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5月24日消息,第九屆中國期貨暨衍生品市場論壇于2014年5月24日在北京召開。論壇以“走進衍生品新時代—跨界與融合”為主題,進一步推動期貨大發展。新浪財經作為獨家門戶網絡合作伙伴全程圖文直播本次論壇。
以下為薛繼銳發言實錄:
主持人:感謝朱教授精彩演講,朱教授是短暫的演講讓我們對衍生品有很深的認識,他提到怎么利用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而且給我們推薦了他的一本書,我想這可能是給我們今天一個新的意識,下面有請中信證券股權衍生品業務線行政負責人薛繼銳先生,他演講的題目是進行衍生工具、機構與產品創新,有請。
薛繼銳:尊敬的各位領導和來賓,首先非常感謝北京證監局協會以及主辦單位邀請我來就衍生產品工具跟大家做一個交流。第二我下面講的主題叫衍生工具、機構與產品創新,這個主要也是代表個人觀點與所在單位無關,衍生品無論從產品復雜性還是參與范圍來講,機構在這市場上是一個核心的機構,也是一個參與主體,我的演講也是從機構以及機構在產品創新服務相關投資人和客戶的過程中,來分享一下這個主題。
寫這材料之前也是要求跟這次會議主題叫跨界與融合,這次主題非常好應該是非常準確描述了衍生品的推進,在這個階段確實對業者相關機構以及在產品創新過程中,也確實是能夠體現現階段跨界與融合的特點。主要內容這幾個方向。首先介紹一下對衍生品的概述,對于金融衍生品的含義特征剛才朱教授對這個已經做了非常深入的分析,我不再贅述。
從衍生品市場結構來看我們從不同緯度可以做一個劃分,第一從市場來看大的來講它主要考慮交易品市場以及柜臺市場,像期權期貨由于比較簡單的一些條款或者說合約品種一般多是在交易所內進行交易,另外更大的市場或者個性化的是柜臺市場,從參與者來看我們按照不同的交易目的,我們分為避險者,第二類是投機者,進行套利杠桿交易。第三個就是套利。從這個角色分工來看,一個是終端客戶我們最終是服務于投資者服務于客戶,核心基礎從用戶來講包括像個人以及機構,那么在座的比如說像來自于期貨行業同仁,我們都是做一種中介機構來參與這個市場,這個中介機構包括大的來講像證券公司,從廣義來講我們都屬于投資銀行證券金融機構,另外像商業銀行,前面所講機構都是買方像使用者最終扮演用戶角色。從產品來講更多是我們可以分兩類,一類是簡單的現貨,基本成比例的一個變化,包括像期貨,另一類是非限制的像期權一些掛鉤產品。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從全球來看市場的主要特征,也是分場內場外按照不同品種做了全景式的一個概述,從市場結構來看場外市場因為它有一些定制化以及個性化的特征,實際上它在衍生品市場,大家在目前國內出現是場內產品,實際從全球來看場外設立非常少。我們國內這種現狀和國際來看存在一個巨大的發展空間。在場內市場主要是我們從期權和期貨這兩個品種,目前來看也是利率產品為主,這個也是占了90%以上,那么我們其他像股票類商品類,這里面我們沒有細分,跟股票這塊差不多,占比并不是特別多。那么這個是這幾年大概市場發展情況,我是按品種大概羅列一下,大的來看像利率貨幣股票實際我們可以看到2008年金融危機是一個轉折點,在這之前各個品種都經歷了非常迅速的大規模發展,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衍生品市場受到很大的沖擊,當然有一些品種到目前為止已經恢復了,利率期貨這個市場基本上已經恢復差不多了,有一些像股票仍然還沒有恢復過來。也涉及利率期權沒有恢復。在場外市場,也是利率產品是一個主體產品,因為它非常巨大所以把其他的顯得特別小,這是按品種我們可以看到大概的發展情況,像外匯、利率,除了在場外市場,除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外有短暫的下挫,交易量萎縮之外,現在外匯利率以后超過2008年水平迅速回升,也反映市場和產品具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但是由于經濟影響像股票和商品相對來講目前為止從全球視角來看沒有恢復到2007年、2008年的高度,仍然還在一個低位。
從市場參與主體來看,因為機構是一個主要的參與主體,場外市場面臨機構為主的市場,在機構我們分為報告參與商,包括國內證券行業,投資銀行,商品上一些期貨,實際扮演交易商的角色,這是一類。第二類包括保險、商業銀行其他那些非金融機構,包括企業還有一些政府機構,國外政府可以參與這個市場很多地方從這幾類中可以看到參與主體的變化,整個交易主要是在前兩類金融機構,在外匯、利率、股票市場分為大概的占比,這是一個比例占比情況,外匯市場主要是前兩年金融機構在參與,那么我們可以發現,非金融機構占比在減少。第二點利率市場它相對比較特別一點,非金融機構相對來講占比迅速提高,這也是因為在這過程中,利率市場比較標準化,現在隨著清算CCT(音譯)交易實施,這種交易越來越多。
第二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機構在衍生品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一個作用。從參與者結構來看,因為衍生品一個很重要特征,它是一個風險轉移的工具,而不是做了套期保值,那我的風險從最初市場上是轉移,由另一方來接盤從劃分角度轉換,投資銀行,風險中介機構,分配中介機構。商業銀行分配中介機構,最終用戶參與市場,像剛才所介紹的他帶有不同的各種各樣的交易目的,從風險管理、套期保值、套利、投機、降低成本,在不同目的參與這個市場。所以從機構來講我們不同機構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扮演角色實際是有所差別的。其他像基金公司保險實體經濟作為終端客戶,更多是它本身就是最終需求方,根據它自己業務特點進行風險管理。因為我是來自于證券行業,可能對證券行業稍微更熟一點,因為這幾年國內衍生品市場發展很多品種從場內到場外,從投資銀行發展來看我們也可以看到伴隨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斷創新,投行交易也迅速擴大,這個圖也展示了美國前十大資本規模的投行,從二戰以來伴隨著衍生品市場它業務的一個規模變化,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它整個資本,很多衍生業務是耗資本占用報表業務,它的報表我們可以看到報表隨著迅速擴大。所以從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投行報表自營部門開始大規模參與衍生品的交易。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業務的需要資本規模迅速擴張。所以平均資本規模大概17%,大量這種業務資本規模擴張投入到跟衍生品相關的業務中,比如說這些投行可以做產品設計等項目,投資者向客戶來推薦或銷售相關產品。從收入結構來看衍生品業務對于證券公司收入結構影響也產生非常巨大的影響,像傳統對報表影響不大,這種傳統業務在投行總收入比例逐年下降,從1975年早期在80%以上,那么到了2001年實際已經下降到30%幾了,像高盛已經占了一半的收入來源,影響非常大。
衍生品發展并不是自己獨立發展自我循環的一個體系,而是跟傳統業務應該說互相影響共同發展的結果,所以在未來投行來講也是一個體現在業務層面上互相跨界,或者互相融合會呈現這樣一種特征。伴隨著衍生品市場發展都會對所謂傳統業務帶來了整個業務經濟形態,表現形式都會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很大影響,對于經濟來講,無論品種還是服務客戶在柜臺市場的發育,以及向財務管理都會給面向客戶服務能力或者是對它自己管理的品種豐富,整個業務目前純粹的傭金的這種狀態會產生大的變化,伴隨這種功能的變化帶動經濟業務會發生進一步轉型,對于銀行本身來講,提供更加豐富的交易業態。從傳統這種交易我們發展成做事以及銷售交易,向客戶通過場內場外提供不同產品,所以對這塊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從現在看很多行業,證券公司在鈔股票無論在收入資金管理規模非常非常小,絕大部分轉向非常新的業務,這種業務從原來財務投資轉向以客戶驅動為主的趨勢。資產管理也是同樣的會帶來各種各樣新型的一些產品創新。
對于基金公司來講以基金公司為代表,類似保險角色跟它也是差不多的,第一個傳統基金組合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工具進行風險管理,跟傳統這種基金產品形態會有一個增強和豐富在管理說。第二類就是基金公司利用衍生工具可以創造原來所做不到的產品或者無法實現的產品,像絕對收益產品,私募基金我們可以發現很低迷,所以像這種產品未來都會在這個市場上隨著金融工具的一個發育會越來越多,會越來越豐富。另外像基金可以設一些更加豐富的產品,或者一些私募的產品,比如說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杠桿性產品,或者是結構化的這種產品。商業銀行也是一個核心的參與主體,它在這里面角色相對而言,第一個它是分售和零售的角色,因為在這個市場上往往衍生工具作為一個在管理上相對比較復雜,所以在整個產品設計或者對沖這種角色,往往由投資銀行來承擔,因為商業銀行客戶實際是最多的,所以它在機構間根據自己一個資源的優勢也進行相應分工自然形成相對分工,在投資銀行有些產品會做最終對沖方或者產品設計方,通過這種方式跟銀行進行批發,產生交易背后都是客戶,客戶再通過合適產品形勢零售給他自己客戶,包括零售客戶、公司客戶,這里兩個角色還是有一些差別的。根據我們一些了解每年在銀行這塊類似這種金融產品的規模也是有幾千億的規模應該也非常大。
那么產品實際上很多工具比像期權、期貨產品,走到投資者投資客戶最終端通過機構創新活動,或者通過設計,或者定制的活動最終走到投資者和用戶之中。在這過程中,我的體會就是在現階段確實在跨界或者是融合的特征還是非常鮮明的,因為現在處于新發展的初級階段,所以說相對于傳統業務大家隔的比較遠,在這個過程中會越來越近,一個在資產之間的融合原來投資者參與不同市場,自己分別的比如投資者開個黃金鋪等等,這個資產風險相對離的比較遠,在衍生品和資產之間會產生非常明顯這種搭積木的現象,越多這種效應越強也伴隨著需求多元化多樣化,未來會發現這種融合會導致產品數量和規模會迅速提高。衍生品我們也有很多比如像互換,期權很多種,因為不同金融機構也會用包裝不同形勢,保險會把衍生工具嵌在保單里,我這例子舉的也是非常小的如果放大的話,僅僅這種簡單的組合可以發展成成千上萬種,這個對于我們金融機構來講,管理這種組合和產品對這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有一個很大的提高,才能管理好我們這些這種迅速增加的品種和類型。比如說再舉個例子,原來債券市場投資者,在他持有債券,包裝成類似存款票據等,實際參與了不同資產的投資。隨著期權或者復雜產品出現投資者表達他的觀點渠道或者角度更多了,所以如果我們把這兩個指標來從橫軸和縱軸來看,組合成很多不同產品或者組合類型,橫軸我們是傳統看多或者看空的投資觀點,縱軸我們可以看空,或者波動率中性,有些以很小的中間價格變化來實現或者劇烈的變化實現價格,路徑不一樣,也會導致投資者在過程中會對組合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個里面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產品,或者交易策略,這種交易策略對投資者也是未來需要綜合考慮的,所以說在未來投資者如果僅僅認識到或者僅僅只是關注基本面,或者只關注價格,原來傳統這種因素,如果沒有考慮波動率,衍生品所具有特征的話,未來也會容易吃虧或者處于不利的狀態。第三在機構間的融合,原來分牌照,尤其牌照管理金融機構,往往按照風險分散互相隔離制度設計進行設計和監管,未來在業務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實際上我們衍生品發展對傳統業務機構間關系和監管的一個理念,實際都會帶來很大影響,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一個就說尤其在場外,剛才看場外核心機構間往往通過對手方,保證金交易制度,往往通過受信管理方式完成,一個機構之間從原來財務沒有關系報表沒有關系會變成有關系,增加這種對手關系,實際這種對手關系,所以進而會影響客戶,所以像這種狀態對金融機構業態會帶來風險管理難度加大了。所以這種就說未來在這個基礎設施方面,集團制度相關安排也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我們也是需要考慮這種影響,相對這種關系變化進行相關制度設施的建設。
實際在風險角度互相之間相對來講會呈現這么一個狀態,從表象來看,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之間更加容易的進行轉化。原來從市場角度來看可能覺得風險不大,但是因為對手方關系一個賠一個賺,可能賠的那方比如流動性不足了可能會導致由于這種管理,保證金管理會迅速轉化成市場風險,市場會設置到處置股票,這種變化未來會越來越多,轉換也會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制度和理念或者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還有與傳統業務的融合,衍生品業務畢竟它是一個基于很多基礎資產,包括像股票、債券,這些更加核心和貼近實體經濟的這種資產,所以它的發展核心也是不能離開,或者說離實體經濟太遠,再不斷衍生會導致整個根基業務越來越弱,在業務發展過程中也需要注重與傳統業務融合才能保證市場的健康發展,這是一方面,所以說我們不要離開技術資產太遠,這也是目前階段需要關注的一個角度一個方面。在另一方面,我們很多傳統業務,尤其基礎資產在服務客戶的能力或者產品創新的能力僅僅可能是不夠的,可能我們也需要充分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深化客戶需求,這樣才能有效進行產品創新,來提高我們對客戶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今天上午我的主要內容就是這些,謝謝。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