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3年中期)”于6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上圖為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
以下為演講實錄:
李稻葵: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在我看來宏觀經濟的討論無非是兩個永恒的話題,第一個話題是如何判斷當前的形勢,給當前的形勢做一個把脈,第二個是該怎么辦。
在第一個問題上,在當前的形勢判斷上我感覺我們的學術界、政治界有一個分歧,這個分歧其實剛剛王院長已經總結了,高所長已經總結了,我從另一個角度這個分歧是什么,這個分歧是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有一派人的觀點認為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新的增長速度相對比較低的增長時期,持這一派觀點的學者們有一個特點是好像比較多的來自于社科院,來自于發改委的研究機構,比較多的來自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比如劉世錦副主任最近寫了一個報告講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比較低增長的速度,會低到5%甚至于6%,這個報告請大家去仔細的研判。社科院早就講了中國經濟勞動力短缺、人口紅利結束,中國經濟進入到一個中低速增長時期。那么剛剛我們的王院長也講了這個觀點,當然他從另一個角度談這個觀點,從2007年開始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到一個增長速度不斷下滑的軌道中來,這是一派觀點,我不知道為什么原因,這派好像跟大領導應該關系比較密切,經常跟大領導匯報的研究人員有這樣的觀點。這里面的相關性你們可以分析、你們可以判斷,我沒有觀點,我只是講這么一個事實。
第二派觀點似乎更多的來自于學術界,其中原因我也不知道,比如說我們北京大學的林教授反復強調中國經濟還會有20年8%的增長速度,這個觀點也請大家去仔細讀原著,不要聽我的轉述,我轉述的可能不準,也不要聽媒體報道的標題,要看內容,所以林教授的觀點是增長速度很高的,只要中長期內堅持投資就可以了。
那么今天我們人民大學的報告在一定程度上我粗粗的分了類,認為當前經濟減速是有一定短期因素的,只要通過一些改革,只要通過一些調整,增長速度應該有所恢復,那么這個觀點我是同意的,如果說分得大一點,我們人大的傳統喜歡分學派,我讀經濟學的時候就明白分成學派,如果硬要分學派的話我可能大概屬于這么一個學派。我為什么同意這個觀點呢?在我看來中國經濟當前的基本問題是我們傳統的過去十幾年來行之有效的一套經濟體制,現在已經不能夠適應于我們新的增長點的挖掘了,我們的增長像一個身體一樣它已經長出了衣服的框架,增長已經受到了衣服的限制,我學了人大你們傳統的術語,就是說生產關系或者經濟體制已經約束了生產力了。
為什么這么講?今年我在4月17號本屆政府第一次克強總理召開座談會我講我的觀點,我說我的觀察是當前的經濟形勢從現象上看是冰火兩重天,剛上任的一些地方政府到位的新領導熱火朝天、大干快上,包括沿海地區,沿海地區最近幾年增長速度是不如內地的,最近我看一些報道干勁沖天,這是火。可是民營企業家說我們找不到投資方向,該投哪里呀,投什么什么賠本,所以民營企業家是兵,民營經濟袖手旁觀,地方政府大干快上,因此就帶來什么情況?帶來我們正規渠道的融資量迅速上漲,社會融資總額增長速度遠遠超過GDP,這一點是當前國際投資界、華爾街最最看重的一個現象或者一個指標,就是社會融資總額1-4月份增長了30%、40%,可是GDP增長速度是下滑的,這就是在我看來如果看現象是最表面的現象。
那么再往里面走本質是什么呢?本質是我們的投資的主體,就是民營經濟投資主體正常占60%、70%的投資主體沒有行動起來。再往下分析為什么投資主體不愿意介入?因為它們受到了體制的約束。最近我在清華做了一個研究,我們發現中國經濟固定資產的形成效率下降,什么概念?就是過去每投一塊錢基本能形成9毛多錢的固定資產,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每投一塊錢大概能形成7毛多錢的固定資產,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投資者、投資主體是民營企業家,民營企業家為了搞一個項目、為了得到批準他要請客和搞關系,那么他花了一塊錢,這是為了投資進行的,可是一塊錢里面有三毛錢用于搞各種關系的,從好的方面來講是用來搞消費了、搞請客了、搞吃飯了,甚至于財富轉移了,轉移到個人腰包了,但是它不是投資啊!從外面來講,民營企業家要投資一塊錢真正形成固定資產就7毛錢,他當然積極性下降了,所以這就是我們的體制問題。我們的體制現在碰到了問題,我們過去這幾年長期依賴的啟動政府主導投資的機制到今天碰到了困難,這種機制只能搞簡單的基礎性建設投資,只能通過正規的融資渠道融資,正規融資渠道的資金量、信用量據國外研究已經占到GDP的200%了,而且短期內迅速上漲,是沒有再漲的空間了。
怎么辦?如果同意我這個觀點,我很同意人大的觀點,還是得通過體制的創新把這些不適合于新的增長點的生產關系、體制扭轉過來,這才能夠釋放投資者積極性,這才能夠找到新的增長點。這當然講的很抽象、很粗線條,具體說來該怎么辦?哪些改革需要啟動?哪些方面可能有變成新的增長點?這個方面我想跟各位交流我一個很簡單的看法。我的看法是中國經濟到目前這個階段最缺的是廣義的公共產品,一些傳統意義家庭的消費品占很多地區,尤其沿海地區已經到了相當水平了,更不用說大城市,北京、上海更是如此,北京家庭里面不只一輛汽車,限制汽車發展的是什么?交通堵塞,交通堵塞本身是負的公共產品,是污染。你去北京朋友家里面搞得很干凈,基本要拖鞋,我是贊成的,家里面裝修的家具非常漂亮,可是一出門馬路上空氣的污染比絕大部分的發達國家都嚴重,馬路掃街臟兮兮的情況、食品安全都是公共產品。另外,城市化繞不過去一個最最客觀的規律,城市化最基本的公共規律是什么?必須要從基礎建設做起,一個城市先修路面再修地下這是不符合工程規律的,都談不上經濟規律,先把樓起來再挖地基再挖地鐵,那是做不了的。所以中國經濟在我看來目前我們需求的瓶頸是廣義的公共產品,這個廣義不是那些下移的,因為廣義可以分解為私人產品來投資,包括減災的能力,為什么年復一年我們有水災、旱災、自然災害、地震,領導非常辛苦,經常要抗震救災,要慰問災民 ,本質上講是我們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夠,自然災害哪里都有,但是我們的應對能力很差。
那么怎么應對自然災害?關鍵還是基礎設施遠遠落后,所以我的基本結論是未來增長點在于公共產品的提供。怎么辦?過去我們搞公共產品就是靠政府投資,可是地方政府沒有財政稅收,從94年改革以來中央政府除了賣地以外沒有獨立可靠的跟經濟發展同步的財政稅收,所以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在財政問題上突破,這是我們高院長他的專長,我只是講皮毛。財政上改革必須到位,必須給地方政府一系列跟經濟發展同步的財源,用這個財源才能活過來支撐地方財務的發展,地方財務的發展必須跟未來稅收相匹配,這樣投資者才能夠放心,經濟增長體系才能夠穩健。
另外特別重要的是什么?解放思想,其實很多廣義的很多公共產品可以通過政府跟民營企業家共同投入來進行的,以高速公路為例,高速公路是廣義公共產品,受益者付錢,這是私人產品,那既然是私人產品為什么不能夠讓我們很多民營投資者去投資?以此類推一些碼頭也可以這么做,以此類推一些橋梁 也可以這么做,以此類推一些基本性的公共產品,當然,自來水需要自來水的提供和污水處理,都是誰受益誰出錢,因此都是可以通過民營經濟跟政府同時投資來完成的。所以在我看來第一大增長點是廣義公共產品大規模的投入,而這個投入必須開啟新思路在財政上想辦法,在投資審批、投資渠道上想辦法,這樣能夠大量啟動民營經濟讓他投資這些新的領域。
第二個方面需要改革的就是跟城鎮化相關的問題,城鎮化沒有一個模式,中國這么大,有不同的地區,應該讓不同的地方至少選幾個點,讓不同的地方根據自己具體的情況來進行投資,包括核心問題、土地問題。我想的時候全國在農村不同的地方長大,到現在為止給我最大的印象是什么?不同地區的文化的確不一樣。以土地為例,江蘇昆山那里土地雖然表面沒有私有化,但實際上使用權已經私有化了,已經落實到家庭了,老百姓的經營思想生產的理性度非常高。可是我小時候生活多年的湖南,要在湖南搞今天土地全部歸給農民,我看第二天會產生一大批沒有土地的家庭或農民,為什么呢?拿去飯桌上就去打牌了,打牌把土地堵跑了,他沒有那個理性度。所以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夠一刀切,只要讓地方政府發揮積極性,探索不同城市化、城鎮化的方法一定能走出一條新路。
最后一個需要迫切改革的是金融體系,金融體系經過這么多年,包括4萬億,包括金融危機的運作,的確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了,主要問題是兩個,一個是金融跟實體經濟的結合還不密切,銀行的利潤這么高,可實體經濟的利潤還很低。第二個是廣義貨幣的存量在全國居高不下是領先的,這么一個趨勢必須得到逆轉,怎么辦?改革是個金鑰匙,包括資本帳戶開放讓一部分手持人民幣的居民換成港元等等出國投資,當然,這是仔細設置的機制,要管好閥門。還有一個,銀行的資產無論如何繞不過去,一定要把銀行比重降低,因為商業銀行是創造廣義貨幣最大的參與者,而不是央行,央行是往回收的,所以這一系列的改革總之就是一句話,就是“通過改革釋放生產力,尋找推進新的增長點”,這些是我們的希望,這點我想我跟人民大學的老師是相通的。
最后,一個小小的評論,“拭目以待”似乎在我看來是一個有一點點負面的詞,是你在干、我在看。我們人民大學的學生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要幫助國家來發展,可能不能用“拭目以待”,要“共同關注,充滿期待”,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