群人,他不講失敗的案例,一個勁講大家為什么找他,找他還是有理由的。我們現在說美國的汽車業很多轉移到中國來,中國在替中國市場生產很多汽車,當然也替全球市場生產很多汽車,最后中國市場汽車非常多,當然中國人民需要汽車很多,但是汽車導致霧霾的天氣,你覺得汽車領域和相關的氣候變化領域,中國和美國是不是需要有一些協同,因為你是汽車方面的專家?
汪大總:你不能說所有霧霾是因為汽車造成的,首先把這個說清楚。美國汽車比中國汽車多得多了,美國現在汽車保有量是中國的2倍,從城市來看,北京大概是570萬輛,東京是700萬輛,紐約是一千多萬輛,但是東京和紐約霧霾沒有北京嚴重。我不否認汽車對霧霾有它的罪過,不管怎么樣,回答你這個問題,兩國在這方面合作肯定是好事。我看到最近我們兩個大國領導人在這方面邁開了一小步,但是不知道美國的國會好像有不同意見。
楊燕青:所以你們百人會要影響美國國會才行。
汪大總:這是一個很值得去探索的,我們的會長也在下面坐的,咱們一塊回去探討這個事,倒是我們值得考慮的事。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