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金融博物館書院讀書會”(第十四期)于2012年5月30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
以下為對話實錄:
主持人王巍:遠征,這么多年搞體制改革,又是博士,最近十年突然翻身下海,推動中國銀行整個資本的增資的過程,包括上市和資產注資,所有重大的過程都有你親自的參與,你講一講從文人到金融家這樣的轉折。
曹遠征:第一,我不太想說我是金融家,我只是實際工作的參與者,本質上是一個讀書人。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兩點。讀書為了什么?我覺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盡管是工農兵,我覺得他的基本理念是對的,讀書是為了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當時的讀書,也被解釋為活學活用,在干中學,這實際上是人力資本現在的概念。
第二個,意識到中國的改革不是完全嘴上說說,設計一兩個方案而已,必須要現實的推動。本身被下崗分流了,到了這里就推動一把,于是卷入了這個過程。這個過程也相當艱難和復雜,我就告訴你,中國銀行當時上市的材料是42噸,你是要做大量的研究,要閱讀,是要盡職調查的。舉一個例子,如果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咱們現在都講資本充足率,當時中國銀行資本充足率只有4%、5%,中國銀行壞帳率超過20%幾,20%多的壞帳,4%、5%的資本,倒五遍。在這種情況下要進行重組是非常艱難的,他是經過一系列復雜的過程,剝離壞帳,重新注資,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實行外部監管,甚至覺得這樣一套不行逼著上市,上市必須得到海外上市,因為這個市場近。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從銀行業來說也有了脫胎換骨的改造,現在銀行業接受了這一次金融危機的沖擊。
我想說對我個人確實是一個鍛煉,突然發現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理解了土財主和資本家的區別,土財主也錢,但是你不會運作你的資本,你不會成為一個好的企業家,不會成為一個好的公司,不會成為一個好的民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脫胎換骨是從土財主變成了資本的經營者這個方向的轉變,這才是剛才忠明所說要寫《資本的力量》。我注意到《公司的力量》就是講這個事情,還有一個電視劇《華爾街》也是講這個,但是我想說,如果從這兒我們現在學了一個新的東西,就是人力資本的力量更為重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