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論壇于2013年5月21-23日在北京召開。論壇主題為“金融改革創新,服務實體經濟”。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本次活動。圖為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演講。
周延禮: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本次論壇討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問題,充分體現了本次論壇對中央提出的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在此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對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保險業發展與服務實體經濟比例相關。一方面保險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服務實體經濟,改進和提升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金融的發展是跟隨實體經濟需求的引導,當實體經濟有需求的時候,金融就會自然而然的發展。汽車產業的發展推動了汽車保險,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動了對健康和養老保險的需求,可以說保險業發展的背后,都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需求,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也只有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最終目的,保險業才更有生命力。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保險業的發展是為了進一步發展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的發展狀況如何,也成為檢驗保險業發展程度的一個標志。
另一方面,有了保險服務,實體經濟能夠發展得更好。保險有經濟補償的功能,能夠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實體經濟要生存,要發展,必須要有穩定運行的能力,這個能力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實體經濟的生存與發展。
保險是一種市場化的風險機制,通過整合資金,勞動,技術等要素,將實體經濟提供風險保障,能夠切實提高實體經濟應對風險的能力。保險能夠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增加后勁。
實體經濟的發展條件,就是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保險可以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本需求。
二,保險為服務實體經濟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保險業通過創新產品服務,不斷擴大服務實體經濟的覆蓋面,進一步拓展服務深入和層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第一,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
保障農業生產,2007年,中國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到2012年,5年間農業保險累計保費收入812億元。為2500多受災農戶支持了150億元。
支持農村信貸,為農民提供信用擔保,保險與信貸的結合,可以有效的解決貸款農戶和農村金融機構兩方面的風險保障問題。2009年,寧波市政府組織開展的小額貸款保險試點工作,從試點情況來看,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參與意識明顯的增強。
支持企業走出去,保險不僅可以支持我國企業開拓新興市場,還可以保障企業出口安全,優化升級,支持我國外貿出口,同時保險公司可以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在投資,運營,勞動,用工等一攬子的服務。
2012年,出口系統保險為3萬多家企業客戶提供了2936.5億美元的風險保障,占我國出口總額的14.3%,為穩定外需做出了貢獻。
目前國內大型企業在開展出口業務進行境外投資之前,基本上都會向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進行風險咨詢,并投保相關的保險產品。
第三,大力發展科技保險,實現穩定經營。2007年保監會和科技部共同開展了科技保險試點工作,2008年已經達到試點城市12個,為科技企業提供了384億元的風險保障。2012年7月,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文件當中明確指出,積極開發適合科技創新的保險產品,加快培育和完善科技保險市場,在實踐中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和探索。在中關村建立了重大技術裝備示范項目保險機制。
創新服務方式,組建了專業的團隊,為科技企業提供綜合服務。2012年11月,中國人保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科技保險公司。
第四,積極促進投資支持貨幣經濟和社會發展。在發達國家,保險是經濟體系中最重要的長期資金來源,近年來,我們穩步的獲得資金渠道,積極支持經濟發展,為交通、能源、保障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較大的資金安排。
完善保險服務,有利于優化投資環境,吸引社會資金和外商投資。
重點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一,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商業保險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保險業的改革發展必須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同時要注意到社會效益是保險業發展的基石,只有把經濟效益放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大局當中去考量,才能實現可能的空間。
二,鞏固傳承保險業務和新型保險業務的關系,不斷拓寬保險覆蓋面。比如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險,農業車的保險有了發展的空間,未來保險業要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必須擴大保險的覆蓋面,在新的領域上下功夫。
三,處理好發展環境的優勢與滿足實體經濟需求的關系。保險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市場化風險轉移的機制,和社會管理機制,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中會大有作為。我們要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生活發展變化的重大需求,圍繞城鄉居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熱點,圍繞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要不斷滿足各種保險需求。
各位嘉賓,朋友們,實體經濟是保險業發展的根基,離開了實體經濟,保險就成為無源之水。未來時期,保險業將繼續推進農業保險業務的發展,促進保險業在服務大局中實現自身的發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