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國家發改委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辦的“2014’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高層論壇”于11月8日-9日在廣州舉行。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彭森出席并演講。
彭森稱,長期以來,地方政府考核都是以GDP論英雄,這成為過去長期投資驅動,資源驅動增長模式的動力,也是中國獨有的競爭性政府增長模式的動力,此種考核模式,造成了地方之間的惡性競爭,保護政策屢禁不止,地方政府過多的介入到招商引資等微觀經濟活動中,甚至造成了環境污染——從根本上扭曲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破壞了市場統一和競爭活力。
對此,彭森建議,在“十三五”時期,國家只制定中期的發展指標,逐步的取消地方GDP增長指標統計,年度增長指標也改由研究機構來預測和發布。
彭森還強調,保持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關鍵,不是在實行強刺激還是微刺激上面,關鍵還是繼續關心改革,繼續關心市場,進一步深化改革,此乃適應新常態,培育新動力的根本途徑。
以下為演講實錄:
彭森: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很高興接受邀請到羊城參加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國際論壇。
首先我想說的是最近中國會議比較多,可以說是大戲連臺,剛剛在上一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四中全會剛剛閉幕,明天又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一周年的紀念日,上一周我們剛剛在北京開了一個論壇紀念中國改革元年。在過兩天,在北京還要召開APEC會議,多個國家元首齊聚北京。下面我談兩點看法。
第一,關于當前的經濟形勢;第二,對于生態城市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于當前的經濟形勢,在剛剛結束的共產黨第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有兩句總的判斷:1、當前國際經濟形勢錯綜復雜;2、中國的改革發展任務極為繁重。
從中國目前發展的外部環境來看,世界經濟在深度的調整中保持了整體復蘇的態勢,但是復蘇之路仍然是曲折漫長的。從今年來看,主要經濟體的走勢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美國經濟進入了穩步增長的軌道,房地產市場開始回暖,就業市場持續改善,失業率從2009年一度高達兩位數,已經回落到6.4。10月底,美聯儲宣布結束QE政策之后,加息也是指日可待的。
與此同時,歐盟和日本,歐元區在開放政策的同時,僅僅實現了一個零增長,特別我們注意到像德國,2008年以來表現在歐盟上最好的,今年也出現了負增長。整個歐元區的失業率目前高達11%,日本的安倍經濟政策曾經一度出現了經濟比較好的上升勢頭,但是如今已經風光不再。我們也注意到日本政府為了緩解財政的緊張,把消費稅做了調整,從5%調到8%,結果帶來的是國內的內需低迷。
會前,我也見到我的老朋友中日經濟協會會長,我們談到了中日經濟貿易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過去最高的時候,中日貿易額占中國貿易總量的17.5%,目前下降了10個點,只有7.5%,我也希望隨著政治關系能夠改善,中日經濟關系能有所改善,這對中日雙方都是非常重要的。
回到新型經濟體,新型經濟體這兩年面臨著很多壓力,目前世界經濟的一些重大的風險,主要是三個方面:1、主要經濟體的宏觀政策分化比較嚴重;2、地緣政策的沖突不斷;3、埃博拉病毒擴散也給世界經濟復蘇帶來新的打擊。
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環境看,在短期內難有明顯的改善。從中國國內來看,我們剛剛對三季度經濟形勢做了一些分析,一方面總體來看經濟的經濟運行總體是平穩的,主要經濟指標能處在合理的區間;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實體經濟經營困難,財政經濟風險不斷增長,經濟增長穩中趨緩,穩中有險,穩中有憂,這種情況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
特別是進入了換擋期,國內經濟運行持續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這個已經成為中國當前經濟新常態的一個主要標志。從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的經濟回落到了8%以下,我印象中當時對于中國經濟能不能保持改革開放以來的高增長還是有爭論的,當時有很知名的經濟學家專門講,中國可能還有希望在未來20年保持8%以上的增長速度,但是實際情況,從2012年一季度開始到目前為止,11個季度,中國的經濟是在7.3%-7.9%之間徘徊。今年的三季度7.3%增速也是年度來最低的,今年的年度計劃本來是7.5%,但是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投資、消費、外貿,都不同程度的下降。這個應該講都很難完成年初的計劃。
從投資看,去年中國的投資增長是19.6%,今年的計劃做了一定的下調,是17.5%,但是從前三個季度來看,只有16.1%。從消費來看,社會商品流動總額去年的數字是13.1%,今年為了彌補投資的下降,上調到14.5%,實際運行的情況只有12%。外貿,去年的增長是7.5%,今年的計劃也是7.5%,但是1-3季度,中國外貿的增長只有3.1%,其中外貿的出口是5.1%,進口只有1.3%。三架馬車同時完不成計劃,這個也是多年來沒有的。
因此,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中速的增長,就是圍繞著7左右的增長,現在已經逐漸形成了社會的共識。
但是新型經濟的常態是什么?這個也有不同的意見。官方的意見,一直到今年年初講的還是由于外需持續下降,內需不振,另外還有結構主動的調整。這個對不對?我想總體來講也是對的,但是講的是一個表面的原因,關鍵是中國已經進入了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內需不足的根本原因還是經濟的內增動力不足。長期以來,支撐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投資驅動、資源驅動的這樣一種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同時,這種舊的增長模式的內增動力已經逐漸在消退,而我們所期待的市場驅動、創新驅動的新的增長模式,還在一個轉軌的過程中。所以經濟的內增動力還沒有很好的發育和成長起來。
應該說長期以來中國的投資增長一直保持在25%左右。但是今年1-3季度只有16%,其中占總投資約30%的制造業的投資,第一次下降到低于社會的總投資規模以下,只有13.8%,占總投資的20%的房地產投資,現在只有12.5%。針對這種情況,二季度國家也出臺了一些微刺激的措施,包括一些設施的投資,但是目前這種微刺激的周期,它的效應期也明顯的縮短了。所以二季度經濟增長了3.5%,但是三季度回落到7.3%。所以保持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關鍵,我想焦點不是在實行強刺激還是微刺激上面,關鍵還是繼續關心改革,繼續關心市場,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我想這是適應新常態,培育新動力的一個根本途徑。
中央和國務院也深刻的分析了我國經濟發展處于經濟增長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的刺激政策消化期,這三期疊加的基本特征。要求我們牢牢的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統籌處理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關系,保持戰略定義。在不采取大規模設計措施的同時,堅持區間調控,措施定向調控,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中央的領導特別強調,要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跨越三期疊加的根本之路還是改革創新,要深化改革推向各項工作。從對我國經濟運行的總體分析看,今年的基本走勢已經明朗,一些國際組織最近對中國經濟的預測是全年增長7.3%,這個跟實際的偏差也不大。對于明顯的GDP增長預期,一般定在7%左右比較適宜,這個既考慮到保就業和市場穩定需要,也有利于生產要素的能力和市場環境承受能力相適應,對改結構、促改革也有空間。
明年是“十二五”計劃最后一年,在籌劃“十三五”的時候,我想對于增長的指標還可以有一些突破,有一些調整。即通過改革發展的指標來從根本上緩解目前穩增長和促改革、惠民生之間的矛盾,長期以來,以GDP論英雄,這個是過去長期投資驅動,資源驅動增長模式的一個動力,也是中國獨有的競爭性政府增長模式的動力。
盡管我們“十二五”規劃中,經濟增長的指標是預測性的,但是從中央到地方,實際上還是把GDP的指標實現視為政府工作最重要的指標。地方之間的一些惡性競爭,保護政策屢禁不止,過多的干預介入到招商引資等微觀經濟活動中,甚至造成了一些環境污染,都與盲目追求GDP等政績有關,這從根本上扭曲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破壞了市場統一和競爭活力。所以我們也建議從“十三五”開始,國家只制定中期的發展指標,逐步的取消地方GDP增長指標統計,年度增長指標也改由研究機構來預測和發布。這樣我想對于目前的這個情況,還是會有一個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二、關于推動生態城市發展和新型城鎮化規劃
按照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各地近年來積極探索生態城鎮建設,很多城市提出生態城市、低碳城市、綠色城市的建設目標進行了積極探索。但是我們也看到整個過程中也存在了一些問題,有必要從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的角度,從城市發展的內在規律來出發,對目前城市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和誤區,重新進行一些研判。
1、城市發展的方式粗放,能源利用率不高。在中國城市發展部門中,為了彰顯城市建設的成就,一些城市往往不顧及經濟發展的現實,沒有考慮老百姓的實際需要,花一些大手筆,大投資建設了一批景觀工程、形象工程。我們也看到一些大拆大建,曾經是城市的驕傲和象征的建筑消失掉了,重新花高成本建設了一批新的城市。
有關的數據表明,中國的城市建筑生命平均只能維持25年-30年,而在美國,城市建筑平均的壽命是74年,英國、法國等國超過100年。所以大拆大建,看起來是城市的面面貌是日新月異,但是這是我們的財政浪費,缺乏前瞻性的規劃,說明我們的城市管理水平還是不高;
2、城市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偏差,不符合生態城市的要求,現在社會上對綠色城市、生態城市存在一些誤區,不僅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城市的管理者都喜歡多建一些在視覺上、形象上的綠水青山,講看得見的綠色作為一個城市生態最好的基本標志。但是,恰恰是這樣的一些生態景觀的、人為景觀的制造導致了城市的無限擴張,資源浪費和壓力的增加,破壞了原來的生態模式,造成了垃圾微存,空氣霧霾,造成了很多城市市民。
同時,城市快速發展,城市建設的形態,追求標新立異,現在國際上被淘汰的建筑理念和方式,像大型的玻璃、木墻在國內大行其道。這加強了政府對建筑材料的應用,給生態帶來更多的壓力。
3、城市的擴展過快,造成了不必要的資源、能源消耗。現在中國的增長一般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做大城市,政府考慮無論是開發舊區的建設,新區的建設,帶來的結果是各類新城、新區層出不窮,2013年,國家發改委做了一個統計調查,每一個新城新區規劃建設用地的面積平均為63平方公里,比現有的城市建設區一半還要大,這都是為了做大城市,拉大城市的規模,結果也造成了城市的密度下降。城市是不是越大越好?緊湊城市才是生態城市在空間上的形象,這不僅讓市民的生活沒有更方便,勢必會增加資源能源的消耗。城市面積過大,會帶來資源的浪費。城市面臨過度擴張,還帶來了政府投入的增長,主要表現在,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未來城市運營維護成本增加。這可能是我們一些地方政府所忽視的,只是想到眼下怎么把城市規模做大,沒有想到維護城市需要付出多少成本的代價。
4、城市化的模式不利于服務業的發展。增加了城市能源資源的消耗,比如工業、服務業,它創造同等的產值,但是它消耗的能源資源遠低于加工工業。在2013年,服務業、工業才首次超過了加工業,而同時期,全球的服務業占比一直高達70%左右,中國的服務業占比太低,一方面是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工業發展導向,GDP崇拜,政績考核等問題造成的。同時也不應忽視城市發展模式對這種服務業所造成影響,人口在城市集聚,帶來了服務業發展的必要需求,但是中國的城市發展模式,一個是大規模的城市土地開發利用模式,限制了服務業發展的空間,很多房地產商只是注重居住的功能,開發的封閉式的社區,使服務業失去了適宜的發展空間,對服務業發展造成一定障礙;另外一個是視覺化的城市建設模式,對城市的資源的增加,也最后轉嫁到服務業發展上來,增加了服務業發展,使服務業發展失去了低成本的發展空間,阻礙了服務業的發展。
明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也是落實三中全會、四中全會關鍵一年,當前,“十三五”規劃的工作已經啟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仍然是發展的重要目標,在建設生態城市,新型城鎮化方面,我們還要堅持生態文明、綠色低碳的原則,調整城市發展模式,推動生態城市的健康發展。
有幾個簡單的建議:1、深刻認識生態城市的含義,樹立正確的生態城市觀。生態城市是一個自然、和諧、社會公平和經濟高效的復合體的生態系統,三者應該是互惠共生,相互協調。生態城市建設就是將生態文明理念全面的融入到城市發展,構建綠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我們需要從多維度來理解生態城市的內涵,處理正確的生態城市觀。從地理角度認識生態城市建設的技術路徑,從經濟的角度,認識生態城市的成本與收益,生態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無論從空間資源的密集度,產業布局,出行的方便,消費的便捷還是推廣綠色能源,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等都要統一進行規劃,反復的進行考核。
2、要尊重城市的發展規律,改善城市的管理水平,城市的發展就是為居民提供宜居宜業的條件,城市要充分認識到吸納人口和保持產業的低成本,是提高城市競爭力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城市發展建設要以向居民提供方便為基本原則,避免以城市管理者的主觀意愿進行商業開發和大規模的改造,切忌修建不切實際的大馬路、大工廠等形象工程,切忌把提高城鎮的實際效果,要為就業提供充足的空間視為城市管理者的目標。滿足居民對服務業方便、快捷的需求,改變粗放型城市發展方式,建設緊湊型城市,努力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大中小城市必須改變大范圍土地開發的模式,推進小范圍土地開發發展。建設生態城市一定要充分考慮生態結構、功能區的配置,科學制定城市規劃,合理布局城市人口和產業,提倡商業、居住、生態等功能在空間上混合搭配,實現人民工作、生活的便捷性,減少出行的消耗。
3、要改善能源供給結構,加快建筑的節能改造,在用戶端的能源綜合利用系統,實現小規模,小能量,模塊化和分散式的共融,推動分布式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規模化應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補充。要大力的發展綠色建材,加快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完善綠色建筑的標準和應用體系,擴大強大執行的范圍,推進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的改造,大力發展綠色建材,逐步提高新建筑的能效水平,嚴格執行節能標準。
4、要加快服務業的發展。在城鎮化高速增長的過程中,產業的發展和選擇既要明確未來的現代化走向,同時要兼顧過渡時期傳統產業,特別是服務業在吸納就業,滿足廣大的中低收入人口消費趨勢中的作用。生態城市建設必須走傳統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之路,城鎮政府應增強對傳統服務業的包容性,利用傳統服務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多樣化的生活服務,滿足民生的需求。同時,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包括生產型服務業,推動自主創新,降低能源消耗,助推信息工業化,要創造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環境,從戶籍、財稅、信貸、土地和價格系統,進一步的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力度,規范服務市場的秩序,完善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以上講了兩個問題,也對生態城市的發展提了一些不成熟的個人建議,供大家參考。
最后,再一次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的成功,謝謝大家!
以上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校對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