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紀念張培剛先生百年誕辰暨第七屆中華發展經濟學年會”于2013年11月22日-24日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上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李佐軍。
以下為演講實錄:
李佐軍:必須高度重視中國城鎮化新階段的環境保護問題,關于這個問題我向大會提交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對城鎮化過程中的環境保護的研究以及大的思路有很多的闡述,文章里有的東西不多說,為什么要高度重視城鎮化新階段的環境問題,這里沒必要做數據說明,看看當前面臨比較嚴重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我們就知道這個問題已經必須解決了。我們黨的領導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黨中央強調加強環境治理,進行生態文明的建設。必要性不多說,關鍵問題是怎么辦?
我想從三個角度跟大家進行分享:
一是必須高度重視城鎮化模式的選擇。
二是優先推進城鎮化改革。
三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制度體系和推進綠色城鎮化。
首先講第一個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城鎮化模式的選擇。城鎮化要推進,但城鎮化有模式選擇的問題,如果我們仍然像過去那樣做城鎮化,大拆大建,大規模房地產開發,這么做下去,若干年之后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所以我們必須要選擇一種新的城鎮化模式。這種模式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模式?我把它概括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新的城鎮化應該是人本的城鎮化,或者說以人為本的城鎮化,以推進農民市民化為普遍化的城鎮化。以人為本的城鎮化,代替過去多年來的土地城鎮化,令城鎮化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才有可能實現在推進城鎮化的同時達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效果,現在要優先解決人的問題。
第二,新型城鎮化應該是市場的城鎮化,也就是說主要依靠市場和企業的力量來推進城鎮化。政府當然還要發揮政府規劃引導的作用,但是它不能夠越位,當然也不能缺位,也不能脫位,這一次三中全會的精神大家已經看到,特別強調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把政府方面發揮職能的范圍限定在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市場監管、保護環境等主要方面,其他的都交給市場。所以我們以市場為主導來推進城鎮化,城鎮化不會像過去那樣拔苗助長,把城鎮化作為增加GDP獲得形象工程的抓手。所以城鎮化要循序漸進,要遵循市場規律,要在有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去推進。
第三,新型城鎮化應該是一個協調的城鎮化。與什么協調?要與工業化相結合,與農業現代化相結合,與市場化相結合,與城鄉統籌相結合,只有建立工業化,解決就業問題,城鎮化才有好的基礎,才不至于出現大量的空地,農業現代化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才不至于餓肚子。歷史上一直都是先有市后又人,所以城鎮化一定要建立在前面三化的基礎之上,城鎮化如果超越了三化的推進,就步入歧途了。還有就是要推進城鄉統籌城鎮化,這也是協調的一方面,也就是說在考慮城鎮化的過程中,還要同步推進農村現代化,還要同時做好新農村的建設,新農村不能像以前那樣做了,以前是撒胡椒面做新農村建設,今后應該選擇一些中心農村推進新農村建設,把它與人口城鎮化很好地結合起來。
第四,應該是特色品牌的城鎮化。也就是說,每一個城鎮都應該有特色的產業、特色的品牌,只有有特色才能形成競爭力,只有有特色才有持續發展的能力。不能像現在很多城鎮,千城一面,這就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
第五,新型城鎮化應該是一個集群的城鎮化,也就是說城鎮化像產業集群一樣,城鎮化也要集群,就是發展城市群、城市帶、城市圈的問題,只有通過集群的城鎮化促進城市之間的分工協作,可以提高整個城市體系的運行效率,達到優化,配置資源,保護環境的效果。分工協同就是效率的協同。發展取決于效力的提高,分工的深化取決于好的制度安排,工業化也好,城鎮集群也好,產業集群也好都是分工不同層面的體現,都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了效率就節約了資源,環境保護就自然到位。
第六,新型城鎮化應該是一個智慧的城鎮化。就是我們發展智慧城市,要建設物聯網、互聯網,只有通過推進智慧城鎮化的建設才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這也是非常有利于綠色城鎮化的推進。
總之,新型城鎮化應該具有以上特點。這就是城鎮化模式的選擇,如果選對了正確的模式,有些資源環境問題就順帶解決了。
二、優先推進城鎮化改革。現在我們依托城鎮化一般是講做城鎮化建設,在我看來,城鎮化的建設一定在它之前先要進行城鎮化改革,只有通過改革把制度理順,把各種制度障礙解決,讓人口和生產要素城鄉之間,在不同的城市之間自由選擇,城鎮化就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如果制度沒有理順的情況下,一定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推進怎么樣的城鎮化改革,三中全會已經提出了主要的思路,一方面是要推進戶籍制度的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就是把戶籍制度變成戶口登記的制度,要把覆蓋在戶籍制度之上的特權以及差別福利去掉,現在戶口是有很多特權,所以買一個城鎮戶口要花很多錢,實際上戶籍在國際上就是登記制度,就是一個戶口本,我們要把它變成本來意義上的戶籍制度。這一次三中全會強調,我們要推進戶籍制度的改革,把小城市、小城鎮戶籍優先放開,中等城市有序放開。
再就是推進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是城鎮化非常核心的問題,也是阻礙我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現在土地制度還有一些難題,像二元土地制度,這一次三中全會對土地制度做了很多新的安排,比如說農村經營性土地建設用地可以入市,農民宅基地可以入股、抵押、擔保等等,把這些問題解決了農民進城很大的障礙問題也就解決了,原來農村的利益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有效的保障,進城就沒有包袱與負擔。
三是財稅制度的改革。只有把財稅制度改革到位,土地財政問題才能解決。這一次三中全會也提到了一句話,要把人口的城鎮和,農民的市民化與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掛鉤,也就是說要讓更多農民進城,財政轉移支付給予支持,掛鉤一下,吸納農民,解決農民市民化的問題,這也是財稅制度的重要方面。
四是城鄉差別福利制度的改革。多年來,福利保障制度是不一樣的,這一次三中全會強調,以后進城農民要像市民一樣共同分享現有城市各種福利與保障待遇,包括保障住房等。
五是行政區劃制度的改革,這一次三中全會允許有條件的縣改成市,推進省直觀縣的體制改革,還有一部分規模比較大、人口比較多的小城鎮,要賦予相應的管理權限。當然還有很多制度,只有把這些制度一一改到位,城鎮化的推進就有著堅實的制度基礎與制度環境。解決資源問題、環境保護問題,就比較順理成章。
三、要堅持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進綠色城鎮化。這也是三中全會的重要內容,建設生態文明的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環境,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城鎮化新階段的環境保護問題自然解決。在三中全會我把它歸納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關于資源節約的制度,還有就是環境保護的制度。資源節約的制度,一個是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第二個是自然資源用途管制制度,第三是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第四是土地水等重要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制度,第五是林權體制改革,第六是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等。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我們要保護資源最重要的是界定產權,避免資源流失,這樣保護起來就好辦了,不解決這個問題不行。
環境保護的制度,三中全會也提出了很多,比如說最嚴格的源頭管理制度,水源地的管理制度,最嚴格的損害賠償制度,最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生態修復制度,生態補償制度,還有建立環保市場包括碳交易權、水權、節能量、污染排放權交易制度建設,當然還有整個環境保護的管理制度等等達到十幾項制度。這里強調最重要的就是幾個最嚴格的制度,尤其是損害賠償制度,以前環境保護之所以做不到位,與這些制度不到位有關系。生態補償大家知道,我們多年喊,但一直沒有真正實施,這一次把這些非常關鍵的制度都提出來,由于時間關系,不能一一解讀。
總之,我們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的體系,用制度保護環境,把這個問題做好了,城鎮化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就解決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