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訊(記者第五燕燕)“深圳進行分配制度改革的條件,相對來講比較成熟。”在昨天的第十屆中國改革論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分論壇上,深圳市委常委張思平在大會發言中表示,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要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為全國提供探索經驗。
張思平分析,調查顯示,深圳初次分配在GDP中的比重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都比全國低。因此,深圳的分配制度改革不僅僅是提高工資,而是從全社會角度設立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標,其中包括勞動報酬占GDP比重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均有所提高,非戶籍人員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內容。
張思平說,近期,深圳將做十件事以推進分配制度的改革,其中包括實現充分就業等。張思平說,目前,深圳制定了包括創業和對低收入在內的多方面扶持政策。“除了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來料加工企業,深圳絕大多數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等,應該可以承受員工最低工資標準的提升。這個要政府來督促,政府不下決心,最低收入標準很難提高。”
張思平說,目前看來,沃爾瑪、鹽田港等企業勞動協商水平基本接近國外模式,深圳將大力推進工資協商制度。“深圳市屬國有企業基本工資與市場基本接軌,今后應向員工傾斜,同時用國企部分收益建立國有資本民生福利專項基金。政府作為國企老板,不干預企業經營,但應當有收益的權利。”張思平表示。
記者了解到,深圳戶籍改革制度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其中包括,適當增加戶籍人口比例;非戶籍人口公共服務均等化,納入失業培訓、救助和保險范圍;非戶籍勞務工子女在深圳享受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等。“目前我們的設施還不夠,要向民營辦學機構購買學位,今后每年會有更多的非戶籍小孩要享受義務教育。”張思平表示。
“我市最低貧困保證主要針對戶籍人口,非戶籍沒有納入。深圳準備設立一個門檻,參照聯合國[微博]每天2美元的標準設立貧困線,不光是補助,還要在醫療、教育方面給予傾斜,和國際貧困線接軌,逐漸消滅貧困。同時,將非戶籍外來人口納入住房保障體系。今后,深圳市要對低保對象、低收入者停止部分收費,降低公共收費,讓低收入者的生活成本降下來。”張思平透露。
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是深圳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標。張思平表示,未來深圳將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實現三次分配。“慈善機構改革體制已經列入明年改革計劃,爭取2015年達到更高規模。”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十分贊同張思平的觀點,他認為,收入分配總體來看需要國家設計,但是地方政府,特別是像深圳這樣的經濟特區,還是可以在一次分配、二次分配等方面做很多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