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財經年會:2014預測與戰略”于11月18日-20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
以下為夏光發言部分實錄:
夏光:謝謝主持人,謝謝大家!大家這么晚還在這里一起來探討環境、能源這些問題,我也很受感動,因為這個世界像環境問題這樣的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確實不是我們少數搞環保工作者這樣的人能解決的,肯定是一個全社會的性對。今天在這個《財經》這樣一個論壇上面,讓我來講環保問題,我主要還是想表明這么一些觀點。
首先,我們要清醒的看到我們面臨的嚴峻的環境挑戰,這可以說是當今中國面臨的其他,就是所有重大挑戰里面一個最重要的,最基礎的一個問題。我們這么些年來,經過中央不斷的采取措施,已經在改善環境,扭轉局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大家還是要看到,各個地方還是非常努力的去走科學發展的道路,搞生態文明建設,很多地方的產能結構,落后產能都得到了一些控制。所以,這幾年一些地方,尤其污染比較重的地方有所改觀,這是比較好的現象。甚至包括北京,大家對北京的印象不好,其實首鋼的搬走對石景山地區、房山地區西邊那一帶空氣質量的改善是非常明顯的,這是中央的一個重大決策,就是下狠心付出重大的代價把首鋼遷走了。遷的過程當中,不是把污染轉移給河北人民了,它實際上轉移的過程中就進行了產業結構的重新調整,技術升級,即使北京在那個地方也有可以值得葬送的一些方面。我們今天不側重講這個,還是講形勢的嚴峻性。
這個嚴峻性主要還體現在這么一些方面,就是排放量居世界的最高,因為我們實體經濟并不是世界第一,但是我們排放是最高的,大氣污染物,水污染,還有土壤的污染,甚至溫室氣體,這是我們非常嚴峻的挑戰,各種污染大家看得多了。
然后,就是我們的風險,我們的經濟體系已經進入一個比較老化的經濟體系了,二三十年的運行,我們的工廠都老化了,所以跑冒滴漏的風險越來越大,出環境污染事故的科學家越來越大。
最后,厲害的分化,也就是城市環境污染的人群開始分化了,很多農村的人口還有城市的弱勢群體以及底層人民,他們沒有辦法逃避污染,所以他們承受污染的后果,而有錢的一些都移民了,所以這是一種新的社會分化。
總之,這些情況綜合在一起給我們描述的一個景象就是中國在快速應該發展的過程中間它付出了這么大的環境代價,我們還由于這樣的一個情況,我們不能說我們已經找到了真正的中國的崛起模式,因為一個人掙錢做多,如果他把健康都犧牲掉了,不能說他這種掙錢的模式是可取的,同樣中國正在轉型,就是要轉型靠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模式,而要走向一個既有發達的經濟,也有良好的生態的這樣一種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前景,到那個時候我們才說我們有一條中國道路,中國模式。我也寄希望與全社會所有的成員都能為我們“美麗中國”的遠景目標奮斗,我們今天討論的能源話題,在這方面可能更集中一點,我希望各位從事能源管理,開發利用各方面的有識之士能夠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謝謝大家!
夏光:我講一下這個問題,也許多花一兩分鐘時間,大家也感到奇怪,北京以前沒有這么重的“霧霾”現象,為什么現在比較突出?我先說第一個問題,“霧霾”的來源,大家非常關心。根據科學的解析、測算,“霧霾”主要的來源是這么幾大塊,工業大概占10%幾到20%左右,這是工廠排放的。然后就是機動車占24%,城市揚塵占10%幾,還有生活排放,比如說餐館的油煙,這都有貢獻,最后還有24%左右來自于周邊地區,這算是一個大概的結構,當然,各個城市略微不一樣。
大概我們就可以看到,主要還是來源于工業、機動車和周邊貢獻。本地由于無序管理,揚塵滿天,它也會導致PM2.5的增加,但是它增加PM10更多一點,就是可見灰塵。這就是總體上的一個來源。
說完這個情況以后,我們下一步的對策,就是從幾個源頭,控制,工業的減排,城市管理,綠化和增加濕度這個方面,大家可能注意到一線北京街頭是只有灑水車,沒有噴水車,噴水車就是它噴出來接近于霧的那種車,不是大量的灑水,大家可能在街頭上見的多了,為什么?這是北京市政府執行大氣污染控制行動計劃的具體行動,在主要街道上跑,這是來源以及所采取的對策。
下面說第二個問題,為什么“霧霾”比過去重了?這個問題應該說科學家作出了一定的回答,我本人不是科學家,我是從他們那兒學來的。我給大家解釋一個情況,我過去也認為“霧霾”之所以重是因為我們的排放量太大,工業、生活排放了很多,所以我們要解決“霧霾”污染,就應該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現在這個方針,這個對策應該也是對的,肯定是要削減源頭。但是,有一個問題過去我們沒注意到,為什么“霧霾”增多,而且為什么沒有風這樣的資源來幫助我們驅散這個“霧霾”,到底在哪里?我們總感覺到有時候不刮風的天氣灰蒙蒙的,渴望有一股大風把它吹跑。問為什么沒有了?以前我們認為霧這種自然天氣,應該是大自然運動的結果,跟人沒有關系。
但是,現在科學家們揭示出一個道理,“霧霾”的增多跟人類的活動有直接的關系,這主要就是我們人類的活動中斷了水的微循環,所謂水的微循環就是天和地之間水這種資源不斷的運動交換,水蒸氣蒸發就變成氣體,氣體凝固在天上以后,再下層雨又落到地面,地面再蒸發又到天空。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要不我們就是晴天,水分馬上蒸發,要么就是下雨,空氣比較干凈,反正總是比較干凈。那么,霧和霾就是在水和雨之間的一種狀態,既不向上蒸發,也不像雨留下去,科學家就告訴我們為什么懸在空中的霧比較多了,就是因為人類大量的開采水資源,而且封閉了天地之間水的循環交換,我們的城市都變成硬地、樓房、道路,少的可憐的植被,我們大量的開采地下水補充我們水的不足。實際上地下水比過去下降,我們可以顯而易見,地下沒有水了,它怎么往上蒸發,既然不往上蒸發,它又怎么下雨?所以,這種水的循環就變成一種凝聚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再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PM2.5那就凝固在空氣中形成我們現在這樣一種“霧霾”的污染。
所以,減輕“霧霾”天氣這種大面積的污染不但要靠我們產業結構調整,削減污染物減排,還要靠改變我們整個人類的發展方式,城市不能再這樣搞,就是不能所有的地面都給它覆蓋起來,一定要留讓大地喘氣的空間,就是天地的熟悉,一定要給它留更多的空間,我們必須要擴大,必須要搞更多的植被,日本也是一個城市很密集的國家,但是你如果注意到它的街頭、房頂搞了很多的小植被,微型的花園什么,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當然日本主要是它的地理位置在濕潤地帶,我們的北方干燥,你再密蓋起來,中斷了天地的交換,“霧霾”就大了,不容易吹散。所以,兩個途徑,第一減排,第二改變方式,讓水循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間來。所以,最大的策略應該是適當的疏散一部分城市人口,再排出掉一部分建筑物,恢復一些綠地公園、濕地,在我們周邊地區再建設更多的濕地,通過這樣長期的奮斗,可能我們才能重建我們的藍天,回到我們過去曾經擁有過的比較爽的晴天、大雨這樣一種人類的美景之中。我向大家傳遞這么一點信息,謝謝大家!
夏光:首先,第一條想說堅決的支持新能源開發利用,降低成本,更快的普及到我們各個生活中間來,能夠替代我們傳統的能源,減輕環境的壓力,首先肯定是這一條。第二條,回過頭來講,就是要根據我們國情,我們的現實來采取科學、合理的能源調整方案。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出現這種情況,就是為了改善空氣質量,實行煤改氣,大量的引用天然氣進來。但是,實際上這個政策目前還遇到一定的困難,首先是氣的供應量不能滿足我們所有的城市居民都改成天然氣,有很大的缺口。所以,很多地方還出現這種情況,煤改氣的管道都搞好了,但是氣供不過來,搞得老百姓都燒不上飯了,這是科學決策上還有一點距離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目前為止那種清潔能源,我們所說的天然氣類的清潔能源,價格上比傳統的煤炭資源要貴一倍左右。所以,在很多地方實際上是用不起的,如果原價賣給老百姓,老百姓承受不了,政府只好大量的補貼,補貼這種清潔能源,政府也是沒有那么大的能力的,它也是不可能長期撐住的。
這就給我們提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既要改善我們的空氣質量,降低煤炭對環境的影響,又不能理想化的搞煤改氣這些工程,怎么辦呢?實際上人民群眾有首創精神,有他的智慧,在很多地方已經把傳統煤炭如何進行清潔的利用提上了最重要的位置,我也并不一定煤改氣,但是我可以改造鍋爐,我可以改造煤的精選過程,提高煤的熱值這種辦法,當然煤的來源地要稍微好一點,選好優質煤,優先配給民用。在幾個技術措施采取的情況下,實際上很多地區可以繼續利用傳統的煤炭資源,但是又大幅度的減少過去的煙塵污染,煤塵污染等等類似的環境問題,這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特色的一部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將來就這樣過,我的油氣資源夠豐富了,或者從國外買的油的資源過來了,還是可以煤改氣。
最后說,新的能源,包括光伏、光熱、風能、核電、水電,這些新的清潔和可再生能源應該大力發展,這是沒有問題的,也是國家的方針。大家注意到我們現在的煤炭消費在整個能源中間的結構并不是人們所說的70%,沒有那么高,已經開始往下退了,退到65%左右是這么一個結構。那么,推下來這一部分構造由新補充上去的水電、風能這些來補充上去的,當然還有通過節能,減少消耗量彌補上去的。國家從財政、價格、稅收這些政策上給予新能源的補貼是很明顯的,這幾年新能源汽車,還有節能那一部分國家也是給予補貼,就是你達到了節能的目標,是給予補貼的,再加上合同能源管理,這一部分的制度創新,實際上使我們國家節能工作和新能源的普及利用已經得到了比較快的發展。所以,我也是跟這幾位老總意見是相同的,就是很有信心,我覺得中國一點都不要害怕,解決我們環境問題污染這么重,銀行監管,只要我們愿意干,只要中央能夠帶領大家干,中國人的創造發明這種智慧可以說是無窮的。既然我們能夠用30多年,實行經濟崛起,那再用30多年實現生態文明的這種轉型完全是可能的,我們中國人的辦法還是很多的,中國人還是非常聰明的。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