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雜志社社長宋立新
在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虛擬經濟發展迅速,一日千里,似乎比實體經濟更具吸引力。
但是,正所謂過猶不及。2007年,美國制造業占美國GDP的比重僅11.68%,對美國GDP貢獻最大的行業,是金融業和房地產業。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產業空心化”問題,對美國經濟體造成了嚴重沖擊。
正是由于虛擬經濟的失控,引發了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全球因此遭殃,至今余波未平。而美國迄今亦仍在艱難復蘇之中。
中國的情況也“不遑多讓”。一方面,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仍然在持續;另一方面,中國虛擬經濟的快速發展,造成的經濟結構嚴重失衡,讓中國經濟前行舉步維艱。
近十年來,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急劇膨脹速度可謂世界之最。不僅造就了大量的富豪,也吸引了大量實體經濟領域的企業進入地產行業,從央企到地方微小企業,莫不趨之若鶩。巨量資本從實體領域逃至虛擬領域,中國經濟前進動能告急。
經濟危機降臨后,全球經濟體開始進行總結和反思。之后,一個幾乎相同的答案同時浮現:“回歸制造業”,“再實業化”。全球經濟史已經充分證明了,實業,方才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根本。
德國靠“回歸制造業”,工業產值到今年一季度出現大幅回升,經濟已經回暖。美國意識到不能過度依賴虛擬經濟,奧巴馬開始提出走“再工業化”道路。
現今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就是在加快傳統產業更新換代和科技創新的過程中,依靠再工業化來推進實體經濟的轉身與復蘇。對當前的中國經濟而言,依靠產業投資促進經濟持久穩定復蘇,一樣至關重要。制造業是中國高速成長的動力引擎。中國制造業創造了GDP總量的三分之一,貢獻出口總額的90%,未來10~20年仍將是中國經濟的立國之本。
中國從十二五規劃,到黨的十八大,都明確提出,需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不過,中國面臨的挑戰更加艱巨。多年依靠人口紅利和制度紅利發展的經濟,如今面臨人口紅利消失、制度紅利難以為繼的境地,而粗放型的產業結構,也必須向集約型、高技術型產業轉型升級。
值得欣慰的是,在2012年中,中國不乏在困境之中表現優異的企業。在促進產業升級轉型、推動商業創新、增強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協調發展方面,我們都可以找到個中翹楚。
在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嬗變之際,華夏幸福基業推出《2012中國實業榜樣》,試圖尋找中國產業的榜樣,通過榜樣的作用,為中國產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鑒和思路。我想,這是于中國經濟發展有益的事情。這也是《2012中國實業榜樣》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