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十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于2013年1月5日-6日在北京大學舉行。上圖為高峰研討一:文化創意產業企業的競爭戰略。
以下為研討實錄:
王一川:接下來我們進入今天下午的第一場論壇,主題是文化創意企業的競爭戰略。主持人是水晶石集團副總裁于朝宗先生。
于朝宗:我們先以熱烈的掌聲有請五位嘉賓上場展開一番唇槍舌劍的論壇。首先歡迎我們論壇的幾位嘉賓:央廣都市(北京)傳媒公司有限公司總經理孟昕,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熊澄宇,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范周,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橫店集團副總裁王虹。
大家對文化產業都非常關切,希望幾位教授和兩家企業的負責人給我們點撥一下,共同探討文化創意企業的競爭戰略。競爭戰略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戰略,就像一個國家沒有長遠的規劃。最后走不了多遠就會被逐出這個企業戰略的盤子。首先,我想邀請陳教授談一下看法,陳教授有一部大著《文化創意戰略與商業模式》,希望陳教授就這方面跟我們分享一下。
陳少峰:謝謝。我說兩個觀點:第一,我因為比較長時間研究企業,我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個概念很多人理解是錯誤的。我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別人沒有、企業有的獨特的東西,我認為所謂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別人有,你也有,只不過你做的比別人更好,這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比如說我做手機做的比他好,或者我的技術比他高,或者我的執行力到位。我對競爭力的理解是不管是企業的產品還是服務,他戰略比較可行,再把它落實到商業模式上。要么你的商業模式很可行,要么你的商業模式比別人更到位。模式可行又做的到位的話,你就有核心競爭力,如果你的商業模式不可行,現在人家都是智能手機,你還是功能手機,你可能就是屬于商業模式不可行;蛘哒f你也要做搜索,人家的搜索技術比你好,比你做得到位。一個企業有沒有核心競爭力,跟他有沒有商業模式和商業模式有沒有做到位是密切相關的。
另外,你有沒有盈利的方法,這個盈利的方法不是說我只會賺錢,而是你的賺錢可以復制。比如說我做一個劇場。我靠這個劇場的收入是做不成產業的。我必須是連鎖經營,必須做可復制的。所以就比較一下趙本山和楊麗萍,趙本山的二人轉可以復制,楊麗萍的演出不可復制。凡是可復制的東西就有商業模式。網絡上是自我復制。網絡上提供了一個無限大的空間,可以在上面開店,可以各種各樣的無限復制。我認為的商業模式就是有盈利的方法。要么你的產品,要么你的方法,要么你的模式可復制。我覺得這就是商業模式的一個很重要的。
我順便再說一下,我覺得華誼兄弟的電影,跟我們的關系很密切。我們02年做培訓的時候,王中軍就給我們的學院上課,我們也很關注他,他今年的營業額占到了2012年中國電影營業額的14%。現在,《1942》這部電影我覺得思路有點偏向文藝,離開了他的商業模式。所以我覺得他可能不是很好。但是以前他的商業模式在電影中是比較好的。我判斷萬達今后的電影可能比較厲害,因為他有院線的基礎,反過來制作電影,這是很厲害的。將來具有一定的壟斷性,所以這樣的商業模式可復制。
主持人:下面有請中國傳媒大學的范教授,我們知道每一個文化創意產業都急需人才,有請范教授。
范周:首先向剛才獲獎的企業表示祝賀!我們看到這些企業確實是在我們的文化產業中都做的非常有特色。文化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陳少峰剛才講的我同意,但是我有一點不同的意見。有些人才使用起來是很麻煩的。有些人才由于他有自己的特殊才能,所以在管理上他不會讓你成為主宰。企業對這種人才的涵養性、對這種人才失敗的容忍度,往往是這個企業成功的關鍵。剛才我看在座的有兩個企業家,一個是木偶劇院的趙永芳女士,一位是青蘋果最大的唐儀。這兩位我過去都有一些粗淺的接觸。我想他們很大的成功不在于他們的背景、財力,甚至他們的模式也沒有什么,關鍵是他們把人才都盡最大可能的調動起來,發揮人才的作用。我想到現在我們做教育工作的,我們現在很慚愧,我們現在中國的文化產業的從業人員按照我們現在官方給出的數據,差不多有1200萬。占整個中國人口的數量不到1%。而美國和歐盟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的粗略統計有10%到12%。我們首先輸在人才數量上。再看人才的質量。最近大家都在看這種現象,《泰囧》現在票房已經突破10個億。我們很多時候對特殊人才能夠發揮他更大的作用性的,要做新的標準和新的考核。我們在教育人才的很多模式上,現在是不適應人才發展的需要。我們對文化產業數字人才的需求量有超過40萬人。而活躍在文化產業數字領域的人才大概不到3萬。可是我們這方面在校的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的數量遠遠超過40萬,受學歷教育的人不等于就是人才。這里面有一個重大的轉換。我們教育的手段、模式、形式能不能適應現在業界發展的需要。現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電影,它的所有的表現手法是中國電影教育的傳統的學校根本都不會用的。我們學校和傳媒大學和所有行當都有關系,我們學校現在媒體在反思的是在全媒體數字化條件下的時代,過去的很多地方需要做革命性的重大變革。
最后,人才的許多發展過程,一定不能夠急于求成。中國電影現在偶爾出一兩部好一點的,接近或者超過十個億的,我認為都不是體制的保障,是偶然現象。我們體制最大的問題是對人才太急于求成了。我經常開玩笑講,朝花夕拾。早上開的花晚上就想把它摘下來。不僅僅是要允許人失敗。還允許人在這個過程中把自己的成功和失敗都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歸結到十八大對我們文化產業提出的發展。最大的對產業的貢獻是讓所有的全民的創業、創意的積極性能夠得到最大的發揮。這是我們營造人才發展的最大的壁壘。
于朝宗:我們想問問王總,剛才陳老師和范教授都說了有關創新戰略,陳教授說了商業模式化。橫店我以前參與過他們一些方面的項目。我覺得橫店現在自己搞院線,也在投拍一些電影,現在很有代表性,勢頭搞的非常好,在人才方面,企業有需要更多的創意、兼具文化特性的人才,這些人才又不是從按學校里面出來的,企業里面有一個使命,就是給這些人才提供再教育、再培訓、再提升的人才。二位老師的問題您有什么高見?
王虹:兩位老師講的我都非常贊同。尤其是陳老師剛才講的模式。橫店是一個綜合性企業,我們的影視能做到今天,實際上是無中生有。之所以能夠從無中生有經歷了16年變成了一個產業,我們是有自己的商業模式。我們總結我們自己的模式是更加的市場化,我們完全為了市場來做。所以剛才陳老師講的,我認為我們的模式是完全可以復制的。換句話說,你有一個前瞻性,你有一個好的模式,你就有成功的可能性。橫店發展的過程證明了這一點。另外,剛才傳媒大學老師說的人才的事情,我們是這樣看的。橫店地處偏僻,也很難吸引高端人才去。我們自己的做法是人才和產業是波動的關系。不是絕對的追求一流的人才。是我們在某不同的階段來使用不同的人才。不是完全追求一味的最高人才。無論是我們提供的影視服務的所有服務內容、各個環節對產業,最好的我們都見過,一流的我們也見過。但是適合不適合我們今天使用。第二,我們要結合產業,產業是不斷的培養出來的,照搬出來的沒有生命力。我們發展橫店影視的過程中也在探索辦影視學院。當然我們更多的是為我們的基地提供人才。隨著未來我們影視產業的升級,我們對人才的需求,這一塊更多的是要考慮前瞻性。對于企業來說,我們是按照市場來運作的。
于朝宗:我作為主持人拋出一個問題,假如說傳媒大學的范教授作為人力資源方面的專家,和你們橫店集團有合作,橫店集團現在有多少員工?
王虹:四萬。
于朝宗:那你們人力資源庫也很龐大?
王虹:集團和總部的人力資源庫都很龐大。
于朝宗:你們希望傳媒大學給貴司提供什么樣的人才?
王虹:我們希望培養更多為影視產業國際化、跟國際一流企業對接,需要這樣的人才,而且是接地氣的。如果說我們能夠有一天跟傳媒大學合作,培養人才,我們希望有更多這方面的一流人才。
于朝宗:如果是幾萬人的大企業,肯定是人才有一個梯度;A員工到你們公司以后有一個升遷的過程。競爭很重要的就是有發自本體的人力資源的競爭。假如說這樣的幾萬人的員工集團,如果提出這樣人才的需求,我們的大學培養的人好象和社會不太對口,如果企業提出這樣的要求,而且能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貴校愿意和企業進行聯辦或者支持企業做一些培養的措施嗎?
范周:這個假設很有意思。因為它的針對性很強。現在每一所大學的辦學定位都很清晰,是一個全口徑的社會文化。但是今天的討論假設是對橫店來說。我想所有的為橫店這幾萬名員工的人力資源進行的教務培訓,一定不是我們常規意義上的全民教育的概念。第二,這種定單式的、定制性的服務一定是為橫店的發展呈現跨越式的向前推進。第三,對橫店來說,他不是你要培養多么高深的知名人才和領軍人才,而是希望你在這里多培養一些實用的,能夠為橫店日常運營服務的基礎性人才。他更多的人才是通過社會上、通過各種各樣的組合形成的,F在有一種觀點,就是把人才一定要據為己有。我認為這個觀點是最可怕的。很多地方做規劃、做項目。我們單位自己說了算的、在我們單位開工資的,在我們單位上班的這叫人才。其實不對。山東有一個曹縣,曹縣有一個村,這個村有一個企業叫營銷偉業。這個村子里面是我們國家第一個克隆牛誕生的地方。二十年來中國兩院有六位院士常年生活在這個村里,什么原因把這些院士吸引到山東最窮的一個縣、最窮的一個村?是事業。我們不一定把人都囊括在自己公司、自己學校里面,現在很多大學的老師也是全社會共同交流、共同討論。因此我覺得一些特殊的、高端的人才是社會共有的,問題是你怎么把這些人才吸引到你的事業中去。這是關鍵。
熊澄宇:今天談的是文化創意企業的競爭戰略。戰略主要是目標、布局、路徑和措施。但是戰略未必都是競爭,所以我們現在一談戰略,就要談競爭,我個人不是完全同意。因為競爭和合作是并存的,企業的發展戰略應該包含競爭和合作兩個方面。文化企業和其他企業,一般企業會有一些不一樣,對于所有的企業來說,他的戰略可能所成功的都是這些共同:目標明確、布局合理、路徑清晰、措施得力。但是對于文化企業來說,除了這樣一些共通的標準,應該有文化企業特有的標準。對于文化產業這個領域,我曾經說過四個要素:內容、科技、資本、服務。剛才主持人讓我談談新媒體和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新媒體和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在這四個題目都可以找到他們中間的接觸點。
比如說內容,新媒體如果沒有內容,沒有原創、差異、不可替代的內容,它很難持續,而只是一個殼、一個形式?萍几淖儺a品形態,這個可能直接涉及到我們今天談到的新興文化業態,這個新興文化業態不僅僅是談的數字問題,或者叫數字技術,F在我們一談科技,比較容易把它局限在數字、信息。我想告訴各位朋友的是,今天我們談科技,它應該包含著信息技術、材料技術、生物技術、認知技術。這些是我們說的科學技術的前沿。它和內容產業的結合,會改變我們的產品形態。當然,我們新的媒體和新的文化產業的形態,還涉及到資本。這里面的資本只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今天我們聽到的十大企業他們的共性特點就是對原創知識產權的尊重,以及對這種知識產權的擁護。
在數字化的發展過程中切記不可忘記人,服務要靠人去完成,人是要靠心去完成。人心決定了服務成果,服務決定了事業的成敗。我們要談新媒體和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我想強調的是,新媒體不僅僅是數字媒體,新媒體不僅僅是沒有出現過的。它還包括我們傳統媒體方式的變化、更新、改變。
于朝宗:我們知道橫店集團是一個新興企業的公司,在企業前進的過程中他要不斷的尋找目標。一個企業的目標、布局、競爭和措施。我們想請王總代表橫店集團說一說,在前進過程中的目標是階段性的還是一貫性的,最早橫店好象是搞電子元器件和古建筑,最近這些年是不是發展標準方面是不是也有一些改變?
王虹:橫店集團有30多年的歷史,但是從事文化產業有16年。30年以來也是階段性的。我們也是在祖國大的發展背景中發展起來的。我們最早的產業從寶珠、絲綢到服裝、到影視,到醫藥產業、到電子電器產業。1996年正好因為要拍《鴉片戰爭》,找不到地方。也反映了我們創始人的前瞻性。今天反過來看叫做一拍腦袋做的事。但是這代表了我們企業的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通過產業的發展造福一方。階段性的表現是我們在不斷的積累和發展傳統工業的同時,我們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無中生有的影視文化產業。這個產業的開創恰恰證明了,我們最終的目標不是為了逐利,我們是為了一個新的城市,在創建一個新的城市。今天來看,我們傳統的紡織材料、化工醫藥都已經搬離了。我們下一步要發展服務業,這里面包含影視、文化、加旅游。每一個階段都要有新的目標。我們恰恰是通過實踐,我們肯定沒有總結,或者像教授研究的那么透徹,但是我們是在市場的實踐中經歷這樣的過程,在不斷的總結、成長起來的企業。
于朝宗:我本人去過橫店,給我感覺目標和布局這兩個問題,橫店事先已經做好了布局,但是他要在機動中尋找新目標。一旦鴉片戰爭這樣的事情爆發以后,他迅速的抓住了,走向了別人看不出來的一條文化旅游之路。當時我去參觀的時候很震撼,很多大片都是在那里拍的。也歡迎各位貴賓去一睹橫店的風采。針對影視傳媒這方面,我想請王總說一下,路徑和措施方面,你繼續朝傳媒這個角度去前進。在這兩方面你有什么舉措?要通過這個舉措達到什么樣的橫店集團的競爭戰略?
王虹:我們下一個十年規劃,受制于剛才講的人才,橫店集團目前不具備高端人才這樣的條件。因此我們目前立足于自身,一個是影視基地,讓我們這個基地不僅僅服務于我們現在國內的企業,而且我們的目標是國際的。因為隨著中國市場不斷開放,票房的增加,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電影會很快發展。因此要深化我們影視基地的服務和一流水準。而且是完善這個產業。我們也在做電影院,我們沒有萬達做的有影響力,但是我們為什么堅持這樣一個戰略,恰恰是基于我們沒有創意高端人才做出的這樣一個戰略。一旦我們這兩個拳頭都達到了一定規模的時候,相信一流的創意產業自然為內容產業服務。這個時候我估計我們要到八年的時間實現我們第一階段的目標。我們會真正去推動整個內容產業在我們集團里面。我們有目標,但是我們是貼近市場來制訂我們的戰略。
于朝宗:我斗膽的給橫店集團影視傳媒的方向做一個小廣告。請王總透露一下,半年之內非保密的大片叫什么名字,準備推向市場?
王虹:本身我們投資這一邊并不多。因為在我們那里拍過片子的企業很多,我們基本上是為這些企業服務的。我們自己投內容這一塊并不多。所以,也不是我們在前一個五年的重點。我們還是給中國的電影人、給全世界的電影人做一個服務平臺。
于朝宗:剛才王總說過一句話,橫店的發展不容易,如果沒有發展起來,是一個很偏僻的。叫做無中生有,這三十年過來是非?部赖。我們有另一家傳媒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我們從小都是聽著他的聲音長大的,他是不斷的在提高,F在我們已經請到了該臺的下屬單位,央廣都市(北京)傳媒,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樣不大了解,所以我們想請臺上唯一的一位女士介紹一下貴司和貴司的情況。
孟昕:剛才各位談到,于總介紹前面幾位嘉賓的時候,都有著作在那里立著,我想怎么介紹自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是一個有七十年歷史的國家媒體,沒有人把它當做一個企業。它始終是一個宣傳的喉舌,又是慢慢隨著這七十年的發展,在與時俱進的不斷轉換自己。在文化產業的探索中誕生了我們這樣一個小微企業。叫做央廣都市傳媒文化有限公司。這個公司是10年1月1號開始運作的,到現在大概是三年的時間,他在迅速的成長,每年都以60%到65%的速度在往前長。負責這樣一個公司對我來說是挺新鮮的一件事。因為在前十五六年我一直在做采訪,在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各種各樣的節目。從10年來做這個的時候,我當時挺蒙的。它怎樣才能像一家公司一樣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和立足。當臺里面說扶持三年,三年之后就沒有扶持了。進入到這個公司里的各位同事能不能生存、能不能發展,就靠你們自己了。接到這樣一個命題的時候我當時非常感謝和我一同進入到這個公司里面的91位同事。今天我們是180幾個人。比起王總的四萬多人確實我們是小微企業。現在這個公司在為中央臺五套提供內容,一個是都市之聲、文藝之聲、老年廣播、娛樂廣播、公路交通廣播,每天我們要產出150多個小時的節目放到這些平臺上,同時還要為全國三千多座電臺提供他們需要的內容,是一個定制的服務方式。也在與一些其他需要內容的平臺展開溝通和合作。怎么才有他自己的戰略,一個頻道放在電臺里面一樣做節目,一樣可以24小時播出。這個節目做好了影響力上去了,就有廣告了,有廣告就有收入了。這就是我們大家慣常的認識到的廣播作為一個產業的產業鏈。它一旦成為公司之后,怎么才能讓這個公司的收入變得豐富起來,用陳老師的話說,讓它能夠可復制起來,用范老師的話說,人才能夠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這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經過這三年的摸索,酸甜苦辣都在心頭涌動。一會兒是事業單位,一會兒又要換一幅大腦思考,怎么去做企業,企業的戰略是什么。大家經過一段的摸索之后,一直到現在,我相信我還有很多同事每天處于一種分裂的狀態,我覺得我們煥發著巨大的生命力。不可想象的是每天一百多個小時的節目,全年三萬多小時,加上提供給其他地方的數萬小時的內容產生,如果在事業體制里面,它的成本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覺得先做一個探索,對中央廣播電臺來說也是一塊試驗田。我們初步發展是一區三網,北京地區、教育網、健康網、數字網這樣一個布局。要想實現這個戰略我覺得挺難的。人太關鍵了。之前我們都是做采訪的,現在又要讓大家做全媒體時代的提供者,他的采訪方式、內容制作、整個的生產流程都是一個顛覆式的改變。這對我們這個小微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所幸的是這一幫同事很樂于接受這個挑戰。也愿意為中央臺的再發展去做出自己的努力。
經過三年,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間。臺里面不給我們扶持,我們一樣能夠生存下去了。并且還為它創收一些商業利潤。人才不一定籠在自己這里,方式要有所改變。今天我們一個身份作為中央廣播臺是主辦方,央廣都市是承辦方,還有創意英雄譜這檔節目,這是我們的一個嘗試,以前電臺做節目沒有和社會公司進行那么緊密的合作。我們這個節目的制片人到采編記者都是公司化的去做。這個節目出來也不光是原有的廣播節目,除了音頻之外還有視頻的。還有很多其他的長長的產品鏈條出來了。
用我們創意英雄譜采訪過賈偉先生的一句話,他說企業就像種子,產業就像沃土,扶持的政策就像陽光,當種子、土壤和陽光都有了的時候,我們需要一點點水,那這個水就是創意,把這個水淋到各行各業,一定每一個企業里面都會結出富有創意的、盛開的花朵。
于朝宗:剛才孟女士說了創意英雄譜,在座的十家單位都得到了這個獎,還有更多的企業代表沒有得到這個獎。希望,明年繼續努力,希望我們的創意英雄譜明年后年辦的更好。接下來每位嘉賓談談自己精辟的見解。從競爭戰略的角度來說,我們企業的特質是什么。首先從孟女士先說,你說你們的臺也可以,說其他公司也可以。
孟昕:我覺得中國的文化企業首先應該具有優秀的創意。第二,植根在深深的傳統文化之中,并且能夠很深刻的去把握它與時代發展的契合點。同時具有國際觀,把這些理念跟產品的生產,從這個產品中體現出來。這樣的特征是中國優秀文化企業必備的特征。同時這類企業還有它的特殊性。我們除了要盈利以外。由于這個行業的特殊,他更應該有企業責任和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社會特征之一。
于朝宗:下面請王總來談一下。
王虹:我本人覺得文化產業這件事情提出的時間不是很長,從國家的高度到公司。我自己的理解,文化作為一個事業,現在我們更多講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和所有產業都有共性和有規律的東西,當然有區別。所以一個好的文化創意的企業,如果是企業的話,我認為他無非是把文化當做他經營的一個產品,要符合市場的規則,他才能經營好。這一點從我個人有所體會,雖然我在橫店集團,我過去經歷過體制內、包括電視臺。這個觀念無論是在政府還是企業要更加的清晰和明晰,才能真正的把文化作為一個產品來經營。這樣的企業才可以長久貼近市場,才有市場。
于朝宗:王總的意思是,第一,一定要有好產品。第二,一定要有市場的敏銳感。我們接下來問一問陳教授,能不能談一談中國文化企業,舉一兩個例子,這一兩個企業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他有他的文化要素,怎么樣界定他的競爭者戰略。
陳少峰:我很想跟大家探討一下商業模式,我認為電影院線到2013年年底會達到頂峰。二三線城市的觀影人士比較少,價格比較低。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我認為橫店模式不可復制。但是它里面有一部分可以復制。因為中國的影視基地都是做的比較不好。橫店的模式又不能在別的地方復制,因為現在已經沒有機會了。我要說的另外一個意思是,其實文化產業最需要的是企業家精神,我想做的比別人更優秀的精神。企業的競爭最核心的,只要不是外訌的,是內訌的,你自己想要做的比別人優秀,那種精神引領下,這是我們現在最缺的一個東西。
于朝宗:陳教授剛才著重說了企業家精神,否則你這個企業既沒有目標、也沒有動力。我想問一下王總。貴司企業家精神能不能用一句話說出來?
王虹:認定了目標之后,我們是持續不斷的堅持。我們整整堅持了12年才在影視產業持平,連續12年投入了70個億,我們才見到曙光。
范周:中國的企業和世界其他企業都是一樣的,我們有一段時間把企業定義為市場的產物,但是就文化產業而言。政府主導仍然是全球的普遍現象。這一點,很多人好象還覺得是不是有點計劃經濟的痕跡。過去的五年我們對全球絕大部分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企業的研究,這一點表現的非常突出。由此我引發一個想法。是不是對政府的產業主導方向應該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我手上拿的一個稿子原本是計劃在會上的發言,一會兒我把這個稿子給主辦單位。我個人認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主戰場之一,在這個戰場上所有企業都會找到巨大的市場生存空間。這個空間表現為四個關鍵詞:集約、低碳、人文、治理。這四個詞中文化企業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它不僅僅是讓中國兩億農民變成城鎮戶口,不僅僅是解決中國數以千計的小型和中型城鎮的誕生,是在改變著中國將近七分之一左右的人口的巨大的變化。所以,未來的市場在那里,未來的發展生存空間也在那里。這也是一個企業發展中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于朝宗:我總結一下范教授的,第一,你要在政策規范下辦好企業。第二,要用于在城鎮化的浪潮中尋找到商機。文化企業快一點,速度要快,下鄉去吧。下面有請熊教授談一談有關企業特質的問題。
熊澄宇:中國文化產業和文化企業經營中的要素我講四句話:中國元素、自主產權、高新科技、娛樂休閑。
中國元素,因為我們是中國的文化企業,所以,需要突出中國元素。文化就是差異,中國的文化企業必須要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推出去。第二,自主產權,所有的文化創意企業最重要的部分是你的原創,這個原創就是指的自主產權。第三,高新科技,任何文化產業在今天的發展都要找到與當今生產力的結合點,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他就是高新科技,包括我剛才說的信息、生物、材料、電子,他的結合是我們文化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第四,娛樂休閑文化企業,特別是民營文化企業,更多的思考是貼近百姓。因為我們如果拉的很高,比如說北京經常會提到的我們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如說在上海我們經常提到的要做自主產業,我覺得這些對于一般的中小企業來說都比較遠。還是更多的貼近生活、貼近老百姓,能夠使企業得到一種更好的發展空間,所以我說,第一是中國元素,第二是自主產權,第三是高新科技,第四是娛樂休閑。讓老百姓快樂,讓中國文化蓬勃。
于朝宗:我翻譯成以我為人稱的:第一個,中國元素,我有特征嗎?第二,自主產權,我搞的東西是我的嗎?第三,高新科技,我夠快夠強嗎?第四,娛樂休閑,我夠有趣嗎?會引起大家的興趣嗎?好,謝謝各位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