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浙商銀行
跳轉到正文內容

巴曙松:中國銀行業國際化差距明顯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0日 13:51  新浪財經微博
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財經》雜志共同主辦的“2012第六屆中國銀行家高峰論壇”于2012年9月10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北京校園舉行。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演講。(來源:新浪財經)   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財經》雜志共同主辦的“2012第六屆中國銀行家高峰論壇”于2012年9月10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北京校園舉行。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演講。(來源:新浪財經)

  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微博)和《財經》雜志共同主辦的“2012第六屆中國銀行家高峰論壇”于2012年9月10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北京校園舉行。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本次活動。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微博)演講。

  巴曙松:15分鐘的時間,我想談三點看法,這也是一個命題作文。

  從去年底的數字來看,截止到2011年底,中國的四大銀行,工農中建這四大銀行,境外的資產有超過4萬億人民幣,分支機構在1259家,是目前這么一個大的狀況,那么在回顧這十年,我想從三個方面談國際化的路徑和發展。

  第一,從業務模式、商業模式的角度來討論。

  隨著整個中國經濟在融入國際化程度的提升和滲透率的提高,所以說我們銀行從早期的這種貿易環節的業務跟隨,進一步地擴張到了投資環節,那么在具體的客戶上,開始嘗試從主要做一些中資企業客戶,開始轉向做一些當地的客戶,其實我們看起來覺得是很國際化的中國的銀行的很多海外的分支機構,中國銀行業也都是這樣,絕大部分是當地的中資企業有限的市場份額,真正能夠融入當地市場,參與當地市場運作的非常少,我估計大概也只是在香港而已。其他地方都是非常初步的客戶定位。

  在這個商業模式上開始嘗試從商業銀行這個模式為主導,開始轉向多種金融業務模式,包括比如說延伸到了投行、延伸到了產業基金,國家開發銀行是繼中國銀行之后另外一支國際化提升非常快的另外一家機構,而且我覺得后者更具戰略意識。因為早期中國銀行今天的格局,更多地是歷史形成的,就好像建設銀行更多地做基礎設施,農業銀行更多地做三農一樣。以前在海外設分支機構只有中國銀行可以,所以說形成了一個歷史的優勢。這一點也是表現出了比較強的特點,就是在業務模式上開始進一步地拓展。但是總體上進展不是很顯著。當然受制于幾個方面的因素是相互制衡的,因為你主要是服務于中資企業,中資企業在海外,當然做的這些相關的業務,我們的金融機構能夠提供的也就局限在這些領域。

  第二,從機構布局的方面國際化的趨勢。

  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從比較在意和注重機構網點的這個數量的布局和區域的完備性,開始轉向說套利不太好聽,轉向制度創新,因為基于國內的分業監管的這種模式,一系列的比較嚴格的、管制色彩比較濃厚的要求,所以說我們現在不少的金融機構,開始轉向海外市場去爭取牌照,然后拓展跟國內的市場這種整合。比較典型的是幾乎幾家大的銀行都在香港設有類似,什么“某銀國際”這種類似的國際,這種機構下面分設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類似的種種這些牌照,這些牌照要在國內拿到是非常不容易的,再回過頭來以外資的身份在國內拓展這些相關的業務,所以說這實際上業提供了一個多元化經營突破的平臺和試點。

  包括在香港,中國的銀行業最大的收購,360億招行收購永隆,很多人批評說他是不是買貴了,他的辯解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永隆有非常完備的牌照,所以這部分應該給他一個溢價。而實際上我們看到從這幾年整合的情況看,我看到去年底,這一次季報、年報的銀行利潤的增長,在香港本地銀行,永隆是排在第一位的,去年的利潤增長在36%、37%的樣子。所以這種整合說明是有它的價值的,這一點我估計未來會被越來越多地受到重視。就是依托海外市場多元化經營市場化監管的優勢,設立機構、設立牌照,再回過頭來幅射國內的本土市場,突破監管的約束和限制。

  同時與此相伴隨的就是,在分支機構的設立上,從傳統的設立分支機構,代表處申請分支機構,變成分行等等的,開始越來越多樣化,以并購的形式來戰略性地擴展網絡和區域性的覆蓋,這種占比在上升。最典型的是兩起,一個是今年的7月6日,工商銀行收購東亞美國,這樣就迅速地突破了在北美地區分支機構設立的門檻。實際上從1991年美國通過加強外資銀行監管法案之后,真正批準的中國銀行業的分行只有招商銀行一家,所以說你繼續按照這種分支機構這樣一家家去審批,會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所以通過這樣一種收購,其實我中間也參與了一些,開始有另外的幾家銀行業想收,但是后來不知道為什么,最后我們看到結果是終于花落工行,所以在北美地區它就變成一個擁有網點最多的中資銀行。

  收購的另外一個案例當然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招行收購永隆,在香港這樣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我差不多待了6、7年吧,既有做得很高效率的大的商業銀行,又有像永隆這樣非常傳統的,大家很難想象永隆原來沒有營銷隊伍,他就是傳統家族銀行等客上門,然后你看他這個樓也很值錢,但是管理各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招行的收購也是提升了香港的銀行業的運營效率,也因為這個原因,香港的屈指可數的幾個本地銀行的牌照價格一直下不來,都是自覺不自覺地參照收購的這樣一個價格。

  從區域的布局上,絕大多數還是在香港,無論是銀行、證券還是保險,它成為中國銀行業、中國金融業拓展國際化的很重要的跳板和平臺。從目前看因為它相對法律比較熟悉,文化溝通、市場溝通、客戶溝通比較方便,所以說以這個作為平臺進入國際市場,相對比較平穩,而直接切入的效果一直不是太好,這個既包括我們有一家很優秀的商業銀行收購美國的銀行,危機時期。前期整個收購過程是非常地嚴謹。但是因為法律法規方面的限制,美國的監管機構寧可讓這家機構破產,也不愿意把這家賣給中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就讓他破產也不賣。包括歐洲、瑞士我們也有大的商業銀行像試探其他的業態模式,比如說商人銀行、投資銀行或者說私人銀行,但實際上效果也不是太明顯,有的也因為虧損而賣出了,也是今年的這些時期。所以說我們現在國際化很大程度上還是依托香港推進的一個對外的國際化,試圖在向其他的進中心來拓展,但是進展很有限。這是我想匯報的第二點,就是機構層面。

  第三,如果我們把整個國際化范圍放得更廣一些,既包括中國的金融機構走出去,也包括海外的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以及中國本土的金融機構依據國際規則來進行重組的話。過去十年要說進展比較大的還是在本土市場的國際化。這既包括在海外上市,海外上市主要的進展其實不在這一點籌集的資金,而是通過上市之后建立的那些公司治理的制度的強行植入,建立了一個基本的制衡機制,信息披露的透明機制,這一點的進展應該是非常大的。

  下一步我們覺得還有很多的空間、很多要做的工作。唯一值得有點兒遺憾的是,剛才何主編說中國的金融機構國際化是加入世貿那個時候開始作為一個重要的題目,確實如此。但是十年過去了,當時大家都非常擔心的,說外資金融機構在加入世貿之后會長驅直入,迅速地占據,像東歐一樣占據主導份額的格局,一直沒有出現。這十年來,外資銀行占整個中國銀行業的資產份額似乎沒有超過3%,我算了一下二點幾上下波動,所以它遠遠不足以形成一個鯰魚效應。大家原來希望說你到5%、10%,能夠競爭一下本土銀行,讓他改進一下,或者說引入一些新的產品創新,形成一個激勵。所以外資銀行熟悉中國市場也有很多課題要做。我也接觸了很多外資銀行,他也面臨著中國的銀行在海外的這種國際化、本土化的任務。比如說他總是不太信任當地的員工,不愿意授權本國培養起來的高管,這樣的話他對本國的客戶、本地的客戶、本地的企業運作的規律和習慣不了解,而且總體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分支機構的高管,比中國銀行業的高管舒服得多,因為我也有不少學生在外資銀行工作,我們的外資銀行的分支機構的行長,包括哪怕級別高的像王行長,周末在拜客戶加班加點,外資銀行還是像在香港一樣,五點一下班就回家,所以你怎么本土化也有很大的空間。

  當然從中國本土的金融體系來說,國際化還包括監管體系的國際化,加入世貿之后,順理成章地往前邁一步,中國的監管機構也加入到一系列的多邊的國際監管組織,比如說巴塞爾委員會,國際證券監管組織,國際保險監管組織,這一方面有機會,在這些平臺反映中國的聲音,另一方面更多地使這些規則討論之后怎么實施,也面臨著一個國際化的問題,同時我們的機構和市場也面臨著一個新的提升,比如說我們的機構,它在一個相對欠發達的金融市場上的總行,它需要去管理一個發達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分支機構,它一個沒有投行經驗的總行,需要去管一個混業的多元化經營的海外的分支機構,這是目前的現狀,所以文化的沖突、理念的分歧還有比較大的空間可以改進。

  當然最后很重要的一點是人民幣的國際化,人民幣的國際化會對整個銀行業的國際化程度提出一個非常大的倒逼動力。如果我們真的設想一下,比如說我們在文件里總是說,要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說了十多年了,我記得從1996年人民幣在經常項目可兌換之后,一直到今年差不多12年了,所以說一直進展不是太大,我們就說給一個時間。比如說未來5年或者說10年,我們實施一個初步國際化的貨幣,不說像美元,我們達到像現在日元這樣的狀況,我們需要什么呢?我們會發現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們需要一個高效率的、覆蓋全球的貨幣清算系統,就像美元、歐元、日元一樣,因為你是國際貨幣,你需要這個通道,需要基于人民幣計價的大量的國際的金融產品,這樣他才有交易的平臺。當然我們后面看到離岸市場,目前遠遠不夠,去年年底最多的時候,在香港也不過才6300億,遠遠不夠,這根本不足以支持一個國際化的貨幣所需要的市場容量,包括我們金融機構內部的運作、匯率風險管理的能力。

  所以總而言之講,就是回顧入世十年,中國銀行業的國際化路徑,從業務模式的國際化、機構布局的國際化和本土市場的國際化這幾個角度來說,有進展,但實際上空間和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謝謝各位。

分享到: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 新聞胡錦濤:日任何方式“購釣魚島”都無效
  • 體育美網-小威決勝盤逆轉阿扎四年后再奪冠軍
  • 娛樂金基德新片擒金獅 華語片有斬獲 名單
  • 財經汽柴油價格今日或每噸上調500元
  • 科技美計劃造星際飛船 宇航員有去無回
  • 博客《中國好聲音》黑馬 《好聲音》咋吸金
  • 讀書令日軍膽顫十大名將(圖) 日對中國的積怨
  • 教育旁聽生的名校求學記 那些年難忘的老師
  • 育兒雙獨夫妻生二胎未申請被罰7萬元
  • 健康到底誰有可能自殺? 中藥泡腳藥方大全
  • 女性囧臉包添新成員 盤點7種最短命護膚品
  • 尚品經典秋色懷舊腕表 中秋賞月高端酒店指南
  • 星座測試專屬你倆的戀歌 星座首頁改版
  • 收藏美國女孩7美元買到價值10萬雷諾阿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