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中國進出口企業第十一屆年會”于2013年1月11日-12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
以下為演講實錄:
滕泰:2010年的上半年的時候,我們做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抽樣調查統計研究,選擇了國內出口加工業比較有代表性的幾十類產品,包括打火機、紡織品、化工品,還有一些機電類的產品,比較它們的國內出廠價和海外零售價。我們發現,最低的一類商品居然國內出廠價和海外零售價相差153%,最高的差470%,基本上差5倍。
這么大的差價,150-400%多的按匯率算的差價,我們的出口企業真的只賺5%的毛利,因此要求政府在財稅方面給予補貼,剛才高培勇先生算的很清楚,這部分錢被誰掙去了?匯率波動了10、20%,扣掉運輸費用,進出、出口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差價?同樣我們找了一些國外的采購商,我發現這些人太精了,真的非常專業,他把中國加工制造企業的每一分錢人工費、材料費……
霍建國(主持):非洲在義烏采購,大包小包運回去絕對賺錢。
滕泰:所以本質問題一個是國際分工地位,另外是品牌、技術、海外銷售渠道有沒有?還是我們就是一個加工商?補貼多一點少一點是個名義上的問題,并不能原本虧錢光靠退稅掙錢,一有問題就找政府要匯率,8.3%的時候中國好多出口企業就說那么5-10%的毛利,你升值我就完蛋了!現在升到6.2%的時候還是5-10%的毛利。所以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里講的特別清楚,幾百年前那個時代資本家讓工人餓死也不會讓你活的太舒服,他讓你活的太舒服他就不是個合格的企業家。這時候就看我們出口企業,你去找政府還是找市場,如果政府頂不住了,保護一下他就把這個利潤讓給別人,政府狠心一點,這個情況怎么轉變?短期不是不能支持,還是靠我剛才講的,你要做簡單的貿易加工者,出賣勞動、出賣資源,還是歐美出口到我們這兒的東西一樣,增加軟財富的含量?從總量上來講,我不認為中國的制造業還有非常大的增長前景,制造業非常重要,但如果低端制造不能產業升級的話它的空間是有限的,剛才霍院長講的英國那個是個特殊時代,別人還是農業社會,他就搞了制造業,90%都有可能,但現在都搞制造業你是后發的,能搞到10%就不錯了。所以當前時代,再追求低端出口數量,而不是結構轉型、追求利潤,我覺得總體戰略上不一定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