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四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于2012年12月29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
以下為演講實錄:
盧中原:非常榮幸參加第四屆論壇,我有點發愁,給我出這個題,剛才李偉主任已經講的非常詳細了,我還講些什么,也不能辜負給我安排的任務。我想就明年經濟走勢,我們怎樣去判斷,我提幾點想法。明年經濟走勢到底是什么樣子的,這種走勢是不是預示著未來永遠會是這樣子的。
首先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未來中國經濟一定會逐步放慢。影響明年經濟走勢,我個人認為有四種效應必須關注。
第一,內生效應。第二是基礎效應。第三是外界輸入的通脹效應。第四是換屆效應。如果考察明年的經濟增長走勢,不考察這四個效應,可能很難把握。比如說高了低了,高了怎么樣,低了又怎么樣,所以要分析這四種效應。
第一種效應是內生效應,我認為最值得我們關注,也最值得我們維護好,使它可持續,因為內生的東西具有經濟規律客觀必然性。這種內生性在今年經濟回暖過程中有所體現,按照我的分析主要是中國經濟它的市場化支撐的內在要素,是不可逆轉的。
第二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積極效應正在顯現,盡管我們還遇到很多結構繼續惡化這樣的挑戰。但是我們我們一定要看到內生因素當中很重要的增長動力的變化,否則我們就無法去說增長放慢,還是又反彈,它好,還是壞。如果內生因素當中技術創新的動力、結構優化的動力、市場化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在逐步增強的話,進而使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的話,這種增長速度的放慢,沒有任何可以擔憂的,反而是值得我們去迎接的。我們看到今年第三季度之后,從十月份開始,一些經濟增長的先行指數都在逐步回升。我們中心的分析是在6月份中國經濟就已經觸底開始反彈,到了三季度10月份這種觸底反彈看的更加清晰。我們中心的研究不要滿足于描述現在和過去,而是要從現在和過去的變化當中看到未來的走勢,這是最重要的。它憑什么能夠在6月份觸底,憑什么在10月份又比較穩定的反彈,憑什么,憑的是內生因素,市場化的自我恢復動力,結構變化的積極效應,還有技術創新的動力。否則你無法解釋中國經濟為什么連續三個季度下滑,又反彈,這是內生的要素。內生效應是支持明年經濟增長繼續反彈的決定性因素,對此我們不可低估。
現在我們對經濟放慢和反彈關注太多,而關注背后內生因素分析的不夠。比如說結構調整的積極效應正在顯現,憑什么做出這樣的判斷。我們中國經濟增長仍然在7.5%左右,我們看到的就是非制造業的商務活動指數,01年在60以上,今年連續高企,這解釋了為什么今年我們的增長速度在放慢。但是我們沒有減少就業,反而就業的容納量在增加。資本技術密集型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在提高,為什么今年沒有減少就業,許多深層的東西我們分析的遠遠不夠,我們更多的分析是把人們的注意力和興奮點弄到速度上去,我認為這一點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內生性因素我們要完善政策,使它更為強勁,能夠成為我們未來增長平穩、持續、協調最大的支撐,慢了不要緊。所以我說慢了不要緊,只要動力在變化。但是我認為明年又不會慢,它會反彈。你不要看同比,同比不說明趨勢,只說明跟去年同期它怎么樣,我們要看的是環比,現在第四季度GDP環比已經高于上個季度0.2個百分點,環比是表示未來的趨勢。
因此我們說觀察中國經濟增長的走勢,第一要看內生要素,第二是技術效應,沒有懸念的,所以明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根本不是個問題,不要過多的關注它,明年肯定高于8%,問題在于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哪里。
第三個是外部效應,這里講的主要是外部通脹輸入性的因素,主要是美歐日主要經濟體連續的推出寬松貨幣政策,美國又推出了QE4國際上市場流動性空前在通脹,一定會輸入到我們國內,我們國內的通脹目標都要考慮到這種因素。所以明年我們經濟增長高于8是沒有任何懸念的,但是通脹壓力也會高于今年,這也是毫無懸念的。因此對明年的增長,我們還要更多的關注怎么樣使外部輸入型的通脹效應得到抑制。
第四個效應通常大家都不太愿意說,但是絕對是不可以回避的,就是換屆效應。歷史的統計數據已經表明,每一次換屆都是一次投資和GDP增長的高峰,我們明年一定會比今年高,我們所要避免的就是速度起來以后背后的增長動力的惡化和不可持續,以上就是我要向大家提醒的四個效應對明年經濟態勢的影響。
再說的更細一點,我也沒有更多的時間,我想只要大家記住我所講的四個效應會影響明年的走勢,我們要積極的使內生效應進一步的鞏固壯大,使那些帶有負面影響輸入型的通脹效應和換屆效應帶來的不是那么明顯,這就是我們明年要關注的,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