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第十一屆中國文化產業論壇文字主題演講實錄

2014年01月11日 15:10  新浪財經 微博

  新浪財經訊 1月11日上午消息,2014年“第十一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以“文化力量:文化市場與改革紅利”作為主題。以下為上午場開幕致辭和主題論壇文字實錄:

  主持人向勇:尊敬的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今天的北京雖值寒冬臘月,卻無凜冽寒風,今年的北京沒有被白雪皚皚覆蓋,顯得格外的暖意濃濃,2013年我們一起見證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格局、新趨勢、新特征,在去年勝利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文化產業邁向新的征程指引了方向。在過去的一年,是中國文化體制改革十年的一個新見證,我們簽署了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我們文化產業增加值GDP的比例將會進一步的邁向新的臺階,今年我們出期迎接了第十一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召開,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文化產業精英齊聚燕園,共同探討這個溫暖人心的話題,分享我們激動人心的觀點,在此我代表論壇主委會向各位朋友的到來表示最誠摯的謝意和最熱烈的歡迎。

  首先請我今天為大家介紹蒞臨今天論壇的各位嘉賓,他們是: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先生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先生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周文彰先生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淼先生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先生

  世界城市文化論壇發起人保羅·歐文斯先生

  韓國文化廣播公司《爸爸,去哪兒》制片人Kang Gung先生

  北京大學副校長李巖松教授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葉朗先生

  我們再次對以上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

  此外,參加此次論壇的還有來自祖國各地的地方政府的領導,來自英國、韓國、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的各位學者,來自文化產業界各領域的企業精英,有來自新華社、中新社、中央電視臺、人民網[微博]等50余家媒體的朋友,還有新浪財經頻道也為本次論壇提供了網絡的圖文直播,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向各位領導、各位學者、各位媒體朋友、各位代表的到來表示由衷的謝意。謝謝大家!

  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有請北京大學副校長李巖松教授,代表會議的主辦方致歡迎辭。

  李巖松:尊敬的厲無畏副主席、李巖松副校長,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們再次如約迎來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的開幕,這里我代表北京大學向第十一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的開幕表示熱烈的祝賀,并向參加此次論壇的嘉賓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和最美好的新年祝福。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建設文化傳統體系、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之后,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現代文化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發展。

  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積淀文化、創新文化、引領文化的重要證明,多年來北京大學始終積極服務于社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建設事業,在教學科研與國際合作、政策咨詢等分析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十余年在國家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學搭建了文化產業研究院這樣一個推動北大資源和校辦咨詢對接的文化產業平臺,這一平臺不僅是學校文化產業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研究基地,而且成為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發展文化產業重要的咨詢機構,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是由北京大學主辦的論壇,一直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省市領導及業界精英的重視和支持,為政府、研究機構、企業提供了溝通與學習的廣闊平臺,推動了文化產業重大政策和產業實踐的發展。第十一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以“文化的力量:文化市場與改革紅利”,通過主題研討、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通過社會設計與公共創意,來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及文化市場體系,我相信基于在座的各位探討交流、思想碰撞,這次論壇并將為文化體制改革提供有益的思想和貢獻,也希望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我們能繼續共享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這個交流平臺,為中國文化的大發展、大環境貢獻力量。

  最后,在此向論壇的順利開幕表示熱烈的祝賀,并預祝本屆論壇取得圓滿成功,也衷心希望前來參加論壇的各位嘉賓、老師、同學們能從這一思想盛筵中滿載而歸,祝各位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主持人向勇:謝謝李院長!下面有請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葉朗先生致辭。

  葉朗: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領導,媒體的朋友們,歡迎大家來北京大學參加第十一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新年論壇自2003年創辦至今,已經舉辦了十屆,十年來論壇緊跟國家建設和時代發展,以促進文化產業領域內的學術界、政府部門以及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宗旨,致力于推動文化產業的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下面我簡單回顧一下過去十屆論壇的主題。第一屆,2003年“多維視角下的中國文化產業”,第二屆,2005年“文化產業競爭力”,第三屆,2006年“和諧社會與區域文化產業”,第四屆,2007年“文化產業戰略與發展模式的創新,第五屆,2008年“創意時代的文化創新與軟勢力的建設”,第六屆,2009年“改革開放3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中國文化產業機遇”,第七屆,2010年“紀念建國60周年,全球視野下的產業融合與文化振興”,第八屆,2011年“面向2020中國文化產業新十年”,第九屆,2012年“文化立國,我國文化發展的新戰略”!第十屆,2013年,“文化創新的新戰略,創意與科技”。回顧十年的歷程,可以說我們的新年論壇為國家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提供了參考和建議,也為探索區域為了產業發展模式與文化企業商業模式提供了多方面的經驗,從理論到實踐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過去十年,新年論壇共邀請了各界政府主管官員以及各專業、行業的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界精英約900多人參加,其中來自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的友人100多人,來自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丹麥等國家的國際友人近80多人,參加論壇的總人數接近1萬人次。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的改革,加快和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與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個是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根據這個精神,我們這一屆的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以“文化的力量:文化市場與改革紅利”作為主題,以推進對于文化創意時代和建設文化強國的理論思考,并深入的探索如何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

  我們相信,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我們這一屆新年論壇會在激勵和產生新的思想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我們希望這個平臺所發出的聲音會引導與會者做出更多的戰略思考,喚起與會者以廣闊的視野,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理論實踐深入的反思和對未來的展望,喚起人們在高科技、信息化、全球化的時代條件下有一種更高的精神追求。

  在座的朋友們很多人可能知道,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幾年前承擔了一個國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項目,就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這個重大項目在總課題之下分設幾個子課題,今年我們將勝利的結項,我們會發展出一個總報告,同時各地也發表分報告和出版專門的著作,我們在總報告的子項報告里頭將會就我國產業發展從戰略的層面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議。我們認為,像北京大學這樣的研究型的綜合大學,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和使命,就是要孕育和產生新的思想,從而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一種整體性的影響。

  同志們,朋友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前景正在鼓舞我們,我們相信中國的崛起必將在文化上、在精神層面上對整個世界產生極其深刻、極其深遠的影響。

  主持人向勇:開幕式到此結束。下面進入主旨演講環節。

  各位朋友,本次論壇以“文化力量:文化市場與改革紅利”作為主題,希望蒞臨論壇的各位領導、學者、各位同仁共同這個話題。今天第一位演講住賓是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先生,厲先生長期從事產業經濟、數量經濟等領域的研究,是響譽國內外的知名學者,厲先生本次研究的主題是“為發展并完善文化市場,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厲無畏: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到北京大學參加文化產業的論壇,并和大家進行交流。今天的主題“發展和文化市場”與大家進行交流。

  文化創意產業屬于消費驅動型產業,其健康發展取決于文化市場的健全和完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系統論述,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目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正處于升級轉型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要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以政府主導向以市場決定為主導的轉。三中全會提出也是要考慮到市場配置資源。二是,從以規模增長為目標向以質量效益為目標的轉變。三是,從文化產業自身發展小循環向國民經濟體系整體發展大循環的轉變。文化產業可以滲透到各行各業,帶動各行各業的升級與發展。

  所以我們在文化市場方面要考慮推動“五力”,包括活力、動力、魅力、潛力、合力,這五個“力”的推動,我想就這五個“力”方面做一個介紹。

  首先,激發文化市場活力,夯實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

  一個活力迸發的市場是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文化市場的活力是來自市場主體,企業是市場當仁不讓的主體,換句話說,激發文化市場的活力就是要激發企業的活力,要從根本上認識到企業主體在文化市場上的重要功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切實把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予以培育和扶持。

  文化創意產業區別于一般產業的顯著特征是中小企業構成了產業的主體,是產業的主要支撐的。

  我們以上海為例,目前6萬多家文化創意產業的平均就業人數是21人,在英國有關統計數據表明,英國創意產業當中規模在10個人以下的企業占到94%,200人以上的企業大約占1%,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文化創意產業的生力軍是中小微企業,因為許多大企業也都是由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和兼并重組而成的。這次三中全會也同意我們要兼并重組,通過小企業的發展壯大、通過重組發展。

  特別強調的是,一個健全的文化市場是大中小企業齊頭并進的格局,在文化市場的培育當中,我們不能只是著眼于大企業,要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和產業體系,要著眼于那些為大量的中小微文創企業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支持。一是要通過創新、創意、創業,讓大量的個體、小微企業冒出來。第二是要創造好的環境,通過孵化扶持,讓中小微企業茁壯成長。中小企業是生力軍。

  文創產業的健康發展依賴于中小微企業的良好運行,中小微企業是文創產業金字塔的底座,文創產業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轉型之路,至關重要的是需要加大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發展活力的中小微企業,為構建專、精、尖、特的產業體系奠定發展基礎。

  中小企業自身也要善于在市場當中發展和成長,打個比方,市場好比是一個籮筐,籮筐里的大大石頭是大企業、小石頭就是小微企業,隨著大企業的規模不斷壯大,大石頭之間的空隙也會擴大,這就可以容納更多的小石頭,所以小微企業的自然生存空間就更大,它必須要有自己的專業和特色,哪怕是個人。在大企業做大的同時,也會帶來另一度空間,為大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的協作生存空間向像廣度、深度擴展。

  第二,增強文化市場的動力,釋放文化創意產業改革紅利。

  文化市場的動力來自于改革,三中全會提出改革的重點就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來看,其驅動力源于文化體制改革所釋放的紅利,如何改革體制技術,實現文化創意產業資源的自由流動、優化配置,形成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格局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市場是只看不見的手,只有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按照市場規律進行體制改革和制度設計才能獲得可見的紅利,形成長久持續的發展動力。

  在這個當中有幾個方面要說的。

  第一,要增強自內而外的發展動力。

  文化市場的發展動力可以分為兩類,即生驅動力和外生驅動力。近10以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在政府的推動下方興未艾,從《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這是09年出臺的,因為08年出臺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看到這十大產業都是制造業,所以我們當時也提出一個建議,不能十大產業振興都是制造業,應該有文化產業。第二年制定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文化創意產業亦將走向內生式發展道路,增強產業發展的內驅動力是必然選擇。

  第二,我們還要增強自下而上的發展動力。

  文化市場的形成,文化創意消費的實現,都是基于個體的動機和選擇,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路徑。長期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依賴于政府的支持,部分地區甚至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路徑依賴,由于缺少接地氣的市場意識,以至于不少文化創意產品無法轉化為市場價值,喪失了持續發展的動力。因此要轉變觀念,根據市場消費需求大力創造自下而上的發展模式,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就是說根據市場的需求,把市場的潛力挖掘出來。

  在2013年北京舉辦了“惠民文化消費季”,推出了九大專項活動、九大展銷板塊和16個區縣專題活動,發放了100萬張文化惠民消費卡,為企業帶來客流,還帶動了潛在的消費市場。當文化消費成為百姓的剛性需求,則會形成自下而上的發展動力。

  第三,還要彰顯文化市場魅力,營造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氛圍。

  文化市場發展游離于文化傳承與創新,增加產業利潤,提高人民文化素質。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魅力型產業,文化具有感動人、打動人的特色功能。

  在體驗經濟時代,文化創意這一功能將有助于消費市場的擴展,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在實踐發展中彰顯文化魅力,營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圍,將游離于促進文化市場的發展和完善。

  首先,我們要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提高大眾的參與度和愉悅度。要讓每個人參與。

  文化為大眾所認同方顯魅力,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是大眾化消費的形成,面向廣大的普通受眾,提供多元化的文化創意產品,不僅能夠培育市場,還能夠創造社會經濟效益,體現文化獨特魅力,首先需要營造文化氛圍,滋養文化沃土,澆灌文化的幼苗,才能盛開文化的鮮花,收獲文化之碩果。

  比如上海在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進程中,2013年制定出臺了《上海城市文化氛圍營造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實施文化與商業、旅游、交通、科技融合發展的戰略,以全新的文化理念、視角和舉措,打造形成“春之聲,夏之魅、秋之戀、冬之韻”城市廣場音樂會品牌,實施地鐵工程,舉辦市民文節和城市藝術集市,使文化滲透到城市的廣闊空間,不斷提升上海城市的影響力和軟實力,塑造上海城市的文化魅力。

  二,我們還要演繹歷史文化魅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

  歷史文化資源經過長期的積淀,既是中華民族共同財富,也是中國人共同的價值認同,以歷史文化資源創意轉化為文化產品,具有廣泛的市場消費基礎,其魅力在于這些傳統文化元素里具有令人感知、感受、感染和感動的文化基因,我國豐富的民間、民俗、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充滿了文化魅力,我們要挖掘其魅力因子,增強故事力與感染力,善于用國際語言說中華故事,用文化解讀與闡釋中華傳統。

  因為我們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多民族還有他們的民俗風尚,看廣西壯族民族的對歌,后來根據這個歷史的資源開發出了《印象劉三姐》,這樣不光是文化,關鍵還在于有效益,還在于增加了旅游收入,有魅力,吸引人,人們到那邊去看《印象劉三姐》,多住一個晚上,旅游收入就增加,現在全國各地很多地方也都在用類似的方法,像開封也有,在西安也有白居易的《長恨歌》編成舞蹈演出,每個地方現在幾十個城市都有這方面的東西。

  比如說《舌尖上的中國》電視系列劇,用文化解讀中國的餐飲,喚起了人們體驗中餐食材、加工技藝的消費熱潮。

  比如韓國的泡菜,從文化視角解讀,韓國的泡菜變成世界級的文化遺產。

  2013年聯合國[微博]教課文組織保護費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正式將韓國腌制泡菜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國際比如法國的美食、地中海美食、墨西哥傳統美食、日本料理和食都列入文化遺產目錄。

  而中國是世界很著名的美食烹飪大國,有八大菜系,四川也有泡菜,東北也有類似的酸菜,制作工藝和韓國泡菜都很相似,但是由于缺乏文化詮釋和演繹的意識,還沒有列入世界非遺,失去了創新發展的機會。現在我們開始,成都已經成為世界上的美食之都了。

  另外,我們有些文化也被外國人開發利用,比如說《花木蘭、《功夫熊貓》等中國傳統文化資源被美國人開發利用。

  可見文化魅力的創造還需要挖掘演繹,需要與現代市場對話對接,大力發展創意產業,提高資源的創意轉化能力是有效的創新之路。

  我們有些文化也要經過創意的開發,跟市場結合,這樣才能大力發展。

  第四,要挖掘文化市場的潛力,擴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空間。

  我們都知道,產品的價值構成包括功能價值和觀念價值兩部分,文化創意創造觀念價值,是擁有巨大潛力的藍海市場。所以要挖掘文化市場的消費潛力,一方面可以拓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可以創造文化的信市場、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的價值。它也可以幫助其他的產業發展。

  首先,要挖掘引領生活方式的文化消費市場。

  通過對歷史文化資源的傳承和創新,把文化產業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使文化與生活完美地結合,讓人們感受融入生活的文化創意。比如說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初期就強調,要通過發展創意生活產業,創造出具有文化品位和情調的創意生活方式,滿足了人們的個性化消費需求,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大大地拓展了產業消費的市場空間。

  同時,提倡創意生活美學和把把生意做成文化的理念,在衣食住行育樂等方面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產業當中,我們注重文化與生活的傳承,推進發展廣泛的休閑生活產業和體驗經濟。

  比如說上海一直以來就是國內時尚潮流的引領者和風向標,近年來,加強傳統經典產品與老字號產品與現代時尚元素的結合激活原有的企業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上海家化為例,作為一家擁有112年歷史的中國民族化妝品企業,上海家化實施時尚產業的轉型戰略,力爭成就能夠代表上海和中國的時尚品牌,利用中藥文化概念,推出了佰草集品牌的中高端扶貧品,并選用了消費者熟悉的太極、陰陽等元素時尚設計,打開了中國品牌的世界市場。

  另外上海的老鳳祥、敦煌等一大批老品牌,以時尚設計為引領,結合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設計,研發出適應市場消費者的產品,在引領國內時尚消費潮流的同時,也煥發了老品牌的青春。所以上海也提出了,以前有很多老品牌,我們現在不能倚老賣老,要倚老賣新,可以做大。

  第二,挖掘基于互聯網的文化消費新模式。

  迅速發展互聯網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利用互聯網技術興起的網絡視頻產業、網絡游戲產業等新業態所開辟的藍海市場,大大拓展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空間。利用互聯網技術,也需要擁有優秀的創意和故事,并能夠與現代人的娛樂需求相吻合,文化創意的功能更加凸顯,以風靡全球的網絡游戲比如說憤怒的小鳥為例,故事都在偷蛋、憤怒、保護蛋、再偷蛋的循環中發展,該創意的設計者認為,是利用新媒體在講述一個故事,目前憤怒的小鳥游戲每半年都會升級,加入新的關卡和故事,玩家被吸引著不斷的了解故事的發展進程。比如美劇“紙牌屋”的編劇,根據互聯網用戶的收視選擇,進行新劇情的創作和設計。

  第五,形成文化市場合力,協同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文化市場面向全社會和全民,是一個覆蓋面廣、層次豐富、要素資源自由流動、產品多元的體系。以市場規律完善和健全文化市場,必須打破條塊分割、部門分割,掃除一切阻止市場要素優化配置的障礙,創新體制機制,促進各行各業各界的互動互融,形成文化市場的合理,創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

  協同深化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形成部門合力。最近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習總書記擔任組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文化體制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不是單兵突進,必須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各地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應著重從國民經濟社會系統的整體發展中進行改革設計,創新各部門協同合作的體制機制,打破行政主導、行業壁壘和利益壟斷,促進文化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營造各類文化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和發展的良好環境。就是我們說要包容性的發展,強調公平競爭。

  還要協同推進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營,形成產業的合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通過知識產權的跨界授權和經營,可以形成包括核心產業、支持產業、配套產業和衍生產業等內在的新興產業體系。釋放文化創意產業的巨大經濟社會效益,其前提就是要形成各界各業協同推進的機制,把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授權經營的專業化服務、市場營銷推廣配套、以及產業鏈的構建等有序整合、有效推進,這樣才能實現市場的共鳴。

  協同推進文化創意產業體系規劃,形成政策合理。在國民經濟體系的大框架內規劃和設計產業規劃,出臺綜合的一攬子政策,為市場各類企業主體提供便捷的政策服務平臺和渠道。比如,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已經成為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本特征,科技與文化的融合不僅涉及科技部門和文化部門還與產業、工商稅收等諸多部門相關,只有形成政策合理,給企業提供更多的時會和方便,才能把科技與文化的融合發展推進新的臺階。

  這方面臺灣有成熟的政策可以借鑒,以誠品書店為例,這個具有知名度的書店,實際是一個綜合性的休閑文化平臺,書店除了賣出,還出售百貨,還提供咖啡、餐飲等配套服務。在政策上,規定賣書免稅,銷售的其他產品及服務只上交同業稅收的50%,在這些綜合配套政策的扶持下,誠品書店就實現了快速發展,品牌效應也顯現,并在大陸開設分店,2004年誠品書店將進駐上海最高的建筑上海中心。

  主持人向勇:感謝厲的演講。下面有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也是我們北京大學優秀的校友閻曉宏先生做演講,他演講的主題是“版權的價值與實現”。

  閻曉宏:各位領導、老師、專家、學者,我要講的題目是和“文化力量”這個主題緊密相關的,我在幾年前和英國的文化創意產業之父霍青斯在北京的文化創意貿易基地有一個小范圍的交談,我跟他講我說您能不能講一講版權和文化產業的關系,他在黑板上給我畫了一張圖,他說版權就是文化產業的內核,在這個內核基礎上生發有這樣一個版權業。大家知道英國的創意產業發展是很發達的,很多甚至大多數是受版權保護的,比如說浙江電視臺引入的《好聲音》,這個是版權引入的一個模式之后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央電視臺專門做了一個欄目,我也參加了,他們專門講了好聲音版權引進的前前后后。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也專門研究版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指南,他也研究貢獻,專門出了一本書,這本書我們授權翻譯出版是法律出版社出版了,這本書里面分析了20多個國家版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定量的進行分析,他的貢獻量。在這本書里邊這里要講的是,他專門分析了什么是版權產業、什么是文化產業、什么是文化創意產業,這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時間的關系我在這里不能展開講,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這本書,他做了一個分析。

  一般意義上來講,版權產業的概念大于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大于文化產業,就以創意和文化產業來講,文化產業主要加工、復制有厚重內容的文化產品,講求的是規模性的服務和廣泛產波,這里邊比如說包括音樂、圖書,但是創意的范圍更大,比如說一些個體的工藝品、藝術品,這屬于創意的范疇。版權產業分為四類,我這里不展開講,美國的把它分成五類,核心的版權產業和相關的版權產業。

  我前幾年訪問了日本,日本有一個學者叫梅田久,他送了我一本書,這本書里面他特別跟我講過,這個書里面有一個觀點,說20世紀是專利的時代,21世紀是版權的時代,回來以后我一直在想,我說看不出來怎么說21世紀是版權的時代呢?特別我搞知識產權的,和專利局、和商標局我們打交道也非常多,我也不好跟他講這個,但是應該看至少在文化領域里邊脫離了版權就講不了文化。為這件事情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就講版權和文化的關系。因為文化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但是版權產生只有幾百年,幾百年怎么能說它脫離不了呢?因為我們這個時代進入市場經濟以后不是一個原始公有制,甚至也不是農業社會,農業社會有形的財產受保護,無形的財產不受保護,在工業社會才提出了保護無形財產這個概念。

  所以我們講版權至少在文化領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好的作品都是依賴于在市場規則下形成轉讓授權之后才能進行加工、才能進行復制,我們很多的文化機構,昨天我在開一個我們出版集團的座談會,主要是貫徹三中全會精神,也是要釋放改革的紅利,推動發展。在這個會上我就講了我們這個大集團實際上基本上都建立在對作品加工復制這個基礎上,如果沒有好的圖書、沒有好的書稿、沒有好的影視作品,要實現經濟效益是不可能的,要實現社會效應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第一個問題就要講版權和文化是緊密關聯的。

  第二個問題,我簡單的回顧一下版權的價值。

  版權的價值從歷史上來看,是工業社會以后的產物,到印刷技術發明以后,就發現了以前我們這個書稿都是手工來傳抄,無利可圖,當無利可圖的時候法律不用來保護它,但是當印刷技術發展以后,就發現有利可圖了,開始了法律的保護,保護出版商的,保護印刷上的,這個還不構成真正意義上的版權。直到1709年在英國出來了一個法律,叫為鼓勵知識創作而授予作者和購買者就其印刷成冊的圖書在一定時期的保護,這里面把購買者和作者說的很清楚,作者就是作家,購買者就是出版商,他購買了什么呢?他購買了這本書的專有出版權,所以在國際上公認的世界第一部版權法的誕生,這部法典可以稱為叫“安娜法”,安娜法典從法律層面確定了版權是有價值的,是受法律保護的,既保護他的人格權、也保護他的財產權。

  1887年在日內瓦又簽訂了一個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這個背景是什么呢?當工業化發展以后,國家和國家之間沒有一定的約束,所以在歐洲特別是在美國盜版是很厲害的,美國人是很不愿意提這段的,事實上像狄更斯、雨果等的圖書盜版非常嚴重,所以在這些作家的倡議呼吁下簽訂了這樣一個國際的條約,這個條約對文學和藝術作品。相應的幾乎在同一時期,早幾年,在巴黎簽訂了一個保護工業產權的“巴黎公約”,巴黎公約主要管轄專利權和商標權,伯爾尼公約主要管轄產權,所以大家習慣上把版權稱為文學產權。現在由于版權的領域更加擴大了,所以大家也把它叫文化產權,應用在文化領域,工業產權應該說主要還是在生產領域和商業領域。

  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在美國出現了一個情況,美國經濟衰退,當時美國總統就下令成立一個專家小組進行調研,為什么衰退?專家得出的意見就是,美國的智力生活沒有把他變成相應的經濟優勢、經濟規模,大家知道在這個階段日本是發展很快的,日本主要是仿制,那時候一說東洋貨就是假冒的,包括商標、產權、專利也沒有得到有效保護。這樣的背景下以貨物貿易為主的“關貿總協定”,經過8年多艱難的談判,烏拉圭回合的談判,當時形成了三個方案,以發達國家為首形成了一個叫“十國方案”,占據一個優勢地位,就簽訂了把關貿總協定貨物貿易為主的就把它變成了一個貨物貿易,特別是服務貿易,還有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的協定。

  從現在來看,大家知道我們1994年WTO生效以后,我們在2001年也加入了這個,我們從被動的加入到適應,到現在通過WTO這樣一個框架下,我們的發展還是很好的。現在又有新的情況就是,美國在推行我們的TPP“跨太平洋的戰略合作伙伴協議”,這個協議推行的速度非常快,在美國來看,要建立一個更高質量的貿易合作伙伴的協定,這個協定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12個國家,包括越南,還有一些小國家,都已經簽署了,據說美國計劃在去年年底就把它基本完成了。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它這個TPP全面的向亞太經合組織開放,但是我了解好像沒有邀請中國。TPP全面向亞太經合組織開放以后,將對APEC帶來很大的沖擊。另外當質量更高的貿易協定將會對WTO這樣一個國際規則,它是個區域的規則,WTO是全球性的規則,會使WTO有一定程度上架控。另外還在推APIC美歐的自由貿易區,這兩個都談成以后,美國計劃兩年完成,這個在經濟總量上就占了很大的優勢了。我要講的是,在這里邊談判都會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問題,這里邊都是談判的難點,擺在第一位的,因為知識產權是在后工業社會時代通過智力成果,包括專利商標和版權,包括其他的,商業秘密、地理標志,通過這個會轉化成很大的經濟優勢和經濟規模。

  在知識產權之中版權是首當其沖的,這點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發達國家是戰略性很強的,我參加了多次的中美商貿聯合會的談判,在談判里邊知識產權的談判里邊談的比較多的或者說最多的談的是版權的問題,所以以前咱們國內有些學者認為知識產權是私權,我寫了一本書是我的事政府不要管,實際我們看出國家力量一直注重在知識產權的領域,所以我們國家在06年還是07年也出臺了知識產權戰略,應該說非常有遠見的一件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講這么一段來說實際上版權是有價值的,版權是會給文化帶來發展繁榮的巨大的活力的,版權還會給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貢獻。我們很多的文化傳播機構,大都是自己不創作作品,大多數都是依賴別人創作,剛才說的“憤怒的小鳥”是瑞典的,都說北歐人很懶,但是北歐人我去以后發現他們非常的善于學習,專注于讀書和思考,他的創造能力是我們不能比擬的,所以在創造力、創新上來講現在可以說中國是二流或者三流的國家,這一點來講,作為一個文化傳播機構來講,如果沒有能夠挖掘、選擇、判斷好的作品,我認為文化的發展是沒有力量的,文化的發展是沒有可持續性的。

  實現版權轉化為現實的文化生產力量有這么一些,一,國家要高度重視。大家多年都在講科技的力量,我們改革開放以后最重視的科技,但是對文化淡漠了,沒有注意到文化的力量,應該說這些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十七屆六中全會專門就是講文化,十八大也有專門講文化,這一次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里邊,關于文化的篇幅雖然不多,但是都是真金白銀,沒有實際,我認為文化發展最好的時期到來了。

  文化的高度重視還體現在優惠政策上,這些年國家不斷出臺宣傳文化領域的優惠政策,在去年的12月25日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又出臺了“關于延續文化領域優惠政策的通知”,這個通知以前都是一年一延續,這一次一次延續是五年的,從2013年延續到2017年,而且除了延續以外還新增了一些內容,比如說海淀區,我就跟他說實體書店現在倒閉了很多,這也算文化領域的,他給了很大支持,但是從全國來講怎么解決這個問題?這次政策里邊就有以前沒有的,就是在圖書的批發或者批發和零售環節免征增值稅,稅負是13%,這個力度還是很大的。

  另外一方面,國家重視,就是應該國家各個文化執法部門需要履行職責,維護一個良好的市場秩序,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市場秩序,版權作品的特征是什么?創作難,復制很容易,特別是在互聯網環境下。比如說版權還有軟件呢,軟件有一部分不在文化領域里邊,我參觀過很多軟件公司,比如說像金山,現在他那個老總叫雷軍[微博],我邀請他每次他都很客氣,現在他說國家推行軟件政府化就是我們一這一個軟件企業,他一個軟件企業,中關村不是一家兩家了我都去過,有一個企業幾百人就研制一款軟件,這個軟件如果復制的話成本幾乎為零,所以需要國家加大保護的力度。特別是由于國家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保護基本不適應,或者較少的是國際承諾的那一部分,我們也要保護。中國負責任,所以加入了國際承諾,但是更大的這一塊保護的是我們自己的創新的東西,這一塊的責任不能推給企業,也不能推給作家。因為我現在接觸的作家非常多,比如說音樂家,目前來講互聯網里邊的音樂盜版是很厲害的,做的比較好的是視頻,視頻這些年通過運營商、平臺商和權利人三部分,權利人能拿到整個營業收入的40%,音樂大概拿到不到10%,而文字我估計也是這樣。而互聯網的傳播受眾這么多,特別是移動終端的發展,所以這一塊必須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

  還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轉變我們的生產方式。大家知道以前我們生產方式都是小規模的經驗型的,我們編輯比如說知道這是葉朗教授就找葉朗教授,知道誰就找誰,當發展規模比較大的時候出現什么問題,優秀作品比較少,而大量的其他東西選擇判斷不多,也不是沒有好作品,中國這么大的國家,文化創造力這么強的國家里面,怎么樣涌現出來好的作品,把他選擇出來進行登記、進行價值評估,可以作為無形資產質押貸款,使交易實現快捷化和低成本化,現在具備這樣的條件,叫低成本快捷。前些年大概五六年前我跟陳天橋聊天,他選擇的方法,說我用腳投票,他盛大文學[微博]當時說只要點擊量超過一定數量的就會簽約,簽約以后會進行深度加工,可以拍成電視,或者還可以出紙制圖書,因為網絡是信息傳播渠道,紙制是作品的復制,這個方面我們也是比較薄弱的。

  最后,應該高度重視互聯網。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創新能力,第二,高度重視互聯網的便捷和選擇的能力,如果有一個大型的數據庫,大家知道有大數據、云的概念,這些有前瞻,也非常的重視,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可能選擇作品方式、交易的方式要發生轉變。以我們這個領域來講,我們當然也是和世界教育活動相關的,總署18個全國性的大型貿易活動,我們減為只辦6個,減掉了2/3,其他的市場自己辦,你愿意辦就辦。但是應該看到,互聯網是不能低估的,他的運營能力和產生規模和效益我們不能低估的。所以我今天在這兒簡單介紹一下關于版權的力量和實現。

  主持人向勇:非常感謝閻局長,圍繞版權的力量為我們進行了深入淺出非常生動的闡釋,對世界版權產業發展的歷史演進和不同國家的版權戰略給我們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局長演講中提到了十八大包括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創新驅動,我們知道創新有兩種創新,一種是軟創新,一種是硬創新,硬創新就是局長剛剛提到的科技創新。知識產權里面商標其實是保護的科技創新,保護的硬創新,現在應該強調文化創新,所謂的軟創新,而版權是非常重要的保護手段,所以就像局長演講所指出的,版權的競爭是未來國家競爭的一種核心競爭力。讓我們再次感謝閻局長的精彩演講。謝謝!

  下面有請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周文彰先生發表主題演講,他的演講題目是“用改革給力文化強國夢”。

  周文彰:各位專家,各位嘉賓,我演講的題目是“用改革釋放文化的力量”。長期以來在我國文化的力量受到壓抑,無論是文化生產力、文化傳播力、文化影響力,都受到壓抑。這些年我國發起的文化體制改革就是釋放文化的力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了在全國全面深化改革,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對文化體制改革進行再部署,里面使文化的力量得到了進一步的釋放,今天我就談談在這方面的學習思考。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做了哪些部署呢?

  首先,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長期以來我們主要是辦新華書店、辦出版社、辦報紙、辦廣電,在某種意義上我們還要辦,但主要是管。而且要理順與文化企業的關系,要建立國有文化資產的監管機構,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制的協調機制。因為在鄉鎮這一級,各個橋都通向鄉鎮,特別是有科技的、有文化的、還有黨員教育的,所有這些中央布置將成立一個綜合體。新聞媒體資源要進一步整合,新興媒介的傳播秩序要加以進一步規范,比如移動電視、手機報、樓宇的視頻。特別強調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我們感到非常高興的是,保留下來的文化事業單位也要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特別是要各方面的代理人參加,實際上是參照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來做的,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有職工大會、有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繼續深化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對按規定的的重要企業實行特殊的管理制。特別是提到促進文化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流動,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在這方面我們想到的是,2007年我在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的時候,我們海南跟江蘇鳳凰集團的那次合作,竟然成了全國第一家跨地區的文化企業,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

  我感到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文化體制的改革還不僅僅是這些,我們要想貫徹這個《決定》,把改革引向深入,不能只看文化體制改革這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決定》向我們傳達的,中央關于全國全面深化改革總的思路。研讀中央的《決定》我感到,這次的改革思路有三點非常突出。

  第一,系統全面的思路。大家知道光一個領域的改革是難以有效的,因為社會是一個有機整體,各個環節都連在一起,比如我們試圖搞國有企業,我們最早采取放權讓利,覺得還不錯,又采取企業三角債,接著又搞承包,承包不是一包就有,我們又開始搞股份制,國有企業的控股搞來搞去還是國企,我們感覺不行,要建立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通過這個摸索我們慢慢的認識到,我們想把國有企業搞活的措施是外需,但是過去想把國企搞死的傳統措施卻是連續的配套的。比如金融市場把國企搞死,比如政府部門之間把國企搞死,沒完沒了的檢查、沒完沒了的統計報告,再比如說市場能把企業搞死,貨真價實上不了市場,假冒偽劣厲害。還有,我們的組織人事制度就能把國企搞死,干的好好的調走了,來了新的什么也不懂。所以國有企業改革實際上就是圍繞搞活國企進行的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方方面面的改革,這就是系統全面的思路。后來我們中央的歷次改革,盡管叫專項改革、科技改革、教育改革、文化體制改革都考慮到方方面面。

  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這次改革是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從宏觀的層面來推進的系統全面的改革,這點讓我們特別的受益,我們在考慮文化體制改革的時候不能就文化體制講文化體制。

  第二,文化導向的思路。我研讀《決定》覺得每句都有力量、都很新穎,沒有大話、空話,說的很實在,就在他針對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都是為了解決問題,只有針對問題把文件講話搞改革才不會空對空,才能解決那些需要迫切結果的問題,這些對我們搞管理、講課都有啟發。

  第三,突出重點思路。盡管是全面改革,但是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政府全面的改革。我們得到了三個重點,第一個以改革為主線,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新舉措。在改革當中也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通過經濟體制改革,使我們得到第二個改革中,在經濟體制改革當中也涉及到很多內容,這一次我們突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這就使我們得到了第三個層次的重點。

  我覺得在文化領域,政府與市場的管理同樣應該是我們中華民族解決的偉大問題。資源配置到底是什么作用?這是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核心,1992年,黨的十四大之所以要載入我們黨的歷史史冊,就在于它確立了要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而在這之前市場經濟鐵定認為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從此之后我們每次黨的代表大會,十五大說“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十六大說“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十七大說“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八大說“更大程度更廣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第一點,我們對市場作用的認識越來越深化,第二點,有一點始終沒變,就是市場只能起基礎性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兩字之差意義重大,是這次改革的最大亮點和最大創新。市場政府關系首要在這兒。

  政府重要的弊端就是審批干預過多。弊端很多,我歸納了一下,一是效率低下,耽誤無數時機。二是主觀隨意,批出重復建設。三是權力尋租,導致許多腐敗,四是缺位錯位,造成該管不管。

  我們政府要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的問題,文化市場也是如此,現在比較起來,我們在文化方面還保留著較多的審批手段,我相信隨著市場的完備、隨著生產主體的自律,我們文化審批項目也會進入逐步適應的過程,這樣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會將進一步得到解決。

  《決定》特別講到公有和私有的關系,更是值得我們文化體制改革高度重視。長期以來,公和私的共產使我們邁不開步子,割資本主義的尾巴,消除私有制,曾經我們的市場什么都憑票供應,物質匱乏,生產力釋放得到了壓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公有和私有關系的認識越來越正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公有和非公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有人通俗理解,已經沒有老大老二之分了。

  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這對我們很有啟發,在我們管理協調文化實踐當中,我感到我們文化對公有、私有的認識還要進一步加深,因為我們常常把比如廣電、新聞、出版、報紙當成我們自己的親兒子,而社會文化企業常常不在我們的會議、文件光環的關照范圍之內,如何對體制內外的文化企業單位一視同仁,讓他們平等競爭,這是我們想要進一步探索的,而且體制外的企業給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在這一方面純粹的經濟領域做的比我們文化方面好一點。

  我們高興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有一系列關于鼓勵非公文化企業的發展措施,要引起我們我們的高度重視,比如《決定》指出,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比如降低門檻,允許社會資本參與對外出版、網絡出版,允許以控股形式參與國有影視制作機構、文藝院團的改制經營。比如,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比如,鼓勵社會組織、中資機構等參與孔子學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設,承擔文化交流項目。比如支持各類形式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比如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相結合。這些部署為我們平等的對待公有和非公的文化企業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問題就是我們要如何貫徹落實下去,使得這些政策不至于出現看得見進不去的現象。

  我們搞文化體制改革的新任務是什么?核心就是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我的記憶當中,我們國家明確提出強國的就是兩個方面,一個叫人才強國,一個叫文化強國,像經濟、科技、軍事都沒提,這些值得我們思考。我們在文化強國方面很有信心,也很有把握。為了實現這個就要加快改革,完善健全文化管理體制,文化生產經營體制,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到全國整個改革的目標是一樣的,明確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就是為什么把我的題目臨時改為“用改革釋放文化的力量”。

  主持人向勇:周教授今天我們做了一個非常精彩的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輔導報告,再次給我們詳細的闡述了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戰略思路和系統全面的頂層涉及。周文彰先生是從高校系統成長起來的一位高級領導干部,無論是他在中共海南省委擔任宣傳部長,還是在國家行政學院擔任副院長期間,都一直關注我們的文化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剛才他用系統詳實的概念理解梳理了文化體制改革的發展歷程和經驗措施,尤其他用了一針見血、直言不諱的思考,也讓海外嘉賓了解我們中國關于深化改革的決心,讓我們再次感謝周文彰先生。謝謝!

  下面歡迎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淼先生做主題演講。

  張淼:尊敬的各位前輩、專家、學者,各位來賓,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2014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偉同志,代表北京市委宣傳部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大家長期以來對首都文化建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文化改革納入到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并進一步明確了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是指導文化體制改革的一個行動綱領。本屆論壇以“文化市場與改革的紅利”為主題,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就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進行研討交流,體現了各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理論思考和實踐的關切,對深化文化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剛才厲主席、閻局長、周院長,分別從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角度,對如何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行了詳細的解讀,我聽后很受啟發。下面我想結合北京市工作的實際情況,向各位朋友匯報北京市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的一些實踐和探索。

  近年來,北京文化產業保持持續較快的增長,2012年按照國家統計局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統計標準,北京市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1474.9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2%,居于全國各省區市首位。2013年前三季度,我市規模以上文創產業法人單位實現收入同比增長7.3%,仍然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

  我向各位就簡單的進行分析,我們前些年,就像剛才閻曉宏局長談到的,我們文化產業的統計口徑實際上是一個行標的統計口徑,北京市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統計口徑,這是一個大的口徑,去年年底國家統計局對我們整個文化產業進行了國標的統計口徑,也是在前些年,在去年的8月份公布了2012年的國標統計的一個口徑,我們在大口徑自己的行標統計口徑中,連續6年我們的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比應該說都突破了12%,2012年12.3%,增加值突破了千億,我們的總收入突破了萬億。按照新的國標的統計,我們的增加值是1474億,占GDP比重是8.2%。我們也知道,作為基礎產業,達到5%就成為我們國民經濟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撐,北京這幾年講,無論按行標還是按國標應該說我們整體增長態勢還非常明顯。

  隨著我們北京市文化創新、科技創新雙輪驅動的戰略實施,以及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文化產業對于推動首都產業化的優化升級、提升首都經濟核心競爭力的引擎作用日益凸顯,文化產業又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剛才有一個口誤,文化產業我們還不是一個產業化,還是一個產業體系,只是體現在我們首都的產業化升級。

  當前首都文化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增效的特征日益明顯,我們在政策引導和實際工作中更加注重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和新興業態的培育引導,堅持從產業發展中要質量、要效益,堅持走融合性、內涵性、集約化、品牌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

  這個我做一點簡單的說明,北京作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發展文化產業應該說北京文化中心的重要領域,但是發展文化產業我們也要有所得、有所失,為什么這么講?因為北京市的土地資源,包括我們現在的環境、人口、交通諸多方面的壓力,在北京來講需要我們文化產業引領,也向樞紐型、平臺型、帶動型進行調整,文化產業的發展也不是粗放型的發展,文化產業也需要我們對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有所新的行動。

  下一步我們將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主線,以激發首都文化創造活力與中心環節,聚焦深化文化改革,深化政府職能的轉變,深化要素市場的培育,深化人才體系的建設,發揮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著力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所以借助今天我們這個主題“文化的力量”,我們在文化產業發展應該說一個重點是政策的力量,政策的力量就像剛才談到的,我們的文化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政策的引導,我們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也需要政策的引導,在培育發展的初期,我們的政策可能是在探索階段,到今天有這么一個基礎發展的前提下,我們的政策應該更聚焦,更應該像剛才周文彰教授談到的,政府該管的地方我們要管,該放的要放,我們的政策引導要把市場和政府的兩層作用科學的規范。

  在總結政策的基礎上,研判產業的新趨勢、新特點、新業態。昨天我和一個老總進行工作交流,我認為非常解渴,為什么?我們現在一講新媒體、全媒體、大媒體,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大家無論在探索還是在規劃,還是在實際的我們在運行方面,都有很多的提法,但是我們要看到,新媒體的發展首先是由技術進步帶動的,新媒體的發展有很多的要素是我們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我們傳統媒體很多作為內涵式的傳統媒體的闡釋,新媒體也是不具備的。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兩個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第一就是產品的形態,第二就是盈利模式或者叫商業模式,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很好的產品形態,就形成不了一個產業,也形成不了一個很好的我們產業要素市場的底蘊,也不會有一個很好的市場,因為路走的遠。

  但是我們也看到,更重要的問題是什么呢?就是我們今天認識到新媒體要有內容、要有渠道、要有技術、要有人才、要有資本,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我們運營管理的能力。做內容的人未必了解做管理的人,做管理的人未必了解我們的內容,特別是我們強調內容管理的體制科技的創新,為什么,就是媒體擔當的社會責任,這就是需要我們進行探索的。

  北京市是在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之后出臺了一個“1+X”的政策體系,就是發揮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加快創新政策體系,這些文件相對來講是一個長遠的政策,這個政策核心的要點就是兩大戰略,一個是思想道德引領戰略,一個是我們文化創新、科技創新驅動戰略,“1+X”的政策體系,也是我們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我們的政策也在釋放改革的紅利,我們的工商注冊登記門檻在降低,在適應我們文化領域的一系列的企業發展。我們的金融出臺了金融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25條政策,我們的相關委辦局都按照中央的精神,按照我們市委進行配套體系完善,梳理我市重點的文化產業細分門類,研究各門類的發展基礎、發展前景、稅收貢獻、資源消耗、社會影響諸多因素,制定適合北京市情的文化優勢產業目錄和文化產業的配套政策。

  二是,著力推進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在中關村(4.98, 0.09, 1.84%)(4.92, 0.00, 0.00%)文化科技示范園區、對外文化貿易基地、CBD定福莊傳媒走廊、新媒體出版產業園、天橋產業區等這些領域要重點推進。

  三是,著力建設文化要素市場。我們將充分利用首都的文化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文化要素市場,營造良好的政策市場環境,促進產權、版權、技術信息、人才和文化生產要素,探索建立無形資產評價體系,繼續用好國家級的交易平臺,辦好北京文博會、北京電影節和北京攝影周等重要的展會,積極的促進文化產權交易平臺的建設。

  四是,著力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重點培育扶持帶動競爭力、影響力強的龍頭骨干企業。

  五是,著力篩選儲備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重點扶持一批復合型、創新型輻射帶動力強的文化產業項目。

  六是,著力提高文化的開放水平。北京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我們將充分利用區位和資源的優勢,創造出符合世界水準的產品服務,加快培育一批外向型的文化企業和對外文化機構,規劃文化保稅區,充分發揮保稅區綜合服務平臺和政策的優勢,發揮對于文化貿易區和示范區的作用。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朋友們,北京的文化產業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非常歡迎大家暢所欲言,奉獻真知灼見,為首都的文化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共同促進首都文化改革發展的新成長,新進步,最后,預祝本屆論壇取得圓滿成功,祝大家身體健康。

  主持人向勇:謝謝張部長的致辭!06年以來北京市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為我們國內其他的兄弟省市、甚至海外的很多城市發展文化產業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鑒,而且根據剛才張部長的演講,包括閻局長的演講,我們也非常高興的看到在此前文化創意產業、版權產業相關概念在業界、在政府部門發生了爭議,現在基本上都達成了共識,在這次三中全會相關的政策指引下,我們相信北京市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會取得更大的成功,我們再次感謝張部長。

  下面有請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教授做主題演講,他演講的題目是“三好文化傳媒企業”。

  陳少峰: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很高興在這里和大家交流,這次題目是“三好文化企業”,三好的概念大家都很熟悉的,我們以前要當三好學生,現在中國很缺三好企業,所以我們來談談怎么樣做三好企業。

  大家知道,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是一個對我們整個社會,當然也包括對文化產業帶來巨大影響的一個會議,在這個會議當中有一個《決定》,我對這個《決定》的理解把它叫做“三個面向”,一個是面向社會,一個是面向市場,一個是面向人民。就是說我們過去社會是以行政資源作為核心的,行政機構在配置資源,今后行政機構怎么配置資源,要發生轉變,他不再是自我為中心,把別人控制在自己手里,而是要調整,要面向社會。

  面向社會或者是面向市場或者是面向人民,都需要實行兩種做法,一種,重新調整我們的減法和加法,現在大家都知道,最近行政改革的力度越來越強,有的人說現在是官員的冬天來了,其實可能過去我們這方面的思考比較少,現在我們會發現行政改革一個基本的方向就是減法和加法,先把減法最近一直在減掉。同時今后可能會出現很多的需要加法的部分。大家都知道,減法有一部分波及到我們現在文化市場,現在包括各種禮品、藝術品、旅游甚至高端的東西現在都受到一些影響,但是這個影響今后很快就要通過市場補回來。政府要面向市場和面向人民,這個就會有一個巨大的轉變,就是以后政府不是自我考核,而是由服務對象來考核,就由別人來考核,我們把它叫做反向的問責制,就是說以前的問責政府都是考核官員,都是一批官員加上一批接近官員的人,都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等,反正總之就是官員或者準官員自己在那考來考去,現在不行了,現在由服務對象來考核。所以今后比如說你管市場,那就由企業來考核政府,如果是你做事情,就要由普通老百姓來考核這個官員,所以現在反向問責制今后會確確實實的進入一個問責的階段。

  在三個面向當中,不管哪個角度都跟我們做文化產業有密切的關系。面向社會,大家知道我們有一陣子做文化產業其實是面向政府資源,并不是面向社會,也不是面向市場,也不是面向消費者,我們現在從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中也全局思考一下。

  在這種面向市場的過程當中自然就有三個轉向。一個轉向我把它叫做市場轉向,轉向以企業為主體,大家都知道過去的市場叫做以市場的機構為主體,比如大家都知道金融機構、證券交易所、政府等等為主體,現在的市場轉向面向企業為主體,就是說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今后他都是作為經濟活動的主體。在這個主體活動當中有很多政策,包括金融政策,金融政策將會有很多的轉變,包括扶持企業的融資和促進創業和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等等,所以在金融領域里面現在也開始進行一種轉向。

  我們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也有一種轉向,就是文化管理的體制機制創新和產業政策將會轉向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為核心,也就是說我們的管理體制機制現在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原有的已經改制的企業現在面對著非常大的問題,另外一部分就是市場化的企業接下來也會面對的一種競爭的問題。也就是說以前有好多人只要搞定政府或者搞定某種資源就可以了,但是接下來你必須實實在在的具有這種競爭力,我個人一直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文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的商業模式,就是你有好的商業模式,或者是把商業模式做好,我想這是企業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在企業的過程當中,金融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其實我們以前有很多錢都流向了房地產等行業,我們好多人都認為文化產業沒有賺錢的地方,其實我們現在都知道,中國現在最有名的,現在就有一個企業就是騰訊、百度[微博]、馬云[微博],以前我說文化企業好多人都說不是,他們說我是要把這個企業拉進來,現在成立了中國民營企業產業商會,百度的李彥宏擔任了會長,大家說他是文化產業。然后騰訊,騰訊主營業務是游戲,占52%,現在的游戲一年達到180億以上了,廣告大概占到7%左右,騰訊也是文化公司,騰訊的文化收入可以頂好多家文化收入。馬云,大家都知道,現在新浪的微博有18%是他的,他現在在做一個購物平臺,這個購物平臺還賣電影票,接下來他要賣廣告,現在他要先把物流建好又搞了菜鳥,所以他物流網絡搞好以后,大家看到2014年馬云肯定全面進攻文化產業,大家不信等著瞧。就是說中國這三個公司是什么公司呢?三個公司都是文化公司,這三個公司的市值加起來相當于中國前20位房地產最大開發商的市值,就是說房地產開發商干了那么多長時間也就是三個公司的市值還不如他,所以我們現在發現過去的錢都轉到哪里去了,我們的錢全部轉向買石頭或者賣石頭,都轉向鋼筋水泥,中國建了無數的場館,建了場館之后又建了場館配套的設施,場館建完以后還要場館每年補貼錢,補貼錢也不行,最后又把錢給了文化公司,像保利這樣的文化公司幫著歌劇院、舞劇院通通盤活起來,就是說我們過去的錢都花在硬件上面,都花在房地產上面,這個是有問題的,資金的投入效率不是很高,好多人把文化產業園都做成了二房東、做成了房地產,最后做成了次房地產或者后放,總之好像拿著石頭就能賺大錢。

  我想今后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渠道會暢通,文化傳媒企業的上市板塊壯大,估計在2014年之后會形成一個很大的文化傳媒企業的上市板塊,大家知道2013年中國的股市是下跌的,只有文化產快上漲了100%多。大家都能看出來,我在去年差不多同一個時間在這里做發言的時候,講了文化科技的融合,現在我們發現,去年2013年報業、報刊的廣告收入平均下降8%—58%不等,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文化科技,將來文化產業的上市板塊可能以文化科技為主,今后文化產業投資更傾向于優秀企業,我們我們這個企業不是差錢,是差優秀的企業,我們文化的力量要怎么發揮出來,怎么讓企業真正的更優秀。所以今天跟大家講三個方面。

  這樣的三好企業我想其實說白來講就是社會效益優先的三好企業。過去我們都把社會效益優先看成是好像我們不做市場、不做產業,光是要做事業,其實我們現在發現,我們中國投入了很多錢,我們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最后好多錢花完以后會發現,我們好多東西都走不出去,我們每年走出去的電影份額在下降,為什么我們花了那么多錢、投了那么多錢,我們的企業做了好長好場時間,最后反而產品水平越來越差,我們最后花錢到底為了什么,我們到底是為了做文化產業,還是什么樣的產業,我們到底是提升別人的水平,還是要把別人搞傻,這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非常需要重新去反思的問題,我覺得我們需要讓自己有責任感,才把企業做好。

  我想三好企業大概有三個標準,第一個標準,由企業家主導的企業,第二個標準,順應生活方式的企業,第三個標準,他的產品能夠雅俗共賞的企業。三個合一當然是好企業,但是如果不合一至少有其中一項,如果哪一項都沒有肯定是壞企業了,當然這是我個人的一個角度。

  社會效益優先我先說一下,我們社會效益優先其實好像感覺是一個什么框框把我們套住了,不是,我所理解的社會效益優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要求,主要意思是,第一個,創作和生產文化產品的時候應當優先考慮是否滿足社會效益的正能量,就是說不要什么都做了,只要賣錢的都做,還要考慮你有沒有正能量,如果正能量的話你做來干什么。第二個,考慮社會效益的同時必須要考慮經濟效益,我們并不僅僅考慮社會效益。第三,在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沖突的時候,要考慮究竟有什么社會影響。第四個,沒有經濟效益也是不行的。第五個,社會效益優先考慮,但是主要的目標還是要遵循產業效益。換句話說,我們優先考慮社會效益,但是作為企業他的主要目標可以是追求產業效益,但是這個就像是一個質量標準,社會效益就像一個質量標準,你的產品會符合經濟效益,但是不符合標準的東西是有害的,我想這樣理解就可以。

  三好,第一個是由企業家主導的。由企業家主導的企業有這些特點,第一,追求事業和金錢的統一。所以他要把事業做好錢自然就有了,所以他不差錢,你只要做好事情就不差錢,大家都知道,現在只要做好一個企業,就算自己不上市也可以賣給別的公司,你是不差錢的。第二,重視企業的未來。就是說你要重視長期發展,而不是氮氣利益。第三,注重創新,特別是重視做的比其他的同行企業做的更好。第四,重視人才,特別是重視聘請在各個方面比自己強的人才。第五,把資源用在主要業務上。只要賺到錢趕快投入進入公司的業務,而不是把錢到處買房子或者到處投資股票,換句話說真正的企業家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孩子養,養到老的時候舍不得賣掉,這就是企業家主導的企業。企業家主導的企業最重要的一個東西,就是有長期性。

  第二個角度,要順應生活方式的變動。現在大家都知道,文化推動融合,特別是與互聯網有關的文化產業現在快速發展,快速發展倒過來就會沖擊我們的傳統產業,在我們考慮產業選擇的時候要考慮這個產業一定是人們的生活方式離不開的,就是說我們看一本人們生活方式當中對人們的生活來講意義重要的,人們某天都跟他發生某種關聯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朝陽產業。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傳統文化產業,從媒體到報紙到某些地方臺的電視,人們跟他離的越來越遠,大家都轉向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這個情況下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今后大型的百貨商店很可能都變成了線下的體驗店,他沒有獨立的空間,所以我一直在說,在座的各位做文化產業的朋友們,以前物業很貴,接下來百貨商店里面就沒有商品可賣了,他們的商品大家知道網絡購物,網絡購物里面不需要實體店去體驗,今后只需要在互聯網上體驗就行了,不需要在實體店去體驗。百貨商店就會空出來,空出來正好我們做文化產業,因為今后有前途的就是做體驗的店,體驗的東西不會受到互聯網的沖擊,因為互聯網上也是做體驗的,我們線下也要做體驗的,這就是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

  所以大家看一下互聯網或者是網絡購物,網絡購物在往前走一步的時候就是實體店很多要倒閉,所以原來王健林跟馬云打賭,現在也不打賭了,現在自己快速的往上跑了,往文化產業跑,大家知道像王健林先生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往哪里跑我們大家跟著跑一般不會錯。大家看網運往哪里跑,大家跟著跑,肯定是絕對正確的。所以好多人都在關注我們究竟往哪里跑,就是往人們生活方式離不開的地方跑。

  現在大家發現文化形態發生了很多變化,包括快餐文化、圈子文化、宅網文化,很多文化發生變化,所以人們要關注消費者和生活方式的變化。

  還有一個是好是產品雅俗共賞的好。我們過去經常講文化產業是面向大眾主要是做娛樂,但是這種娛樂要有一定的度,這個的就是說你做出來的東西精英人士或者雅人也給你好的評價,而不是說只有很低俗的人說好,所有雅人或者精英人士都認為你是在搞亂社會核心價值,你這個是在迫害兒童,你這個是很不健康的。所以我想雅俗共賞是以服務為基礎的工商,但是服務為基礎的工商就要得到雅人的賞,所以我想這應該是作為我們一個好。也就是說他一定是要有很強的吸引力的娛樂性,同時又要有一定的品位,這個品位不是說思想性和藝術性,越是精英越好或者越高雅越好,不是這樣的,但是一定要有某種東西認為你是在不做好事,而不是認為你是壞蛋,你一定要為年輕人著想,因為現在的主流消費者就是年輕人,而年輕人就要求你不要太過急功近利、不要太過唯利是圖,要有一定的責任感,要有藝術追求。所以我們現在發現,以前好多人都是搬石頭出身的,現在搞文化產業,所以你要怎么做,不要把文化產業做成石頭,不要把文化產業做成迫害青少年的東西,倒過來來說你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雙重的實現,這個企業就是好企業。

  主持人向勇:謝謝陳老師的精彩發言。他重點談到了文化企業的三個好的標準,一個是企業家為主導,一個是虛擬生活方式,還有一個是兼顧雅俗共賞。我們知道有一個數據,美國前400家企業有72家是文化企業,網上也在傳馬云的一句話,他說如果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不起來中國就是暴發戶,可見現在以文化市場以企業為主體是我們現在文化產業發展一個重要趨勢,當然我們能符合三好的標準有多少企業、怎么提升,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思考,再次感謝陳少峰教授。謝謝!

  接下來我們將有兩位外賓的同志發言,首先發表演講的是世界城市文化論壇發起人保羅·歐文斯先生,保羅·歐文斯先生是英國BOP創意產業咨詢公司的總裁,是倫敦市政府的創意產業顧問,也曾經獲得2012年中國創意產業年度大獎、中國創意產業國際貢獻獎,下面有請保羅·歐文斯先生。

  保羅·歐文斯:…(英文)

  主持人向勇:保羅·歐文斯通過非常詳實的數據和豐富的案例給我們展示了英國文化市場的現狀,他認為三個方面,一個是文化市場的尤其是文化消費市場具體的數據和比例分布,第二個是我們強調了在英國這樣一個環境下,資金組合的含義,第三個,通過豐富的案例,有些案例各位可能都耳熟能詳,從一本書到他的舞臺劇,后來拍成電影,這樣一個發展,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經驗借鑒。大家知道英國文化創意產業1997年,中國1998年文化部成立產業發展司,兩個國家的市場環境、資源稟賦,包括人文資源的情況都有很大的區別,同時我們又面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數字化、文化商業模式等等,包括這里面提到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政府引導和驅動,對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示,讓我們再次感謝保羅·歐文斯先生。

  今天最后一位發言嘉賓是來自韓國文化廣播公司《爸爸,去哪兒》制片人Kang Gung。

  Kang Gung:大家好!我是韓國文化廣播公司《爸爸,去哪兒》的制片人,我在這兒主要談《爸爸,去哪兒》的策劃初衷和制作過程以及成功之處。

  大家看過《爸爸,去哪兒》嗎?左邊是韓國版《爸爸,去哪兒》,右邊是中國版的《爸爸,去哪兒》,在起初韓國版的《爸爸,去哪兒》是周末的黃金時代開播,收視率倒數第一,經幾周之后徹底收視率第一,最終年底榮獲文化大獎。中國版《爸爸,去哪兒》第一季最后第一部也獲得5.48%的收視率,同時間創下最高收視率。

  我們先談《爸爸,去哪兒》的誕生,早期它的策劃和制作。開始準備《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的2012年有機會給陪我的父親、母親一家人出去旅游,但我發現我的父親顯得非常獨特,之前由于工作奔波,可是父親失去了家庭中的立足點,他說他一個人要留在家里看電視據,怎么會這樣呢?起初是宏觀環境,策劃這一部周日晚上的節目,要求制作一部能夠取得共識的節目,要不然取得收視率是不大可能的。接下來第三是管理層的要求,要有感動,要求家庭因素,要求有農村,就是說管理層的要求是去農村把家庭的故事給觀眾以感動,這是多么美妙的場景,能想像嗎?要去農村陪爺爺們、奶奶們在田里干活嗎?在家里要給爺爺、奶奶揉揉背,這貌似之前已經都看過的,如果是大家會怎么想呢?家庭是MBC電視臺的傳統主題。

  右邊的是之前在韓國沒能回國的東南亞的勞動者請他們的家庭來團聚的節目,左邊的是一家人的艱辛故事,裝修房子的節目,這就是傳統節目家庭因素和感動的結合。策劃前期,主要是這種想法,比如說遠方勞動的女兒們會給媽媽親手做感動飯,有感動的淚水,但是這種故事還能奏效嗎?這都是十年、二十年前的節目,現在是2013年,我們都忙著,我自己就這么的勞累,怎么會想看這樣的故事呢?2012年一年里,韓國常談的話題是機遇,政治上、社會上發生太多的變化,年輕人的事業、老年退休等書暢銷,對著勞累的人們而言家庭和感動到底會是什么,在這時候想起了我的父親,韓國家庭里最為不親密的關系是父親和兒子,我們來恢復家庭里父親和兒子的關系,2013年的家庭意味著團聚。撇開媽媽,一家里最為不熟的爸爸和兒子兩個人在一起,在哪里?去農村,管理層要的農村,既然去農村,不要去有冰箱、微波爐的地方,去傳統的農村,在大冬天里手洗衣服的真正的農村。

  去那兒做什么?爸爸發揮廚藝,給孩子們換衣衣服,哄孩子睡覺,照顧孩子,陪著玩,學習,把媽媽主要擔任的所有的事由爸爸來做,可是不要拿電飯鍋,用鐵鍋做飯,加熱燒水讓孩子洗澡,兩天一夜,媽媽不在,爸爸和兒子兩個人在一起。MBC在連續幾年以來,是周日晚上的收視率倒數第一,沒人想上場,打經紀人的電話,不愿意就找人見,哪有一邊能賺錢一邊能陪著旅游的機會,孩子們大了就不會陪你玩了。

  只要有大于5歲、小于10歲的兒子,任何名人,不管是演員還是歌手,還是運動選手,我都會見過,跟我同齡的五位父親相聚,嚴格的爸爸,自由奔放的爸爸,像朋友的爸爸,疼女兒的爸爸。第一次旅游,冬天里由于大雪堵著路,只能穿過去。看到宿舍就開始哭,孩子們被安排到了100年歷史的宿舍,鬧著不能睡這里,哭著又餓了、睡不夠,很難進行拍攝。跟爸爸在一起的樣子非常的尷尬,大家一起吃晚飯的時候很高興,到比賽孩子們不愿意參與,晚上跟媽媽一起通電話,又哭出來,爸爸又第一次照顧孩子們。回到公司部長靜悄悄的叫一聲,辛苦了,準備新的節目吧。

  記得在首映式播放了片斷,火爆的令人驚訝。受眾分布也符合我們的初衷,圖上紅色的就是《爸爸,去哪兒》的收視率,其實各種年齡段都有。《爸爸,去哪兒》的模板也非常流行樂,也拍攝出了許多跟它相同的節目。比如軍事體驗觀察節目、社會觀察節目、甚至有了爺爺和孫子一起去旅游的節目。《爸爸,去哪兒》的成功因素又在哪里呢?這些孩子們非常可愛,通過節目重新發現的世界也非常新奇,這些撒嬌的孩子們也都有規則,其實所有人都明白,他們非得要強調自己是姐姐、自己是弟弟,這些足以令人大笑。第二,爸爸的共鳴。跟孩子玩了,跟孩子吵架了,但這些名人在這個節目中卻是一個平凡的爸爸。想要比媽媽還要愛孩子的爸爸,想表達而不善于表達情感的爸爸,我們看到他們感到心酸。

  圖上的這對父子,他的孩子覺得別的爸爸都比他帥,因為尷尬不愿意領爸爸的手,但后來不是這樣了。有一次要睡覺時,兒子一直說喜歡爸爸,雖然我們看不到爸爸的表情,但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一味灌輸自己方式的父親,開始理解兒子,兒子還安慰爸爸說,忘了過去,重要的是未來,拿這種話來激勵父親,人們喜歡這對父子。還有名人的私人生活,我們都目睹了,名人的孩子們,他的房子、衣柜、妻子,他們日常的樣子,他們的睡衣,都分享給我們了。

  還有飲食文化,當孩子們在吃的時候收視率絕對不會掉下來。當《爸爸,去哪兒》的成員去炸雞、吃面,吃炸醬面的時候曾經有人問你長大想當什么,他最終想當模特。《爸爸,去哪兒》的教育意義,結合歷史可以直接的運用到日常生活。文藝傳統大家庭,人們喜歡溫暖的故事,我們看到日常當中的人們為他們加油。受眾通過電視節目獲得安慰,我們回憶小時候,有很多都是我們共同的回憶。

  最后,《爸爸,去哪兒》的成功方式。韓國有很多搞笑的節目,《爸爸,去哪兒》跟這些節目不一樣,不是為了搞笑而搞笑,爸爸們、孩子們非常認真、非常嚴肅,可是在旁邊看來他們是非常搞笑的。

  《爸爸,去哪兒》開啟了真人秀的新時代,為我們帶來搞笑,也同時為我們帶來感動,也會令我們思考,將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才獲得了成功的結果。

  據說,中國版節目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注重文化背景和文化教育的環境,人認為中國制作方恰當的做好了本土化。其實受眾們想要看的不僅是宏大的景觀,其實也可能想看來自爸爸的溫暖,要注重父子關系間的愛,最后中國也拿出了本土化的適合自己國情的一個新的節目。世界上并沒有從零開始的創作,綜藝節目也是,中國通過與韓國的文化交流吸取了一些長時間的挫折和代價的教訓,中國的明天又會引發出新的,我在一方面有些害怕,但又是對他們的期待,希望我們能一起走向更高境界。謝謝!

  主持人向勇:謝謝Kang Gung!也感謝我們兩位翻譯,她們分別是我們文化產業管理的碩士生和韓國人,感謝他們三位韓國人給我們解讀了韓國原版的《爸爸,去哪兒》的創作初衷、成功模式,通過翻譯大家對內容也能夠有所了解,再次感謝三位。

  親愛的各位朋友,今天上午我們的主論壇到此結束。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 新聞今日起網訂火車票票面不再顯示姓名
  • 體育C羅力壓梅西里貝里榮膺2013FIFA金球獎
  • 娛樂崔永元回嗆方舟子:你的黑賬敢不敢公開
  • 財經資本瞄上土地流轉炒農地就像炒房
  • 科技谷歌32億美元收購智能家居公司Nest
  • 博客女童遭十余村民性侵令人發指細節
  • 讀書優劣懸殊:抗美援朝敵我裝備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學生偷食禁果結婚 休學生子后重讀大四
  • 江濡山:國企命運最終得由市場來敲定
  • 肖磊:中國央行秘密增持了多少黃金
  • 姚樹潔:解放軍帶頭促進國產汽車發展
  • 易憲容:股市制度改革是漫長的過程
  • 葉檀:土地車牌都是高租金
  • 張化橋:印度今天和明天的問題在哪
  • 徐天舒:互聯網金融熱背后的冷思考
  • 美國客:留美中國學生興起代購熱
  • 姚樹潔:張藝謀被罰是沒有交代的交代
  • 謝作詩:春運擁堵緣于城鄉二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