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復旦(微博)大學主辦、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贊助的“上海論壇”2012年5月26日-28日在上海召開。主題為:經濟全球化與亞洲的選擇——未來十年的戰略。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本次會議。圖為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張愷悌演講。
張愷悌:尊敬的張力主席,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這次受彭希哲教授和王豐教授的邀請,再次參加這個論壇,上一次我參加這個論壇時記得很清楚,為了參加這個論壇,我專門特意到外面買了一件新的襯衫,這一次為了參加這個研討會,昨天我也是專門到上海的崇明島做了一次調研,中午才回來。為什么這么講?因為大家都知道,我的題目是想講一下城鄉統籌,特別是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我們怎么樣來看待城鄉統籌,我覺得通過上一次參加研討會,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們老齡化的快速到來,體系建設當時還在討論,可是在今年,我們的十二五規劃出來了。9月份全國要重新修訂老年權益保障法,在這種大的議題面前,我作為一個長期在這方面進行研究的人士,我這次特別高興地看到了我的老朋友,就是我們在座的金女士。上次開會的時候,我跟王峰教授說我的老齡化知識從哪兒來的,今天看到金女士,我當時想,1994年的時候,我到廈大去培訓,今天又有這樣一個機會,我作為中方的一個研究人員,我一定要把中方的研究成果在這樣一個機會下坦誠地跟大家做一個交流。當然,我不否認目前我們的制度,上一個討論會的時候大家已經充分討論到我們在新的制度建立過程當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的確是這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中國大陸面臨著快速人口老齡化的過程當中,老齡議題成為一個熱議題,可是我非常擔心,就是熱議題面前我們非常缺乏一種冷思考,腦子非常熱,人才物全有,只要你能想出的主意,國家就可以給你錢,你就可以做項目,問題是我們的方向是什么,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我們通常流行這樣一句話,在座的中國朋友大概能知道,就是“外行比內行來得快”、“忽悠比專家更好賣”,我希望今天的發言不忽悠,因為我想我不是外行。當然,我也想,在這里面,在我談到的十二五規劃當中的一些問題,希望在座的專家能給一些指教。
在座的都是業內人士,關于人口老齡化我就不多說了。我作為長期在這方面進行專門研究的人員,特別是有機會參與國家有關政策制定的專業人員,我覺得目前在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或者說確切地講,在解決老齡議題的過程當中,我有一個深刻的感覺,就是進入到最佳的戰略機遇期。為什么這么判斷呢?中國人講究做事情要天時地利人和,所謂天時就是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感覺到其它的社會事務已經基本上有所涉及,已經開始做解決,但是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和議題剛剛開始涉及;地利就是基層的老百姓呼聲是非常高的,剛才蔣教授也講到了教育的問題,老齡群體也一樣有這樣的反映,過去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比較低,他的生存環境要求不高,有衣食就可以了,但是現在更多的是關注到自己的權益,就像西方有這樣一個理論,叫“政治壓迫群體”,這種群體在形成,在政府和研究部門也感覺到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因此我覺得我們面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機遇,在這個機遇期,從國民經濟和十二五規劃里面也特別體現出了,十三章里面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強社會福利。同時在第三十六章也有做好人口工作,當然這不只是降低生育率的問題。第四節里面就是積極應對老齡化,這是國家在十二五期間有這樣一個大的規劃綱要。除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綱要之外,第一次就老齡問題同時發布了兩個專項規劃,這是我們從1949年新政權建立以來第一次,這里面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在什么地方?就是在十二五規劃當中提出的四個體系建設,如果中國要對老齡工作有一些知識的話,我們通常叫“六個老有所”的,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謂,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教,這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直到90年代末總結的老年工作的六個老有所。這次在十二五規劃里面特別提出了六個體系建設,我作為個人來講,我感覺到從過去的由點,現在形成了線,一個體系是一條線,由線又形成了一個片、一個面,這就是我們老齡工作整個質的改變。
這六個體系同時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規劃里面也有非常明確的體現。在座的外國朋友在這方面可能理解起來相對肯定一些,會中文的朋友在這方面應該可以看到這六個體系,除了戰略,現在全國老齡辦正在集合國內400多名專家,做了26個專門的課題,我們課題組專家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翟振武教授也出席了這個會議,戰略的子報告已經基本完成,正在著手寫總報告,上時期初稿已經出來了。在這里面講到了社會保障體系,老年健康支持體系,老齡服務體系等等,這是在十二五期間可能更長時間的一個老齡工作思路。
我們在做這個規劃的過程當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這些年來一直在困擾著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目前雖然經過30年的飛躍發展,但是城鄉之間的差異和其它領域里面相比較,這種差距縮小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從政府的各個部門我們也能感覺到,大家都不敢輕易談農民和農村的問題,因為農村的問題太困難了,解決的時間需要太長。同時,我們制定政策的過程當中,有那么一句口頭禪叫先易后難,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先解決城市的問題。恰好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和趨勢,中國和其它國家又有不一樣,所以就是城鄉倒置的問題,農村老齡化的速度要快于城市,也就是說農村養老的問題難度就更大一些,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更復雜一些。但是,這又是一個必須從中國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在整個社會理念的不斷改變過程當中分享社會發展成果。那么農村一樣,有這種權利分享社會發展成果,同時還特別提出了城鄉均等化問題,但是怎么樣去均等化?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為了準備這個會議,我們也是專門把有關方面的東西給大家梳理一下。
我認為,如何實現城鄉統籌的問題,一個就是先看一看城鄉的現狀,在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過程當中,在十二五規劃里面,明確地作出了一個指標性的東西,就是在未來五年內,中國大陸要新增加342萬張養老床位,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說從1949年到2010年的時候為止,統計中國大陸有320萬張床位,可是在未來就要再翻一番,這是第一次在養老服務方面有一個量性指標,而且這個量性指標工作難度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從農村的養老機構現在用的是231.9萬張,占74.3%,農村的養老床位是在過去的民政系統里面,對于鰥寡孤獨的人。
不平衡就在于農村的養老床位占三分之四,農村化率近50%,城鄉老年人口一比一,并且城市化加速發展。同時,農村的床位控制率是相當大的,根據我們初步計算來看,農村的控制率在40%,這是一個很大的。同時,農村設施簡陋,專業人員奇缺。第四就是農村的養老需求、生存需求還是一個比較低層次的需求。但是呢,城市里面的養老需求更高的向一個精神需求發展,我為什么要抽時間到崇明,前不久大家知道在上海舉辦了一個老年用品博覽會,在這個博覽會上面民政局的馬局長提出要在崇明建立三個大的養老基地,我們也專門去看了一下,也看一看他們未來的發展情況,就養老這方面的基地建設在全國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形勢。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有個考慮的問題,就是城市和農村之間的比較,一個是要加大城市床位建設在城鄉總體床位中的比重。另外一個就是要加大養護型的床位建設,第三個要加大社區的床位建設,第四個要盡量地減少大規模的城郊集中供養的床位建設,這個是非常危險的。我看到中方在大量地引用美國的所謂Sun city的模式,非常活躍,但是我在幾個場合下講:我們還是要慎重,美國的模式在中國是不是適合。還有超大規模的,在中國還講究社區環境的文化氛圍的時候,中國這方面的發展是不是進一步要考慮符合國情。農村方面還要著重在基礎服務設施上增加建設,特別是要探索互助性的家庭養老床位。第二個考慮,是90%以上的老年人要實現居家養老,我們的目標是90、73,或者90、74這樣的模式,同時要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支撐的養老模式,同時最近我們也提出了一個新的理念,就是信息化服務為輔助,以民營養老資本為新鮮血液的養老服務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