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四屆大連·中國經濟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2(第四屆)大連·中國經濟論壇”于2012年5月26日-27日在大連舉行。上圖為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
以下為演講實錄:
樊綱:非常高興再一次參加大連的中國經濟論壇。我們待會兒還有一個小組要討論改革問題,所以自己想一想還是集中講講經濟發展和當前的一些宏觀經濟問題,我個人是研究宏觀經濟、研究經濟發展的,我要不講這個問題恐怕也下不去臺,做點分析吧,從一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
我們只是參與一些政策的研究,但是我們并不是決策者,所以我們還是做一種觀察和分析。我個人的觀點,第一點中國經濟現在仍然是一種軟著陸,軟著陸仍然在進行中,仍然在進一步完成當中,這是我第一個觀點。之所以不是什么硬著陸,不會很深的下滑,不會像有人說的跌到6%、5%,根本的原因是我們前面沒有一個大的泡沫。是形成了泡沫的趨勢,是經濟趨于過熱。原因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后,我們采取了一個非常大的刺激政策。這個刺激政策事后看有點太大了,有點過度刺激了。而且不僅是那4萬億財政,更重要的是10萬億貸款,其中6萬億2009年的時候給了地方融資平臺,這相當于政府債務的增加。然后刺激買房、刺激買車、刺激買家電,家電下鄉等等一系列刺激政策,到了2010年12%的增長,通貨膨脹就開始起來。確實具有了一個過熱的趨勢,2010年發現這些問題開始轉向,政策開始調整,2010年4月份開始調整房地產,10年6月份開始調整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等等,經濟才開始掉頭,開始逐步逐步進入軟著陸的過程。所以,在前面泡沫趨勢的階段,大概1年到1年半的時間,還沒有形成大的泡沫,宏觀經濟也還沒有形成大的過熱,房地產市場由于及時的采取了政策調整,一些大城市的過熱的泡沫沒有波及到全國的二三四線城市去,從全國的角度,即使有點過熱,程度也不是特別的深。但是一些大城市確實要面臨深度調整。這是一個基本的判斷,我們這次前面沒有形成大的泡沫。比2005、2007年的泡沫還要小一點,過熱的程度要低一點。因此,這次通貨膨脹,我們最高的時候6.6%,2008年的時候最高的通貨膨脹是8.7%,那個時候的過熱程度比我們這次要大得多。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想即使現在經濟在下滑,經濟在逐步著陸、觸底,觸底的時候比較難受的時期,但是從大的前景來看,它既然是一個軟著陸,就是一個必要的調整,這次調整實現之后,為今后幾年的穩定增長,正常的增長打下一個好的基礎。這是第一句話,這句話如果再稍微多說一點,就是說政策進行調整之后,現在已經逐步觸底,調整之后能不能使經濟穩定下來,我相信能夠穩定下來。這次說句實在話,是一次比較典型的政策周期,熱起來也是政策拱起來的,往下滑也是政策壓下去的,現在還在房地產市場。
反過來講托住經濟的政策手段還是比較充分的,應該說還是能夠起效果的。我想現在誰都不愿意看到中國經濟下滑很深,各種因素,加上今年特殊的特點,誰都不愿意看到中國經濟出現一個深度下滑,產生很多問題吧。這一點我想從宏觀調控的管理角度來講,我覺得應該有這個信心,這是第一點。
第二個觀點,關于中國經濟我們現在預測大概今年是8%左右的增長,8%到8.2%,最近世界銀行開始調低了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低一點、高一點差別都不大,8%左右的水平。有的人就此說中國經濟進入低增長,8%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增長速度,8%不是低增長。比起當年的10%,12%,14%是低增長。但是10%、12%兩位數的增長對中國來講叫過熱增長,不是一個好的增長,不是一個正常增長。回顧過去二十年的統計數字,經濟增長速度超過9%一定開始通貨膨脹,超過10%一定是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或者房地產泡沫或者股市泡沫同時發生。過低了,7%以下也不好,7%以下會出現通貨緊縮,所以8%左右,至少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的一個比較合理的增長,一種正常的增長。所以從12%的過熱增長降到軟著陸到8%的正常增長,對中國是好消息,而不是壞消息。現在包括媒體和學者,中國告別了兩位數高增長時代,進入了低增長時代,動不動就低增長時代,我覺得這個沒有道理。缺乏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常識,缺乏對過熱增長和正常增長,我們經濟學上叫潛在增長差別的認識。
中國經濟最理想的狀態是在8%左右,既沒有通貨膨脹,也沒有通貨緊縮,持續四五年的時間我們經濟又可以上一個臺階,因為穩定的時候中小企業發展比較容易,因為預期比較穩定,不是大波大動。而且經濟穩定增長的時候,不需要政府的政策一天到晚調來調去,反倒是市場的空間比較大,企業的空間比較大,自由度比較大。現在一天到晚看著政府的政策怎么調,都是跟我們來回打擺子有關系。而且8%的增長不是低增長,是高增長,印度前兩年說到9%,現在也不提了,各國都在尋找自己正常的增長,比較高的增長,8%仍然是世界最高的增長。對中國的企業來講,一大批的空間,而且現在的8%,從絕對值量來說是非常大的一個量,這是第二句話,軟著陸的過程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第三句話,軟著陸也是著陸,軟著陸也會有痛苦。增長速度從12%降到8%,按照年化的GDP來講,那就是1萬多億增加值,1萬多億增加值是什么概念?涉及多少企業?多少產業?因此畢竟也是調整,對有些產業來講,不是所有產業,集中在某些產業來講也是比較痛苦的調整,比如某些產業因為前兩年投資量比較大,這個過程生產能力就建立起來了,消化這些過剩生產能力是痛苦的事情。有些產業像房地產正在經歷這些調整,是支柱產業,非常大,但是過去過熱的時候一個小公司圈了塊地蓋兩個樓也掙錢,結果一大批這樣的東西在發展。緊縮來了自然有個要破產倒閉,自然要兼并重組,行業自然要發生洗牌的現象,當然也會有痛苦。價格漲得太高的地方,沒有什么泡沫的地方,剛才說了,大泡沫沒有波及到全國的二三四線城市去,但是集中的那幾個地方,大概有些得面臨20%—30%的價格調整。整個宏觀經濟由于這個調整,投資增長速度就放慢,整個市場需求、規模增長速度在放緩,這些現象正在發生。
在一定意義上,現在大概是最痛苦的時候,這輪調整最痛苦的時候,可能現在是最低的時候。這幾個月著陸到一個位置,可能比較低的一個位置,可能就是這幾個月的現象。有些市場也許到年底,明年初基本調整到最低的位置上,這時候一部分企業會面臨痛苦。這個我們要有思想準備,但是同時也不要把這種痛苦變成長期化的過程,調整總是分階段的。它不會永遠是這種現象,隨著政策效果的顯現,隨著經濟上的深層次的因素開始發揮作用。相信今年下半年會逐步逐步有所恢復。
現在有些人在目前的低谷上夸大其詞,我覺得是沒有看到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還是在的,所謂那些硬著陸的說法都是沒有道理的,我這里不去一一講這個了。有的人說中國因為債務危機、地方融資平臺,所以中國經濟要硬著陸了,我們最近剛做了研究,由于政策及時調整,把地方融資平臺的事基本停了下來,增長速度大幅度下降,而經濟的增長速度還保持一定的水平。占GDP的比重,2011年比2010年有了三個點的下降,所以這個趨勢還是可以控制的。而不像有的人說的一種爆炸性的,如果2010年、2011年持續增長下去,每年增加6萬億,那可能是爆炸性的,因為停下來了,所以問題會在過程當中化解。我個人認為現在是比較痛苦,我們必須經歷這個調整,但是調整之后經濟會穩定下來。
第四點,宏觀調控政策,從我們學者的觀察來講,應該是怎么樣進行調整?現在政策正在調整,我個人認為目前的情況下,貨幣政策起作用的余地不是很大,因為我們畢竟還有3%點幾的通貨膨脹,我們的流動性總體來講還是比較大的,現在真正需要進行調整的是財政政策,如果適當的能夠加大對一些重點公共投資項目的支撐,用公共項目投資的需求來支撐中國投資需求的一個穩定增長,中國經濟總體來講增長速度就是有保證的。
從目前來看,政策調整應該說有了一個滯后期,因此現在開始實現政策調整大概見效要到3季度、4季度的時候了,如果發生在一季度,現在已經可以開始見效了,而現在開始進行的調整,大概要到三季度、四季度才要見到效果。這個大家應該有個思想準備,就是今年的經濟著陸肯定是軟著陸了,但是著陸什么時候開始適當的恢復到一個比較均衡的增長,大概得到年底,四季度以后才能夠實現。這個也就使得今年的增長速度會比過去想象的要低一點,原來想象8.3%、8.5%,今年可能就要低一點,8.0%,8.2%左右的增長。
第五點,關于外部經濟對我們的影響究竟有多大。這個事不確定性也是很大的,我相信這兩天大家對這個問題也有些探討,最近希臘是不是退出歐元區的問題也議論紛紛,風險在加大,我說現在可能性至少到了40%,這個我不想多說,我想說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我覺得這個問題不要盲目的夸大西方的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導致的下滑,不要夸大對中國的影響。現在有些是喊狼來了,很多媒體、同行的經濟學家,市場的一些人士把外部市場的風險說得很大,我覺得這個值得考慮。
三個預期,三點值得注意:
第一點,歐美經濟現在是不景氣,可能面臨長期的低迷,但是不至于出現全面的衰退,不會出現2009年那種衰退的情況。什么叫衰退?衰退就是負增長,美國今年仍然會有2%的增長。歐洲第一季度這么多問題,這么不好,仍舊是零增長,仍然沒有出現負增長。即使第二季度是0.1、0.2的負增長,仍然只是零增長,不是深度的負增長。意大利、西班牙、歐洲五國的國家問題比較大,但是歐元區17國其他的國家都是不錯的,盡管大家都在實行財政緊縮,應該說還是不錯的。現在法國新總統所強調的要重視經濟增長和財政緊縮并行的政策正在獲得大家的響應,如果這個成為普遍共識的話,從現在開始到下半年,歐洲經濟盡管問題重重,盡管希臘退出,但是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會逐步到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是要做好西方國家、發達國家,日本現在預期是2.2%的增長,在過去20年也是比較高的增長,算在一塊,西方經濟情況是不好,增長速度是很緩慢,我們會預計一個長期低迷,就是增長速度長期低于剛才我們說的正常增長的情況。但是,它的市場也不是就會出現大的衰退。即使歐元大幅度貶值,對我們中國出口產品,我們中國出口產品因此變得更貴,減少他們進口的話,他們的經濟增長之后又會反過來增加對我們產品的需求,也并不完全是壞消息。要在不好的消息當中,看到基本穩定的一些層面,仍然不能放心,而且應該相信這個市場是有潛力可挖的情況。我覺得不必夸大發達國家的衰退。
第二點,西方國家現在是經濟在低迷,但是世界經濟可不僅僅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了,這和1929年危機簫條的情況大不一樣了,現在世界上50%的世界GDP來自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80%的GDP的增長來自于新興市場國家。只要這部分經濟體還在穩定增長,實現基本正常的增長,中國8%,印度6%,印度尼西亞5%,巴西5%,如果基本還是穩定正常增長的話,世界經濟也差不到哪去。現在基本估計是新興經濟體能夠有5%點幾的增長,世界經濟就會有3%點幾的增長。這是第二個假定。
第三個假定,中國產品的競爭力還在不斷提高。原來一些傳統的出口產品還在出口,新的重化工業和機械行業的出口在增加。同時,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我們中國產品的特點也許更能發揮一些優勢,就是我們所謂的物美價廉的產品,當危機衰退發生的時候,收入下降的預期產生的時候,人們首先削減的是高端產品、奢侈品,而他必須去買必需品,同時會更加關注價格的差異。這個時候正是我們這些產品競爭力得以發揮的時候。
所以從這三點,如果這三點假設是成立的話,第一歐美不是全面的衰退,第二發達經濟體能有正常增長,第三中國的競爭力還能夠不斷提高的話,我們的外部市場也不會太差,這是我們預計今年8%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我們的外貿順差今年是下降,比較去年有所提高這件事還不是確定的事情,因為我們的進口在下滑,出口增長速度在放緩,最后的凈出口,外貿順差究竟是提高了還是會下降,現在還不是完全確定的事情,對增長的貢獻可能還是正的,而不是因為外部條件不好了,進出口這一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就是負的,還不能夠得出這個結論。
最后一點,我個人一直是相對比較樂觀的,我相信中國還有相當長時期的一個高增長,不是過熱增長,不是兩位數增長,但是仍然是8%、7%這樣的高增長。中國增長的動力遠遠沒有用完,中國勞動力轉移還遠遠沒有用完呢,別看有的地方出現勞動力短缺和工資上漲的情況,我們還有30%—35%的勞動力是以農業為主的勞動力,這一點還沒有走完工業化的第一步,我們一會兒再討論。城市化剛走一半,工業化剛完成70%,發達國家的農業勞動力最后剩了多少?韓國剩了5%左右,日本4%,美國1.7%,英國2%,當然了那些國家有的是后工業化時代,但是韓國都只剩5%的農民了,這個時候收入差距才會逐步縮小,我們這些東西遠遠沒有結束。
這里面話說起來就多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觀點,人口紅利用完了,人口紅利的概念都沒用對。中國的問題不是新增勞動力用得完用不完的問題,是原來的勞動力能不能轉移的問題,能不能從低收入的勞動轉移到相對收入高一點的問題。所以,從方方面面講,加上我們下一階段,過去三十年沒有什么創新,我們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搞教育,發展科研,現在有了創業板,有了PE、有了VC,有了這些創新機制,盡管還不完善,盡管還有政府的干預,但是總的來講今后比過去創新的因素會起更大的作用,我們很多企業過去二三十年在消化吸收別人的技術和管理,現在逐步逐步走到前沿,沒有走到前沿只是學習的時候當然沒有什么創新,現在走到前沿了,開始要有創新了,下個階段這個因素會起更大的作用。所以,綜合的客觀的分析,我不認為中國現在已經要進入低增長的時期了。短期的波動,一時半時的調整不要把它夸大成一個長期的趨勢,短期波動也是幾個月的時間,幾個月的時間大家很難受,就覺得一切都不行了,沒有前途了,當年就被凱恩斯說這是企業家的動物精神,一悲觀就悲觀得不得了,不投資了,樂觀的時候就樂觀的不得了,以為市場永遠的高漲下去,這都叫動物精神,都是叫非理性的分析。
我們確實要看到困難,看到風險,看到問題,我們努力去改,去推動這方面的改革,包括我們學者和企業家們推動這些改革,反過來也要看到中國增長的潛力還有待大力的挖掘。我們很多企業還能夠在今后未來的長期增長當中取得更大的發展。
我就講這些,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