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紀念張培剛先生百年誕辰暨第七屆中華發展經濟學年會”于2013年11月22日-24日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上圖為首屆湖北省荊楚名家、湖北省社科院原院長、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原院長夏振坤。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夏振坤:今天我不想講套話了,開門見山想借此機會講三點想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一個想法就是,我們紀念張老一百周年最重要的就是要弘揚他高尚的精神。前面幾位領導和專家都講了,我就想概括為三個精神:
第一個精神就是科學創新的精神。在四十多年前,張老就提出農業和工業化結合卓越的學術講解,開創了發展經濟學的先河,這是不容易的。我體會張老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在于他對人類進步高度的責任心和他的科學良心。沒有這兩點不可能有真正的創新。
第二個精神就是熱愛祖國的精神。熱愛祖國不是一般的概念,我認為在中國最熱愛祖國的人是哪個群體呢,我認為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中國的文人是最愛國的,愛國就體現在無怨無悔、無私。不管你是進退,甚至生活過得清貧、貧困,仍然堅持熱愛自己的祖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可貴的精神在民族歷史上比比皆是。這種愛國的精神在張老身上也充分體現出來,張老回國之后顛顛簸簸,這些大家都知道,但他依靠著自己的愛國之心仍然堅持著愛國,這是難能可貴的,一個人不能在自己有利益的時候就愛國,利益受到損壞的時候就不愛國,難能可貴就體現在不在利益驅動之下,仍然堅持自己的愛國之心,這一點張老做得很好,值得我們學習,張老連牛都放過,不然怎么會產生“牛肚子”理論呢。這是第二個精神。
第三個精神就是與人為善的精神。孔夫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種仁愛之心使他培養了一大批在中國承前啟后的著名的經濟學家。
這三種精神歸納起來我認為就是中國文人的道統精神,中國民族能夠幾千年立于不敗之地,與這是分不開的。道統在今天應該大聲疾呼像張培剛先生學習,維護、強化和更新中國文人的道統精神,只有具有道統,才能在社會上起來真正的制衡作用。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
其次,我認為學習張培剛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要繼承他的遺志,完成他沒有完全完成的或者說難以完成的事業,就是發展發展經濟學,使發展經濟學在中國大地上不僅能生根花芽,而且能夠開放出絢麗的新花,這是張培剛先生終生的志愿。如何發展發展經濟學,我提點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我認為要從三個方面來發展發展經濟學:
第一,就是在研究對象或者說研究視野上的擴展。我原來在中國人民大學做農業經濟研究的,對發展經濟學的研究是改革開放之后的事情,所以我也沒有多少發言權,但我覺得這三十年來對于發展經濟學我有一個看法,已有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就經濟論發展,就農業國論發展,現在是不行的,過去的三十年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今后我認為是不行的。為什么?因為發展我始終認為是一個多位推動的過程,僅僅就經濟論發展,在中國特別是走不通的。它的世界觀與政治制度、與文化氛圍相關,與社會背景都密不可分,內生問題如果不進行研究,僅僅是從經濟理論研究如何發展那絕不是正確的理論。雖然我是后學,但對這個問題我有很重要的體會,必須要大大擴展自己的視野,發展經濟學家必須要懂得一點哲學、懂得一點政治學、懂得一點社會學和文化學,如果不懂這一點,只是單純懂經濟學,特別是只懂新自由主義,那是不對的。將來我們發展經濟學下面可以有很多分支,發展的哲學、發展的社會學、發展的政治學、發展史,這都是我們的領域。這是一方面。其次,現在我們這個時代已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而且經歷著劃時代變遷的過程。在西方討論得很熱烈,認為現在已經進入后工業社會,認為整個社會前進已經開始從工業化社會向后工業化社會變遷,我認為后工業社會從時間劃分上好象沒有錯,是工業化以后的事情,但內涵上卻很不協調。我大膽提出一個新的想法,原來我們要遷到彼岸的那個社會是個什么社會,我認為是個智能化的社會,由工業化國家向智能化國家躍遷,這難道不是發展問題嗎?美國現在出現的種種問題,就是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好,因為個別的問題沒有搞明確。這就是一個重大的發展問題,所以要使發展經濟學永不凋謝,我們要為自己創造一個更寬泛的未來,要不然世界上所有農業國的工業化之后你就不完了嗎?也就是說我們的視野必須進一步擴展,不僅要多位、多方面研究發展經濟學,而且也要看到我們面臨著一個由工業化國家轉向智能化國家,這樣一個結構性的、制度性的演變,這種演變也是一種發展的問題。至于對不對,我只是大膽提出來供參考。這是第一方面,就是我們的視野必須要擴展,否則我們發展經濟學很可能要走向低谷。
第二,工具要增加,我們現有的工具是不夠的,根據我個人不成熟的體會,發展經濟學不僅要借助已有的渠道經濟學,而且很重要的要與演化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結盟。我提出這樣一個想法,是我認真讀了洛斯的那本書所得到的體會。洛斯在他《理解經濟變遷的過程》這本書里,就把這三個東西,發展、制度、演變捆在一起寫了這本書,非常精辟,我推薦這本書,覺得很好,對中國也具有現實意義,他為我們做出了樣本。也就是說工具方面我們要增加。
第三,學風要革新。我可能是孤陋寡聞,包括我個人在內,發展經濟學現有的成果中間,很多都是坐而論道,缺乏實際的、過硬的一手資料,當然這跟統計上不透明有關系,統計宏觀上不透明,我們可不可以向微觀過渡,像二三十年代、上個世紀那樣,深入到一個縣、一個鎮、一個村,做樣本研究,其實張老的成就與此也分不開,他做了多少這樣的調查,這樣才能了解中國的現實,所以說學風上應該也來一個革新。
最后,我想用幾分鐘簡單匯報一下我個人的情況,因為很多都是老朋友。我十年前退出江湖,什么答辯、評審、報告也沒有了,也不講課了,省委的書記會基本上不參加了,我是不是享清福呢,沒有,這段時間我也沒有閑著,這十年我擺脫了一切雜物,集中精力讀書,這十年我認真地讀了150本書,因為我覺得學術上的理論太薄了。所以我想利用這十年的時間,下決心、壯士解腕,十年讀了150本書,受益匪淺,這是自由賜給我的幸福。讀了150本書,寫了40萬字,我現在也能用電腦寫作,不用紙筆了,《發展的多位視角》由華中科技大學給我出版,多年來一直困惑我是中國的現代化為什么這么艱難,如果你不搞清楚怎么能夠有方案呢,我特別欣賞洛斯的概念—新制結構,這與中國的歷史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對改革不能期望太高。
祝大會成功!祝來賓們身體健康!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