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復旦(微博)大學主辦、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贊助的“上海論壇”2012年5月26日-28日在上海召開。主題為:經濟全球化與亞洲的選擇——未來十年的戰略。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本次會議。圖為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氣候變化和全球動力學部綜合評價模型組Leiwen-Jiang演講。
Leiwen JIANG:
謝謝邀請我來上海論壇發言,我的這個發言是我和幾位同事合作的一個研究項目。過去幾年我們在做人口變化,以及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我們也希望能夠去關注氣候模型當中的人口變量,特別我們會考慮人口規模和年齡結構對氣候的影響,此外還有城市化,溫室氣體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這些都是我們最近發表的一些論文所涉及的主要方面,所以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就可以去看看。在這個論文里面,我們所關注的是教育,為什么會關注教育呢?因為教育被認為是人類進步的催化劑,被認為是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教育可能會帶來更低的出生率,所以有人說教育是最好的避孕措施。但是另一方面教育會帶來快速的經濟發展,從而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帶來更高的消費和更高的溫室氣體排放。在我們的研究項目當中,我們去關注教育對氣候所帶來的凈影響。
我們的研究設計是這樣的,我們要去考察教育所帶來的影響力,教育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力,我們主要看的是兩種方面的影響,一種是人口增長,對教育的投資會改變死亡率和生育率,從而改變人口構成和人口規模,從而進一步改變溫室氣體排放。另一方面,對教育的投入會提高勞動生產力,并且同時會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這樣又會進一步導致經濟增長和生產結構的改變,從而也會影響到溫室氣體排放。
那么,首先我們就看一下教育對人口增長的影響吧。在這里我使用的是IIASA教育預測模型,這是最近大家所熟知的一個模型,它在世界上也有一些應用,在我們這個項目當中,我們使用印度來作為案例的。在我們的研究當中,我們發現了教育的不同類型,比如說沒有學校教育,初級教育等等四個教育,我們所做的這個是根據印度的普查數據來做的,可以看到教育年齡越高的話,教育年齡段的生育率就越低,也就是說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TFR會下降,如果你對教育投資的話,TFR總體也會下降。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有這樣一種人們所不期望的生育率,如果國家要對教育投資的話,同時也需要對計劃生育投資,需要去提供一些生殖健康方面的服務,這樣的話就能夠更加進一步地去改變生育率,改變我們的人口狀況。所以,可以看到對教育投資和對計劃生育投資,還有對生殖健康投資都是能夠改善人口情況的。所以,我們就考慮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情景:第一種就是全球趨勢教育,它是一種比較溫和的變化,另外一種就是快速的,那就是一種大規模的增加教育投入,這是兩種不同的場景。在一些國家的確是有這樣的比較激進對教育的投資,我們看看兩種不同的投資會對教育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如果對教育和計劃生育都沒有更多投資的話,那到2015年,印度人口會從10億增加到18億,但是如果對教育進行投資的話,印度的總人口總數就會減少1到2億,主要看具體怎么做教育方面的投資。計劃生育的投資并不像教育一樣有效。另一方面,我們要理解相關的,如果投在教育上,你還要想想帶來的排放是多少,我們叫PET模型來進行計算和研究。我們來看看人口的改變和經濟增長聯系和關聯度,對我們的影響會有多大。模型就不多講了,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家庭,然后是資本,這邊有兩個制造商,一個是產品的制造商,它是來提供一些消費品,還有包括它的服務,還有中間商品的制造商,他們可能是石油、天然氣、能源、電力等等,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完成了一個經濟的模型,雖然我們是關注印度,但是我們覺得這個模型應該是全球的模型,這個模型包括九個地區,我們的報告只是關注印度方面的影響,我們看到它整個的消費,對我們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人力資源按照不同的年齡來劃分,我們看到教育提升了,本身勞力收入也提高,而且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家庭消費的習慣。
我們是關注印度,但是我們也看看其它一些情況,受教育比較低的的多數會把錢花在食物上面,隨著權重不斷提高,在食物上面花費的比重慢慢下降,其它的花費就會上升。現在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模式很好地計算出勞動力,包括消費的一些情況,我們看看在教育方面不同的投資模式,按照之前的研究,這邊有兩種最主要的教育投入類型,而且我這邊有兩種產出,我們看看本身的人口轉變,教育是更加提升了一點,在2050年大概也能夠再增長1億人口。這邊除了GET,還有“快軌”的教育投入方式,我們所帶來的教育方面影響,不單單影響了整個人口的總量,而且影響了人口的構成,為什么會影響人口構成呢?舉個例子,在兩種教育的背景下,如果說你在這方面投入更多,大多數是在第二層教育或者高等教育上面,這是我們所有可能最容易得到的情形了。
如果說在“快軌”的教育投入之下,總碳排放應該會高于中等教育的水準,因為我們看到人均的排放就不一樣了,“快軌”會產生小規模的人口,這邊可能會造成一個負面的碳排放,可能是從人均排放上來的。我們說人均排放是因為人均GDP在“快軌”的教育情景之下所產生的,我們可以看到“快軌”所造成的單位勞動力上升,我們這邊小結一下,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一個轉變,就是說教育層次更高的人們,有可能通過GDP的上升和勞動力增長的上升,有很小的抵消作用。為什么呢?因為消費的模式,包括比較慢的人口增長,會起到比較小的抵消作用。因為所謂的技術創新都是由我們那些高學歷背景的人創造出來的,而且對于他們來講,這個并不說明我們在政治方面的主張,基本上就說到這兒,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