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紀念張培剛先生百年誕辰暨第七屆中華發展經濟學年會”于2013年11月22日-24日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上圖為武漢大學[微博]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簡新華。
以下為演講實錄:
簡新華:感謝大家讓我參加紀念張培剛先生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大會,給我發言的機會,張培剛先生也是我的老師,我是武漢大學經濟系的學生,以前武漢大學把張老師從華中理工大學請到武漢大學給我們上課,我們學的微觀經濟學就是張先生上的。
未來繼承張先生的遺志,研究經濟發展問題,我們一直是跟著張先生以及譚先生從事經濟發展研究。今天這個題目“從四化同步到五化協調”,可能跟現在的提法有點不一樣。
說一下四化,最早提四化,就是1964年就提出來了,四化問題是經濟社會的結構問題,也是“十二五”主攻的方向,因為我們的主線是方式轉變,主攻方向就是結構調整,無外乎產業結構、城鄉結構等。1964年提出四個現代化,就稱之為老四化,十八大提出來的是新四化,即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新四化更加強調結構優化升級。黨的十八大提出來,要促進四化的同步發展,我現在又提出來,要由四化同步表示為五化協調。為什么我要提出這種想法,因為十八大剛剛提出來非常重要的結構調整的方針,我為什么會有五化協調的想法,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講到五化協調,要說明一下四化的現狀,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加快了新四化的進程,極大地提高的新四化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第一產業GDP增長50倍,第二產業GDP增長133倍,二三產業加在一起,由1982年66.6%,上升到2012年89.9%,城市化率由1978年17.9%,上升到2012年52.6%,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從無到有,突飛猛進。
2011年12月底,中國網友5.13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8.8%,遠遠超過23%的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也存在這很多的問題。新四化目前不協調、不平衡、不同步現象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農業現代化滯后于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綜合指數由1980年29提高到2008年38,比世界排名第一的丹麥2008年100低62,中國的世界排名由1980年60位下降到2008年的65位,不僅沒有前進反而下降,非文化率已經將近90%,城市化率已經達到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與1978年相比,第一產業增長50倍,第二產業133倍,第三產業增長264倍多,這說明什么,工農城鄉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還擴大了。
第二,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發達國家的非文化率,無論是產業還是就業率來看,高達90%,城市化率達到80%左右,中國城市化水平,半城市化現象突出。2011年按照總產值來計算的工業化率是46.8%,而非文化率是89.9%,按照就業計算的城鎮化只有25.5%,包括進程農民工計算的城鎮化是52.7%,按照戶籍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只有不到40%。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比2000年提高了1.9%,但建設用地增長了23%,土地城鎮化大大快于人口的城鎮化,而人口的城鎮化又滯后于人口的非文化,也就是2.6億農民工其中1.6億進城務工經商,但沒有取得城市戶口,還是半城市化。
第三,信息化水平不高。雖然從無到有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中國排名靠后,近十年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態勢。2012年通信技術發展指數世界排位中國是第80位,比07年73位下降了7位,2012年電子政務發展指數世界排名中國是第79位,比05年57位下降了21位,下降最多。2010年網絡化準備指數世界排名中國是第36位,同樣也比2011年又下降為51位,三大指標都是先升后降,這就是現在四化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們現在十八大為什么要提出來四化同步,因為不同步,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必須要加快落后的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的步伐。
什么是四化同步?我不解釋了,我只講一點,我覺得四化同步的提法可能不太嚴格,準確地判斷什么叫做同步,齊步走嗎?肯定不行,我覺得說協調更好,所以我說四化協調。今天早上張教授說四化協同,我說那就更好,為什么更好?就是既要協調又要同步,要協同。這個提法更好一點。
具體內容不解釋,著重講一下為什么我要提出五化協調。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出現了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新趨勢,第一點就是經濟的新動向,所謂經濟在工業化中后期,產業結構由制造業為主導轉向以服務業為導向的過程,是產業結構演變和城鎮化推進的必然趨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務業發展很快,比重大幅度提高,剛才講到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情況,三大產業的比重也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總的來看,制造業還是增長得更快一些。在35年的時間里,有34年是高于第一產業的,有17年是高于第二產業的,比重由不到30%,提高到2012年44.6%。在多重因素下,2012年服務業出現新的發展勢頭,GDP達到了44.6%的最高點,只比第二產業低0.7個百分點,2012年全國第三產業8.1%,超過第二產業7.9%,2013年第三產業增長速度是最快的,大城市第三產業比重已經超過了50%,2012年北京是76.4%,上海是60%,廣州是63.59%,北上廣深都是以第三產業為主導。這表明中國已經開始由服務業為主導,服務業增長速度已經快于制造業,這是產業升級的新動向,也是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已經取得成效的一種可喜現象。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在于這樣幾點:一是經濟服務業的增加,二是城鎮化推進,三是增加就業、四是消費結構升級、五是人力資源新優勢發揮的重要方式等,因此必須把五化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的總攻方向。
這是我的幾篇文章,如果大家想詳細了解可以看看這三篇文章,希望會后再交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