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經濟新常態與改革新開局——董輔礽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于2014年11月15日在武漢舉行。上圖為華中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曹陽。
以下為演講實錄:
曹陽:我比較特殊,我是學校的,沒有搞過實業,我講的是自由和政治。07年搞了國家的重大課題,當然研究農業現代化,當時研究的是農業生產組織的現代化。過去研究農業現代化都是四化,為什么現在要研究農業生產組織現代化,過去歷史上有一個觀念,生產關系很先進,有所有制的優越感,當時叫做先進生產關系和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農業主要是生產力落后,但恰恰是生產關系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于是我們研究農業生產組織,但應該要有一個標的,農村自己單干多好,為什么要搞組織,根本原因是什么,西方理論講了很多。但我們感覺到,人之所以要合作、要組織,是因為人要實現自己的自由,我認為組織最根本的功能就是要拓展人的自由,拓展人們實現實質性自由的可行能力。組織形成了之后,往往會異化,會成為限制人們自由的工具。力量再大的人,頂多限制兩個人的自由,但如果是一個組織,你可以使千百萬人失去自由,組織怎么樣能夠使它成為拓展人們實現自由的功能,而不是束縛人們自由的工具。從這樣一個邏輯出發,我們就研究農村問題。毛澤東有一句話,可能大家普遍不太注意,毛澤東談到農業合作社和工業公社時說,農民要自由,我們要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就是指合作公社,合作公社就跟農民自由有矛盾,最后結果是農民喪失了自主權,喪失了個人自由選擇權,搞成人民公社。最后人民公社解體,解體的最終原因是什么,我們認為就是農民喪失了自由之后,它的效率很低。從這個角度上說,自由是效率的源泉,沒有自由就沒有效率。
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很多人認為其核心是家庭金融,我認為不是,我認為承包制以及農村改革的成功,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給了農民自由選擇的機會。農民可以自由選擇,可以選擇種地,也可以選擇不種地,我可以選擇從事農業,也可以選擇從事非農產業,我可以選擇在這里打工也可以去城市去。正因為農民有了這樣的自由選擇權,才有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才有各式各樣的組織。從自由角度來說,農民現在也有很多不自由的地方,因為制度還有很多束縛自由的東西,包括今天講的資本市場,資本流動需要自由的流動,我們現在資本市場關鍵問題就是把因為資本流動不自由,不自由就沒有效率。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