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十四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于2013年1月6日在北京大學舉行。上圖為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于平榮。
于平榮:講兩點,新能源我們感覺需要更多的正能量,今天上午參加了我們的會議的話,很人都聽了我們很高端的發言,大家表達了對社會的憂慮,很多負面的東西,我所熟悉的新能源,這一兩年在中國有很多很多負面的東西,前兩年美國那邊有很多負面的東西,比如說他們的企業倒閉了,中國的市場誰來救,我講的時候試圖給大家一些正能量。從技術發展來看,說兩點,第一點我們一定要相信好的技術、能夠改變世界的技術是能夠被創造出來的,而且已經一而再再而三的證明我們已經創造了很多了。如果沒有五、六十年前貝爾實驗室開創的技術的進展,今天談這個問題的機會都沒有。中國的新能源過去十年發展比較多一些,我們更多的是一些抄襲和加工,這符合我們的國情。大家做久了覺得是不是我們只有學別人的東西,做不出來。我從十幾年以前,開始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當時在美國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那個實驗室幾十年如一日的做事情,就等著2000年的時候產業化的特征,包括成本和效率成形的時候,那時候一些技術的發展也大大超過了我自己認為的進展。
比如說有機物太陽能,那時候還不到1%,現在提高了十幾倍。那時候雖然說太陽能各種各樣的技術都已經有半個世紀的發展了,但是真正能在市場上生存的幾乎就是零,現在已經有很多了。所以大家對這類事情還是要特別正面的來看。我們一直有新的可用的技術在發展。
我說的第二點,我們特別幸運,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也好,更長一點時間也好,特別是歐美做了很多技術的開發,我們到了今天,我說的第二個觀點就是很多新能源技術已經具備了大規模推廣的可行性,包括經濟上的競爭力。大家很多時候,包括在座的各位天天聽新能源,氣候變化、生態設備。很多時候大家覺得這個事情還是很遙遠,我們天天講是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我們天天講新能源是不是因為我們根本沒有選擇。這個東西我覺得大家還是要正面的來看,你已經有很多選擇了。具體例子不多講,變化特別快,我經常碰到很多人說這個事我了解,兩年以前研究很透了,我說正是因為研究透了造成一個錯覺,要重新看,因為發展的很快。
第二個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的事情在新能源里面確實稍微有點復雜,但是這取決于對誰來講。新能源的商業模式里面,有新東西,也有很多東西根本不是新東西。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新能源產業要是類比的話,它跟兩個產業商業模式相類似。前端跟制造加工業很像,后端跟能源行業電信行業很像。很多是兩者的搭配,有沒有新的東西?也有,比如新能源能帶來一些分布式的東西。這些使它和傳統的可能有一些區別,這些區別除了行業獨特性以外,我在這兒同意今天上午講的一些觀點,大家看中國的新能源模式和美國新能源行業模式可以有很大的不同,這個不同是來自于政策和政府對這個事情的設計。美國的能源市場更市場化一點,中國的電力市場很多都是國有的把控相對更嚴一些。所以在這個框架下,大家真的要細談,到底什么樣的模式適合?還得講到底說的是哪里,哪個國家的東西?
從商業模式上,這件事情上,特別是中國和美國之間這兩個大的國家做了一些不是特別“清醒”的事情,跟商業模式相關的。因為美國,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過去十年里基本上就是一個字希望“新”,創新是它有意無意做事的方式。但是08、09年以前追求新,基本都是賠錢的。我在硅谷的時候跟我的合作伙伴和投資人聊天的時候也說,我說你們認為你們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資人,結果你們賺的錢比你們瞧不起的中國人少多少,他們幾乎全賠。時間過了兩年,咱們中國的模式也用一個字來講就是抄,抄來的東西也賺了很多錢,但是抄過了就是產能過剩,這說明產業不好嗎?僅僅是加工業不好,整個行業還在健康往前發展。
08、09年的時候美國一些企業倒閉了,我在國會的時候一些企業問我,他說倒閉是不是你們造成的?我說自己沒做好不能埋怨別人,在美國都不是第一名怎么能埋怨中國企業把你擠倒呢?中國現在加工模式出了一些問題,出了問題我們不能說是被雙反反的,自己的問題是什么,有沒有雙反我們都會出問題,這是本質。無節制的跟風在哪個行業都會出問題。所以我們討論新能源模式的時候關鍵是取決于你要關注哪一塊。
還有一個相關的問題,主辦方跟我溝通的時候說讓我講一點所謂新能源生命周期的話題。題目很寬泛,展開講任何一個點都有特別好玩兒的事。對我來說,取決于你是誰,你會關注什么樣的生命周期。比如太陽能來講,你是從愛因斯坦講起算一個生命周期?還是過去大約十幾年世界各國開始大力推廣這個東西?如果看這十幾年整個市場以每年百分之幾十的速度在往前走?還是從2000年看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在那之前大家連加工業都是賺的暴利,到現在開始調整了。還是說要看咱們中國的周期?2000年以后開始有生產,大家大干快上,現在有點困難,調整一兩年以后又會很好的發展。我說的意思就是題目給了我我就說幾句,但是這里面要知道你要細化和關注的東西可以有很多歷史數據可以參考。
仿佛李老師說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這本書,它里面有很多觀點,我認為很多互聯網對社會改變已經造成了,而不是分布式能源。但是如果你是理工科背景的話,你會感興趣用熱力學的背景解釋新能源這個章節。簡單說一兩點我自己參與的事情,在中國和美國做了很多新能源項目,太陽能為主,還有一些其他節能項目的開發、建設、投融資等等。在研發方面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那邊我們正在做一些國家級的項目,包括新能源、儲能、新材料的。政府合作方面我們正在或者已經幫中國十幾個地方政府做能源產業規劃和大項目重要項目的細化落地。幫美國西部四個洲,政府采取什么有效措施能夠推動新能源快速的落地,在做這樣的一些工作。國際合作方面我們在做一個太陽能全能競賽,是美國能源部和中國能源局聯合主辦,北京大學聯合承辦的,有20幾個隊,每一個隊建一個零能源的別墅,自己產生的能源完全自己供給。做了這樣的一些工作。
有點散,有的是通過產業,有的是通過北大。核心就是通過我們自己的資源、努力,能夠圍繞著通過我們這些努力,在推動新能源和節能應用方面盡我們的一些力量,盡量使我們的環境、使我們的社會更清潔一點,更可持續發展一點。如果說我最后結題的時候能夠說一下所謂這個題目的話,我們一直覺得,我們的社會責任在這個行業里面就是去多做事情,我們討論的挺熱烈的,行動的時候是不大改變世界的。所以我們希望多做事情,哪怕對世界有一點點正的改變,我們心里也是很高興得。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