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八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第八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于2012年8月16日至20日在成都市舉辦。上圖為國際展覽協會2013年度主席陳先進。
以下為演講實錄:
陳先進:各位展覽界同仁,非常高興再次來到成都,參加會展文化節這個重要活動。來之前,主持人給我出了一個命題作文,要我談一下場館擴容這個問題。開始給我的題目叫展館擴容的理性思考,后來跟主辦者提了一點想法,我說的話理性不理性不是我自己來講,而是要大家評定。我不敢說我講的都是理性的。第二,如果有的同志和我的觀點不一致,我不能說人家是不理性的。我就把這個題目改了一下,就叫做展館擴容的幾點思考。
今天我主要是講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簡單的談一下全球展覽場館的一個現狀。第二談一談今年或者說近幾年來,中國展覽投資的模式與經營管理模式。第三,對展館擴容,我談幾點思想。
第一個,全球及中國展覽場館的現狀,這是全球展覽場館的分布圖,從這張分布圖上大家看到,這是根據國際展覽協會統計的數據,它統計的口徑是室內面積不小于五千平方米以上的展覽場館。到2011年,全球共有展覽場館1197個,總的可出租的占場地面積,室內面積3250萬平方米,按照地區來進行分布的話,大家可以看得比較清楚,歐洲、北美洲、亞洲是三個具有最強的展覽場地能力的地區。歐洲占全世界總量的41%,北美占有33%,亞洲占15%。這是數量。面積呢,歐洲占48%,北美占24%,亞洲占20%。這張圖主要是顯示了從2006年到去年五年期間,世界主要展覽國家展館面積的發展趨勢,我們列舉了前十位國家,位居前三位的是美國、中國、德國。中國的展覽場地面積僅次于美國,位于全球第二。但是中國展覽場地面積增長速度大家看到這是全球最快的。從這個表上,五年里面,我們國家的展館速度增長了48%,在這里可能還要補充大家一個數據,這是國際展覽協會的數據,這個數據與我們國內的調研小組統計數據有差異,和我們亞洲展覽協會BSG公司統計的數據也有差異。這里面的口徑有點不一樣。BSG公司的口徑是把中國展館面積只統計大陸地區,而把臺灣、香港、澳門的面積沒有統計,所以看上去更小一些。我們郭巨龍統計是七百多萬平方米,第一個口徑把港澳臺統計進去了,第二是統計三千平方米以上的展覽場館,第三個口徑,把我們全國各地的會議中心里面所帶有的展覽場館也統計進去了。所以他統計的數據更大一些。這里我做一個補充。
從我們亞太地區展覽場地的面積現狀來看,我們中國毫無疑問是占得第一位。展館數量97個,展館室內面積達到了440萬平方米。第二位是日本,第三位是韓國。大家可以看到,這里面大家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我們和第二位的日本差距非常大。我們440多萬,他才只有35萬,所以這個數據是差距非常大。同時大家可以看到印度,我這里再把印度說一下,后面還要講印度的例子。印度的面積一共是28.5萬,和中國的量也是相差非常大。如果按照這樣一個BSG的統計數據,我們還發現這個和U菲的數據還有不同。U菲的數據講我們五年來增長了48%。BSG的統計把香港澳門踢開,統計數據是05年中國內地展覽場館數量是57個,面積是223萬平方米,而到了2011年,中國場館數量是97個,增長了40個,面積占到了442萬平方米,所以分別增長的速度是70%和97%。這個數字更高,比U菲統計的數據還要高。我們再看一下亞洲十大展覽場館。去年我講的數據是按照亞洲十萬平方米以上統計的數據,在亞洲占了七個。今年的統計數據是按照前十大展館來排,按照這個數字排中國占了八個,比去年統計數據還要增加一個,而其他國家只有曼谷,還有韓國首爾,這兩個城市是進了十大,其他的展館都在中國大陸。這是第一個問題,我把展館數字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第二我談一下展館投資模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投資模式大概有四種,我大致算了一下,可能不是非常完整。第一種我們展館投資的模式是財政模式,完全由政府列入政府財政計劃,由政府直接撥款,它的產權也是屬于政府。這種模式我看了一下,相對來說做文化展覽場館的設施比較多,像博物館、文化館,當然也有專業的展覽場館,像上海就有一個農業展覽中心,它也是政府財政撥款投資的。第二個模式是國有企業模式,由政府委托一家或者幾家國有企業,這些基本上是100%的國有投資公司或者是國有經營公司來代表政府作為出資人來進行投資,它的產權是被國有企業所有。第三種是非國有企業模式。由民營企業或者有其他性質的非國有企業出資建設展覽場館,政府在土地政策上或者在其他的一些措施上給予支持。比如講再給他另外一塊土地,讓他建造商業設施,讓他建造住宅等,這個產權歸投資企業。第四種是混合多元模式,有國資的,也有民營的,也有外資的,等不同所有制形成的企業進行投資,這個產權歸這個投資公司所有。像上海浦東國際展覽中心,那就是50%的產權是投資公司的,我看了大概的投資模式有這么四種。
管理模式大概有三種,第一種,投資人直接管理,不完全市場化運營的模式。這種模式往往在政府財政投資模式中比較普遍使用。因為政府考慮到場館具有強烈的公益性和社會性,主要服務對象是社會公眾,因此無法完全以盈利為目的,或者沒有辦法進行完全市場化運作,因此政府一般會委托一家帶有公益性質的機構,比如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或差額撥款事業單位進行經營。基本上對場館投資回報并不承擔所有責任。第二種經營管理模式是投資人直接管理,完全市場化運作模式,投資人包括國有的、非國有的、混合多元性質的,投入了巨大資金建設場館,這些資金一部分來源于他們自有資金,更多的是來自于銀行貸款,用于土地的獲得和建設費用,作為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必須考慮在規定期限內還清他的貸款或者利息,甚至還要考慮要取得一定的收益。因此,這個投資人就自己來組成一個團隊進行管理,并來負責整個場館的投資回報。第三種模式,投資人委托管理,也是通過完全市場化經營的模式,這種經營模式和第二種經營模式的性質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投資人考慮到他自己對場館經營不太熟悉,或者希望場館經營更為專業化或者市場化,投資人自己不直接經營場館來委托一家管理公司負責經營,采取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模式。這種模式在近幾年有逐步增長的模式。這就是談到第二個,把投資和經營模式做一個大概的分析。
第三,切入到主題,關于展館擴容的幾點思考。第一點思考,實際上三個思考叫三個全面認識,第一個全面認識是全面認識展覽場館對展覽業發展的基礎作用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這里面也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沒有展覽場館就沒有展覽業,這個話似乎有點絕對,但是還是想把這個觀點提出來。展覽場館是展覽業發展的基礎,一個再好的展覽會,一套再好的展覽規劃,如果沒有展覽場館做支撐,它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具有一定規模、硬件設施齊全展覽場館是展覽業發展的前提條件。比如我們國家要舉辦東盟展覽會,南寧就要建場館,我們要舉辦歐亞博覽會,新疆就要建場館,我們成都要舉辦中部、西部博覽會,我們還要繼續建造新的場館,博螯要辦論壇,必須建會議中心和其他的配套設施,天津要辦達沃斯論壇,也要建會議中心,中國是這樣、外國也是如此。比如我剛才說的印度,印度是近年來僅次于中國發展速度第二位的國家,印度的潛力非常大,海外需求也是非常大。展覽會的出租面積、展覽會的收入,年與年都有非常高的速度在遞增,但是近幾年來印度的展覽場館沒有增加,我剛才給大家看的例子,全印度才28.5萬平方米。由于印度沒有好的展覽場館,沒有這樣的硬件設施,嚴重制約了整個印度展覽業的發展。所以最近U菲專門派了團隊和印度政府進行溝通,因為國際展覽界一致認為,印度有這么好的市場這么大的潛力,但是現在缺乏展覽設施已經成為印度展覽業發展最嚴重的瓶頸。所以從這一點反過來認識,如果沒有展覽場館要發展展覽業,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沒有展覽場館也就沒有展覽業。
第二,展覽場館的建設和超前性,影響著展覽業發展速度。長期以來,我國的展覽場館規劃有滯后的傾向,低層次、重復建設現象也比較普遍,難以滿足展覽業長期發展的需要。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吸收一些好的經驗,注重場館規劃設計的前瞻性以及功能的多樣性,廣州是中國會展業發展的前沿地區,商務部和廣州市政府前瞻性的建設了琶洲會展中心,在2002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據統計2011年廣州近九成的會展都集中在琶洲會展中心,全國10萬平方米以上的展覽會,有四分之一是在琶洲會展中心舉辦的。正是由于這種展覽場館建設的前瞻性,使得廣州會展業這幾年來仍然以一個高速度的增長,我們今天在的四川成都,我們河南省的鄭州、浙江寧波,這幾年展覽業發展也證明了這個道理,一旦具有前瞻性的展館,擴容的規劃得以實現,城市展覽業的發展就如虎添翼,迅速起飛。
第三,展覽場館的規模效應影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UFI的建議,要成為世界級的展覽中心城市,定了五個標準,這次我再重復強調一下。第一個標準,這個展覽城市人均收入水平要達到世界中等水平以上。第二個,這個城市的服務業要占這個城市或者這個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要超過50%。第三,剛才我們姚總經濟師講到外貿依存度這個問題,這里也有一個外貿依存度的問題,U菲的標準是要超過100%,最好達到200%。第五是行業力量相對較強。如果按照這五個標準衡量一下,在亞洲地區,如果符合這五個標準的,我看了一下,新加坡算一個,香港算一個,如果在我們國內,我們按這五個標準來衡量的話,基本上可以達到這個標準,目前還是北上廣。特別像廣州琶洲會展中心運營十年了,會展業也變成整個廣州甚至廣東省產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和加速器,帶動了高端服務業的發展。這個就是我要談的第三個觀點。
第二個大觀點,全面認識展覽場館的投資模式和經營模式的相互作用和影響。第一,由于展覽場館具有公益性和社會性,一般的商業評估展覽場館的投資回報,容易走入誤區。展覽場館具有公益性、社會性雙重屬性,既要承擔商業投資項目的經營目標,又要發揮對社會經濟的這么一個拉動作用,不管是我們現在說的1:5也好,1:6也好,甚至有人講1:9也好,它對就業的拉動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如何來全面衡量,科學定位展覽場館的功能以及它的效益,始終是一個雞和蛋誰為先的矛盾。尤其在我國,展覽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責權利并非非常的清晰,我們部分場館承擔了巨大的投資回報的壓力,也引發了場館經營水平、服務水平的矛盾,這是目前展館經營方式上所走入的一個誤區。我因為沒有參加我們今天這次大會里面說是有50個場館要發出一個呼吁,要理性的對待展館擴容,我想這50個展館經營者就在擔心,展館太多了,他們承擔的投資匯報是不是能夠完成,可能出于這樣一種考慮。第二,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是當前世界展覽發達國家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反觀一些展覽發達國家,比如漢諾威、法蘭克福、慕尼黑,所有者是聯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或者加上跟政府有關系的商會、聯合會、基金組織,這些非盈利的機構共同來投資建設或者說是來供展覽場館,經營權是展覽公司負責,這種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模式,所有者和經營者可以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所有者不僅投資建設展覽場館,也包括周邊的配套設施,它的目標不是急功近利的,更多的是考慮展館經營對整個城市和周邊環境的帶動效應,場館的經營者一旦減輕了在短期里面所承擔的投資回報這么一個負擔,就能集中精力吸引辦展資源,實現展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第三,中國目前展覽模式多元化導致我們對多元經營衡量標準的不確定性。前面介紹了目前我國展覽場館投資和經營的幾種主要模式,大家可以看到有政府,有國有企業,有民營企業,也有外資企業,投資主體多元,經營模式多樣,導致了投資者的追求目標不同,利益不同。因此很難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展覽業如此,展館人士對展館擴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原因所在。
第三個觀點,全面認識展館擴容和布局的合理性和前瞻性。一、既要考慮行業發展,也要考慮城市發展,各地興建擴建場館對展覽發展是好事,但是有兩點要強調,一是要從展覽業發展實際出發,重視場館在區域經濟中的作用。二是與城市發展目標相一致。城市領導者和管理者更多的是考慮城市總體的發展,同時來作出戰略的決策,因此投資興建的展館要兼顧各方,科學發展,對于有產業基礎,適合發展展覽業的城市,可以把重點放在場館建設上,適合會議發展的城市,應該重點在會議設施上,兼顧展覽,這樣就可以做到差異化定位,避免同質化競爭。第二,既要考慮近期目標,也要考慮遠期規劃。一個城市展覽設施建設首先要做好規劃,而且規劃要具有科學認證,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一旦規劃落地,我們可以分步推進。我認為這方面注意兩點,一個避免規劃缺乏前瞻性。我們現在就有這樣的情況,有一些城市過兩三年就要建造一個場館,過三五年又要建造一個場館,我覺得這個是不可持續的。第二個,對于超前規劃的場館建設,最好能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以真正做到資源配置的合理性。第三,既要考慮市場競爭的充分性,也要考慮自有品牌和自我創造、新的發展空間。在今年5月份,現代服務業大會上講過一個觀點,中國已經是一個展覽大國,但還不是一個展覽強國。理由是中國缺乏自己的品牌效應和品牌企業。大家可以看到,隨著國內展覽市場的國際化速度不斷加快,原來隔岸觀火的國際競爭就在我們身邊。那些涌入中國展覽市場的國外知名的跨國展覽公司,他們搶占市場的重要手段就是品牌輸出和資本輸出,中國本土展覽企業的市場被不斷的壓縮,倘若不靠中國展覽市場飛速發展而帶來的一定的市場空間,不靠目前我們現在還存在的政策措施以及我們本土企業價格的競爭性,我們中國展覽人又拿什么去競爭明天,去贏取未來,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沒有品牌的展覽項目是無法進入國際主流市場的。壓力應該帶來動力,我們應該打造自己的具有現代意義的展覽企業,應該加快自主創新、培育展覽品牌的步伐,因此,我希望各個城市在展館擴容和布局,這件事關未來發展的根本問題的大局上,要更多的支持國有和民營企業,不再束手無策的面對中國市場上面對國際巨頭,而是積極利用展館擴容和布局機遇,加緊自主創新和自有品牌耕耘,直到融入全球展覽業的流光異彩之中。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我國展覽擴容的勢頭方興未艾,展覽業成為很多省市十二五規劃的重點產業,這種戰略背景下,我們討論展館擴容問題是有現實意義的。但是,展館是多是少,面積是大是小,從來就不是絕對的,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數量問題,它涉及到一個城市的發展戰略規劃和區位經濟的定位,涉及到會展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涉及到產品創新和品牌建設等等綜合因素。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不僅僅是一個個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展覽場館,更多的是感受展覽業對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的推動和輻射作用。感受中國展覽業從大國走向強國的堅實步伐。屆時我們探討的就不再是展覽擴容的思考,而是展覽帶來的綜合效應以及中國成為展覽強國的自豪。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