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中科招商集團主辦的首屆“全球創新創業教育論壇”暨“大學三基工程”工作會議于2014年9月27-28日在中國湖南韶山舉行。以下為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家干演講實錄。
戴家干:首先感謝舉辦方中科招商的邀請,同時也感謝籌辦方中科創大的邀請。在這里首先代表中國教育協會,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同時也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今天我想借這個機會,跟各位嘉賓、各位同仁交流一下對中國高等教育創新創業轉型的一些思考。但是因為時間關系,我想講五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轉型的背景。第二個問題:挑戰與機遇。第三,發展現狀。第四,對高等教育轉型的重新認識。第五,建設創新創業型高等教育。
轉型的背景。從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5年來,我們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發展的整體過程中、變化過程中,來體現這樣一種情況。
在政治上我就不再一一列舉。我們更主要的就是從十八大以來整個黨的報告中,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公平,不僅是治國安邦的國策,也是對我們國家教育事業的要求,教育發展的新平臺。
在經濟上我不講了。
在社會上,我們從溫飽型向發展型過度。而最大的標志是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所發生的問題,包括教育所發生的問題,都跟我們的消費觀念產生了分離。
在文化上我們呈現多元。在教育上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新的階段大體有幾個方面:
兩個跨越:實現了全面義務教育;第二個是高等教育進入大眾。
一個突破:職業教育和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一個重大步伐: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人民享受更加平等的教育機會。
三個確定:確定了我們中國特色的教育體制,總結了現在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教育發展新階段的特征,是從教育需求、教育發展目標、教育發展方式、教育評價的方式,以及教育發展的任務等等方面。
我想講第二個問題:機遇與挑戰。
從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為教育發展的創新所創造出這樣一個良好的環境,特別是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對人力資源強國和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共識有了這樣一個認識。特別是創新國家產業結構、優化提升,提出了新的歷史人物,提升教育在現代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包括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加快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極為迫切。在經濟實力上、在創新人才上、在城鄉之間上、在素質教育方面等等,都面臨機遇和挑戰。在公共教育投入不足、現在教育建設對人的需求多樣性、社會對教育的公平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等等,都面臨機遇和挑戰。
同時,建設創新型高等教育面臨挑戰。特別是我們進入了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信息技術、互聯網、大數據、云技術等等一系列對我們國家整個的社會經濟改革,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過程中不占領這樣的機遇,迎接這樣的挑戰,我們勢必還會落后。我們國家在技術特點上、在創新體制的挑戰上、在各個方面,都形成了這樣一個要求。
第三,我想談談我們發展的現狀。
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到2013年,我們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學校在校人數達到了3460萬人。高等院校的學歷,我們現在已經達到了34.5%,有些地區已經遠遠的高于50%,已經進入高等教育的不及。
另一方面,從大學生就業狀況來看,1990—2000年,白領人數是7500萬。如果說我們的大學僅僅是培養白領的話,在九十年代到2000年,我們的畢業生是1400萬人,(補充人員)是2600萬,那么等于說兩個崗位有一個大學生。那么2000年—2001年,白領人數9700萬,補充人員3400萬,畢業人數4800萬人,1.5個大學生爭一個崗位。2010年—2020年,白領總數達到1億多人,補充人員才4600萬,而我們的畢業生人數是1億,也就是說2個高等畢業生去爭一個崗位。這就是我們面臨的現狀。
因此,根據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5年來,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的發展,以及我們所面臨的世界發展的趨勢,我們要對我們的高等教育進行重新的認識,至少要在五個方面進行轉型:
首先,要從以物為本轉向以人為本。我們評估一所高等院校,我是高評委,我也是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設置委員會的專家,在評估一所大學的時候,往往是以物作為重要的標準,占地多少、有多少建筑、實際占有量是多少、圖書資料多少、設備多少,從來也沒有把我們的學生放在第一位去評估我們的學生。我想到了馬云[微博]自嘲的一句話:中國的一流大學不是清華、北大,而是杭州師范學院,因為杭州師范學院培養了我。有點過分,但是反應了這樣一個問題,把學術作為重要的方面,我們以進入以人為本的社會,我們所有的學生某種程度上盡管是主體,但仍是學校的附屬品,應該把學生放在第一位。
第二,傳統的高等教育觀念向現代化教育觀念的轉型。我們往往把大學生培養成高尚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等等之類的,而實質上更重要的是培養大學生更加能夠適應社會、能有自己的發展。什么是教育質量的提高?教育質量的提高是兩個夢的結合:一個是中國夢,為了實現中國夢,要教育優先發展,要創造人力資源的強國,這是我們高等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還有一個,就是個人的夢想,我們很多人包括大學生,都不會做夢,如何行夢、如何成夢,教育的根本功能就是讓他實現夢想,能夠使他的夢想成真。這兩個夢的結合,才是我們教育質量的真正提高。光有中國夢是不夠的,個人夢想實現,社會才能發展、才能穩定。人的一生是不斷認識自己的一生、尋求自己發展的一生,而教育最大的功能就是要幫助他認識自己、發展自己。這就是我們傳統的教育觀念的轉變。包括我們培養人的模式、我們的實行手段、我們的課程、我們的內容體制等等,都要有新的變化。
第三,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計劃經濟不僅僅是指標分配,更主要的是表現在趨同性,千篇一律、千校一面,我們所有對學校的評估、評價都是一個模式、一把尺子。包括我們的課程,我們的課程內容沒有個性、沒有特色,也就沒有學校的鮮明性。我個人認為,中國現在不缺綜合性大學,缺的是特色性的大學。
第四,要向國際化轉型。而國際化的轉型不是簡單地把學生送出去,而是要把人家好的理念、好的方法、好的技能、好的特征、培養人的模式,和我們現行的大學結合在一起,讓更多的人受益。
第五,向創新創業型大學轉型。而創新創業型大學根本的目標,就是要把大學作為整個社會、整個區域的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發展的原動力,而不是附屬品。不是說這座城市有什么大學,而是我們的大學要為這個區域培養人才。
剛才單總說了,斯坦佛是全國頂尖的大學,但是他們也是一流的大學、也是創新創業的大學,并不是說創新創業的大學就不是一流的大學。因此我想這就是我們的轉型。
根據以上五個方面的轉型,提出了五條建議,我就不再談了,有機會的話大家可以共同探討,謝謝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