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3浦江創新論壇”于10月26日-27日在上海召開。上圖為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
以下為演講實錄:
萬鋼:尊敬的徐冠華主席,尊敬的各位嘉賓,大家早上好!很高興第六次來到浦江創新論壇,在我的家鄉,我們共同來探討國家科技改革發展的一些重要的情況。特別是各位到場的專家們,在歷次論壇上的討論對我們的創新驅動戰略提出了很好的建議,也為國家制定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六次浦江創新論壇當中,有兩次專題涉及到創新驅動戰略,我想今天就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談兩點我的觀點和想法,也向大家報告一下中國科技和創新的發展的現狀。
第一點,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今年3月份中國進行了兩會,選舉了新一代的領導人,頒布了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系列設想和規劃,我想先回顧一下這個創新驅動戰略是怎么樣形成的?我們認真地分析了近幾年來全世界經濟發展、科技的發展,和國家發展的需求,我們認為,全世界的和平發展正在呼吁著新科技的革命和產業的變革,因此強大的需求拉動,世界人口已經達到了70億,對資源、能源、糧食、環境、健康等巨大的需求,應對氣侯變化的挑戰,是牽引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巨大動力。
第二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倒逼,國際金融危機的本質上是對現有發展模式的挑戰,各國經歷了這場危機以后,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結構調整,首先要在科技創新上有所突破,這是各國的共識,我有幸在過去的多年和在座的各位,尤其是來自于海外的主管科技發展的部長們,進行了深刻的討論,這是我們的一個共識,就是要調整產業結構,必須在科技創新上有所發展。
第三,是科技自身發展的推動,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各國在各領域研發當中已經有了深厚的積累,特別是交叉學科的領域,已經產生出許多革命性的成果,催生出新的產業迅速壯大,也就是說全球的產業變革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發展的重大因素。新的科技應用和產業化,將會加大產業變革,回顧歷史上我們多次經歷的重大的產業變革,我們可以看到,當一場產業變革來臨的時候,首先它有新的科學理論作為基礎。第二它要有新的生產工具的出現,第三,它要形成大量的新的投資熱點和就業的崗位,才能推動結構的調整。第四,經濟結構的發展方式要發生重大的變化,并且會產生重大的效益。第五社會生產的生活方式要有所重要的改革。
我這里列舉幾個重要的方面,比如說信息技術的快速升級,就在帶動著各個領域的發展,我們知道信息科學半導體理論、軟件科學、集成電路等等催生網絡技術、芯片設計信息專項,帶動著制造業的信息化、農村信息化、公共管理、電子商務、衛生健康等眾多領域,在經歷過去5、6年當中我們看到新技術的產生,比如移動互聯、智能終端、大數據、云計算、高端芯片的出現,它在原有的信息化的基礎上,又增添了很多新的因素,我這里單講一個網絡購物,中國的網絡購物已經超過了1300億,并且在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由此發生了改變,尤其年輕人現在的采購都在網上進行,對商業結構的影響產生巨大的沖擊,我們熟悉的商店正在逐步變為體驗店,物流產生了巨大變化,這一切都會對未來造成巨大的影響,對于這一方面我們要有足夠的準備。
我們從1986年863計劃,聚焦于幾個重要的關鍵領域,其中就有超級計算機,我們從86年開始到2010年通過了五個臺階,研發了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通過超前部署、有序競爭、穩定支持、動態研究和應用結合,所有的計算機安裝在全國為大家服務,今年世界首臺5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歌2號正式成為世界第一,成為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它告訴我們迎接產業變革,迎接發展是需要超前部署和潛心努力準備的。也在信息領域當中,我們在無線通信領域當中,我們研制了TD-LTE的國際標準,在幾十個城市當中進行了示范運營,今年有望開始商業化運營,我們IPV6在各個高校推廣,將于明年向全社會推廣,超級計算機列入整個行業,我們預測,在信息領域相關產業,比如說互聯網網絡購物、數字文化媒體、智能交通、工業和農業互聯網應用,將來到2020年會對中國產生超10萬億的新增產值,為我們未來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第二個領域就是從生命科學成長起來的生物技術,在多個領域生物醫藥、生物環保、生物能源領域等應用,我們開啟了個性化治療,組織工程等嶄新研究,在生物領域分子轉基因、細胞工程相結合推動高效的優質農業新品種產業發展,在生物能源有效緩解了能源轉切壓力,促進能源轉型,我們從2010年開始,部署農村牲畜排放物集中生物沼氣,現在每年提供150億立方的天然氣的使用,在生物技術在治理環境,改善生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作用,在生物制造領域,生物催化等工藝,以特有的高效率、低能耗、環境友好的特點應用于化工、材料、制藥、食品、飼料以及造紙眾多領域,在這個領域當中,我們在超級雜交稻,在傳染病預防的技術平臺,在新藥創始方面和在水污染處理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中國的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領域,是中國生物技術經濟發展的重要的奠定基礎,幾十年來我們持續投入,是在整個領域趕上了前進的步伐。
新能源也是中國長期致力的一個重要的領域,這里主要是水電,但是風電、太陽能的規,F在也居世界前列,特別是在太陽能方面,我們現在重點是風光處輸互補和屋頂電站和大型電站,在風力發電方面現在的重點是5000瓦以上的海上風電發電項目,尤其在北京附近的張北,我們完成了風光處輸的試驗電站,其中包括了800兆瓦的風電,800兆瓦的儲電和400兆瓦的光伏發電,使他們互補,形成穩定的供電體系。
在電動汽車方面,我們在25個城市進行了示范應用,目前已經有68000多輛電動汽車行駛在各個城市,到目前已經有60000多輛電動汽車行駛,其中一半是各類電動的公共交通,在智能制造領域,3D打印,特別是高合金,貴重的高端的裝備的制造,充分應用了3D打印,得到了很好的成果。應該說對于中國來說,我們實施創新驅動,既是形勢、引導,也是形勢所迫,我們的應該總量已經到世界第二位,科技實力已經發展了大臺階,但是發展中不協調、不突出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人口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物質資源必然是越來越少,科技人才越來越多,我們必將及時轉入創新驅動軌道,這些年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科技創新基礎不夠牢固,創新的水平還存在明顯的差距,一些領域差距沒有縮小,還有擴大的趨勢,更重要的中國用過去30多年的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歷史上上百年的歷程,當前推動的新興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在發達國家中都是中國上百年過程當中逐步的實現的。而我們需要在今后的2、30年當中,要爭取同步式的實現,這就是一個并聯式的過程,它需要我們更加精心的策劃,更加細心的調整,更加穩步的推進,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這里最關鍵的是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和我們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了一個歷史性的交匯,也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而面向未來,新科技革命和產業的變革,將是我們最難掌控,但又必須面對不確定的因素之一,這個機遇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因此我們必須要增加憂患意識,緊緊抓好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更不能懈怠。
我想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一些重要的部署,抓住機遇、推進改革來迎接即將到來的產業變革,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的一件重大戰略,9月30號,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體成員在北京中關村進行了集體的政治學習,他們認真的考察了各領域,就是我剛才所說的高端制造、信息領域、生物技術、以及新能源等領域當中的創新成果,和專家們促膝交談了解了各方面的情況。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的講話,講話中他提出了一件事情,就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當前最為緊迫的是要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的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上的障礙。就我們國家當前科技創新的總體趨勢來說,我們2012年全社會的研發支出已經超過了1萬億元,占GDP的1.98,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已經超過了74%,2012年全員投入研發人員總量320人員,占世界首位,國際論文發表數量在世界第二,去年達到第五位,發明專利授權量居世界第三,年增長62.2%,合同技術技術轉移的量達到6437億,較上年增長了35%,全國高技術產業突破了10萬億,總產值居世界第二,出口居世界第一,近年來我們國家科技事業迅速發展,科技對經濟發展率上升到2011年52.7%,我們國家取得成效,我們的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競爭能力邁上了新的臺階。但是我們面臨著推進科技體制機制上面的制約,推進科技改革和創新,本身還存在著制約,首先科技與經濟沒有緊密結合,科技與經濟在規劃、政策方面協調不夠,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地位還沒有牢固的形成。我們的產學研結合還有結合不緊。
科技創新還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原始創新能力不強,部分關鍵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第三是科技資源分配封閉重復低效的問題比較突出,統籌協調和開放共享比較薄弱。
第四是科技項目和經費使用的問題比較突出,存在著多投部署、重復支持、相互封閉、重立項、輕管理的一些現象。
第五是我們的創新政策還不健全,我們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還沒有充分地發揮。
為此,我們近些年來進行了改革和創新的試點,這次中央高層集體學習的中關村,就是我們在過去五年中進行改革的重要試點,中關村在持續發展發揮市場配置以及資源基礎性作用,促進政府、企業、學校、研究院所和用戶的協同創新方面,作出了很好的經驗,持續打破過去的機制體制的束縛,不斷地釋放創新創業的合力,中關村有一個由國家10多個部委的成員和北京市相關部委共同組成的部級和地方組成的創新平臺,共同就體制機制上的問題逐一細細解決,我們持續構建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業生態,培養著創業家、企業家的精神,培養著創新的文化,這里面大家可能創新工廠、創新咖啡獲得收益,中關村資料當中給我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創新的規模越來越大,中關村去年的總收入達到了25000億,是北京市GDP的25%。
第二中關村創新的效率越來越高,兩個典型的企業聯想,從1984年起步到100億銷售額,1998年用了15年時間,還有一個企業叫小米手機[微博],這個企業從起步2010年達到100億的銷售額用了3年時間,這就是創新的效率,同時中關村對全國的輻射帶動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中關村的技術合同成交額2459億,占全國的35%以上,其中有80%輸送到北京以外的地區。中關村有224家上市公司的收入達到1.33萬億元,其中有四分之三是在全國各地實現的,中關村已經和全國40個地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同樣,我們在上海張江也建立了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它集聚了全國40%集成電路領域的企業,占有全國三分之一集成電路產值,覆蓋了新藥創制各個環節生物機構,生物醫藥機構達到400多家。2012年上海張江的總收入達到1.88億元,同時對長三角的發展起到帶領作用。它誕生了一批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創造發明獎的獎項。2012年企業科研研發的支出達到328億元。
武漢的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它也有自己聚焦了特點,就是光谷,2012年光谷光纜占有國內市場66%,光器件占有率60%,它的總收入達到5000多億元,技術成交突破了1000億元,專利申請量增速占50%以上,企業科技活動經費增速是非?,從一些試點經驗當中,按照中央政府確定的步驟,我們將以下五個方面重點推動科技體制改革,第一著力地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
第二著力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
第三著力完善人才發展的機制。
第四著力營造浪費的政策環境。
第五著力擴大科技的開放與合作。
推動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最重要的是讓市場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主要力量,政府要繼續加大對于基礎研究、共性技術、戰略高技術和公益性事業的投入,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基礎支撐、服務和長遠的引導。我們要培育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我們要支持企業的技術創新,特別是要發揮好中小企業,它本身在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動當中,應對不同的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變化的獨特的優勢,通過市場來篩選和培育發展新興的產業。我們要形成一個跨部門創新投入的信息體系,當前科技管理體制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與我們國家近些年來快速發展的大規模的投入形式不相適應,對企業創新所要求的方法不相適應,以科研人員發揮他創造力、發揮他們創新創業的能力不相適應。因此,加強科研單位的法人責任,形成一個管理部門法人單位、科技人員齊抓共管的科技投入和管理體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我們要建設一個向全社會開放的國家科技報告制度和創新調查制度,加強知識和技術的交流,防止科技資源的重復投入。目前科技人員對于科研投入是不是要重復部署,有不同建議。我在這里借此機會和談談我們的看法。首先在基礎研究領域,通過多支團隊探索共同的目標是必要的,不是重復的部署。
第二在應用技術領域,通過不同的技術路徑來探索發展,也同樣是必要的,比如說光一個光伏發電就有單晶體、多晶以及多交叉學科,不是重復,我們搞汽車開發的,做完了整車的研究,做完整車的測試,還對零部件,對總成,進行分項測試,這也不是重復。那么我們反對什么樣的重復?由于我們現在已經是有一個多部門、多層次、多地方和多主體的投入體制,就有不同的面向未來的投入的這種機制,我們反對同一個研究團隊,拿著同一個研究的項目在同一個研發階段當中,向不同科技計劃和不同部門申請,這個我們是不同意的。我們對于這種就要構建一個能夠信息互通的體系進行查重,查重的目標也不是為了取消,而是尋找最合適的項目來對它進行支持,同時加強監管。這是對國家財政負責的態度,最重要的還是把投入的信息向社會公布,引起專家們企業的關注,由全社會來監督我們,不要形成這種不必要的重復。
國家的科技報告制度有利于形成的科技成果,專家們互相之間的溝通教育,在座的幾位部長們都曾經和我們交流過,這方面有很多國家為我們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也是防止科技資源多投重復部署。我們要著力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要推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的技術聯盟,要加快企業牽頭的產學研聯盟的建設,完善產學研的合作機制,加強系統的創新,保護知識產權,發揮創新聯盟在制定技術標準、專利共享和技術成果轉化的作用,我們要加快培育創新性企業,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據測、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換主體作用,要圍繞著產業鏈來部署創新鏈,使龍頭企業帶領中小企業共同發展,我們要構建技術創新的服務平臺,我們在各個大院、大所,重點高校當中已經投入建立很多科研設施,這些設施能夠向社會開放就要開放共享,同時我們要對開放共享的所付出的努力給予經濟上的補償,我們支持各地在特色優勢產業領域當中,建設區域公共科技服務平臺,特別是為中小企業服務,我們要培育科技的中介服務機構,我們要完善人才發展的機制,要統籌各類創新人才的發展和完善人的激勵制度,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加強高水平的領軍人才、青年人才,特別是35歲以下青年人才培養,我們要完善創新人才薪酬制度和分配激勵的制度,完善評價標準,改變片面將論文項目、經費、專利與科技人員評價晉升直接掛鉤的做法,我們要加強科學道德和創新文化的建設,我們強調保證學術自由,要完善寬松、包容、奮發向上的學術氛圍,要健全科研誠信制度,加強誠信自律和監管,要凈化學術風氣,大力加強科學普及、提高科學素質,發展創新文化。
我們要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先行先試的試驗經驗,要形成普惠的政策向全國來推廣。我們正在加快修訂科技成果轉換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應用,完善所得稅優惠,創新產品和期權、股權激勵政策、獎勵和收益分配,這里在座的國家很的都有很好的經驗,我們也希望能夠經常交流學習,我們要加大科技與金融結合的力度,在信貸、租賃、創業投資、科技保險等方面,形成共推的推進的局面,新的政策,我們要全面落實國家知識產權的戰略,建立維權的機制,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運用和管理,我們要加強技術交易市場的建設,發展和完善技術中介的服務體系,我們要著力擴大科技開放與合作,從全球科技發展和產業競爭的視野來進行產業創新的布局,組織世界科技發展的產業和產業變革的態勢分析,強化技術前瞻和關鍵技術的選擇,跟蹤技術路線的走向,我們要加強政府科技合作,與創新政策的對話,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外交大局繼續做好中美、中歐創新對話,中俄的創新合作,推進中菲,中國東盟合作計劃,我們有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我們積極參與與推動國家大科學工程,積極的鼓勵我國科學家到國際學術組織去工作,加強與港澳臺地區的科技合作,將外資的研發機構納入到國家創新體系,鼓勵我國的科學家到國際組織去任職,支持企業的全球配置科技資源。
加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要做好它的頂層設計,下一步我們將抓好創新政策、產業政策和經濟政策之間的銜接協調,抓好加強科技創新管理和資源統籌協調,三是要抓好科技對經濟發展各方面的實實在在的支撐。
四是要抓好科技戰略儲備,培養人才隊伍。
五是抓好環境擴大科技創新合作。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同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是我們全社會共同行動,讓我們抓住機遇,共同努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盡早進入創新性國家的行列,為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