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財經年會:2014預測與戰略”于11月18日-20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紅力。
以下為張紅力發言實錄:
張紅力:剛才兩位嘉賓發言我非常同意,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我補充兩點:
第一點就是文化上來講,中國人不太擅長于走出去,幾百年下來中國人比較封關自守。中國人中國企業比較挺著胸脯往外走應該是2000年以后,從文化來講我們中國人不太適合走出去,鄭和下西洋,他一條船200米長,哥倫布找到美洲陸三條船加一起才150米長,這是我們鄭和下西洋七八十年以后,現在看歷史的話,世界上說英語的國家遠遠大于英國本身,世界上說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的國家遠遠大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整個走出去歷史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第一點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并不太擅長于走出去。這個要求我們對我們今天走出去有很多自身需要學習,需要寬容需要考慮和需要深刻研究的東西,這方面無論在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還是在媒體,還是在整個社會對于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道路當中,應該更加多一些理解和寬容。
第二點就是走出去當中與金融服務方面有哪些挑戰。他列出了以下五個方面:
1、走出去企業普遍遇到金融服務瓶頸。企業走出去以后在境外銀行沒有信用記錄,向境外銀行融資存在困難,市場變化、產能調整產生的資金流動需求,只能靠境內滿足。
2、外匯管理政策主要著眼于企業走出去,但是支持資本運作比較少。
工商銀行我們外匯資金來源不足,往往造成企業綜合成本偏高,在國際投標當中缺乏競爭力。像中國商業銀行外匯資源來源現在主要是一些存款。走出去企業投資和工程承包需要銀行提供大量外匯資金支持,境外銀行資金有限,包括人民幣升值預期影響,外匯增長難度比較大。也造成我們更好的支持企業走出去有很大壓力。
3、金融服務的國際化程度還不夠高,境外機構深設工作更面臨較大的金融保護主義的壓力,金融機構的來外業務發展相對滯后,海外局點布局和業務的規模也比較有限,尤其在走出去相對集中的國家,金融機構的網點和人員缺乏。特別隨著全球經濟緩慢復蘇,金融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少數國家又開始逐步增加了對外資銀行的監管約束和限制。此外,部分發達國家一直以監管能力不足,市場空間有限為由,限制中資銀行在當地進行機構的深設,為中國的商業銀行的深度參與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設立了障礙。
4、我們的金融的服務的手段還相對比較單一,創新的能力有待加強。走出去的企業除了需要基礎金融服務以外,逐漸加大了對銀團帶貸款,出口信貸等等較為復雜的金融產品的需求,特別是對各種產品組合搭配的服務更為迫切。但是,目前國內的金融機構在產品設計方面還缺乏一些清晰的市場定位,同質化比較嚴重,同時在一些相對復雜的服務和結構化產品方面,例如像融資,海外供應鏈融資,外匯風險管理,衍生產品,現金管理等方面還缺少比較相對成熟的經驗。
5、他特別強調,作為金融機構,中國金融企業在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方面業務風險識別能力有待于提高,企業走出去業務具有較強的特殊性,但是也存在相對的風險,對風險的管控能力也要求比較高。目前金融機構在國別風險管理方面實實在在講經驗還是有限。所以說,特別是對走出去業務相對比較集中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了解還不夠充分,有些國家還是存在著空白,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限制和約束了我們金融機構的服務這方面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