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一劍 《21世紀經濟報道》國家經濟地理版主編
當2010年,中國GDP實現了對日本的超越,位居美國之后成為全球第二時,到本世紀30年代,中國能否實現GDP對美國的超越,成為全球第一大國,就成了人們關心的焦點問題。
2012與2013,恰處于“居二爭一”焦點問題的關鍵節點,對2012年中國產業變革的觀察和對2013年中國產業的預測,無法回避掉這個對全球治理秩序將產生根本性變化的背景——從2010年至2030年,全球政經格局將處在大變局時期,包括中國產業變革在的多種領域的變革,都將順應這個時代變局而發生,甚至可以說必然發生。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榜樣企業和產業年度事件為坐標,對2012年中國產業領域的變革事件進行梳理時,可以鮮明地感受到,大變局時期對產業變革的影響。而反過來,中國產業變革中的諸多事件,也同樣鮮明地處于產業融入全球化的體系之中,成為大變局不可或缺的變量。
比如,以中國企業為主角的重塑全球產業格局的跨國并購正集中出現;一些產業中的世界第一品牌易主;基于新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誕生了新型快速成長的公司和商業模式;有著良好科技資源積淀的科技型企業正快速成長……在這些產業變革案例中,榜樣企業在“推動力”、“創新力”、“資本市場影響力”、“產業影響力”、“公眾影響力”、“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良好表現,值得關注。
當然,在新舊秩序的轉換過程中,與全球性合作案例相伴發生的是,在知識產權保護、既有全球治理規則和秩序、西方國家對中國企業經常表現出的擔憂和懷疑等背景下,相關產業領域的糾紛,在2012年并沒有減少。而且,可以預見類似糾紛案例仍會繼續發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之前出現的“中國企業已經進入知識產權糾紛頻發階段”的判斷。中海油等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遇阻事件,不是孤立事件,仍將繼續以較大概率發生。在現有WTO原則下,考慮到對中國非市場經濟國家的“認知”,以“雙反”為代表的對中國出口產品的調查和處罰也依然會存在。
如此種種,都將對中國產業變革和公司發展帶來不確定性影響。
由于至少未來10年內,全球和中國都將繼續處在這樣的大變局中,2013年乃至未來幾年內的產業變革,將在很大程度上延續2012年的格局,其中包括:跨國并購會繼續發生,而且并購的交易金額會不斷創下新高;并購的對象將進一步從歐洲向美國、以及日韓方向延伸的可能性也會存在;更多中國的企業將在全球前沿性產業,比如節能環保、生態治理等領域,獲得較多的發展機遇,并成就一批快速成長的企業;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些優秀的企業將繼續沿著既定的商業模式實現擴張,進而誕生一批優秀的來自中國的大型跨國集團;繼續有一些中國企業將實現其全球第一的品牌影響力;一些國內出現投資過熱、過度競爭的行業,比如電商、網絡視頻、光伏產業等,或將出現真正的產業整合,以提升整個行業的健康程度。
中共十八大召開后,未來與生態文明建設有關的產業或將得到較多的政策支持,并獲得較快的發展,比如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與城鎮化有關的產業也將獲得快速的發展機會,比如與基礎設施建設有關的物聯網、云計算、智能電網、智慧城市等,都將帶來中國相關產業升級的良機。
此外,有一個跡象雖然在2012年,甚至更早些年前就開始出現,但在2013年會更明顯。那就是,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區域,將聚合當地某一優勢產業的所有力量,以集群的方式強勢進入相關產業的全球布局中,進而在這一產業的全球格局中擁有自己的影響力。
這一現象的出現,一方面與多年來,在全球產業轉移背景下,中國某一區域獲得了產業沉淀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越來越多的地方,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秉承產業集群的方式,進行相關的招商引資和產業政策規劃。
在這一過程中,類似于華夏幸福基業進行的比傳統開發區管理模式更市場化和專業化的區域產業開發模式,能夠在地區性產業集群打造上表現出更多的優勢,能夠推動某一地區某一產業集群的崛起,并以產業集群的形式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對全球范圍內產業重心向中國轉移產生積極影響。
隨著產業集群的崛起,或將帶來新一輪的全球性產業轉移,在這樣的產業轉移中,一定會有更多跨國公司將其研發中心、核心產品的生產或組裝基地、甚至企業的全產業鏈布局到中國,這將對中國的區域經濟和城市發展產生深刻影響,進而提升相關區域和城市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這將成為大變局時代影響中國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而這種產業變革的趨勢和力量亦將為中國產業在全球的影響力奠定基礎,并直接推動全球政經秩序大變局的完成。
所以,對中國產業在2012年的發展,或許可以這樣表述:和中國經濟在2011年的表現一樣,中國產業的2012年,有一些變革故事在意料之中發生了,有一些產業故事則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意外出現。而且,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和那些意料之內的事情一樣,都成為觀察中國2012年乃至更長時期內產業變革的標志性事件。
順延著意料之中的故事去思考,可以幫助我們發現中國產業在2013年有所作為的一些趨勢;順延著意料之外的故事去思考,則可以幫助預警中國產業在2013年可能遇到的挑戰甚至危機。但無論是對意料之中的變革,還是對意料之外的事件,都需要入在大變局的背景下思考,這樣才能夠對中國產業變革的未來有比較準確的把握。
1. 主動戰略引領跨國并購
進一步對2012年中國產業發生的事件進行分析,可以看到,事件的主線基本圍繞著跨國并購、科技創新、經濟結構轉型等進行,這與國家“促進產業升級,優化經濟結構”的號召相一致。這些產業變革的主線也將繼續對2013年中國產業的變革產生深刻影響。
總體而言,2012年中國產業變革最具標志性的事件是:中國企業在跨國并購中的表現具非常大的解讀空間,也產生了很多值得深入分析的并購案例。
這些意料之中的產業并購事件的背后,體現出的是,與產業發展最直接的利益相關者企業,正在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方面進行主動性選擇,而不是像幾年前那樣,要么為了贏取一個跨國并購的“名聲”,要么摸著石頭過河一般在國際市場上尋找所謂的新技術、新管理、新營銷等支撐。
三一重工[微博]對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的收購,是2012年諸多跨國并購中的標志性事件。三一集團是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標志性品牌。2012年1月,三一重工[微博]宣布以26.54億元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的90%股權。后者成立于1958年,是全球最知名的工程機械制造商之一,全球混凝土機械第一品牌,一直創造并保持著液壓柱塞泵領域的眾多世界紀錄,在國際市場上是混凝土技術的全球領導者,在全球混凝土泵車銷售冠軍的寶座上長據20多年。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對該并購的意義進行了三點分析:一是技術上的互補;二是盈利方面互補;三是隨著并購完成,三一研發人員的數量和普茨邁斯特研發人員的質量疊加,將會大幅提升三一的研發能力;四是普茨邁斯特遍布全球的生產基地和營銷網點也將加速三一國際化進程。
由此,在三一對普茨邁斯特的并購中,可以看出清晰的企業戰略意圖,而這也正是中國企業在2012年完成的多起跨國并購中的共同之處。此類體現出明確戰略意圖的并購事件,在2013年仍將成為中國產業發展的常態,并一定會有新的案例不斷出現。而且,并購的主戰略訴求將更加多元和綜合,比如技術訴求、管理訴求、品牌訴求、市場訴求等。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對這些并購的觀察,單純交易金額的討論就變得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完成的交易,勢必牽涉到大量無形資產的評估,有些成本和收益,甚至只有企業內部的最高層才能算得清到底值不值。
除此之外,如果對2012年所發生的這些跨國并購案例進行后續追蹤的話,可以看到,中國企業的母公司在對收購的外國公司進行價值發現和業務重構時,都會嘗試著對整個母公司借機進行整合戰略,以謀求企業更綜合的提升。比如,會將收購來的研發團隊與已有研發團隊進行融合,會對兩家公司之前的市場營銷網絡進行基于新公司的業務整合,會在全球范圍內統籌考慮新公司的生產成本的調配和業務資源的配置,等等。
在這一趨勢之下,中國將誕生一批真正的全球化公司,這無論對具體的企業發展而言,還是對所在行業的發展而言,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且,這樣的并購案例和行業發展故事的集中上演,也勢必為中國經濟的總體轉型提供正能量。
2. 中國企業重塑世界第一品牌
2012年,與三一重工收購普茨邁斯特一樣,還有另外兩起中國企業跨國收購也引發了全球的關注和評論:一為大連萬達并購北美第二大電影院線AMC,一為聯想集團[微博]并購巴西PC廠商CCE。
前一個并購使大連萬達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公司,占有全球該行業10%左右的市場份額,企業規模和市場影響力大幅提升。后一個并購發生后,以Gartner第二季度數據為依據,新聯想集團(聯想+CCE)出貨量已經超過惠普[微博],成為全球PC市場的老大。
兩起并購主角的當家人,都發出了歡快的聲音。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稱,這是一次“震驚世界的民企跨國并購”;聯想集團楊元慶則表示,成為全球第一的意義,在于能極大提升聯想的品牌。
大連萬達和聯想集團的并購案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具有標志性價值:和中國經濟總量在全球躍居第二、并向全球第一邁進的背景相一致,這些位居所在行業全球市場前列的中國企業,通過并購終于實現成為所在行業全球第一的偉大夢想。夢想的實現,一方面會給這些已經實現生產、品牌、資本等要素全球化目標的中國企業贏得更著名的全球聲譽,有助于其市場的進一步擴張;另一方面,將重塑行業的冠軍。
這樣的并購事件在2013年或將繼續發生——跨國并購將繼續幫助一批中國企業成就新的世界第一。
當然,這一戰略背后不能忽略的事實是,對于這些企業而言,“大”不是最終的追求。在實現全球規模第一的暫時性勝利以后,如何依靠品牌聲譽的提升,贏得更深層次的企業變革,并推進所在領域的行業變革,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改進提供新的可能,這將是一家偉大公司誕生的重要標準。對于那些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中國企業而言,從一家中國的大公司升華到一家全球性的偉大公司,是責任,更是義務。
說到大和強的話題,在這些跨國并購中,還需要關注主導并購的中國企業因主動性戰略并購,對企業整體商業模式變革的影響。基于此,另一個很值得關注的榜樣企業就是上海復星集團。
成立于1992年的復星集團到今年正好20年。20年間,從一個作坊式的小公司,到盤踞1350億元資產的“復星系”。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精巧的資本運作。復星做產業擴張有一個特點,即能買的不租,能租的不建,復星現有20多家藥廠,只有一家是由復星自己投資建設的,其余均為合資擁有。這樣做的好處是,兼并成本不高,卻能產生很大的協同作用。復星做產業擴張還有另一個特點,即看上的企業一定要有行業領先的位置,同時有一支合適的管理團隊,否則,復星就會堅決退出。郭廣昌作為一個多產業投資的推行者,直接、間接控股與參股的公司多達一百余家,他給復星的目標是,做成“中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復星在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對于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有著啟迪意義。在未來全球產業變革中,能夠決定中國產業在全球產業格局中地位的,不僅僅是規模第一,更重要的是在商業模式和科技創新,乃至對人類發展關注等方面,中國企業可以引領整個行業,這才是真正全球第一品牌誕生的路徑。如果不能夠在這些方面做出根本性變革和探索,也就無法長期保持全球第一的品牌優勢。
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入選2012年中國實業榜樣的另一家企業也很值得關注,這就是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2012年,在全球裝備制造業不斷下沉之時,山東重工完成了兩起讓全球矚目的并購。
年初,山東重工濰柴集團獲得全球最大豪華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有限公司75%的股權;9月,濰柴動力通過增資形式收購德國凱傲集團25%的股權,同時以2.71億歐元收購凱傲集團旗下林德液壓70%的股份。這筆總額7.38億歐元的投資,是中國企業在德國的最大一起并購案。
對于山東重工的關注,一個核心的角度是其對資本市場的利用,進而通過資本運作,圍繞動力系統能夠迅速構建全產業鏈的商業帝國。可謂資本與產業互動發展的經典案例。這也就是山東重工董事長譚旭光所說的,“真正實現全球資源的配置,落腳點還是以資本為紐帶。”
3. 在糾紛和質疑中“走出去”
伴隨著光鮮并購事件的發生,也發生了一些與中國有關的跨國貿易糾紛。有些依然是在WTO的規則框架下發起的,有些則延續了包括美國、加拿大,乃至歐洲國家在內對中國企業一貫的歧視和傲慢。
2012年,最新的案例表現是中海油對加拿大石油公司尼克森的收購。
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和加拿大油氣公司尼克森宣布已達成最終協議,中海油將以每股27.50美元的價格,以現金收購尼克森所有流通中的普通股。但是, 繼遭到美國國會議員阻撓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之后,加拿大政府10月11日發表聲明,將審批中海油收購尼克森申請的期限延長。隨后審批再度多次延期。
無論是對中海油,還是對中國的石油行業發展,此并購都影響深遠。這筆交易若最終完成,將成為中國最大金額的海外收購案。中海油則由此有希望在未來布倫特基準油價的討論中占據一席之地。
這已經不是中海油第一次在跨國并購中遭遇到來自歐美國家政府、議會和當地輿論的阻撓了。2012年,同樣的阻撓還發生在華為和中興身上。
這個時候,可能需要包括中海油在內的中國企業反思的是,在進行跨國并購前,尤其是在牽涉標的很大的跨國并購案中,對有關的法律和規則問題要進行更為清晰的判斷、思考和應對。而中國的媒體和外交講述,也要能夠準確將處于大變局時期的并購交易的合理性表達給全世界,并真誠的告訴大家,中國的崛起帶來的不全是威脅,而是一個新的共同發展的機遇。
一個崛起的中國和一個又一個崛起中的中國產業,需要很多國家去重新認識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雙贏中實現大變局中的產業格局的輪轉。這將是一個充滿坎坷的過程。在最終的變革沒有完成之前,中國企業還是需要習慣直面這樣的坎坷與挫折,并有應對的勇氣與智慧。
當然,2012的這些產業案例也告訴我們,在海外投資過程中,一旦面臨非商業因素的障礙,已經有越來越的企業嘗試通過規則和法律來解決問題。這或將是評價中國企業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就像習慣于面對質疑是中國企業必須接受的一道門檻一樣,對規則和法律從意識到勇敢使用,也是中國企業必須跨越的一道坎。
在這方面,三一重工再次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具有輿論關注熱度的事件。2012年9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簽發行政命令禁止三一集團關聯公司Ralls公司(羅爾斯)在美國俄勒岡州一軍事基地附近興建4座風力發電廠,并要求羅爾斯公司在兩星期之內從上述場地撤走全部財產和裝置,90天之內從這個風力發電項目中撤出全部投資。半個月之后,三一重工就做出應對——三一集團將就風力發電項目在美受阻起訴奧巴馬政府。
在三一之前,中國企業在美國本土依法維權已有先例,只是并沒有三一這樣的影響。
2012年,基于知識產權的糾紛繼續顯性化。這樣糾紛,不僅發生在中國公司和外國公司之間,也會發生在中國公司之間。其中,三個引發廣泛關注的事件是:飛人喬丹起訴中國喬丹體育[微博]侵權案、王老吉[微博]商標之戰,以及蘋果與唯冠的商標權之爭。
這些案例的發生提醒我們,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和戰略選擇,對一個國家經濟總體發展階段而言,具有階段性的兩難困境。無論對企業發展,還是對未來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都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越來越多的案例表明,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知識產權氛圍和制度環境,一家企業如果沒有很好的知識產權戰略規劃,對于很多并不規范的中國企業而言,在一方面可能成為獲益者的同時,成為受害者的可能性更大。
對知識產權問題的嚴肅思考,將成為中國產業變革必須正視的因素,并需要作出從國家宏觀政策,到中觀產業政策以及具體企業自身規章、戰略等各個層面的應對。
4. 新興產業興起與光伏“困境”
在2012年中國實業榜樣企業中,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尤其值得關注的企業,一方面這是一家順應全球最新發展形勢誕生的專注于節能環保領域的企業,另一方面,這家企業的發展故事體現了技術創新對于新興行業發展的重要性。前不久召開的中共十八大正式提出要進行生態文明建設,使得這家公司的未來及其產業布局的動向都值得人們期待。
中國節能做為一家新興企業,其成立和快速發展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中國開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以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節能環保產業是這一戰略重要的產業支撐。
在此背景下,致力于節能環保產業的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的資產總額,得以快速增長,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節能環保產業集團,預計2012年底資產總額將超過1000億元,從6年前這一數字僅為170億元。在中國確定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中國節能涉及了4個。
中國節能只是最近幾年,中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壯大起來的企業之一,比較樂見的前景是,在接下來的產業發展中,節能環保產業會繼續成為重要的產業方向,并伴隨著技術的革新,誕生一大批該領域中能夠快速成長的企業,為國家節能環保的發展戰略提供技術支撐和解決方案,同時,也會造就一批優秀的商業成功案例。
在這一過程中,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既有的優秀大型企業如何在這一新興市場領域尋找到發展空間,進而實現企業的產業升級和業務轉型,重構符合未來市場需要的業務模式和商業圖景——任何一個新興產業的出現,在意味著新的優秀企業誕生的同時,也意味著很多傳統的企業必須面臨產業轉型,否則將極有可能走向衰亡,就如同如日中天的美國柯達公司在數碼成像領域犯下的錯誤一樣。在經濟的大變局時代,對中國企業而言,尤其應該抓住這個時間窗口,以確立所在產業發展格局中的地位。
盡管是面對一個具有充分想象空間的新產業和新的市場空間,企業的相關資本投入、產能擴張、市場競爭也必須在保證行業健康發展的前提下展開,否則帶來的將是對整個行業的傷害。
光伏產業在過去幾年中遭遇的過山車般的境遇,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2012年之前,考慮到節能環保產業的興起,圍繞光伏產業的發展,在企業、資本、政府等各方形成前所未有的共識,進而推動了中國光伏產業前所未有的產能擴張,直至全球范圍內出現產能過剩,再加上歐美地區對中國光伏業出口的“雙反”調查,一個朝陽產業,在短短幾年中,就快速遭遇嚴冬。
2012年中國光伏企業的際遇,留在歷史中的,是大變局時代,中國企業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興產業中盲目發展所帶來的深刻教訓。此時,具有更綜合的資源配置能力和整合能力的新能源企業的發展,可以顯示出更綜合的競爭力。
本次入選2012年中國實業榜樣漢能控股集團是當今國內規模最大、專業化程度最高,橫跨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和能源服務的民營清潔能源企業。到2012 年底,漢能控股集團光伏總產能每年可達3GW(300 萬千瓦),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硅基薄膜光伏企業。
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河君認為,“對于漢能來說,真正的市場在2013年。我相信,到了明年下半年,整個光伏市場肯定全都變了,國內市場將打開空間。”。
對于全球產業發展而言,包括光伏產業在內的新能源行業,2012年的故事,并非標志著一個朝陽產業的死亡,更多是產業在經歷盲目發展以后,開始迎來殘酷的行業調整,這一調整在2013年或仍將繼續,其對行業的影響將一直延續到更長時間。在中國光伏產業繼續直面挑戰的同時,也給在新興產業中發展的中國企業帶來戰略啟示:大亂不是終點,大治也不是自然而然的結果,對某個產業中的各家企業而言,從一開始就應該抱有維護整個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進行企業戰略制定的時候,應以整個行業的發展為現實背景,避免大亂,謀求行業共贏。
中國光伏業在2012年經歷的沉浮,對于正處于產業波動中的中國電商行業、運動服飾行業、互聯視頻行業等深具參考價值。這些行業在2013年又會經歷怎樣的行業沉浮和企業存亡的故事呢?
5. 在不斷顛覆自我中變革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2012年最熱鬧的行業事件,當然是電商大戰了。在新興互聯網互動平臺的參與下,電商大戰變成了一場沒有真相、沒有底線、沒有商業原則的混戰。
從8月13日開始,京東商城[微博]打著“物價回到4年前”的口號,開始了新一輪的家電促銷期,直指蘇寧易購[微博]和國美電器[微博],家電電商價格戰就此打響。后來,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的調查顯示,上述三方及其旗下網上商城涉嫌價格欺詐。
盡管如此,11月11日,電商們又借“光棍節”引發了新的戰斗高潮。事后市場監管部門同樣發現了大量商業欺詐事件發生。
在電商領域混戰背后,體現出這個行業已經處于深刻調整的前夜。在這個時期,各家電商背后的資方,都已經開始思考這個行業的未來,以及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自己何去何從。這其中包括入選2012年中國實業榜的蘇寧電器[微博]股份有限公司。
在過去傳統家電零售業為主的時代,蘇寧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面對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蘇寧積極迎頭而上,進行相應的戰略調整與布局。這需要非同一般的創新勇氣。2012年,是蘇寧電器新十年戰略開始推動整體布局的第一年。按照規劃,2020年,蘇寧電器線下實體門店將建成3500個門店,線上蘇寧易購將實現3500億元的銷售收入,進而打造一個全新的零售模式:線上線下虛實互動,所謂“沃爾瑪+亞馬遜[微博]”的模式。如果成功,一個新的來自中國的零售業世界品牌將誕生。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從電商行業、零售行業甚至物流業的發展來看,蘇寧的變革轉型都值得期待。
對蘇寧新十年轉型規劃的解讀還包括:
首先,和蘇寧一樣,在過去10年甚至20年,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基于傳統市場模式成長起來的一批中國行業標桿企業,遭遇信息化和資本市場對行業發展的影響,這種影響,有時甚至是對傳統運營模式的顛覆。這使得這些標桿企業面臨著挑戰和機遇并存的局面。勇于投身新的產業背景進行企業重塑,還是等著被邊緣化,諾基亞[微博]的故事已經為這些企業提供了最好參照。考慮到這些企業在行業的標桿意義,事實上,對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而言,這些企業必須要做出變革,這樣才能推動整個行業的變革,這是行業領袖所應該擔當的責任,也是企業在全球產業大變局時期,走向全球行業領袖地位的機會。
其次,蘇寧的變革故事,還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對于一個在傳統運營模式下保持了明顯競爭優勢的“大象”而言,到底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來完成企業的轉型。張近東給蘇寧選擇的方式似乎是讓整個大象做一個完美的轉身,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等待它的結局可能是:通過轉身再造出一個站在全球產業之巔的大象;也可能是在這樣的轉型中失敗,失去原有的地位。雖然蘇寧的企業轉型,前路未知,但我們仍期待更多的行業標桿企業,都可以做出主動變革的選擇,并找到符合自身企業變革的路徑設計。柯達與諾基亞的末路,是哪家企業都不愿看到的。
2012年,值得讓人欣慰的是,面對新的變革環境,勇于做出變革努力的,不僅僅是張近東和蘇寧,還包括柳傳志、楊元慶和他們帶領下的聯想、王健林和他帶領下的萬達、馬蔚華和他帶領下的招商銀行……這些企業家和他們推動的企業變革故事,任何一個故事,都不僅僅屬于一家企業,而是中國一個行業變革的寶貴財富。對中國的產業發展而言,老企業也要有春天。
6. 自主創新的企業發展圖景
無論是老企業的變革,還是新興企業的誕生,科技創新都是最具根本性的成功因素之一。對于中國的產業升級和變革而言,科技創新都是最核心的驅動力。
所以,在我們進行2012年度產業大事件整理的時候,由中國航天員駕駛的神州九號飛船與目標航天器天宮一號成功對接,被作為一個非同一般的標志性事件來看待的。這不僅僅是中國航天產業發展的標志性事件,也是整個國家科技變革、經濟變革乃至國家變革的標志性事件。
與此事件密切相關的,就是入選2012年中國實業榜樣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技),這是在中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航天科技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
近些年來,在中國科技創新領域,航空領域的創新可以說是一面沒有太多爭議的旗幟。但就整個中國產業的發展而言,雖然已經迫切地提出了加大科技創新的要求,但是,直到目前,囿于多種原因,技創新對產業發展變革的支撐都明顯不足,這已經成為限制中國產業升級和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的一大障礙。
從這個角度來看,推動科技創新,發揮科技在支撐企業轉型、產業升級、行業變革等領域的作用,是貫穿2012年中國產業變革始終的核心邏輯,也是未來中國產業變革中的核心角色。
就企業推動產業科技創新而言,目前已有多種模式和努力方向。比如,有的中國企業利用市場優勢、制造優勢,以及資金優勢,收購所在行業中全球技術水平最高的企業,完成技術并購,并進一步推動企業既有研發團隊與收購企業研發團隊的融合,進一步實現企業技術研發能力的提升;還有的企業是通過與大學和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以保證企業在所屬行業領域技術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還有一些具有長期研究積淀的研發型企業,也開始在市場上得到新生,成為推動中國科技創新的一股力量。
比如維信諾公司,就是基于清華大學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技術成立的,集自主研發、規模生產、市場銷售于一體的高科技企業。截至目前,維信諾和清華大學已申請國內外專利400多項,包括39項國際專利。維信諾與清華大學還是OLED國際標準的重要參與者和OLED國家標準的主要制定者。
再比如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與創新,京東方可使用專利數量達6000余項,2011年度新增專利申請數量突破1000項,居國內同業前列,是中國大陸顯示領域最具綜合實力的高科技企業。
當然,在2012年的榜樣中,我們并沒有發現比較合適的和物聯網、新能源汽車、智慧城市、云計算、智能電網等直接相關的企業名子,但就目前的發展趨勢而言,在2013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全球產業大轉型過程中,圍繞這幾個領域的產業,將可能誕生很多的發展機遇,也將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變革中贏取重要地位的新興產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