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紀念張培剛先生百年誕辰暨第七屆中華發展經濟學年會”于2013年11月22日-24日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上圖為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林玨。
以下為演講實錄:
林玨: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今天來到華中科技大學,我是88年到93在華中理工大學工作,當時當講師,到華工對于我來說是學術上一個很大的轉折。也就是說在華工之前,我讀書很用工,也喜歡玩,特別喜歡做社會活動,在全校做舞會等等,沒有想到做學術,見到張老師之后開始做研究了。一起跟我長大的人,覺得我也開始做研究了,這是一點。從此以后,步入了學術研究的領域。
第二,在張老生身邊工作,讓我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讓我明白了最基本的一個東西,研究經濟問題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經濟,張老師經濟談到,在發展經濟學研究中間,研究貧困問題、人口問題、勞動力轉移問題等等,都應該不僅僅就經濟而談經濟,還應該從政治、制度、文化、歷史各個方面進行考察,整個眼界就打開了。
另外張老師讓我明白了一點,純理論的研究必須與實際相結合,張老師非常鼓勵我們進行社會調查,那時候每個學期開學的時候,張老師都會把他的研究生(當時他的研究生大部分來自與農村),講一下他們回到村里以后,看到整個經濟改革的情況。而且當時經濟研究中心有一個非常好的制度,每個月都有專門的報告,報告的人也不一定請外面的人,都是自己的研究人員,把自己所從事的研究進行演講,然后張老師提出很多問題,其他同學也提出問題,幫助完善你的理論思想。
鑒于此,我在最初從事發展經濟學研究的時候,也進行過一些社會調查,后來因為考了武大世界經濟的博士,所以以后轉到世界研究里面做研究,但這一次非常有幸我參加學校里的千村調查,這是學校的一個項目,而且這次主題是關于勞動力的轉移問題,張老師曾經在他的博士論文(1949年英文版)中指出,當工業化進程到一定階段,農業或者農村剩余勞動力將受到城市的吸引,而轉移到城市工業或者其他行業,這一轉移是由市場機制的作用作為基礎或者前提,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存在著兩方面的力量與作用,一是為城市工業和其他行業的拉動作用,城市在擴張需要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對農村的勞動力形成了拉動,第二個對農業和農村的推動作用,農業生產里的提高造成了更多的剩余勞動力,就把他們推到了城市,進行了轉移。
我對東北一個縣進行研究時,發現了這兩種情況,也看到了對勞動力重新拉回的這股力。
分析寬甸縣的原因,城鎮化的建設、基礎化的建設,比如說當地國道、省道、省公路的修筑,新農村建設、鐵路的修筑,城市房地產的開發,對勞動力需求的增加,形成了對該地區農民外出勞務外債的拉力。農村人均耕地的減少,人均只有1畝多,農業收入的底下,年輕一代追求城市生活,促使農民離開土地進入城市的主要推力。為了緩解城市就業的壓力,本調查認為,有必要發展農業經濟,推動小城鎮建設,利用農民收入,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在當地非農部門的就業,從而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產生一種拉力,而不僅僅是推到城市里面。
寬甸縣農戶城市化的選擇,證明了離土不離鄉或者離土不離縣,民返交替的模式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實際。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農村包產到戶一直到聯產承包,到90年代市場經濟的推行,農村大量勞動力開始進入到城市務工,到二十一世紀以來,城鎮化進展加快,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向非農部門、城鎮轉移,促使了城市工業、服務業發展同時,也改變了農村的面貌,包括農村產業結構、農民生活水平以及思想觀念的變化。
為了了解本世紀以來我國農業勞動力轉移以及對農村經濟影響,今年夏天暑假,我們學校千村調查組奔赴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30個鄉鎮進行了120個村,以及6000戶農家,幾萬農民的調查。我帶隊的是有兩個博士生、兩個碩士生,以及分給我的五個本科生,我們十個人到寬甸永州村進行調查,這是我們抽象計算機抽樣抽的30個村,首先是抽省,從省里抽市,市里再抽縣,寬甸不是大的縣,永甸鎮只有兩萬人口,大部分是山地,紅旗村人均山地會有27畝,但土地很少,那里有很多民族,但沒有什么民族矛盾。由于受經緯度的影響,這個地方自然災害也是頻發,經常會有雹災,平均每年有五次大風,造成了嚴重的災害。光是從08年,一些村尤其嚴重,有雹災、水災,每一次災難就會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影響,這也是促使農民向城市轉移很重要的推力。
出發之前對這個縣做了一個調查,從這個縣30個樣本中,它的排位算中上,也就是說人均收入7537元(官方數字),我采取的方式第一到縣里,因為我比學生更早去,我要安排他們住宿,同時要入村調查,具體入戶由學生承擔,對縣里統計數字做了一個調查。所以整個調查報告,第一部分是全縣的,第二部分入鎮,到村里進行調查,主要是訪問一些干部。干部們講了一些數據,這里面也鬧出一些問題,也知道統計數據里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我記得到一個村時,他老說不清楚,我問的是會計,會計應該對統計數據很清楚,他最后火了,你到底想知道什么數據,我說就是你的統計數據,入村調查有二十幾頁,他說你要我報上去的數字還是實際的數字,什么意思?他說這是兩個數據,所以這里面存在一個問題,他說有時候數據完成不了,上面分配下來的數據,不行再加20%。我想這個地方肯定會糟糕了,所以加20%,使得看起來很好。但我們具體到農戶調查時,情況不都是這樣。后面有一個統計,我們可以看到,把這三個數字進行比較的時候,有差別,但有些數字可能高,比縣要高,也會存在,這是怎么帶來的,主要是跟外出打工有關系,凡是外出打工的,往往家里收入會比較多一些。那么,這個村里,我們說這個縣就是典型的農業縣,從統計數據來看,應該是一個一切都非常好,人口在下降,產量在上升,工業產值也在上升。從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情況來看,丹東市有很多區和縣,它是最低的,但比遼寧省整個數字要高。人均生產來看,農民純收入都是往上升的,但盡管窮,但是發展的狀態。這是工農業各個行業的情況,促進經濟發展是當地的工業化,工業產值提高非?臁霓r民收入來看,主要是農業純收入增加,還有工資之間,本鄉打工和外地打工收入增多。我們看到2012年外出務工者的收入,在全年純收入占的比重是9.3%,主要是哪些地方?本縣、本省、外省甚至國外都有,大量是以鄉外、縣內居多,鄉外、縣內戶均收入占到了40.1%,鄉外省內就業占到38.8%,換言之,省內占到了78.4%,出國的也有,到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也有,但不太多。2008年做了一個統計,分門別類,分了幾等,大量是在鎮內、縣內比較多,具體看四個村情況有所不一樣。我想去研究為什么四個村情況不一樣,于是我想到交通問題,我在地圖上去查各個村到縣里、鎮里的交通,我發現當中有相關性。
這是從鎮平均來說,人均耕地只有1.0畝,主要是農業,糧食作物占到85%。勞動力轉移方面,樣本四個村勞動力轉移情況,占到17.6%,這都是我入村向會計、支部書記、婦女隊長要的數據。下面我們看入戶以后,實際上幾乎每家都有出去的人,80%的都有出去打工的,但打工情況不一樣,我們對打工人員的教育程度做了一個統計。我們看到基本上是初中及初中之下,局限了他就業只能在建筑業、服務業,占到80%多。
這是多種經營,本身留在農村收入的情況。入戶調查之后,對每一村選上兩個組,50戶,然后進行調查,總計有200戶,涉及到823人進行入戶調查。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我感興趣主要是打工的情況,我們看到打工一個月到十二個月,各個村人數不一樣。平均打工是8.3個月。下面是土地的情況,為什么有的村打工人多,有些村少,跟土地情況有關系,比如說永甸村打工人數最多,因為土地面積最少。打工原因分析,我們也有問卷分析,最多是增加收入,也就是說靠農業很少,所以要外出打工。再就是在家沒事做,找不到活。從事行業方面,最多是建筑業,第二是服務業。這是從業人均和文化程度之間的關系。
外出人員工資的情況,也做了一個計算,主要是二千多塊錢。外出人員把他們的錢一部分寄回家,有些寄,有些不寄,總的統計是1700多,這樣就使得人均農業收入增多了。如果扣除的話,情況就不是這樣。這張表非常顯著,藍色是外出人員的人均工資,但務工收入是紅顏色,非常少。如果家里沒有人出去打工,人均收入就非常少,F在我們看到紅顏色是外面寄回來的錢,加上留在村里的人本身賺的錢,這樣就使得人均收入就有提高了。
遇到的主要困難,工作不好,包括了不安全、老板不付錢等原因,以及生活費用高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不想失去土地。面臨的情況也做了分析,盡管不想失去土地的回答只占4.4%,但反映出為了尋找升級,不得不離開土地外出打工—又不愿意放棄土地的心愿。我們在調查中看到,把土地租給他人種的農戶,也出現了租用別人土地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戶,問他們為什么不出去,他說本地就業機會也很多,靠農業也可以賺錢,他們種的是什么,種煙草,養蠶。
思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這個地區山清水秀,礦產資源豐富,土地承包、山地也承包了,一些土地就把這個租給別人,這些人就來開采。所以我們到那兒的時候,遇到一批農戶上縣群訪。再就是文化程度很低,局限了就業的崗位。這是對整個農戶文化程度的調查。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