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國際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領軍者 Me to We、北京市東城區國際教育交流中心以及北京二中聯合舉辦的第二屆“明日領袖論壇”于2014年10月26號在北京二中舉行。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在發言時表示,希望中國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變成公民,公民是什么呢?回到那句話上,所有的遠方都是家鄉、所有的別人都是親人,希望中國新一代的年輕人,打一出生開始就是一個公民的構成。
以下是文字實錄:
白巖松:謝謝鞠萍姐姐!我是二中畢業的,但是內蒙古海拉爾二中,但是我始終就對二中有感情。截止到昨天我還在懷疑,Me to We真的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嗎?但是今天早上起來,當我拉開窗簾,看到外頭的天的時候,我相信了,Me to We真的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因為僅僅是Me to We在北京開一場會,就能夠一夜之間把重度污染變成了碧空如洗,所以從今天開始我相信了。
上一個周末,我正在長沙去參加一個為西部的孩子提供凈水設備的健走,我要走36公里,在快到終點的時候有一個11歲的女孩跟我們一起走,因為當時長沙的霧霾也很嚴重,她說我非常恨那些排污染的企業,應該把那些企業家們都抓起來。我就問這個孩子,我說你爸爸開車嗎?她說我爸爸開車。我說你知道嗎,在一個城市當中機動車的尾氣是PM2.5來源的20%多,你和你的父親也有責任,雖然這個責任比你說的那個要抓起來的企業家要小,但是你也有責任。這個11歲的女孩那一瞬間明白了,我相信她不會立即去抓那些企業家了。但是就在這一瞬間我希望她開始思考,我是誰。
任何一個你所不喜歡的那種環境,或者說是要改變的東西,你可能也是其中制造那種原因的來源,因此改變也要從我開始。但是光有我夠嗎?這就是Me to We為什么是Me to We,Me是什么,正好就在7天前有人問我。說你為什么要參加這個健走?我說也許對于我一個人來說,我只是一根火柴,Me就是一根火柴,我即便把我自己全部燃燒了,頂多一分鐘的光亮,溫暖不了什么,只會制造一些煙塵。但是如果我能把這根火柴去點燃一個火堆,我變成了我們,就不一樣了,這個火堆就可以溫暖更多的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一種寒夜中的光亮,成為一種引導。因此這也就是說,談到明日領袖的時候,我知道在中國這個國度談到領袖的時候,會把他政治化,也許將來我們會找到一個更好的翻譯的詞,去替代領袖,以免大家誤解。但是在明日領袖這個概念里,是希望每一個人做一個引導者,而且你要做的這件事情是與更好的未來有關的,所以為什么不去做呢。
但是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來,剛才我還在跟Me to We的創辦人克雷格先生在溝通的時候我說,你到中國來講Me to We的時候應該非常容易,因為這個理念中國人是接受的,因為從中國人的文化角度說原本就有Me to We的思想。是真的嗎?是的。
大家要知道,在中國任何一件事情如果非常棒的話,就與“道”這個字有關了,道理、道路、有道等等,但是我想問大家“道”這個字怎么寫?先要寫這個首吧,然后一個走之。首是什么呢?思想。走之呢?行動。“道”這個字,打它誕生就代表著中國文化知行合一這樣的一種理念,如果你光思考了不行動,就是一個“首”字,如果你只行動從來不思考,連一個字都不是。因此,任何一個好的行為都應該是理念和行為的結合,所以我也當然希望Me to We不僅僅只是今天會有幾百個學生,以及媒體所滲透出的讓更多的人知道它的概念,也能迅速的在大家知道了它之后變成了Me to We的一種行動,就像他的全世界所做的那樣的事情一樣。
剛才你說了,在中國的文化里原本就有與Me to We緊密相關的理念,是嗎?是啊。怎么說?比如說墨子的概念里頭叫“兼愛非攻”,如果諾貝爾早就設立了的話,應該很早的就給墨子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為什么?因為墨子的“兼愛非攻”的理念,說的就是愛所有你要去愛的人,然后不要動用武力,這不是甘地先生的行為嘛。他的理念和在中國文化墨子的理念里頭,就如同今天我們要追尋的目標一樣,所有遠方的人都與你有關,所有的遠方都是故鄉,因此你要用愛去愛更多哪怕與你無關的人。
接下來在中國的文化里頭大家都熟悉一句話,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這句話能很好的翻譯給克雷格先生的話,他會明白,中國的老子很早就跟Me to We完全一致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愛你自己的老人,你就會明白愛天下所有的老人,愛你自己的孩子就應該知道去愛天下所有的孩子,難道Me to We不就是這樣一個概念嗎。
接下來涉及到我們具體行動的時候,也有很多中國傳統的智慧應該給我們Me to We一種很大的支撐。比如說在我們的智慧里頭,我們為什么要去幫助別人,為什么?哪怕僅僅從自私的角度去想,他也是可以走通的,是嗎?在道德經里頭有一句話“天長地久”,這個世界上什么最長久?天地,對嗎?他為什么能長久呢?老子在道德經里寫的非常明白,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別人,從來不考慮自己,所以天長地久。想想看,太陽照耀萬物,他讓植物生長,讓人們可以補鈣,讓白天和黑夜有界限,大地去孕育生命,讓植物生長,周而復始,天地從來所做的這一切不是為了自己得到好處,是為了潤物萬生,結果萬生有生、有死、有周期,但是太陽每天都會升起,天長地久。這個時候對于我們一個個體的生命來說難道不應該有這種啟示嗎?
就像《道德經》里說,生命是有界限的,但是生命又可以超越界限,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長壽的呢?并不是你生命的長度,而是哪怕當你告別了這個世界都依然有你的傳說在繼續向后傳遞,那才是真正長壽。但這個時候你要注意,你要做什么才能達到這種結果呢?我們的老祖宗依然提供答案,如果我把它翻譯過來的話,應該叫“無私為大私”,如果從我們西方的角度去談的話,大家會說,西方人講究“人人為我,我為人人”,Me to We、We to Me同時存在,如果僅僅有Me to We,那Me就很難了,永遠是我在為別人,但是只有Me to We才會有We to Me,每個人都是受益者,在墨子的待年里早就闡述了這個概念,就是“交相得利”,也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概念。
也許每個人人性角度來說都會有一些要為自己考慮的事情,沒關系,《道德經》里早已經把這句話說白了,如果都自私、都只考慮自己,你得到的只是小私和小收獲,為什么呢?因為《道德經》里說“無私才能成大私”,我翻譯成是“無私為大私”,你越無私的為別人最后你得到的才是最多的,這是一種太偉大的中國智慧,我想難道他不應該成為人類共同的智慧嘛。你越不考慮自己,為別人多考慮,最后你得到的是最多的。
也許在你還年少的時候,你不必立即透徹的去感悟這句話的全部道理,但是你只要知道他,在《道德經》里同樣有一句話說,最棒的人是什么樣的人呢?知道好的行為立即去做,二話不說,這是最好的。中等的呢?知道一個好的理念,將信將疑,一邊做、一邊懷疑他。他說最糟糕的人,知道很好的理念,帶著嘲諷的心態,什么啊。如果Me to We是一個很好的理念,你站在哪一方呢?當然如果我僅僅講這種遠方的中國的智慧的話,也許還不立即對你具有一種親近感,那我們還可以拉近呢,回到我們最時髦的志愿者、義工、志工這樣的概念去做。
我相信所有參加Me to We或者說是志愿行為的同學們、包括家長,有的時候也會有一種感慨或者說是習慣,你是否已經習慣或者說開始接受當你幫助了別人的時候要對別人、被幫助的人說謝謝。這是我在9年前的時候去臺灣,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有一個慈濟的概念,慈濟是什么呢?舉其中一個例子,他有一個很大的骨髓庫,到現在為止已經為中國大陸提供了一千多例的骨髓移植。
我去見慈濟的領袖,叫鄭元上人,他9年前跟我講,說要求慈濟幾百萬義工就是志愿者,載幫助任何人之后要對被幫助的人說謝謝,這一下子沖擊了你的概念,難道不應該是被幫助的人對我說謝謝嗎,因為我幫助了他。幫助別人歸根到底是在幫助自己,更重要的是,在你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你感覺我原來還是有能力讓這個世界發生一點點更向好的改變,正是載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你在成長、你在收獲,難道不該對被幫助的人說一聲謝謝嗎。我想從這個角度去說也許Me to We也可以在東方智慧當中去學會如何在全世界的范疇內也把這個概念引入,要對被幫助的人說謝謝,因為你同樣是收獲者。就像我們的老祖宗說“無私為大私”一樣,越無私你得到的越多,你是收獲者,并不僅僅你只是付出。
接下來可能大家還會有一個困惑,不管是做Me to We或者做日常的好人好事或者說做志愿者,大家可能都會覺得,我不做事不煩惱,怎么我做事的時候總是有那么多的障礙、麻煩,有的時候還被別人誤解、委屈,都來了。大家心里頭找不到感覺,覺得做好事就應該一帆風順哪,不對啊,中國的老祖宗早就發明了一個詞叫“好事多磨”。
同樣的道理,當我在去慈濟的時候,鄭元上人也對我說,越做好事遭受委屈這都是正常的,但反過來你要告訴自己,被磨的石頭才亮啊,大家想想看,不管是你戴的戒指,還是你佩戴的玉,哪一個不是經過了打磨之后他才變得光彩奪目而價值進一步攀升的,只有沒多大價值或者自己不認為它有很大價值的石頭或者什么樣的東西才會默默無聞的被淹沒,對嗎?因此,當你做事情遭受委屈甚至誤解的時候,你應該知道,這是一個打磨的機會,你是有可能成玉的,你是有可能變得更亮的,你是更有價值的,所以沒什么可以去感受到委屈的。這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旦發生改變,蘊藏在中國人內心深處的這種善的力量將更大的綻放。
也有人說了,做善事事是不是要讓別人知道,做的轟轟烈烈,我覺得作為Me to We的領袖、作為引領者,要把這個事情讓更多的人知道,但是參與其中的人永遠應該知道,我在成長,我在這個過程中我在改變,因為《道德經》里有一句話叫“善行無痕跡”,善于行走的人不留痕跡。而且我覺得還有一個大智慧是可以去分享的,世界有多大?當我們用明日領袖去探討世界未來的時候,世界有多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這樣的問題,有很多人說,對于90后、對于00后現在年輕人來說,世界大多了,因為他們原地不動,iPad、互聯網就可以讓他知道全世界的事情,我覺得這是一個誤解,世界的大小從來不因你所站的這塊位置來決定,世界是由你到達來決定的,只有當你一次又一次的出發、并且一次又一次到達的時候你的世界地圖才真正的描繪出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大家覺得我是一個北京人,大城市的,OK,你多久沒去過頤和園了?你的活動半徑很大嗎?你了解北京這座城市嗎?有的時候你可能不如來北京僅僅兩個月的人,因為他來了兩個月之后會有緊迫感,他會無數次的出發、無數次的到達,把北京的方方面面都去了,最后你在北京生活了18年,但其實你對這個城市了解不多,因為你很少出發,更談不上到達。所以,世界的大小是由到達來決定的。那好,我相信Me to We倡導的是一個新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你的心能不能進一步的拓寬,具有更多的到達,當你幫助一個人的時候你的世界就會乘2,當你幫助10個人的時候你的世界就會乘10,你的世界就會無限的去進一步的延伸。
所以,從這個角度要去思考的話,我們要重新回到另一個中國的智慧當中,有的時候當一說到大、一說到世界的時候,一下子顯得如此的壓抑,因為太大了、太遼闊了,我能做到一次又一次真正的到達嗎?中國的智慧里頭還有一句話,“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我覺得對于當下的中國來說,這句話太重要了,因為當下的中國存在一個挑戰、一個問題,當然其他很多,我是圍繞今天我們的主題,這一個問題就是,人們小善不為、小惡不止,對嗎?
小的錯誤大家都覺得無所謂,吐口痰、扔礦泉水瓶,隨地扔,剛剛走過這個胡同的人看到有一個人把煙扔掉的時候,撿起來把它放倒垃圾桶,我覺得才是對的。你想他為什么把它扔掉?因為這是小惡,他不覺得是惡,小善不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小善和今天,只有當你從你身邊的小的事情做起的時候,你才會到達更遠的遠方,沒有出發談何到達,而且今天將變得很容易。
用一個小故事作為結束,上個月我看到一本雜志上一篇非常好的文章,這個文章的名字叫“嗜酒者”,就是喝酒成癮的人,他最多一頓喝24瓶啤酒,最后整個人生都亂套了,他知道這樣不行,因此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戒酒,但是都沒戒掉,為什么?因為去每一個戒酒的地方都告訴他,發誓,永遠不喝酒,發誓,永遠不喝酒,一天、兩天、三天沒喝,第五天偷偷喝,或者下一次戒酒的時候第八天喝了,為什么?因為永遠太遠了,好多人堅持不了永遠,覺得那是一個沒有希望的遠方。
但是他最后戒酒成功了,是在哪兒戒酒成功呢?離我們這兒也許只有300米,在東四頭條有一個民間的戒酒所里戒酒成功了,為什么可以成功呢?因為這個民間的戒酒所只有一個口號,叫“今天我不喝”,也許明天我喝,但我起碼可以做到今天我不喝,一個又一個今天過去了,他發現他已經很久沒喝了,永遠有的時候就永遠無法到達,但是今天卻可以走到永遠,這就是小善和今天的重要意義。我愿意相信Me to We也會信奉和支持這樣的一個理念,讓每一個人從小的事情做起,讓永遠和遠方的事情從今天開始。
當然,最后我覺得還應該感謝二中提供這樣一個場所,讓更多的人去感受,從Me to We這樣一個過程,當下的中國極其需要,我認為當下的中國在社會領域有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就是要讓老百姓變成公民。過去,因為我們是熟人社會,是一個穩定的結構,大家都在熟人的眼光中約束自己,改革開放大門打開了,我們越走越遠,來到了陌生人的世界,大家一下子覺得無所謂,爺爺盯我的眼光不在了,鄰居盯我的眼光不在了,別人對我的約束、老師對我的約束都沒了,我覺得安全了,我可以放縱了,但是社會呈現出亂象,此時中國就希望有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變成公民,公民是什么呢?回到那句話上,所有的遠方都是家鄉、所有的別人都是親人,希望中國新一代的年輕人,打一出生開始就是一個公民的構成,也愿意相信Me to We會幫助更多的中國年輕人由老百姓變成公民,這是當下中國需要的。謝謝!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