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國家科學技術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12浦江創新論壇”于11月2日-3日在上海召開。上圖為經合組織OECD科技政策處處長Ken Guy。
以下為演講實錄:
Ken Guy:大家早上好!我非常的榮幸今天早上在這邊和大家一起分享我過去三十年的經驗,但只是在20分鐘里,這個任務可真是不小。
我今天演講的話題就是科學技術創新政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可以看到這個話題其實不大,我們現在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在OECD經合組織國家里的一些特點。
我在這邊會給大家介紹一下OECD經合組織國家里不同政策的特點,這是在過去三十年里的情況。首先介紹一下英國,在英國科學方面的政策情況。大家可以想象,1950年開始的當時受到了皇家的影響,當然在20年之后,有了一段演變。
政府建立這樣的政策目標主要是為了滿足很多公民的需求。我們繼續向前去看的話,可以看到政策重點有所變化,慢慢開始導向科學方面。在1850年的時候,政府部門開始處理一些科技方面的事項,建立這方面的政策。這些課題是當時全國感興趣的話題,從那個時候起,政策都有這方面的導向。
在二戰之后,科技成為了一個政府持續關心的話題,因為意識到了科技對于整個國家的經濟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到1950、1960年的時候,我們對于一些比較大的公司和比較大的業務非常的支持,也是更多的支持了科技方面的工作。
從1980年到2001年的時候,我們的政策所關注的不僅僅是整個國家層面的內容,以及區域層面和國際層面包括歐盟層面的一些事項。比如說一些資助,要對國際研究活動進行財務的資助和贊助等等。進入了這個新的世紀之后,對于科技創新來說,我們又有了一個新的概念,包括了對于創新系統的一個支持。
在歐洲特別是在整個區域包括一些國際的層面上,英國的政策也有所關注。但在這個時期,總的來說視角更為國際化,更為關心參與到整個國家的框架下去。這就是我們整個發展,也就是對于科技方面政策的演進,既有實踐,又有理論。
我想跟大家提一提科技政策方面的理論,我們有一些不同的思想模式。從技術為推進的模式到需求為拉動的模式,還有到非常復雜的混合的系統和模式,有這樣一個演進的趨勢。
還有從政策的層面角度來說,從比較簡單的系統,比如說專注于低層的研究機構支持一直到越來越復雜的一系列研究項目的政策。這就是從1950年一直到現今世紀整個科技政策的發展。
可以看到經合組織的很多國家做了很多科學政策方面的研究,我很榮幸在曼徹斯特學位里面做了很多研究。在2009年的時候,他當時做了一個演講,很多知識就來源于科學政策方面的研究。我比較關注的是紅色的這一條,也就是應該從比較注重個體的手法轉變為更加注重整個創新的系統。
當然,我們也會有很多的創新系統的模型,我們在每個部門里面都會有一些互動,并且政府也會對所有這些部門有一個互動。當然我們還必須不斷從一個科學政策的轉型到創新的政策。也就是說我們的政策不僅僅只是要去支持科學了,而且現在的重點是更關注于激勵創新。
而這又是我們一個科學政策的領域的模型,很多國家都采用了,這是一系列國家創新政策的回顧得出的一個結果,在整個歐盟從2003年一直到現在都在做的一個研究。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模型,但也是非常好用的模型,可以把很多國家的系統和創新進行回顧,從中可以看到人力資源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整個科學研究基礎的話,人力資源是至關重要的,不管是在公共部門還是私有部門來說都是這樣的,私有部門也是和創新的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然這會促使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來看一下每個系統部分里面的連接和知識流,就可以建立了創新系統是怎么樣運作的,以及單個創新的政策是怎么樣運用的。不僅僅是只是歐盟的模型,同時也是經合組織從2005年開始的一個政策模型。
最近我們也開始分析對于歐盟的創新項目,我們做很多的分析,用的是這樣的一些簡單的模型。看到的是很多單一的一個個體,我們在研究創新方面做了很多分析。很多系統里面到底有什么缺陷,很多的組成部分有什么缺陷,很多的管理有什么缺陷,我們都會對它去研究。
很多人說在過去的十年里,可以看到歐盟的政策主要關注于去支持研發,但是這也并不是完全正確的。很長時間內我們都在研究政策以及怎么樣改善我們政策的系統。這些是我們看到的變化,我們有哪些驅動了這些變化呢?為什么政府會對科學進行投資?
我們這里可以看到三個重要的驅動器,一個是好奇心,這是變化產生的驅動器,不僅僅對于科學家而言,對于政府來說也是這樣的。他們都意識到了對于科學的支持有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方面的發展。
還有一個就是社會的需求。在歐洲這一點也是非常明確的,而且現在對于政府來說有很大的壓力,他們為什么要去支持科技研發和創新。
另外就是我們的一個競爭力,這也是一個主要的驅動因素,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國家之間的一個競爭力,如果拿英國做例子的話,可以看到現在在科學技術創新這一塊的投入已經很早開始了。
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尤其是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進行一個競爭。而且我們可以看到法國在這一塊也在積極的投入研發,他們也都出臺了一系列不同的政策。我們再來看日本、美國、俄羅斯這些國家日益投資到科技創新這一塊。我這里總結了三個驅動因素,就是好奇心,社會的需求力,還有國家的競爭力。
對于每一個國家來說,都需要加大他們的科技創新,只有國家取得了這樣科技的優勢,它才可能真正達成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而且越來越多的國家積極尋求國際合作,來應對巨大的變化。
我們看一下現在的這個時代到底有什么樣的特點呢?今天跟大家探討的也就是這些特點。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時代有一些特有的特點,像規模等等。現在我們討論的是一個科學創新的一些政策,這些國家到底應該有什么樣的政策支持本國的科技創新?
首先我們現在是發展規模經濟,就需要有這樣規模性的政策來支持日益復雜的規模經濟以及整個的經濟系統。而且我們也知道現在是國家之間的一個合作,所有的都是在全球化。
我們不能依靠一個國家的力量來解決全球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能夠達成這樣一個規模性來應對日益富有挑戰性的一些變化。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在全球這一塊,起伏不斷,會經常有一些我們意料不到的變化,針對這樣的大環境,我們這些國家怎么樣能夠去應對?
我覺得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而且這些領域也在不斷的擴大。這就要求我們全面的合作。對于一個國家的話,我們要鼓勵他們的創業精神,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其實每個國家針對不同的情況,你的激勵因素也不一樣,而且它的創業環境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我們相應的政策也有所不一樣。
對于這些所有的變化,它后面都是有不同的驅動因素,分為外在和內在驅動因素和表現力驅動因素。像外在的話,像美國這些西方國家,經歷了金融危機,包括歐洲的歐債危機等等,驅動著整個國家包括政策的變化。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不斷深入的全球化以及我們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一個差異性,也是驅動著我們這些政策以及大環境不斷的變化。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在整個全球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了,不光是一個國家會面臨著這些挑戰,而是在全球的范圍內都會有日益嚴重的挑戰。
這就要求我們能夠真正的去進行一個整合應對這些挑戰。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很多的國家,它的一個政治的不穩定性也是導致了這種變化的原因。這就要求我們真正能夠從技術創新這一塊應對這些問題。
只有各個國家真正能夠互動起來,真正能夠互助互利可能才真能將創新推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應對這些外在和內在的變化。
在我看來,對于像IT包括對于很多的技術,可能這只是一個起步。未來我們會有更多的新領域的新的創新新的科技發展,像生命科學,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空間的。
我們還要看到內在的驅動因素,像越來越多新技術的發展,甚至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政府制定的政策來激勵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它的一個表現力。
像很多國家很多的私營部門和公共部門,他們的表現仍然欠佳,可能需要用政策的變化給他們更多的激勵。同時我們也可以像很多國家的一些政府,尤其是在歐盟這一塊,政策還有很多的缺陷性,而且也會導致了很多金融的赤字,這都要面臨解決的一些問題。
到底我們下一步要做什么呢?目前的政策是什么?它的優勢是什么?它的劣勢是怎么樣?怎樣日益變化的需求和大環境?我覺得首要的是要對現有的科技政策的方方面面進行全面的分析,隨后我們才會有相應的一個深化和優化。
我覺得政策的一個研究是至關重要的,不光是針對于未來的政策制定,同時要對現有的政策有一個很好的了解,只有在此基礎上才可能有更好政策的出臺。
我們也要考慮到現在我們在運行的創新的機制,它到底能為現在的創新產業帶來什么樣的激勵?我們一定要有明確的聚焦點,要有明確的一些領域,這樣才能真正的去應對日益富有挑戰性的大環境。
我在這里還要強調一個聚焦點,我覺得任何的事件都應該有聚焦點。對于我們的經合組織在未來的四年,也要考慮到底我們把主要的精力、主要的資金,主要的資源放在哪里?我們必須要考慮到哪些挑戰是最重要的?哪些全球的問題是我們首先需要克服的?我們首要的任務是什么?
只有我們去了解了這些,我們才能去制定相應的政策解決這些問題。而且這也是我們經合組織真正考慮的問題,并且也是我們下一步需要做的任務。在明年我們會組織一次全球知識經濟的論壇,應該是在韓國舉行,隨后我們也會舉行全球的一系列創新類的活動,我們希望也能夠通過這些活動激勵創新政策的變化和改革。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