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四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于2012年12月29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
以下為演講實錄:
侯永志: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參加第四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因為我們這一節討論發展方式和改革的問題。所以我想討論幾個問題,一個就是發展方式的內涵是什么,這涉及到我們將來做什么事。第二個是發展方式的轉變實點在什么地方?第三個是發展方式的轉變是什么。最后想說一說如何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
發展方式首先涉及到增長方式,如果我們從推動力方面來看,就涉及到我們是靠資本推動,還是靠勞動和技術推動。另外從拉動力方面來看,還會涉及到我們是靠投資拉動,還是消費和出口拉動。還涉及到我們的投入和產出的關系,也就是說投入多少產出多少,這是發展方式涉及到的問題。我覺得發展方式涉及到人對于自然的態度,比如說我們有一種態度是我們對自然進行改造,甚至是掠奪和開發。還有一種態度把人類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我們敬畏自然,合理科學的開發,這是發展方式涉及第二方面的問題。
第三個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問題,也就是說首先我們看看生產剩余怎么在公共部門、企業和勞動者之間分配,這也是發展方式之間的問題。我們要讓一部分人富裕,還是要讓全體人共同富裕。我們要讓一部分地區繁榮,還是讓全部的地區都繁榮。發展方式還涉及到中國人和外國人的關系問題,這里面涉及到我們是通過互利共盈來開展對外經濟貿易的關系,還是說我們想獨占利益,這是發展方式涉及第四個方面的問題。
發展方式本身它的優劣和判斷標準是不斷變化的,比如說我們的要素稟賦狀態發生變化,我們的發展方式是好是壞判別的標準不一樣。比如說我們在勞動力大量剩余的時候,在這種狀態下,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技術,我們需要節約資本的方式來推動發展。如果說我們現在是勞動力短缺,而資本富裕的時候,我們需要節約勞動的方式。所以這跟我們稟賦狀態的變化有關,還跟技術條件的變化有關系,就像發電場,現在超超臨界都是普及的技術,我們再用傳統的超臨界就顯得落伍了,這跟基礎有關系,這是發展關系我理解的基本方面。
如果說我們用這個東西來判斷,我們看看目前的發展方式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首先我們看基礎作用是不是大,消費的作用是不是足,對資源環境的開發是不是比較粗放的,對于生態環境相對來說是比較輕視的。我們在分配方面,勞動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所得是比較低的。我們是采取了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通過激勵他們來實現發展。還有就是這么多年開放我們追求的是互利共盈,這是發展方式目前的一些特點。
發展方式轉變的方向,從哪個方向轉,其實就是十八大報告已經非常明顯了朝幾個方向轉。一個就是要使我們的經濟發展更多的依賴消費需求的拉動。第二點是我們的經濟發展要更多的依靠戰略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第三點強調的是我們的發展要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第四點強調的是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的推動。第五點強調的是經濟發展,要通過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步驟。
當然,我們的發展方式強調要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后勁,這個后勁我們怎么理解,我們現在的發展不能對未來的發展造成傷害。還有就是發展方式中央文件里面隱含著這么一個意思,就是調整收入關系讓勞動所得占國民的份額上升。因為這個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的消費需求要靠什么,現在是靠居民收入的增長,如果沒有居民收入的增長,消費增長是不可能的,是沒有基礎的,所以這點必須注意到。另外是調整收入分配的關系,實際上也是為發展創造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的問題,這是我理解發展方式轉變的方向。
我們的發展方式怎么樣才能轉變,我們知道發展方式轉變,如果說我們把增長方式轉變也算重要內涵的話。實際上在“九五”計劃的時候就提出來增長方式轉變的要求,為什么過了二十多年,我們的收效并不是特別顯著。我覺得可能這也是受制于技術的問題,比如說超超臨界,如果說我們沒有這樣的技術,利用能源的效率就不會高。
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也有技術為什么得不到應用,我們在想這個問題。比如說我們的污染治理問題,這個問題應該說有現有的技術,有些企業治理污染的設施也有,但是它不處理,為什么有這樣的問題,它受制于經濟主體的行為,經濟主體的行為受制于我們的體制機制,這是最根本的方面。我們經濟主體的行為受到了不完善的體制機制的激勵,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受制于哪一方面的體制機制,我覺得需要做一個全面的分析。從經濟主體來看無非是三個方面,一個是政府,一個是企業,一個是社會。我們要看的是地方政府為什么偏重這三個,這跟他們財政收入增長訴求有關系,因為地方政府需要財政收入的增長。
第二個問題是企業為什么不選擇節能減排的技術,比如說污染的成本由社會來承擔,沒有內化為企業自身的成本,這是很重要的原因。我們的企業為什么不愿意選擇高技術的東西,我覺得這個跟我們多年來勞動力的成本比較低有關系。也就是說我們因為勞動力成本低,所以它不用很先進的技術就可以賺錢,就能盈利,跟這個有很大的關系。
另外,我們也要看看消費者他的作用,在發展方式轉變中他有什么樣的作用。消費者是有偏好的,比如說中國人比較喜歡大排量的汽車,消費者的偏好會影響需求結構,你需要這樣的東西,自然會有人生產這樣的東西。所以消費者偏好決定了我們的需求結構,而需求結構決定了我們的生產結構,一個跟我們的傳統文化觀念有關系,中國人喜歡排場,這是傳統的觀念。另外還跟我們的政策有關系,比如說跟油價沒有市場化或者說不到位、偏低等等有關。比如說在飯店吃飯有很大的浪費,因為我們的消費稅比較低。
怎么辦,具體的建議十八大也說了,要通過深化改革來轉變我們經濟發展的方式。關于改革十八大已經做了比較宏觀的部署,剛才李主任在演講的時候也對改革做了全面和系統的闡述,我想因為時間關系,我就強調這幾點。
第一,要通過財政稅收體制的重新安排,包括我們的考核制度,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考核制度重新安排,來促進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理性化。我們最近在思考這個問題,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責任還是有的,關鍵是它怎么做,怎么做能夠符合國家的需要,符合轉變發展方式的需要,也符合當地的比較優勢,我覺得這是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這是在轉變發展方式方面。
第二,要通過要素,包括勞動者要素和產品,特別是資源產品的價格改革,以及我們的監管環境,尤其是環境監管制度的完善,來使我們的企業能夠提高選擇適宜的技術,以及節能減排的自覺性。
第三,通過輿論引導,我們要通過宣傳,告訴大家地球快受不了,少消費點,當然這不是根本的,最根本的就是要完善我們的消費政策,促進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合理化。由于時間關系,我就講一講思路,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