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財經年會:2014預測與戰略”于11月18日-20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華生。
以下是華生發言部分實錄:
華生:第一個說從決定里面我真沒有注意到這句話,說正確處理三者關系,這種話確實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話。就是說要兼顧,你說這個肯定很對這個沒有什么錯。但是我們注意到我們決定最后一章關于建立法治中國,客觀說這不是法治的語言,法治語言是可以操作的。適當處理,給誰多少算是適當?這些話執行的時候很有問題。你看我們最后好的決定,大家回過頭看翻開20年前的決定,發現里面大多數東西拿到今天來基本上一個字不改還可以再用,很大程度這些話的余地太大。我出《城市化轉型和土地陷阱》,西方法治國家基本上原則很清楚,它不跟你講三者,多少者,它是很明確,如果我要用你地我要有一個公正補償,法院就可以給你定義它做司法解釋什么是公正補償,美國最高法院的判例,關于公正補償說的非常清楚,你賺錢還是沒賺錢,你買了這塊地賺錢還是沒有賺錢,跟我補償沒有關系,我補償按客觀的市場跟準則去做的。所以我覺得有一個目的和手段的問題,就是你要達到有一個真正公平公正的社會,達到合理處理各方面利益,核心是要有一個好的方法,不然我們永遠說比較空洞的話,誰都可以理解的我們就會老重復這樣的話。
在這個問題上確實土地問題,城市化問題中國落在最后面,西方發達國家早就完成這個過程,我們今天遇到問題是別人都做過的,看看別人摸索出來用法治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我覺得對我們幫助很大。
華生:在一定意義上鄭格莊是一個典型,離北京首都這么近任何一個村子,讓他們把自己用地變成建設用地,他們都會是一個符號,望京村也不愿意北京政府自我搞,也希望自我城市化,問題是鄭格莊把地搞成建設用地,工業用地流轉了,我們其他地方的地沒有讓,我們全國都這么搞不讓,他是走在前面搶了黃燈,它行了,守法的人叫住了,打擦邊球的富了。深圳是另外一個典型,深圳給當地人的權利拿到其他地方去覺得老得不得了,農民高興死了,說每家可以有四百平米的土地建六層樓四層樓,我們所有農民都發了,現在去深圳看看,深圳小產權房已經蓋到30層了。東莞也是一樣50%變成建設用地,全國都變成建設用地就剩9億畝,中國變什么樣。東莞把自己用地變成建設用地,他們發達了,全國農民到那去打工,這次說對小城鎮的人口放開,到東莞去,東莞任何一個人會告訴你讓我們對未來打工仔放開,這是說笑話吧,東莞經常是和打工仔打起來,一個是地主階級一個是外來無產階級。反過來你想我們都學東莞,我想這個全國人民都歡迎,但是不行呀。你到珠三角、長三角所有最需要放開戶籍的是什么地方?就是外來農民工打工仔最多的地方。最多是第一大中城市不放開,第二長三角、珠三角當地人更不放開,那我們放開哪?西部戈壁灘上的城放開了,有人去嗎?有就業嗎?我們討論這個問題,如果要正本清源的話,你所有討論問題就是城市化帶來的,沒有城市化,還是9億農民在家種地,土地流轉了吃什么住什么,現在工業化城鎮化有人進城,第一步所有進城住哪,怎么給他們待遇,他們來了住下來了有工作然后再說流轉他們家里的那塊地。
像華西村那樣把他們所有農地搞成建設用地,把周圍十個農村都兼并了搞成建設用地,他們發達了,問題是其他人要種田,規劃管制是讓種田的哪些人他們土地價值流轉到大中城市來,流轉到郊區來。那些地方只能種田,種田一畝地只有一千塊錢的產出,因為你產出不了東西,但是所有土地流到什么地方?就是所謂城市化的地方。流到這個地方當地原住民都歸他們,他們是可以成為億萬富翁,但是中國貧富差距解決了嗎,沒有解決,他們富了,但是另外的成了打工仔。城市技術建設的越好,我們沾光沾得越大,但是這個不是解決的出路。
華生:城市化等于農村人口大量變成城市人口,實際上我們城市人也是最初從農村來的,我們城市化最初的產物,中國之所以有農民工就是我們有戶籍制度,進城當了工人就是城里人,中國最突出的問題,應該說整個問題核心是戶籍制度的改革。土地問題是跟著它來的,因為他到這邊打工那邊離開了,所以土地才會出來,怎么分享這個,就是我剛才說的城市化以后土地價值是重新分配了。你看農業社會的時候,一個社會要平穩公平最主要是均田,大家種的田差不多理想社會就是這樣,中國農民社會小農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土地能平均,土地的稅務要少。農業社會而言我們現在農民已經沒有任何問題了,農業社會除非你想當地主,你想把別人搞得更慘,這是農民作為主體最理想的狀態。
現在是土地價值變化了,過去土地差不多肥沃不肥沃差別不大。鄭格莊自己搶的把錢拿走了,改了一點點規劃可能多出三五個億來,規劃就是錢。現在就是說這么多億農民來了,土地價值轉移了,我們怎么在城市升值的土地價值里面把這個增值分給他們。有幾個集團占了,第一地方政府多占了一塊,把自己房子蓋那么好,辦公室搞那么大,中午還可以午休,地方政府多撈一塊,房地產得了一塊,另外很重要就是我們大城市周邊,城中村和原住民得了一塊,深圳的漁民村是最模范城市的點,那個村里面每家房產都是幾千萬,中國農民一家10萬都不到三五萬平均起來,你想想這個財富轉移了。
現在問題就是要讓中國城市化,包括我們土地制度、戶籍制度最大難題就是怎么讓現在來了兩億元多,加上家屬是四億,后面還有兩三億,有7億人口的人來到城市沒有土地權利,沒有居住權利,怎么給他們這個權利。剛才陶然老師說的那個,我說各種途徑都可以,你總不能搞到最后不給他們這個權利,他們沒有這個權利那中國社會穩定不了,我們光打主意把他們家那塊地拿走,這邊又不給他們,他們就成了流民了。
華生:這個問題西方在法治里面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永遠不根據我規劃以后干什么補償你,因為這樣補償不了。我拿來以后做公園,你就不要補償了,不行。這家拿來蓋樓,補償一千萬,這都不行,法治國家都實驗過,不會補償拿去以后做什么無關,如果有關這個根本做不了。最后很實際就是怎么樣處理這個問題。包括你剛才講不征地只是公益征地。北京城鄉擴大其中商住用地占20%,公益性用地大概占1/3,我們怎么征?你們家是公益我征,隔壁不是公益的我們不征,不能這樣,就是你怎么操作,全世界沒有這么做的。所以在城市化的過程當中,我們看看日本、韓國跟臺灣,新城區擴大就是公益就是征地,征地的時候你有怎么樣公正補償的問題,公正補償按照市場價格,市場價格怎么定義,人家早就有一套成熟的做法。下面一問你自己會把問題曝露出來,你按照什么規則。
華生:我不知道該說什么?比如說剛才講征稅,征誰的稅?我們房子里面自娛自樂可以。你說給房子普遍征稅,像西方那樣解釋我們城市建設什么政府花錢的問題不可能。是從第三方開始征很多人跳起來反對,說每個房子征稅,這個不可能的事。房地產土地增值稅還征不來,以前基本不征,最后按照銷售額預征1%到3%就了不得了,所以這些話咱們說著沒用。剛才呂院長說建設用地入市問題解決了,我這個不能同意,什么入市,叫做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了,經營性建設用地就是原來商業企業用地,這塊可以入市,入什么市?現在一個說法就是可以入商業這個意思對不對?如果是這樣理解的話,我看文件里面又錯了,因為說跟國有土地同益同權同價,城市的國有用地也不能入市,如果城市工業用地都能入市,馬上開發區都蓋房子了,也不行。農村的鄉鎮企業用地變成超國民待遇,可以什么都建,不光是政策是混亂的,我們理解也是混亂的,這些東西沒法執行的,到底哪句話什么意思都搞不清楚。至于李院長講的關于土地財政這件事情我部分的同意他。
就是什么?所謂地方政府拿走的那個錢大頭是用在城市建設上,城市建設地方政府不做也要別人來做,這個錢一定要出,不然一個地方沒法住人。靠稅,我們國家沒法政這個稅,西方國家征稅那是維持稅,房地產錢收來干嗎,是打掃衛生,下水道,學校這個費用,這是維持日常費用不是建城市的。這個意義來說你建城市主要費用肯定是土地上,你建了土地就升值,肯定從這個地方來,中國財政就是因為不透明。從戰后快速發展城市化,我們鄰居像日本、韓國、臺灣都是靠政府征地。然后把成本打在里面,成本價大家都要認,僅僅改在這個地方。不可能說城市發展說市場化讓農民自己建設城市,這個沒有過,沒有成熟例子。實際上這個方面西方不知道比我們要計劃嚴格多少倍。
所謂自己建城這個里面有很多,我現在不具體講這個,實際上在城市建設這一塊,是國家介入最多的一塊,你英國、美國,你自家房子要加一層樓加一個房間,自己有一個兩畝地的花園在里面蓋一個陽光房都不行,連把大門的顏色換個漆都不行,哪些是政府管,哪些是城市管的,人家是做的比較好的。面對問題我們到底想討論什么問題,做什么問題,你想稅收解決城市問題不可能,不具備現實的可能性。農村土地入市到底是怎么入法?現在起碼決定上沒看清楚。就是我剛才說的鄉鎮企業用地到底跟誰同益同權,沒有看明白,這個決定閉口沒談土地財政,不談土地財政你怎么處理這些事情,因為所有的事是聯系在一起的,我們像政府一樣繼續靠土地財政這個而來,其他是說說而已。
靳麗萍:我理解你覺得城市發展主體是政府是不可能改變的現實,以這個為前提條件的對嗎?
華生:二戰以后像高速發展城市化的國家,所有成功例子,說政府不是主導沒有,日本、韓國、臺灣最成功的,另外有城市國家像新加坡那樣,那全是這樣。反過來所謂市場化原則很高的像菲律賓完全是美國模式。當然美國當年跟你不是一個條件,像印尼首都雅加達就是一個二環路,討論20年了二環路還沒有修,有錢人把城市周圍的地圈下來了,成本非常高,老百姓住在貧民窟,我們主張讓成本下鄉,印度都在鄉下,因此地都是大地主的,下鄉也是進貧民窟。你要做你能做的,我們做不來的事情說它沒有意義。
華生:這個問題西方在法治里面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永遠不根據我規劃以后干什么補償你,因為這樣補償不了。我拿來以后做公園,你就不要補償了,不行。這家拿來蓋樓,補償一千萬,這都不行,法治國家都實驗過,不會補償拿去以后做什么無關,如果有關這個根本做不了。最后很實際就是怎么樣處理這個問題。包括你剛才講不征地只是公益征地。北京城鄉擴大其中商住用地占20%,公益性用地大概占1/3,我們怎么征?你們家是公益我征,隔壁不是公益的我們不征,不能這樣,就是你怎么操作,全世界沒有這么做的。所以在城市化的過程當中,我們看看日本、韓國跟臺灣,新城區擴大就是公益就是征地,征地的時候你有怎么樣公正補償的問題,公正補償按照市場價格,市場價格怎么定義,人家早就有一套成熟的做法。下面一問你自己會把問題曝露出來,你按照什么規則。
華生:在城市這一塊就是政府發揮非常大的作用,這個話不是我說的,這是自由主義旗幟哈一克(音)講的,土地利用正常情況可以把所有問題解決了,在自由憲章有一個分析,講土地利用特別是大城市土地利用的時候這完全不適用了。這時候你土地價值取決于你旁邊怎么應用所有這些,這個道理我們今天不講。我推崇二戰以后唯一發展成功的發展中國家,就是日、韓、臺,也是靠土地,但是叫土地財務平衡,我征地過來給一個公正補償給原住民是透明的。我修這個公路這個帳是透明的,我政府在里面不賺一分錢,我政府建樓也要拿錢去買地,它是高來高去,低來低去,這個政府的角色完全占對了,我是中立的是服務者,這時候可以把原住民的價格壓下來,你為外來打工仔壓這個房價。我們農民工一看下一代,我們知道他們下一代肯定是農民工,因為他們生活狀態決定了。它關鍵是說我用土地的財務平衡來解決所有進城人口的問題,而且是健康可以持續的財務,是健康持續的財務。
靳麗萍:地方政府怎么有動機去做,什么約束他們去做?
華生:政府可以拿錢搞這個大樓,它就有動機為自己服務。中央政府定出來的規則是明確,他們當時日本有點約束,韓國和臺灣也是獨裁政府。就像八項規定,你說不能吃喝,你土地成本必須全部公開出來,收購土地成本加上基礎設施成本這是你基礎地價,所有人用地按照基礎地價來用,優先解決進城人口的住房問題。反過來像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的經驗,那是官僚和資本相結合,農村是貧窮,你進了城還是貧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