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主辦的十二屆中國經濟論壇于2012年12月9日在京開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實體經濟的回歸和轉型。圖為曙光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總裁歷軍先生演講。(圖片來源:新浪財經劉萬里攝)
以下是曙光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總裁歷軍先生演講實錄:
歷軍:很高興今天有機會談一談我們作為企業對未來宏觀經濟內生問題談談我自己的看法。首先聲明我不是經濟學家,是在實體經濟中摸爬滾打的人,從企業的視角談這個問題。
今天主題很好,談內生增長是不是受到什么約束,在當前形勢下是這樣的。剛才那位專家談了很多,說五點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五大方面的困難。這一點所有的企業,或多或少的都能感覺到,比方說稅收的壓力,用工的壓力,各種成本的壓力。造成這個企業最后他沒有合理的利潤,所以最后大家遠離這個行業。我發現前面三年,出現了無數的這種所謂各種各樣的投資型的企業,一說創業投資什么什么投資,希望先投點資。回頭實體經濟越來越少的人去關注因為做實業太累了,的確是這樣,非常辛苦。但是最后沒有獲得它應有的價值。
十八大上習總書記談到中國要從制造業大國跨入制造業強國,如何從大國跨到強國,首先一點,深圳市有幾十萬家中小企業,溫州有40多萬家的中小企業,很難講如果一個地區有幾十萬家這樣中小企業,很難說有強大企業,它是企業多而不是企業強。
我第一個觀點是,在未來雖然我們有這樣那樣五大困難,但這五大困難,隨著國家各種環境的改善會逐漸改善,我想也不會是一天半天就能調整過來,這個是環境我們作為企業很難要求怎么樣,我們只能呼吁。但從企業自身角度,從國家產業政策調整方面,應該是有這樣要求希望,甚至出臺必要的政策制度,鼓勵企業之間的這種在行業里邊的垂直整合。
我們可以看到韓國、日本包括美國,那么大一個國家,可能在某一個領域里參與競爭的是,一個手掌能數出來的幾家超級他企業在競爭,這些超級大企業,隨著美國韓國國內市場競爭之外,他走到了全球。中國的企業什么叫強,就是具有全球的影響力有全球的市場。所以在第一個方面就是,我覺得中國要從一個制造業的大國面向強國,企業間的兼并重組,是一個必然趨勢。一萬家企業在同一個市場里競爭,是一個什么概念,最后大家把價錢放的很低,談不到服務談不到水平,無非最后回到勞動密集型,大家拼壓榨員工薪酬,最后未必有利潤。我想我們面對的一個困境,那么這個困境如何改善?當然政府拿點稅出來,都不是關鍵問題,而是從企業自身需要產業環境,需要機制,政府更多需要引導推動。
我們改革開放這么30年,有的時間大家有一個觀點,說我們低端低水平的勞動密集型的這種制造業,好像他們都是很無所謂很不重要甚至很低端這樣。但是我們可以看有幾個數據,中國的國土面積和美國差不多。中國的人是人家的5倍,而中國這個GDP是人家1/2,什么原因?總體看,效率低,就是企業的效率低。企業強國家就強,我看中國如果沒有強大一批,在每個行業里邊,有序競爭的一批企業,很難談到我們從大國變到強國的這個夢想就很難。
所以,我的一個核心的觀點,除了改善現在產業環境之外,那么在政府甚至在企業界,都應該形成這樣,中國要全球化的大企業,才可以解決剛才我說的問題,比方說用工問題,企業效率低自然最后的利潤就少,這是一個觀點。
第二,十八大開幕以后,發現經濟要發展,這三架馬車看還有什么。內需似乎不足,內需不足出口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似乎也有放緩趨勢。剩下的投資,現在投資我看到,很多大量投資是投在什么?投在房地產,投在基礎設施,投在這方面,我覺得這方面沒問題所以非常好。但是似乎是不是還可以考慮,這些所謂的投資,把它變成企業去擴大它的產能,去提高它的競爭力,特別是經濟創新轉型,在這個上面我不知道有沒有數據分析,我們中國企業在科技創新,所謂轉型提高自己競爭力方面,投資的情況不好,因為利潤很好,談不上再創新再投資。是不是要從宏觀角度,從整個大形勢角度推動它,向前再走一步。
假如我們未來要成就一批大的企業,國家在這些方面,包括產業界內部要形成基本共識,中國沒有一批大企業走出去,強國之夢可能就是今天這樣大家討論而已,什么時候會延長20年、30年,這一點強調這個企業,我想十八大讓我們很振奮,企業要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企業要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這一點是我們今天更需要認真思考,更希望著重來談的,這是我的觀點,謝謝大家!
主持人王永民:謝謝。曙光集團在我們國家是赫赫有名享譽中外的企業,出租車是有計價器的,我們國家真正有特色的出租車計價器是不是你們公司生產的?何止如此。上網電腦都離不開服務器,曙光集團生產的服務器,名列全國前三家,這樣高科技企業,具有實體經濟實實在在能做事情,實實在在能賺錢,今天這個演講,確實剛才厲以寧老先生說的,我們要有信心,曙光集團就給我們帶來了曙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