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紀念張培剛先生百年誕辰暨第七屆中華發展經濟學年會”于2013年11月22日-24日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上圖為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華中科技大學張培剛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建華。
以下為演講實錄:
張建華:大家好,我為什么選這么大一個題目,今天是紀念張培剛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最好的紀念方式就是沿著他開創的學術道路走下去,在他的學術生涯中有幾個關健詞,提到農業與工業化,農業與工業化核心的東西就是要強調工業化是全面的,既包括制造業的發展,也包括農業現代化。從這個意義上講,早期老先生的理論當中就有四化當中的兩化。到了后來,提新發展經濟學時,特別強調發展中國家最主要的問題是要實現工業化與現代化,現代化的含義顯然已經包含了四化的問題,比這個內容還要豐富得多,所以這也是我為什么選這個題目來報告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四化協同,而且我要加上一個新型四化協同與中國經濟發展是當前所迫切需要的問題,這種當前所迫切需要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繼續沿著張培剛先生指明的方向在探索,我借此機會把初步研究的想法跟大家匯報一下。當然與這個題目非常相當的就是今天我在《長江商報》已經有一篇文章,發展經濟學與中國經濟發展,談了一個更宏大的,把相關的一些關系,已經做了一些交代,大家有時候希望能夠進行批評指正。
就這個題目想說三個觀點,第一為什么要實行新型四化協同戰略;第二關鍵難點在哪里?第三怎么辦。
我們知道新型四化協同是在新的背景下進行的,中國經濟發展當前的新背景是什么,經濟發展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這樣一個新階段提出了很多挑戰與問題,當然也面臨很多機遇,其中最值得我們提到的有這么幾個重要的現象:
第一中國總體經濟處于增速、轉檔、放緩,但潛力十分巨大的時機。從這張圖可以看到中國經濟最近十年當中的基本走勢,盡管10%的時代已經不再有,但中國仍然有比較巨大的潛力,其中巨大的潛力主要是來自于我們還有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沒有發展起來,還有很多潛力沒有發揮出來。
第二個就是中國當代的發展方式面對著巨大的挑戰,尤其是經濟結構面臨轉型調整的壓力,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消費、投資中間的差異,像中國的收入差距、地區差距、環境問題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充分暴露出我們有結構性的差異。
第三就是當前中國發展當中面對著眾多的矛盾和沖突,而且是相互疊加,社會發展有待于加快推進。原來我們更多強調經濟,而我們面對的教育、環保、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的問題,需要跟進,這些問題已經超出了經濟發展原來所關心的一些小主題,需要我們有更寬廣的視野來研究這些問題,這些問題交叉影響,如果做得不好會制約我們的發展。我們要把這些問題綜合考慮,需要做四化的協同。
協同至少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就是協調的問題;第二我們盡可能讓它不要錯位,傾向于能夠同步,但同步又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會用到一個協同的概念。四化就是在四者需要有一個相互的協調,新型四化建設可能就是一個復雜而又龐雜的系統工程,新型城鎮化是重要的載體,新型工業化是協同發展產業主導,而農業現代化是四化協同發展的基礎支撐,信息化是四化協同發展的催化劑和助推器。時間關系,不展開。
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可以用一個比較復雜的圖來反應一下,這個中間有一個相互牽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的作用,當然其中有一些主導的東西,比如說工業化在其中仍然非常關鍵,起著產業引導的作用,但新型工業化實際上又給我們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也就是說在驅動方式上實現一些轉換,在處理資源環境約束上轉換傳統思路,而且要處理與城鎮化之間的關系。就城鎮化而言,又是當前發展當中備受關注,也是具有很大潛力的一個部分,對于新型四化協同的關鍵在于如何挖掘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從我們眾多的領域來予以突破,從前幾年啟動的基礎設施在投資領域的啟動,要配合城市化在住房、在社會體制、城鄉一體化方面的探索,這些既有問題和沖突,但更多我認為處理得好會帶來很大的發展潛力。
第二個四化協同的關鍵在于深化改革。為什么這么說?四化協同的核心問題就是處理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問題,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問題,處理好經濟結構的轉型調整問題,所以它的背后實質就是深化改革。另外一個關鍵就是要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這一點是我們從根本上能夠改變供給結構,改變發展的動力機制的問題,要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最后用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就是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這是我們要面對的選擇,因為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建立健全以工促農,鞏固完善惠農政策,推進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努力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要任務。正因為如此,新型四化協同面對的主要問題和難點應該是幾個方面的協調、互動關系上,其中比較核心的有三個:第一是信息化、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問題;第二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協調問題,涉及到工業化、城鎮化的關系,以及城鄉二元結構本身的一些問題,涉及到信息化怎么融入到前三化的關鍵問題,它本后的實質就是要破除制度約束、要素約束,解決其中一些關鍵環節,最后怎么來推進,政策指向在哪里,第一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新技術革命所帶來的機遇,推進傳統工業的改造,戰略新興產業的培育;第二工業化與城鎮化互動發展,如何構建一個與生產力布局相匹配的城鄉體系,讓工業化創造的成果與城鎮化有機銜接,讓老城區改造和新區建設以及一些廠、鄉興業要互動。第三個方面城鎮化與農村現代化要協調,這就涉及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業經營方式改革,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農村市場體系的建設、農村職業教育等一些深層問題。最后落腳點就是如何構建一個新型四化協同發展的制度體系,包括最重要的在建立健全城鄉資源的平等交換機制,建立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完善資金的保障機制,以及在評價機制上要做更多的努力。
我們的想法就是提出這些問題,我們一定在這些領域做探討,把張培剛先生的遺志繼承下去,更好地回報社會,希望今后有更多機會和同仁們更多地交流,希望大家繼續給我們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