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3(第十二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于2013年12月7日-9日在北京舉行。在下午的圓桌討論中寬量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執行長李鴻基談到股東價值可能最容易評估的標準就是公司長期的市值。
以下為李鴻基圓桌討論發言實錄:
主持人:我想大家根據一個公司合理的估值,除了一些專業的方法,有PE的倍數,PS的倍數,還有PEG,現金流折現等等的比較,其實這個問題不用回答,其實我想跟大佬們探討的是什么算是給公司一個合理的估值。
李鴻基:各位貴賓大家好!我是臺灣來的,剛剛我看到李晶名字我一下想起來,我當時蠻同意李總的想法,所謂估值就是把它有一些基本的想法和假設。當時愿意用可能更原始,可能大家20年前在教科書上講的一個東西,實際上更有一些道理大家可以琢磨,叫我們公司在創造最后價值的時候不是公司的贏余,不是公司的市盈率,也不是公司的增長,公司有沒有達到它的目標是什么?它能創造股東價值。對我而言,股東價值可能最容易評估的標準可能就是公司長期的市值。當然,也有人,歐美最近很流行的說法是我當年度股價加上我付出的現金比例,這是很多人用的。我覺得今天在座的貴賓,如果從企業的角度看事情,可能跟投資人看的角度不一樣,如果我們發揮一下,我們如何幫所有的企業家,特別是私有企業,我們創造我們的公司價值,我倒認為有幾點在當今的投資理論上,或者實物上可以給大家做參考。如果跟財務報表相關的公司價值的增長其實并不多,比如我們的財務報表上的IOE等,我想這能夠在財務上體現就已經能相當到位了。反而我覺得很多企業主,全世界企業可能更關心是其他的事情,比如公司治理,這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全世界將近有差不多13兆美金的錢,給他們錢的人是美國,他們要求你在投資這個資金的時候,比如對環保有沒有造成損害,有沒有在社會的責任上面做到一些貢獻,有越來越多的資金可以把這個錢放到這類公司上。更別忘了,如果我們是上市公司,對所有企業主做的最有效,最便宜的投資是投資人關系,一個善做投資人關系,或者不善于做投資人關于,比如我們有兩家公司,如果兩個公司的贏余都是兩億人民幣,但是這兩家公司的估值不一樣,就算在同一個領域里面,造成這種原因的可能是屬于非數據上的事情。如果我們在臺下的企業主,不管您面對所謂的PE,或者已經上市了,如果我們猛攻把未來的東西講的很精準,用精準的IR的工具跟投資人的工具溝通,我想就算是兩個一模一樣,賺同樣兩億人民幣市值得的公司,有可能一個公司拿到25倍,一個公司拿到10倍。就是我們看從公司的角度怎么樣更有效率的把公司呈現給投資人,或者是買方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