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4年年會”于2月10日舉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在年會上表示,地方政府競爭確實極大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為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在特定的情況下有一定的合理性。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這樣的競爭扭曲了市場配置作用,壓低了勞動力的成本,提高了交易空間。目前,地方保護,地方競爭也是產能嚴重過剩的重要根源。
以下是文字實錄:
宋曉梧:一根據會議的安排,我想接著剛才楊偉民同志講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重大的理論上飛躍進步就是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如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實際面臨的問題在哪里怎么解決?
我覺得主要有兩大方面,一個就是,現在要素市場存在的問題比較大,主要包括勞動力市場、土地市場、資本市場。第二地方政府競爭產生了市場風格。市縣一層究竟誰在配置資源?這個問題可以深入研究一下。政府與市場邊界不清的問題,長期以來由于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被掩蓋了。
前一段高度增長積累的矛盾逐步顯現。過去分析市場和政府的關系主要關注中央政府職能的轉變。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傾向值得重視。十年來,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解決,而且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了。要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性作用,理順地方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很迫切的。地方政府是資源配置的主體的分歧不大。
至今地方政府在層層下達GDP,投資,招商,項目等各種經濟指標,有的意志下達到街道,有的到了民主黨派。由于地方政府實際充當了資源配置的主體,宏觀調控被扭曲為中央政府調控地方政府,中央指標往往在執行過程中落空。是不是前一段是這樣的,現在有所改變呢?
現在看有一點改變,但是總體改變不大。咱們以去年的情況為例。東西部的一些城市,仍然為了完成去年的穩增長,把它作為一個目標,開展招商引資的百日競賽等等,下各種指標考核干部,按月度排名,組織多少招商小分隊。這樣的情況,怎么樣能夠落實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現實的情況和十八大三中全會提出的,差距是很大的。這個反映各個地方的增長指標和全國的經濟增長指標。
地方政府競爭確實極大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為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物資匱乏的時候,大家希望經濟總量增長快一點,當時考核的辦法,也是激勵GDP增長的,這個不要一概都否定,在特定的情況下有一定的合理性。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這樣的競爭扭曲了市場配置作用,壓低了勞動力的成本,提高了交易空間。
由于前一階段的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一些經濟學家也在總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是什么原因使它長期高速增長的?他們提出來是中國模式的問題。有人提出中國模式和歐美模式有區別,但是和亞洲四小龍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無非就是集權體制,加自由經濟和廉價勞動力。一些經濟學家論證中國經濟奇跡的密碼恰恰是地方政府的競爭,這與歐美都是不同的。
著名的經濟學家張五常提出來,中國縣的制度對鼓勵競爭猶有過之,這是因為縣要對上層做交代報告,上層不僅鼓勵競爭,他們強迫這種競爭。
最近又有一位經濟學家提出,中國經濟增長和歐美不同點,甚至比歐美還要更好的經濟體制,就是中國形成了三維的經濟體制。中國市縣兩級政府,長期在經濟發展的第一線競爭拼搏,已經成長為企業界共生互動的有生力量,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動機之一。
目前在中國地方政府作為經濟主體參與市場競爭形成三大市場主體。如果經濟理論有創新的話,三維理論就是一個創新。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值得探討的。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應該探討一下,地方競爭雖然造成經濟總量的發展,到了現在是不是應該改變。我認為地方競爭的弊端已經出現了,有7大方面。割裂統一市場,破壞法制環境。一些地方政府為了促進本地區的發展,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的競爭,對本地區的企業和產品采取保護措施,對外地實行種種辦法抵制外地產品進入。出租車只能用本地產的出租汽車。法制環境無序,發展經濟糾紛的時候,法院維護本地的經濟利益,不是公正的,按照依法執行的。
第二地方競爭造成產能過剩,鋼鐵,水泥等都是產能過剩。新型的能源,比如說多晶硅,光伏(音譯)的產能過剩,比傳統的產業產能過剩更為嚴重,這是地方政府為了投資增長造成的。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是零地價,壓低水價的措施,促進本地企業盲目擴張。企業虧損通過財政補貼給這些企業輸血。地方保護,地方競爭是產能嚴重過剩的重要根源。
生態惡化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放寬了對環境的保護。有的污染企業查來查去就是當地招商引資的一把手工程,所以說我們無力扭轉污染的局面。地方競爭扭曲城鎮化的進程。當前以投資業為主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大拆大建增加自己的經濟總量。有12個省會城市要建55個新城,144個地級城市要建200個新城等,還有的城市要建城鎮古城,扭曲了城鎮化的進程。
地方政府的競爭要投資,搞自己的融資平臺。龐大的地方債務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投資沖動的產物。
地方政府的競爭權錢交易空間巨大。很多被查出地方干部,一把手在我這個地方,按現在的體制,不收禮是站不住腳的。現在的腐敗就是權錢交易造成的。
我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要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一定要扭轉這樣過去曾經在特定階段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很大動力的這樣一種地方政府競爭的模式,現在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了。
理順地方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一些問題,剛才楊偉民同志剛才也講了很多,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問題。根據十八大三中全會的精神有6個方面。建立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議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設施基本完備,作用衡量省市區是否協調發展的主要指標。對近來形成的80多個各類國家級規劃,突出抓好西部大開發,其余跨省的重載知道,省內的由各省自行協調。形成地方政府主導的不同層次的區域性GDP競爭,反而割裂了市場。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僅要求政府彌補市場失靈,要求政府進一步培育生產要素市場,打破地方行政性市場分割,建設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地方政府要確保中央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加強對本地經濟社會事務的統籌協調,側重提供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維護市場公正公平競爭。
明確劃分各級政府事權財權。建議逐步將基本公共服務事權適當集中到中央。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把不該由政府管的事,如企業經營決策等,堅決轉移出去,把改政府管理的事項堅持做好。
大力發展規范的社會組織。我國現在已有近50萬個社會組織,中介機構,基金會等,但絕大多數還存在官辦,官管,管運作的機制。
現在在一些人看來,好多事都亂了,還是因為政府沒有管住,就想把經濟問題,社會問題,出了問題,就給政府立一個考核指標,一把手負責,最好由政府抓住,實際上很多問題發揮社會組織自協調。現在中央政府對社會組織的管理大大前進了一步。2004年我講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提出來要建議,取消對社會組織的雙重管理,社會組織自己選擇自己的負責人,到2017改變過去的雙重管理制度,現在有一些省份已經開始試點了,已經取消了雙重管理制度。
這是兩種三維體制比較。界定地方政府的職能對今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企業三維體制,這不僅是當前的重大理論爭論,更是更亟待解決的重大經濟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