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首屆年會”于2013年2月28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光大銀行[微博]零售業務部總經理張旭陽。
以下為演講實錄:
張旭陽:對銀行理財產品本源的認識,從04年開始到現在9年時間,經過這9年的發展,從0到7.6萬億,實際上理財產品結構是紛紜復雜的,比如有結構性產品,我們認為實際上是銀行表內產品,它跟投資者是購買的關系,還有證券化產品,這種是委托投資代理關系。隨著銀行產品不斷發展,還有一些投資類產品、開放類產品,這實際上是一種信托產品,不同法律關系下是銀行的產品定位不同。銀行產品過去9年中這么快的發展,增加了投資者的收益,符合了金融市場化以外,我覺得有四個方面的作用價值使得銀行理財產品在中國發展比較迅速,第一個銀行理財產品是管制套利,成為市場化的推手。
第二個,銀行理財產品從問世之初,成為創設工具,成為本土化解決方案,資產證券化到這幾年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但銀行理財產品實際通過未來有現金流的資產進行重整,通過銷售,實際上就是一個證券化的過程。所以它承擔了整個中國金融體系不斷深化的作用。這個也是使得銀行理財產品快速發展的原因。
第三個,銀行理財產品通過資產重構,中和原來風險比較低的產品,比如像國債儲蓄,風險比較高的產品股票基金。關鍵在股票和儲蓄之間,這種產品的收益分配配比有空白點。經過衍生品的引入或者套利空間的使用,使得這個曲線平滑,不管什么愛好的投資者都找到符合自己的一個點,這樣增加了居民財產收入,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投資品種和方向。
最后一點,理財產品是開放式的、滾動式的,成為我們下一步的試驗田。有這樣幾個作用使得它的發展很迅速。
在未來,銀行理財產品有一些變化,為了沖存款,合規性銷售有些問題,我覺得瑕不掩瑜,這是一個很小的缺點,主流還是良好的。未來理財產品我覺得還有幾個作用,一個是必須要向資產管理業務去轉變,這個轉變過程中可能對開放式產品、資產池產品的評價或者模式轉型需要一個清醒的認識;第二個銀行理財產品需要在投資端和客戶端進行轉型,第三就是頂層設計,需要對銀行理財業務的提供商進行管理,對理財產品的法律定位進行明確的架構設計,對整個理財產品的投向需要更廣泛的拓展。通過這幾方面演變的話,使得銀行理財業務真正回歸本源,這才是它未來能夠持續發展的基點。我相信因為銀行占有客戶,銀行跟客戶在理財方面有接觸點,銀行能夠健康發展,整個大業務資產發展也會更穩健、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