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4金融街論壇”于10月29日-30日在北京舉辦。上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稱,房地產最近出現了回調趨勢,爭論比較多,其分析稱,房地產的歷史性拐點已經到來。
劉世錦表示,房地產調整到位后,中國經濟增長率下行的底部就探明了,“我們估計房地產調整到位大概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以下為演講實錄:
劉世錦: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我想借此機會把《增長新常態與金融創新》這個話題跟大家談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怎么來看目前的經濟形勢?三季度的數據公布以后,大家的想法還是不一樣的,還是有比較大的分歧。有些同志感覺到形勢可能不太好,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我們的增長速度三季度是7.3%,是最近一些年來最低的,這是看問題的角度。另外一個角度就是,如果說我們換一個角度,從中國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從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角度來看,是不是就那么悲觀呢?實際上可以相當得樂觀。所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到底怎么來認識我們最近幾年來經濟發生的回調?對這個問題我想稍微做一個回顧。
大概在四年前我所在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我們曾經做過一項研究,我們分析了二戰以后,大概有幾十個國家先后進入了工業化進程,大部分落入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只有13個經濟體先后進入了所謂高收入的社會,其中包括像日本、韓國、中國的臺灣地區、香港、新加坡等等這樣一些經濟體。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就是曾經也經歷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當人均GDP達到11000國際元的時候,增長速度都無一例外的出現了回落,回落的幅度大概在50%左右,有些可能還更低。我們同時分析了中國的情況,最后我們得出一個基本的判斷,中國大概在2013年到2015年左右,實際上也會進入這樣一個時間窗口,這是4年前我們一個基本的判斷。當時提出這樣一個判斷大多數人是不同意的,因為大家感到,中國經濟已經高速增長了30多年了,速度怎么能夠下來呢?特別是我們一些領導同志想,這個速度下來也不能在我手里面下來。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實際上經濟回落的過程并不是一個邏輯上的推論,實際上已經發生了這。我們2008年遇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2009年實行了我們稱之為4萬億的刺激計劃。到2010年一季度經濟達到高點以后,整個就是一個回落的態勢,剛才那張圖已經顯示了這一點,中國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實際上已經開始了。
另外我們也做了一個測算,就是到今年年底,我剛才講的11000國際元大家記住,不是現價美元,現價美元在中國沒有那么高,是購買力平價,我們用的是美國一個很著名的經濟學家麥迪森的數據,這個人是很有名的,他做了一個經濟史的比較分析,我們是用他的數據集,購買力平價的指標。用這個指標,中國到今年年底也是非常接近11000國際元的。包括我們東南沿海的地區,北京市前兩年已經達到這個水平了,所以我們的增長速度放緩有這種邏輯,有這種規律。
怎么來解釋這樣的現象?這兩年的經濟學界是比較熱鬧的,提出了很多解釋。但是從大的方面來講,就是可以從供求兩方面來看。從供給方面來看,我們15到50歲勞動人口的絕對量已經開始減少了,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部門的轉移在減緩。最直接的證據,民工的工資在上升,包括北京打工的,餐廳里面端盤子的工資都在上升,現在招工難。與技術前沿的距離縮短,勞動力、土地環境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從需求方面來講,像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的鋼鐵、建材、化工等主要工業產品的歷史需求峰值已經開始出現。剛才錫文主任講到了土地的問題,我們做過一個測算,中國房地產需求的峰值大概是1200到1300萬套,這是城市的需求峰值,是這么一個水平,到今年這個水平已經達到了,整個投資的增長是比較平穩的,然后是下調的態勢。
速度的回落是一個方面,我想大家不要太看重速度,最重要的是速度背后發生的變化。就是經濟結構的變化,消費的比重在前年已經開始超過投資了,去年有所反復,今年這個趨勢又恢復了。第三產業的比重在去年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我們的出口過去經常是20%的增長,今年上半年是一個負增長,最近才恢復了,有一個正的增長。以后我們的出口基本上是一個5%到10%的增長速度,很難再恢復到過去20%以上的增長。原因主要不是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而是中國出口產業的競爭力實際上已經有了一定幅度的減弱或者調整。我們勞動力、土地成本、匯率成本的上升,我們的競爭力實際上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是投資為主,工業為主,更多的是依靠外需的結構,這種結構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變化。消費、服務業,更多的依靠內需,這樣一個結構現在已經開始出現了。與此同時,我們經濟運行的質量其實比原來預想得還要好,有些方面是有所提高的。首先就是剛才大家講到就業的問題,就業的情況現在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剛才吳敬璉老師也講到了這個情況,當然改革取得了進展以后,對于解決就業問題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我想講的是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們的增長速度雖然有所降低,但是一個百分點所對應的就業的人口實際上是在明顯的上升的。2005年的時候我們GDP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吸引的就業人口大概是80萬人,到2013年、2014年這個時候,140萬、160萬,我前兩天還看到一個數據,會達到170萬人。盡管我們這個增長速度是放緩了,但是我們每一個單位所對應的GDP的,由于我們的基數是增大的,每一個單位的GDP所對應的新增量上升,吸引的就業人口在增長。企業的盈利水平基本上算穩定,這是我們最擔心的。因為中國經濟過去是一個典型的所謂速度效益型的經濟,比如說GDP增長速度在10%或者以上的時候,企業盈利水平很好。我們曾經做過一個測算,在過去速度效益型的盈利模式之下如果我們的增長速度低于7%的話,大概40%,甚至一半左右的企業要虧損,是那種速度效益,就是高速增長相適應的這樣一種企業的盈利模式。最近兩三年的時間增長速度有所回落,企業的效益也是有所下調的,但是最近幾年基本上穩住了。特別像今年1到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的利潤增長速度達到的10%左右,比去年略微高一點。
財政收入也保持了一定的增幅,像今年1到8月份,全國公共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大概是8%左右,沒有問題。現在有些地方財政收入是有問題的,有些地方是相當困難的。但是從全國來講還算穩定。金融財政風險是有所加大的,最近好多地方不良率,包括銀行的不良率都是在有所上升的。但是我們總體上還是處在可控的范圍之內,沒有出現一個全局性、系統性的風險。問題是比較多的,但是還沒有不可收拾的大問題。
而且從中國經濟目前基本的狀況來看,我們應對金融危機或者金融風險的整個實力,應該說還是比較強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在穩定增長,資源環境的可持續性面臨很大的挑戰。北京的霧霾這兩天又開始升高了,昨天晚上我準備出去轉一圈,但是PM2.5已經是到了200多了,當然希望刮一場風會好一點。這個東西是直接的,環境問題我們過去感覺到離自己比較遠,現在如此之近,這是不好的一方面。但是也有好的一面,在全國單位GDP的能耗水平今年下降的幅度還是比較高的。
怎么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我們這兩年增長速度的回調?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實際上是體現了一種經濟增長的規律。剛才我講了那些成功追趕型的經濟體有類似的規律,中國的發展軌跡跟他們有相當大的相似性。我們能在11000國際元,而不是增高的時候經濟增長速度出現回落,實際上表明中國已經充分的利用了工業化階段所提供的這種巨大的潛力,實際上是一個成功者的標志,這是一個潛在增長率的下降。
有時候有些同志,特別是一些領導同志說我們今年速度下來了,那是我們主動調控的結果。言外之意就是說,我們想讓它上去的話也能上去。還能再上去嗎?很難上去了,因為潛在增長率下降了。你勉強讓它上去,它很快還會下來,下來以后代價是很高的。從國際范圍來看,我們即使6%到7%的增長速度,從全球范圍來看也是相當高的。現在我們為什么講中高速呢?我們現在的速度和我們過去12%到13%的速度比較的話,我們算是中速。但是從國際范圍來講,中國的速度還是排在前邊的,還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們稱其為中高速增長。
還有一點我們的增長,現在這個底盤基數大了,基數是在持續的擴大。剛才講的就業的問題,過去是講7%多,不像過去10%多。我們做一個比較,2000年的時候,中國GDP總量是10萬億人民幣,當時增長一個百分點,對應的新增量是1千多億人民幣,現在我們已經50多萬億了,今年下來要上60萬億的GDP,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對應的新增量是5千億到6千億人民幣。盡管我們的增長速度有所回落,但是每年新增量實際上都是在持續擴大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看淡、悲觀,甚至要看衰。此外,我們即使將來的速度到6%到7%之間,我們中國政府所制定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也就是GDP和人均收入翻兩番,和2010年相比較翻一番的目標也是可以實現的。
當然今天沒有老外,老外他也是不懂什么叫做小康社會,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我們按照現價美元來計算的中國經濟,到2020年或者稍候一點的話應該有很大的可能性能夠趕上美國。當然到那個時候,我們的人均收入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大概只相當于美國的1/4到1/5,但是我們的人均收入水平也可以達到國際上所確定的高收入國家的這樣一個范圍。當然中國經濟總量前兩天也有一個新聞,說IMF[微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他們做了一項研究,說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的話,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美國了,或者趕上美國了。同時我還在那里開玩笑,前一段時間說星期一早上就已經趕上美國了,有人說不對,應該是星期三,當然這是開玩笑,但是購買力平價有很大的爭議。我們按照限價美元,我們可以實現我們預定的目標。
我剛才特別強調了,就是中國這兩年盡管增長速度有所回落,但是結構調整和經濟運行的質量應該說還是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特別是經濟運行的質量,其實我們在經濟這個轉型期,剛才我講的像就業、學校、財政、風險控制等等方面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我們也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方面的問題還相當突出。但是沒有出現一個所謂全局性、系統性的風險,我們把這個底線守住了。我們有問題,問題還沒有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實際上就相當的成功了。我們看國際上,很多國家這一關是很難過的。所以我們對形勢的估計應該說總體上還是比較樂觀的,就是中國經濟轉型正在取得重要的進展,對于形勢還應該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判斷。
大家可能關心經濟下一步走向何處?特別是三季度,8月份、9月份以后,工業增加值,我們的經濟,包括其他一些指標顯示出經濟下行的壓力是在加大的。所以怎么來看?我們總的一個判斷就是,中國經濟目前實際上還處在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換的過程之中,這個轉換的過程還是沒有完成的,所以我們一直會感到一種經濟下行的壓力。最近兩三年的時間一般有這么一個特點,上半年的時候經濟走得比較弱,年中的時候政府會采取一些措施。到下半年的時候,形勢會看起來好一些,數據會往上走,這個時候有些人會很樂觀,認為中國的經濟馬上會進入高增長的軌道了。但是我們看來,這都是一些短期的回升,有一些短期預期的改善,特別是存貨調整產生的一些短期的提升。因為這個增長階段轉換的過程還沒有完成,所以下行的壓力始終是存在的。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中高速增長的均衡點或者底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能達到,這實際上是我們需要關心的一個真正的問題。關于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可以把復雜問題稍微簡單一點,中國的問題可以寫幾本書,也未必能夠說清楚,更復雜。但是這個復雜的問題也可以把它刪繁就簡,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主要是由于高投資帶動的。高投資主要有三塊,基礎設施在過去幾年大概占20%到25%,房地產占20%左右,制造業投資占30%以上,這三項可以解釋中國投資的80%到85%。但是制造業投資同時又依賴于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以及出口,所以高投資要調整到位,就是要看出口、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這個能不能調整到位。事實上基礎設施投資在中國我們做過一些研究,大概在10年前,中國基礎設施投資占整個投資的比重高峰期已經達到了。最近幾年有時候會起來,主要是政府要進行宏觀調控,或者穩增長的時候,主要用的政策工具就是推動基礎設施的回升。
剛才我講了出口,基本上調整到位了,現在主要是房地產本身的調整。房地產最近已經出現了回調的趨勢,這個方面有些爭論。有人說是一個回調,比如他們會說熬上一年,明年房地產價格還會往上走。我們的判斷非常明顯,這就是一個歷史性的拐點。原因我講過了,中國構成房地產70%的住宅投資,它的歷史需求峰值大概是1200到1300萬套住房,這個峰值期我們經過測算,在今年實際上就已經達到了。達到以后,房地產整個市場的態勢就是往平走,然后再往下走,就是這么一個態勢。如果再過上兩三年以后,房地產投資每年增長率有一個5%到10%,上10%是很難的,比如說5%左右,我覺得大家不要感到奇怪,實際上是相當正常的。因為今年到目前為止,房地產投資的增長率已經到了12%到13%這么一個水平。房地產投資到位以后,俗稱是三個方面的落地: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特別是房地產落地以后,中國高投資的底就探明了,中國高增長的底也就探明了,我們估計房地產調整到位大概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所以這里面就對中國下一步,所有中高速增長的底到底是多少,至少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就是7%到8%這樣的增長速度恐怕是很難穩住的,可能還要適當的往下調一調。
更重要的我們是要立足長遠,爭取在今后一兩年時間能夠完成增長階段的轉換,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是什么呢?就是中高速增長的底已經探明了,而且具有可持續性,比如能夠持續5年到10年。這種狀態我們稱它為中高速增長期,或者就是現在講的增長的新常態。增長的新常態除了增長速度的這種變化之外,我覺得我們更要看重速度背后的變化。速度實際上是非常表面化的,背后的變化我剛才講了結構轉變,消費服務業為主,內需將起更大的作用。增長動力我們將要更多的依靠生產力的提升和創新的驅動。特別是發展目標,過去中國我們是以GDP論英雄,GDP是最重要的指標。GDP里面更多實際上看的是GDP的增長速度,而不是GDP所包含的那種內在的質量。以后中國經濟將會轉向更多的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體制要發生轉型,有效的政府要加上有效的市場,由過去一種數量擴張型引導的政策導向轉向創新引導型的導向。
我們今天是金融街論壇,討論金融創新的問題。我想提一個問題,實際上這次會上大家也都在討論,我們也應該做這樣的討論。就是中國經濟要逐步進入一個所謂新常態的話,就是與新常態相適應的金融創新是什么,或者說對金融創新提出了哪些要求。我想今后幾年,剛才實際上通過我的分析,大家應該說已經比較清楚了,今后幾年我們將是中高速增長的觸底期,金融風險的集中釋放期,增長動力和發展方式轉換的關鍵期。剛才講到增長速度的問題,我們可能下一步要正確的處理速度和質量的關系。過去我們把速度是排得比較靠前的,比如說光是講的增長速度達到多少,作為一個目標來進行追求。以后這個必要的速度還是要有的,但是這個速度到底多高才是合適,這個邏輯關系是要轉換一下的。怎么轉換呢?就是說質量決定速度,速度保證質量。我們將來需要一系列的質量指標,就是能夠滿足這些質量指標的速度,它就是一個好的速度,就是一個合適的速度。
下一步我們可以這樣來講,中國逐步進入增長新常態以后,以速度論英雄的時代基本上過去了。我們下一步切實要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為中心,以質取勝應當成為新常態下的一個大戰略。我們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已經講了十年、二十年了,但是事實上我們沒有轉過來。我想這一次你可以不愿意轉,但是你不轉也不行,必須轉了,因為沒有空間了,所以現在要有速度,必須通過質量來提高速度。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需要什么樣的金融體系呢?要適應新常態下提高增長質量、小素生產率提升、創新驅動的要求,在座都是專家,你們會更加專業,我主要不是研究這個方面的。
我想我們看一看,就是中國下一步進入新常態以后,對這個金融改革和創新能提出哪些要求。國際上歐美這些國家發生了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創新引發的。是不是由此就要否定金融創新呢?我想不應該,金融創新還是有必要的,特別從中國來講更為必要。問題是你這個金融創新是要解決什么問題,我們各種各樣的創新一定要解決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問題。金融我們講了,實際上它是一個工具,或者說是一張皮,它是一個虛擬的東西,最后為誰服務呢?是為實體經濟的發展而服務。你看看歐美發生金融危機,當然很復雜,具體可以做很多分析。但是我覺得問題也可能是比較簡單的,他犯的錯誤其實并不是什么高級錯誤,是一個低級錯誤。就是脫離了金融最原本的功能,你會看到有各種各樣的金融創新,有非常的數據公式,很多人根本看不懂。有些金融產品你可以買,但是你根本不知道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你發現上當了,最后發現它是一個泡沫。其實就是在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上出問題了。什么問題呢?他并不是為實體經濟提供有效服務的。
中國下一步還是要推動金融創新,但是我們關鍵是在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上要和西方國家的金融創新有所區別。如果做了這個區別以后,中國應該說還有更多的機會,他們有危機對我們來講就是個機會。我想我們在今后幾年,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更加注重防控金融風險,剛才吳敬璉老師講了他的一些意見,我覺得講得都很好。辦法可能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全局性風險的底線。即使我們其他的指標差一點,有些指標很難看,其實問題都不大。我們只要是過了這一關,其實我們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為從國際上來看,我們會看到這樣的規律,那些老牌的西方發達國家,比如像美國,美國上世紀30年代曾經出現了一次大蕭條、大危機。在此以前是什么呢?在此之前美國經濟經歷了十年的黃金增長期。包括剛才我講的亞洲的成功追趕型的經濟體,他們在經歷了高速增長以后,幾乎無一例外的出現了不同類型的金融危機。中國30多年的高速增長,如果我們轉向中速或者中高速增長的過程中,我們能夠不出現全局性大的危機,中國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在創造一個奇跡。
所以今后幾年,我覺得我們就是采取一個以守為攻的戰略,或者是叫轉型期戰略,先守住不出大的問題,不出全局性、系統性的風險。沒有危機出現,我就是成功。當然這個改革我想核心還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這里面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可能比較重要的議題,包括我們一方面要加快市場化的改革,同時一定要有高水平和國際接軌的這樣一個監管。這兩者之間其實不矛盾,你監管得越好才能夠放得越開。再一個方面就是我們有些機構現在我們講市場要發揮決定性作用,我們要推動市場化改革。我們過去有很多扭曲,我們的商業性銀行事實上承擔了很多政策性的業務,我們政策性的金融機構有時候要搞商業化。就是大家感覺到這個事比較亂,有時候講不清楚。以后你要把它講清楚,商業化機構就是商業化機構,政策性金融體系在中國來講現在很大一方面有這個需求,但是我們跟不上。怎么推動政策性金融機構能有一個好的架構,好的規則,好的機制,這也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中國高速增長期結束以后,我們的各個行業將會進入一個兼并重組,行業洗牌的高峰期。大家在今后幾年會看到中國,包括國際上,國際上國際金融危機以后也有這個機會,就是兼并重組的機會會大大增加。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金融手段跟不上,我們能不能對這個行業的重組、洗牌提供一個有效的金融支持?再就是創新,中國這幾年實際上創新相當活躍,剛才講的互聯網金融,還有其他方面,中國現在有些有活力的地方,實際上你去看,創新度都相當活躍。但是另外一方面,大家都說中小企業,特別小是企業融資難。其實小企業中間一定要做一個區分,有一類是飯館,是一般小企業融資的問題。還有一類中小企業是創新型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是不一樣的。你怎么給它提供一個從萌芽階段到最后,他可能成熟了,被收購兼并了,甚至要上市了,如何提供一個全程的金融產品的服務?我們在這個方面是有一些基礎,但是現在很不夠,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最近互聯網金融討論比較多,實際上它已經展示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它帶來了很多我們前所未有的一些機遇。比如說現在有些金融機構是基于網上的一些客戶信用來發貸,整個放貸、收貸成本比較低。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我們知道過去中國經常講老實人吃虧,你干了好事以后,結果最后有時候他沒有什么記錄,有時候反而是劣幣驅逐良幣。其實一個人做了很多好事,你很講信用,最后變成你的信用資產,銀行就可以很放心的給你放款,你就可以獲得金融的支持。我覺得互聯網對于整個中國信用資產的積累,是可以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實際上我們金融體系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一個系統問題,這個方面中國這幾年互聯網和消費環節的結合發展得比較快。但是我覺得它僅僅是一個起步,某種意義上來講只是第一階段。下一步將是對生產過程,更深程度流通過程一個深度的滲透。
所以我們將會看到將來互聯網對于產業鏈的改造,可能更加激動人心,將會有更多的創新能夠出現。在這些方面,我相信金融創新一定會有我們現在看不到的很多新的形態和業態出現。我想我們的政府對這種新的發展趨勢應該保持一個足夠的敏感、興趣和好感,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支持,謝謝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