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2014年10月24-25日在上海明悅大酒店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金融創新與實體經濟發展。零壹財經CEO柏亮在發言時表示,到目前為止大家都沒有特別好的商業模式做眾籌,所有的眾籌平臺在中國沒有一家賺錢的。
以下是文字實錄:
【柏亮】:起零壹這個名字開始是基于我們一直要做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機構,零和壹正好是互聯網原始代碼。另外零和壹都是數字的源頭,我們研究互聯網金融的時候先要歸零,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做互聯網金融的研究,我們秉著這樣的理念做了很多互聯網金融的數據工作和研究工作。
今天我的題目是圍繞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互聯網金融作為金融形態,它的風險有宏觀的,有微觀的,有來自機構的,有來自投資者的,所以它很難在短時間內講得很清晰,我就做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觀察,這個觀察是我們最近對這個行業一些形態,所面臨風險的思考,它不是系統性的說就只有這幾種風險,而是最近這些風險是我們需要關注的。
講風險之前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因為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本身非常大,涵蓋的領域非常廣。第一個是P2P,從去年到今年P2P增長速度非常快,出現新增平臺特別多,我們統計1227家,有的平臺可能也比較隱蔽,或者有的平臺從名字和業務上不一定看得出來,所以這個統計不是特別精確,但從整體的概述上差不多。9月份增長到69家,這里面尤其是廣東最多,現在是240多家,浙江170多家,北京120多家,山東110家,這些是能夠排在前100家的省份。
在P2P數量增長的同時問題也在出現,到目前為止截至9月底能夠統計到的已經出過各種各樣的平臺按照總數相比占15%,甚至更多,從平臺的加速來看它的壞賬率更多,當然它不是資產的壞賬率,是從平臺數量上說。
說到加速增長,還有一個就是單家平臺成交量非常多,月成交量在10億以上的超過好多家,線下的分布一個月可能已經做到幾十億,線下隱藏的東西更多。另外一個是眾籌,到目前為止大家都沒有特別好的商業模式做眾籌,所有的眾籌平臺在中國沒有一家賺錢的,到9月底已經超過100家。
跟這個相匹配的是整個風險投資領域的投入,9月15號,從14年1月以來,至少有20家平臺獲得A輪以上的投資,天使投資更不計其數,去年和今年整個互聯網金融獲得的風險投資是18億,這些數字增長都是比較大的。
第三個是多元化的拓展。我們看到現在P2P遠遠不止是小額信貸的產品,從小額到大額,從信用到擔保各種各樣都已經在P2P平臺做。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傳統的金融業態所生產的金融資產,比如典當、融資租賃,股權,除了眾籌的股權以外,還有做股票配置P2P等各種各樣的人都在嘗試,P2P不良資產通過互聯網金融又如何處理,互聯網對金融業態的滲透已經非常廣泛。
我總結的這些都不是對整個行業的概括,只是一些點,從這些點我們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速度和擴展的速度,滲透能力都非常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觀察互聯網金融的一些風險,我們簡單總結了我們目前關注相對宏觀一點的風險。因為互聯網金融涉及具體的風險很多,跟做P2P、眾籌的風險不一樣,對技術的要求不一樣,對資產的要求也不一樣,我們總結了一些宏觀性的風險。
第一個是周期性的風險。我發現互聯網金融尤其是創業型的公司關注得比較少。18世紀以來,尤其從西方來看,大概每10年來一次經濟危機,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所有的政府和金融機構都覺得自己聰明,想各種辦法把危機解決,但是每到一個時候都會出現危機,大約都是8到12年的周期就會出現。古代人對經濟周期有非常詳細的描述,說明這個東西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破解的密碼。
這種周期性的風險在金融業或者或者行業危機更加頻繁,這是我們互聯網金融行業關注比較少的,好像一種熱潮來了,這種東西就會力量極其強大,我們所有人都賺錢,我們還看不到互聯網金融能夠避免金融危機或者解決金融危機的能力。互聯網金融資產絕大多數都來自傳統金融機構或者是新興的機構用傳統的方式生產,所以我們很難避免經濟周期。
我們中國的經濟正處在經濟周期的敏感期,比如經濟增速下滑,房地產大家爭論很多,有的人認為快崩盤了,有的人認為沒有事,新的政策會有挽救,但是國際環境并不好,有的媒體在討論是不是要發生二次危機,這些不一定變成現實,但它確實是比較敏感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做互聯網金融應該要有周期性的思維,我們的業務如何面對這樣的周期,可能你什么都做的好,但是他可能面臨斷崖式的風險,這時候你的資產抵押做都多么充分都沒有用,因為你手里的東西沒有市場,這時候任何風險措施都是失效的,在金融行業這種風險出現的概率比較高。我看目前做互聯網金融的很少有應對這一類風險措施,或者他的商業模式里面有對沖這種風險的能力,這種風險還是值得關注的。
第二個是投資者風險。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從一個行業來講,我們中國投資者本身身上就秉承著很大的風險需要我們關注。第一個是投資者的認知和心理。基于我們對投資者的普及教育,或者投資者對金融產品的認知,跟我們金融產品創新之間其實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很多投資者買了一個產品,但并不等于他看得懂產品或者他明白的產品。一個享受高收益的投資人未必知道他這個高收益的產品背后有風險,而且也沒有承受這種高風險的心理預期和財務能力,其實這些投資者都會給我們實際的業務帶來影響,你覺得您賣得挺好的,但可能很多投資者是盲目的,這種盲目的投資者最終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風險。
第三個是剛性兌付傳統和對新的投資的要求。我們投資者長期居于剛性兌付的環境,我們認為所有的產品到期都應該連本帶息還給我,當然本身如果這個產品有問題維權是正常的,但是我們這種正當的風險,投資者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獨立承擔這樣的風險。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我們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大多數都無法實現剛性兌付,最終都很難做完全的剛性兌付,但是這種和投資者廣泛的剛性兌付心理預期產生距離,這些距離在敏感時期是比較大的風險。
投資者另外一個問題,現在投資者在互聯網金融新興產品面前沒有可用的,有效的認知工具和分析工具。不像股票市場有各種各樣的軟件,有成百上千套的分析方法,甚至出現了不同的流派,但是在互聯網金融面前大家還是用非常原始的方式做這個事情。
第二個大的方面是投資人結構,現在投資人的結構就跟我們90年代初的股票市場一樣,都是散戶,大家都是憑著自己的嗅覺,憑自己的勇敢做這些交易。機構投資者才剛剛萌芽,現在有少量的機構開始做信托基金投資P2P這樣的平臺,還有一些天使投資投資眾籌。當然目前整體市場容量不大,按照這樣的速度擴展,靠散戶支撐的市場是不穩定的。越來越需要專業性的機構,這也是一個趨勢,未來會有大量的機構投資者出現,但是在整體投資者結構沒有出現大的改變,完全靠散戶支撐的市場也是大的風險。我們跟大的P2P平臺交流的時候發現他們線上和線下的波動特別明顯,一旦線上波動大就會影響線下員工的提成,這樣你的團隊就不穩定,它是一連串的問題,我們維護流量的成本特別高。如果有機構投資者出現可能在調節流動性方面會有更好的辦法。
第三個大類風險是流動性風險。在資金市場本身就有固有的流動風險。比如季節性銀行的高息本身就是對我們資金市場比較大的風險,且不說我們新生的互聯網金融,就是傳統的銀行在去年錢荒面前也感到岌岌可危。
還有一個是互聯網金融產品模式設計面臨著流動性風險,其實很多產品期限很長,有的甚至長達20年,把這些產品交易的時候它需要精密的東西測試它的流動性風險,不同的機構用不同的方式做,有的機構做得科學,有的機構做的冒險。我們P2P平臺賣得很多產品跟我們在銀行買的產品從投資者感覺上結構差別不大,這種其實包含在里面的也是有一定的流動性風險。
剛性兌付引起的流動性風險。我們很多產品設計里面考慮到流動性風險,比如有P2P產品你買了12月的產品,當你12個月到期的時候并不意味著你買的所有的債券都到期了,12個月結束的時候你買的很多產品其實還沒有到期,P2P承諾并不承諾把這些錢全部還給你,他只是承諾你全部賣掉。如果出現了流動性比較緊張,投資者信心疲軟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12個月到期,但是還有一筆債券沒有到期,在剛性兌付的情況下他就不管,只要到期你就應該還我,如果機構投資者的話他就不承諾你,這種流動性風險就會小一點。
在這樣的環境下,面臨這樣的流動性風險,我們新生的以P2P為主的平臺整個行業沒有流動性風險救急機制,銀行有銀行間市場可以拆借,有央行[微博]最后還款人的存在,但在P2P沒有的,機構之間很難進行流動性的救急,也沒有第三方機構對它進行救急,這種風險是非常敏感,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目前就是沒有解決方案。
對于前兩點賺到錢的P2P機構今年干的事情就是囤現金流,他們自己很明白風險在哪里。在大的環境下還有第四個風險就是投機性風險,三個方面:第一個是投機性的創業,它并不是本著對金融業的理解和對我服務的目標客戶群提供優質的服務解決他們的問題,而是因為在風口上豬都會飛的思維方式創業的,因為互聯網金融是大的風口,哪怕是豬一定要坐在那個風口上,所以很多創業者注重熱點,在做資產的時候不求質量,只求流量,把量做大就退出,后面的市場跟我沒有關系,這樣的創業者不在少數。這樣的企業其實就是行業性風險的來源。
第二個是投機型的投資人,很多投資者只求高收益,不顧高風險,總覺得會有人兜底的,實在不行政府會兜底的。
第三個是投機型的風險投資機構。總相信我投的這些企業他把流量做起來,在這個浪潮里面把估值做出來我退出之后后面的事情跟我沒有關系。投機者的狂熱會使我們市場,容易引起泡沫破滅的危機,因為這些投機的職業和投機基金的存在,導致人力成本大為提高,市場專業人才快速成長也不太可能,你就會發現很多P2P機構區域經理一年跳幾次槽,還有就是做互聯網技術的人員在市場上炙手可熱,會使整個行業的運營成本提高。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投機者也是這個市場發展的動力,10多年之前互聯網泡沫固然帶來很大危機,產生很多壞的影響,這一波基金確實推動企業的成長留下一些卓越的企業,很多卓越的互聯網機構都是那個時候成長起來的,我相信這一輪投機潮也會產生這樣的機構,但是它的代價未免有有點大,這次浪潮來臨的時候對我們的沖擊還很大的。
第五大風險是來自監管機構,整個金融監管的改革目前還處在改革和創新階段,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改革和轉型跟我們市場之間,監管行為和市場行為之間產生不匹配的點,這種不匹配首先是正常的,并沒有一種監管行為和市場行為是完全匹配的。比如說剛性兌付的思維就是從唯我的監管思維來的,但是還沒有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個是楚河漢界,這種思維方式如果最終落實到監管上也會是很大風險,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業發展新的階段和新的形態,是在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下重新改造的,它不應該分很多階段。
第三個是審批我們很多東西審批思路是全好人的思路,企業進入成本極高,但是違規成本很低,當然下放審批的一些手法也在做。有很多問題監管機構也能意識到,但是沒有很好的措施懲罰它,執行力欠缺,這些東西當然都在改善,比如放棄發放牌照,去年P2P行業主要呼吁的事情就是發牌照,有的地方開始建立產品備案登記的措施。
還有一種風險是“暗黑”風險,前面種風險導致我們整個互聯網金融混沌的,并不清晰,這跟它所倡導的降低信息不對稱,提高透明度不相稱,以倡導透明為理念的互聯網金融反而是極其不透明的,尤其是線下業務的規模,每個公司都在根據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模式。
第一個問題是信息隔離,機構和機構之間的信息隔離,機構和監管之間的信息隔離,所以導致我們互聯網金融像燈下黑一樣的,我們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樣的,尤其是線上線下不透明,沒有產品的登記,交易的登記,機構的登記。
面對這樣的思考我們零壹財經主要做的:第一個是基礎研究,我們扎扎實實做行業的基礎研究。我們寫《13、14P2P行業的白皮書》,用數據來分析這些東西。
第二個是數據工具,通過我們自己建立完全自我采集的數據系統分析整個行業和各個機構,各個產品的機構、收益模式,風險點等等,把它做成數據工具,讓行業從業人員和投資者都可以用。
第三個是投資者成長,因為投資者我們教育不了,投資者主要是被虧損教育的,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的教訓,我們的收益給我們的影響往往要比經驗大得多,我們需要陪伴投資者成長,所以我們出了很多面向投資者的書籍,每個月都會做投資者的沙龍,面對面實際的交流,我們希望我們這些工作對我們行業認識這些風險,對沖風險有一定的幫助,謝謝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