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辦的“中國企業國際化論壇首屆年會”于11月21日-23日在三亞市召開。22日下午,大會舉辦了“如何管理海外投資中的挑戰與風險”分論壇。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興動在論壇上表示,。
以下是陳興動講話實錄及論壇的提問環節:
Claude Smadja:陳先生,讓我來問您一個問題,事實上從風險層面來講,有金融的風險,我想有兩個問題,我們是必須要回答的,一個是盡職調查,事實上我們看到中國的公司來進行合并、收購,他們可能像盡職調查做的并不是特別足夠,可能有些風險在后面,他就會有一些相應的不良的后果,今天早上我們也在討論里面談到過了就是有很多情況,中國的公司,可能在合并里面,它付的代價太多了,有些是故事的,因為賣方要給它設置障礙,但是是不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市場呢?這是不是另外一個原因讓他們過度支付。如果說我們看一下某些相應案例的話,從盡職調查角度來看和支付正確合并的費用這些方面,您的看法是什么?
陳興動:每個人都已經說過了,我非常地榮幸地參與到這個討論里面,來談一談中國海外投資的問題和風險的管理。涉及到您的問題,剛才提的是兩個問題,從法國巴黎銀行在全球有78個國家的跨國銀行,我們的雇員超過大概18萬到20萬人左右,應該說法國巴黎銀行,我在這個銀行已經工作16年,這16年過程中,我的觀察,我過去一直都以法國巴黎銀行風險管理作為自豪的,法國巴黎銀行風險管制有一個舉證的管制,任何地方的風險如果出問題以后,這個舉證里會出現一個點,這個點會出現警報,其他部門就會起來去解決這個風險。但是你們可能知道不久以前,法國巴黎銀行被美國政府罰了89億美元,單項生意來說被罰89億美元應該可能是歷史上是一個記錄。國際社會對法國巴黎銀行被罰89億美元是非常同情的,當然這里有很多問題,為什么法國巴黎銀行認罰89億美元,今天我在這里不做具體評論這件事,很多新聞都有報道。
我們回過頭來看,就是盡職調查。中國很多企業,我在做國際投資銀行的業務已經超過22年,接觸過很多中國在海外的投資企業,在各個地方,拉美,我沒去非洲,去澳大利亞很多回,歐洲、美國,碰到很多人。我們現在回過頭來,包括袁總講的一系列東西,我們后來的問題都出在前期的問題沒做。這是中國過去傳統上,我記得多少年以前,跟中國的中央銀行高級官員們討論這個問題,我們說經濟增長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我們必然也會出現兩個問題,第一產能過剩,第二資本過剩,我們必然要走向世界。當中國經濟成為老二的時候,中國國家的利益就超出了它的國界,我們就更多地要去做GNP,不僅僅做GDP,這樣我們一樣走出去。當時說中國人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當時我相信官員們的信心比我要足一點,他們說不要緊,我們前面有我們很多的日本的經驗教訓,我們可以去吸取,我說不對,我好像沒有信心,我說我們還得需要我們自己的代價去買這個教訓。第一個教訓就是剛才提醒的,寧肯花更多的時間去做風險評估,這是非常關鍵的。第二個引起關鍵錯誤的時候,我們突然發現政治上的目的和商業的目的太過于緊密結合,我覺得國家要走出去需要一個國家戰略,這個國家戰略到了每個公司,哪怕是國有企業也應該講究商業利益,沒有商業回報的事情需要去做,如果純粹是一個社會的項目,是一個援助的項目,那就按援助去做,不管它的生意,但是二者不能混在一起,混在一起通常是不好的。
如何去避免這些事情,剛才講到盡職調查,風險考慮,考慮什么因素?這個風險很多,很多人都講過,我只想提一點,我們通常企業在考慮風險的時候,經常都問一些經濟的風險,商業的風險,信用的風險,忘了政治上的風險,政治風險又不是那么明確,比如說這次的法國巴黎銀行被罰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代理客戶為蘇丹,為伊朗,為古巴公司進行清算,清算說老實話,收費是非常低的,掙一點點小錢。當時清算更多的可能只考慮,我們當時有合規部門,也有法律部門,對這單生意也會進行考慮,比如說這種清算也不是不問他政治風險,說這個清算首先看有沒有政治風險,這種清算不違反法國的法律,不違反歐盟的法律,既然是歐洲的公司,那應該是沒問題。大家再看,清算假如說某A公司是石油進口公司,它要從B公司進口石油,我要做清算,只要看看A公司帳上有沒有錢,他帳上有錢,我為什么不可以做呢?商業上沒有問題,信用上也沒有問題,也沒有信貸的問題,我去做了,一年、兩年、三年一直在做,但是有一天爆發了。美國人進來查了,美國人為什么查呢?說你雖然不違反法國的法律,不違反歐盟的法律,但是違反了美國的法律,我也不跟你美國做生意,他說你用的是美元結算,美元是我的錢,不是你的。你在很多時候,在做生意的時候,你需要把這些因素考慮進來,寧可花更多時間把它做進來。在這里有一點,我非常強烈建議的中國的企業特別是比較大的國有企業,一定要建立非常完整的相對獨立的風險評估部門,或者叫合規部門,這個合規部門不受當初項目的影響,一定要直接跟你的公司總部的投資管理委員會負責任,就向王岐山學習,把中紀委獨立起來,要避免這種錯誤,可能就像袁總講的有多少億的損失,我聽起來非常痛心。
我這里還有一個建議,我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跟一位女士在討論,她在批準中國的企業到海外去投資的資格問題,我說這種批準一點意義沒有,拋開你的單位,回過頭來想一想,這種批準是不是沒有意義,你做什么樣有意義的事情呢?能不能成立一個中國走向海外投資的投資手冊,中國在各個不同國家的投資手冊,像現在歐美國家,已經在全世界做了這么多的投資,他們的成功經驗能不能總結一些,中國人應該怎么去做,要更多避免這種風險。我是從百富勤出來,百富勤的成功,大家都知道它的成功,十分鐘的奮斗,無非是一風就把它吹倒了。從這個角度的來講,機會與風險,成功與風險哪個最重要?我覺得把風險控制住,沒有風險控制,成功都不存在。
第二點,如果講財務方面的評估,我覺得中國要學會愿意為服務付款,愿意給這些咨詢公司付帳。中國人不愿意給咨詢公司付錢,剛才Kneenth講到,我給中國公司提供服務,中國人說不需要,中國人以為自己都懂。我們是不是不要再花二千億本來花二百萬買回來的東西,現在有許多東西,更多的出去發現都是單打獨斗,自己的公司出去都是從零開始,中國人應該成立像歐美公司一樣,甚至我們應該向韓國人學習,我前天在香港,給韓國一個金融公司的董事會做一個報告,我跟他講,你們韓國人有沒有在中國或者在其他地方成立協會,韓國人說我們只要有三個公司的地方都有協會,韓國人開始搞協會,只有協會才能成為互相之間的經驗、教訓,跟地方政府,跟當地的政府去進行溝通、交流,要找到這些東西。另外我們要大膽,中國人已經不窮了,我們都能拿到幾千億到國際市場去投資,難道幾十萬、幾百萬顧問費付不起嗎,這些顧問費它的評估,拿我們自己肉眼去看,去評估,讓我們按照國內的辦法去做,金錢這個錢不是我的,都是國家的錢,都是太痛苦的事。剛才問中國的企業為什么會高估資產的價格,愿意付更多的錢,這里有許許多多的原因,我們可以做得到,可以找到一個,假如說不是一家咨詢公司,找兩家、三家,我最終能找到一個比較合適的市場價格。當然在投資過程中,誰都會犯錯誤,誰都不是天才,我一定要找到非常合適的價格,誰也不敢保證,但是我們能找到大概率的事件,能夠避免80%、90%的風險,那就非常好了。
Claude Smadja:非常感謝陳先生,F在我們把話筒交給在座的各位觀眾。
提問:你研究很多國家評級體系,你對中國評級是多少?
張明:直接回答,很坦白說沒有這樣做,我們講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風險,你說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我們回去可以簡單算一下,下次見到你,可以說在這樣評級體系中,中國處于哪個位置。
Kenneth Jarreff:談到中國風險,我不評級,我不做評級,我只是從分析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是我們理解的問題。談到美國對中國的投資,大家知道中國對美國投資和美國對中國的投資是其虎相當。目前為止,如果談到中國風險問題,這個問題是非常難回答,換句話說,怎么樣能管理你的成長和管理你的效率,管理你的毛利率等等,這個問題非常難回答。大家知道美國企業到中國投資的時候,現在他們面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強烈的競爭,因為中國企業正在成長等等。包括中國的企業往往是打價格戰等等,這個對美國企業來講確實是很大的挑戰,你這個問題對外國對華投資企業而言,他們對中國投資風險它的擔心相對幾年之前是更高了,而不是更低了。這是我的一點點分享。
Claude Smadja:剛才您談到了在中國的制造成本越來越高,在印度的成本低一些,剛才談到中國的制造企業能不能外包到印度,比如中國很多企業是外遷到越南,您覺得涉及到印度市場規模還有其他優勢,您覺得印度是不是有可能是跨國企業把制造基地從中國遷出去的目的地之一呢?
Shishir Sharma:中國主席習近平前不久訪問了印度,中印雙方簽訂了諒解備忘錄。在諒解備忘錄當中,也闡明了在印度要建立一些特殊的經濟特區,這個經濟特區是由中國人來管理的經濟特區,這是在諒解備忘錄闡述的一些話語,所以對于印度而言,因為印度的制造成本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廉,而且產品是服務于印度本地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制造規模的擴大,也有可能在印度制造也會走向世界市場。對于中國而言,中國不只是簽署了諒解備忘錄,而且中國也在推動印度建立中國管理的經濟特區,現在這個工作在做了。很清晰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有這樣的共識,他們認識到印度是一個大的制造產品的市場,另外印度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利用印度廉價勞動力基地,來進行全球的布局等等。華為,中國非常成功的電信企業,華為最近在印度建立了很大的研發中心,一共有500多名研發人員在那里工作,他們的研發是針對本地市場的,所以現在這個趨勢是非常之明顯,包括和印度的企業界有越來越多的溝通和合作,所以您的問題是印度的確是可以作為海外的基地。
提問:這個問題是針對Jarreff,談到地緣政治的風險,包括澳大利亞的地緣政治風險,習主席最近也拜訪了澳大利亞,也建立了雙方的協作協議。我們也看到了澳大利亞政府也和日本和美國進行深入的交談,他們一個話題澳日美的話題就是地緣安全問題,他們要形成一個圈,來防范中國。在您看來,這方面澳大利亞這方面一直講跟中國加強合作伙伴關系。我們又看到另外一個信息,就是來遏制中國的信息,尤其遏制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擴展,在您看來,大家都談到地緣政治的話題,最近地緣政治話題非常熱,您能不能在這方面分享一下您的想法呢?美國由美國人的想法,印度人有印度人的想法,大家都在把目光投向這個問題。
Kenneth Jarreff:這個問題是非常好的問題,也是非常難回答的問題。習主席對澳大利亞的訪問是非常成功,上周他是參加了布里斯班的G20峰會,他在澳大利亞進行了訪問,大家知道習主席倡導之下,中澳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也是達成,也是中澳雙方友好合作的步驟,雙方也正是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地位,雙邊關系得到了升級。談到中澳關系,最近幾個月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勢頭,大家知道習主席的訪問,也受到了熱情的空前的歡迎,通過這個,我們從更大的角度審視地緣政治的問題。中國在同周邊國家打交道過程中,面臨困擾,包括中國南海的問題等等。中國即使不想把美國擠出這個地方,起碼要遏制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存在和影響力等等。從這個角度我不能說得太多,根據這個背景來看,我相信從中國角度可以更好管理一下中國的對外政策。從澳大利亞角度而言,澳大利亞會一如既往地和美國維持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是澳大利亞的傳統,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同等而言,中國的增長是中國國力日益增強,毫無疑問,這樣的話,從未來角度而言,有些周邊國家,很多中國的政策確定性有一種疑問,這樣的話,中國的說法是對中國遏制,其實這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觀感,從澳大利亞角度而言,澳大利亞也表明了他和日本是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而且澳大利亞表明他跟日本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是以中國為遏制對象等等。
Claude Smadja:是的,你最后這點談到也非常切題,很多人跟中國都建立了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另外地緣政治的概念仍然存在,包括他們想要從地緣政治角度獲得一些保護,包括來自美國的保護,中國是他們經濟合作伙伴,所以中國要學會怎么樣適應這個局面。
時間現在已經不多了,只能到這邊結束了,最后稍微小結一下,有三點跟大家小結一下,這三點是我們討論的結果,第一個是更多的中國私營企業逐漸地走向海外,這樣的話,我們也希望由于私企的介入,他們透明度會更高,因為他們并沒有政治這方面的考量來進行海外布局,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私企大規模海外投資可以增加我們透明度,這是很好的現象。另外一個,這個話題談了很多,包括中國的企業要學習,要學會怎么樣能夠支付一些服務費用,這點要學會,來確保日后的成功,無論是律師事務所,包括公關公司等等,這部分的費用是必須要去花費的。對于世界上最為老牌的,最為老道的企業他們在進行海外布局的時候,他也會進行盡職的工作,我覺得中國企業應該向這些老牌的,世界的跨國企業學習,愿意掏這部分咨詢費,這樣增加海外布局的成功率。這是第二點。第三點我認為也是很重要的,也是非常有趣的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性的問題,正如某些人說過的,我們的世界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方,中國的公司也是需要來了解的,學習的,因為只要他們在中國來進行業務的擴展的時候,這種安全性的問題,我想說事實上和海外的風險相對比來講,可能就不是那么嚴重,但是如果說你要到海外進行工作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必須要考慮。
另外一個問題,當我們談到中國和印度的時候,這兩個國家,26億人加在一起,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過往的一些歷史性的爭端,這種負擔確實是有些減緩的跡象,所以從習近平書記還有穆迪總統他們對話來看,這也能夠創建新的機會,能夠更好改善雙邊的關系,在未來幾年時間里,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看到的情況就是當他們看海外的相應的投資者機會的時候,一些項目的時候,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很多的中國公司他們有很多好的辦法,能夠幫助他們應對海外相應的問題,現在他們也能夠接受在海外進行他們業務拓展的時候,能夠采取一種比較低調的態勢,在這些國家來開展他們業務的運營,或者說能夠接受一些稍微低一點的位置,在商業合作里面。所以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現在中國的公司確實在不斷地來進行求化,更加重要的一點,這個是一種相應的趨勢,一種心態的改變,這個在未來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非常感謝我們的演講人。謝謝!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