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于2012年12月15日-17日在海南省三亞市召開舉行。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中一在演講中提出,前幾年中國城鎮化過分的依賴房地產業。“推進城鎮化不是很容易,首先要有產業的支撐,如果沒有新的產業支撐就很難了。房地產業在城鎮化的定位是一個先導性的基礎性產業,為相關產業發展要定位好。”
他認為,經濟環境、生態環境、社會人文環境等方面怎么促進城市協調發展。“像上海世博會的口號一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第一、經濟環境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應該提升城市的功能,發展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為目的,按照“新四化”的要求來做好城市的定位;第二、改善生態環境是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建設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要求,開發建設,努力建設生態城市,按照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來建設生態城市,我們國家現在在287個地級以上城市創建生態文明;第三、出發點和落腳點改善人均環境讓人民的生生活更美好。
他認為,就目前來看,中國前幾年城鎮化有比較明顯的傾向:一個是獨立的城鎮化一個是人口的城鎮化;第二,過分的依賴房地產業。“我自己感到推進不是很容易,首先要有產業的支撐,如果沒有新的產業支撐就很難了。房地產業在城鎮化的定位是一個先導性的基礎性產業,為相關產業發展要定位好。”
以下為演講實錄:
朱中一:謝謝各位,限于時間問題,加上我本人的水平問題我只想從幾個層面講一下,經濟環境、生態環境、生物環境、社會人文環境,從這四個環境怎么樣促進協調發展一個想法,像上海世博會的口號一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想首先談一下經濟環境,經濟環境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應該提升城市的功能,發展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為目的,按照“新四化”的要求來做好城市的定位,十八大報告提出一個重要的一點,要發展城鎮化也好,要發展城市也好,定位問題是第一個要做好的,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明顯的主導著各個國家和世界經濟。當前創造了2%的地標面積,全球50%的人口創造了全球80%以上的GDP。我們國家的城鎮化是52%,只有35%左右,距離發達國家還有7、80%的路要走,所以我們潛力也很大。
推進城鎮化要搞好城鎮建設也好是一個相當巨大的系統工程,2001年到2006年,曾經參加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政策研究,第四次城市工作會議,要起草一個文件,是《國務院關于加強城鎮工作的決定》還經過了十八個部門的會見,但是到最后國務院常務會研究的時候把這個事情放下來了,城鎮化也好,城鎮也好是一個相當巨大的過程,同時需要做好政府部門的協調和統籌,因為當時這個文件在2001年時涉及到這個部門,同時也涉及到中央政府政策上的高度一致,促進城市化的健康發展難度很大,就目前來看,我們國家前幾年城鎮化有比較明顯的傾向,一個是獨立的城鎮化一個是人口的城鎮化,第二,過分的依賴房地產產業我自己感到推進不是很容易,首先要有產業的支撐,如果沒有新的產業支撐就很難了。第2個問題,怎么劃分?如果這個問題不好好解決不要以來于房地產,所以我覺得難度很大,方向怎么樣?這個方向是正確的。新興產業上下統一的思想,房地產業在城鎮化的定位是一個先導性的基礎性產業,為相關產業發展要定位好。
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改善生態環境是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建設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要求,開發建設,努力建設生態城市,城市我前面講了80%以上的的也同時占據了85%的資源能源總的消耗,排放溫室氣體,帶來了許多問題,按照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來建設生態城市,我們國家現在在287個地級以上城市創建生態文明。這個目標大家都很清楚,像王市長講的這個工作三亞很重視。
我覺得還有一個問題很重要,怎么樣做好新區開發和舊城更新改造的問題,我覺得這個也很重要,因為這些國家舊城改造很好,有地方特色,我們國家有很多好的經驗,在改造里面像上海新天地的項目,重慶的中山四路的老成改造項目,把舊城的更新改造做好保持了地方特色新區開發好更有意義。怎樣統籌開發利用的關系是我們國家要特別重視的。
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一些大城市在加強地下供應的開發總體來說是滯后,像東北好多地下管線,城市的地上與地下很難承載,怎樣地上與地下統籌發展,是一個課題,下一場大雨排水都不好排。
第四個,出發點和落腳點改善人均環境讓人民的生生活更美好,王市長講了城市的基本建設保證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老百姓公派水供電,要跟大的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目前來說,郊區的保障性安全工程是一個大的課題,另外人口老齡化問題,老齡人居家養老設施的開發建設運用管理很重要,還有城市的交通規劃與減少居民的出行,這個大城市發展大公交,也是我們非常主張的一條,尤其是200萬人以上的城市,發展輕軌和地鐵滿足人們的需要,中小城市大公交小公交另外還有深度發展小汽車還要發展我們更提倡怎樣發展電動自行車呢?交通更加合理。我們提環保型項目,我們一個小康目標,移居包括小區的環境優美,配套設施的完善,控制開發強度,環境發展與生態環境向且協調,住房需求,這個里面文章還很多,質量問題,很現實的問題,建好百年建筑。
我認為這里有很多文章要做,除了注視硬環境的建設外一定要注重軟環境,只有改善了人均環境才能改善人均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所以包括服務制度,規范和社會的服務水平等等,我認為這些內涵很多,我主要是從經濟環境、生態環境、人文環境談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