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十八屆(2014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暨CCTV中國人民大學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研究基地掛牌儀式”于1月11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互聯網與金融變革。上圖為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
以下為李稻葵發言實錄:
李稻葵: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中午好!首先應該向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的各位同仁,尤其是吳曉求[微博]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賀,中國資本市場論壇連續辦了18年,實屬不易。在這18年中,按照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美國的3倍而言,相當于在美國干了一個將超過50年的一個大事——半個世紀的論壇,其影響力之大,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再過若干年,對過去18年的歷程,我想歷史對它的評價會更高。
在講我的主題之前,我講倆個題外話。第一,我想表達一下對邵逸夫先生的感恩之情。在我們所在的這個會場——逸夫樓,我參加過很多重要的會議,有很多收獲。第二,剛才吳曉求教授做了一個關于互聯網金融的精彩報告。我同意吳老師的結論,即互聯網在金融領域會比在商業領域帶來更廣闊,更絢麗,更光輝的前景。正因為如此,馬云[微博]才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但是,我是跟他的觀點有一點不同之處,就是在我看來,互聯網金融不可能代替線下的金融,可能反而讓線下的進的地位更加高。為什么這么講呢?這也是從根子上講起,互聯網的作用是什么?互聯網的作用是通過新的交易平臺,讓標準化的交易把它成本變得更低,跨越地理位置的限制,讓我們做標準化的交易。但是,標準化的交易的基礎是硬的信息,比如互聯網可以記錄一個人以前有沒有違約,這個人是不是按時付款了。但是,金融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處理軟信息。假如馬云年輕20歲,如今他要辦一家互聯網的公司,需要貸款20億。他給楊凱生行長發了一封郵件,申請貸款20億。我相信楊行長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銀行行長,絕對不會馬上發放貸款。因為馬云講的事是關于未來他的商業怎么進行,但是無法準確預測未來。預測未來,不光需要馬云過去交易的硬信息,還要很多軟信息,包括馬云的個性等信息。從而,軟信息無法在互聯網上通過0、1的計算機信息反映出來。因此,楊行長應該召開一個委員會反復的進行面試、交談,最終決定是否發放貸款。
所以,我覺得互聯網金融有點像在互聯網上交男女朋友。交男女朋友是可以的,但是真正談到終身大事,互聯網做不了決定。比如說,在互聯網上男女雙方的感情非常好,在網上宣布結婚,但即使結婚也生不了孩子。所以,互聯網金融需要軟信息的大決策,需要面對面的傳統的金融,包括私募股權、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的大宗貸款來決定。所以,互聯網金融給傳統商業銀行產生了挑戰。
今天我談的話題是傳統金融,最傳統的金融——股市。談股市的問題,在吳曉求教授面前班門弄斧了,也歡迎他來回應。為什么談股市的問題?首先,我想說,中國股市已經到了過去八年以來,甚至于九年以來最黑暗的時刻。為什么這么講呢?2005年中國股市市值占GDP的17%,2006年上升到42%,而現在為36%。所以,從2006年開始到現在是最低點。我國名義GDP連續兩位數增長,股市按理說應該同步,但實際上并沒有同步,跌到36%。所以,即使IPO停發,也根本沒有起到股市的基本作用,所以我說到了最黑暗的時刻。
那么,股市到了最黑暗的時刻有什么影響呢?我的觀點是它影響了我們中國金融改革的大的布局。金融改革有三件大事,第一,利率市場化;第二,資本帳戶的放開;第三,新的金融機構要進去。這也是第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要內容。在股市這么一個低迷的情況下,咱們敢大規模的開放資本帳戶嗎?如果一開放資本帳戶,哪怕開一個口子,股民可能開始投資美國股市。所以,股市信心的下降直接影響金融體系改革的進程,這個問題非常嚴重。更不要說股民的影響力在社會上是非常之大的。因此,這么一個低迷的股市對于整個社會的心態都是不利的,對于落實改革都是有阻礙作用的。
要解決股市低迷的問題,首先,要談談原因何在。為什么股市如此低迷,吳曉求教授的觀點是在中國資本市場處在“霧霾”之中的,我完全同意這個觀點。把這個觀點更加具體化一點,到底是哪些事情導致股市低迷呢?最重要的就是整個企業的盈利結構是非常畸形。我國銀行業的利潤非常很高,而實體經濟資本回報率不高,完全是跟銀行的利潤高是直接掛鉤的。因為實體經濟的貸款利率高了,利潤就被轉移到銀行業了。去年銀行業的利潤超過1.5萬億,基于如此高的利潤,銀行股應該上漲。可是銀行股表現如何呢?上個星期,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股票價格低于凈資產值。這意味著什么呢?市盈率跌到5倍以下,而且還在繼續下降。銀行股票為什么不上漲呢?銀行是不是不分紅?去年、前年都分紅了。銀行股股息率達到6%,只靠分紅就能得到不錯的收益率。另一個理由是投資者不理性,但是這個理由沒有創造性。投資者并不是完全不理性的,他們的投資決策都有一定的道理。我認為投資者主要擔心兩個方面,第一,銀行也能否可持續發展,能否繼續年復一年地獲得整個經濟利潤的一半。第二,雖然現在銀行業分紅比例很高,但是,一旦銀行業利潤下降之后,還能分紅嗎?更有甚者,現在銀行業存款兩位數增長,各種貸款也在增長,當資本的充足率達不到監管要求的時候,遲早要發新股,一旦發新股,整個股市又要增加銀行的份額了,對銀行股是不利的。所以,根本的原因就是銀行獲得了高額利潤之后,沒有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辦法。我引用一家銀行前行長的一句話:銀行是恐龍,光吃不拉,越長越大,虛胖;銀行業資產擴大了,利潤提高了,可是資金還不夠用。所以,我認為這就是銀行的根結,也是大盤股低迷的原因。而中小盤股是另一種情況。
面對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呢?向改革要紅利。這點我略微比吳曉求教授樂觀一點。改革怎么改?我認為一定要把銀行的存量資產盤活,盤活了以后銀行的盈利才能夠上去,銀行業才能夠可持續發展。怎么盤活呢?比如,目前銀行業總資產為130萬億,其中接近10萬億是房屋貸款,房貸的利息是多少呢?首先,我國房屋貸款是浮動利率。如果通貨膨脹使名義利率提高,借款人也得隨之支付更多的利息,有利于銀行而不利于借款人。目前住房貸款利率在5.5%到6.2%之間,取決于取決于借款人的各種條件。目前三年期國債利率是4.3%的固定利率,明顯低于銀行的房屋貸款利率。由于國家信用擔保,國債風險更低低,房屋貸款風險更高。但是,中國的房貸風險非常低,因為放貸首付非常高,動則50%。同時,在中國“棄房”的現象很少發生。所以,如果銀行能夠把部分的房屋貸款轉到債券市場,初步的測算,相比于賬面價值,能夠獲得1.1倍或者1.2倍的市場價值。因為,第一,它的利率本來就比國債高;第二,它是浮動利率的,未來的風險由購房者承擔;第三,它有抵押。按固定利率資產價格的模型算,10%的溢價應該沒問題。所以,如果把一部分的固化的資產盤活,第一個好處是能獲得溢價。所以,銀行手中很多的金礦、銀礦市場上能夠被發掘出來了。第二個好處,銀行通過這個機制能夠獲得現金,而現金是最安全的資產,同時可以降低銀行資本金的要求。這兩個好處合在一起,就使得銀行的資產能夠盤活,股民就不用擔心繼續發行新股融資了。如果這種做法能夠實現,銀行股市盈率從4倍變成6倍,那就能上漲50%了。所以,這個機制如果能做活,整個銀行股就能夠出現生機,如果銀行股出現生機,因為銀行股占20%的大盤份額,整個股市就會出現生機,整個金融改革就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地往前推進了。所以,我認為這招棋非常關鍵。
當然,有人說國家已經出臺政策了,銀行已經開始做資產證券化了。但是資產證券化的規模太小,只有500億。目前銀行業住房貸款的規模是10萬億,還認為資產證券化至少得做到五千億,甚至一萬億。如果機制如果能持續運作下去,股民能夠放心,股市能夠起來,全部的金融體制改革都能夠更加沒有后顧之憂的大規模的前進。所以,我總的來說還是比吳曉求教授稍微樂觀一點。互聯網金融可以做,但是也不要忘記傳統金融,傳統金融的股市還是非常有希望。我希望明年能夠繼續參加這個會議,也希望到那個時候股市能夠起來一點,咱們一起慶祝,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