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復旦(微博)大學主辦、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贊助的“上海論壇”2012年5月26日-28日在上海召開。主題為:經濟全球化與亞洲的選擇——未來十年的戰略。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本次會議。圖為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胡永泰演講。
胡永泰:各位下午好。
我非常高興能夠有機會來到這邊,跟大家做這樣一個演講。我們可以想到很多原因,為什么很多人要支持建立亞洲國家的協調一致的貨幣體系。
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我們有一種強烈的欲望,我們希望能跟投機的攻擊來做斗爭,這樣的話地區央行都能有一個協調一致的行動,如果我們的匯率能夠獲得協同一致的話,我們的這種斗爭就更有效。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西歐,也就是未來所發展的一個方向,亞洲突然已經實施了不同的政策,以便協調經濟的發展。比如說清邁倡議我們要聚集東亞國家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已經在過去數年不斷地在增長,比如2009年1200億美元,現在已經翻番了,到2400億美元。
另外一點也是由亞洲發展銀行所通過的,就是使用ACU,因為他們感覺這是第一步來實現一個共同的貨幣,那就是要建立模仿歐元區,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即使制定政策者還是非常忙,他們做了另外一個工作。所以這個問題就是他們應該注入多少的努力來推動地區貨幣的一體化,因為有很多的朋友對經濟一體化是比較感興趣,也樂于作出他們的貢獻,我想說,首先讓我們看最成功的兩個經濟一體化的案例,因為經濟一體化方面都是已經達成了即將宣布了,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就即將宣布回家了,無疾而終。那我們看看經濟的一體化在宣布之后,能不能真正地向前邁進呢。
比如說我們的歐盟還有北美自由貿易區,所以讓我們看看這兩個案例有什么具體的區別,他們都同是自然貿易,二者都同意資本自動的運動,美國突然也同意了勞工移向美國。我們看看它有沒有共同的貨幣,而且我們看看政治的聯盟還沒有這樣一個政治的欲望。所以我們有兩個經濟一體化的案例,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但是他們有一些不同之處。所以這個問題現在就是,是不是我們東亞區是實現EU這個模式還是NAFTA這個模式呢,已經有人做了一個著名的研究,那就是貨幣的這樣一種聯合,就需要商界成員國的緊密的合作,如果他們經濟越來越緊密,那就可以形成這樣一個聯盟,F在我想提議另一個考慮,這樣一個考慮就是有一個政治的經濟的背景,那會帶來什么后果呢?如果說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貨幣單位的話,如果我們看NAFTA,正如這個幻燈片所展示的,美國在過去是非常主導的,在現在、未來也是非常主導的;旧蟻碚f,美國是非常有權威性的,其它的相對來說比較小,比較弱。那我們看看,不管在美國發生什么,都會對其它的NAFTA成員國有影響,而不過在墨西哥發生的對美國的影響卻非常小,所以這樣一種不平衡的溢出效應,所以在這個情況當中,美國就說既然你對我沒什么影響,為什么我要實施這樣一個貨幣政策來避免你的動蕩呢。這就是美國的一種態度,美國又是如何進行回應的。比如說巴拿馬想自己有自己的貨幣計價,他們實行了美國的這么一種貨幣。你們可以把美元當做這樣一個貨幣,但是不要期待美國要做出回應,比如說在經濟危機來的時候,格林斯潘差不多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非常歡迎你們使用美元,但是不要顧及我們,要考慮到你們具體的情況。這就是根據國家的規模大小會有一些不同。墨西哥、巴西對美國的經濟影響比較小。
我們再看看歐盟的模式,我們看最大的經濟體是什么呢?他們其實成員國之間還是比較相似的,就意味著他們互相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因為他們有這樣比較強的溢出的效應,所以最佳的解決方案就是一個合作的平衡。而不是一種不合作的機制,當然我們也可以編寫出首先的原因,就是法國人、德國人就說我們停止戰爭的方法,就是要以貨幣付給相同的人。我們如何來描述呢。
日本曾經是個巨人,但是現在中國跟日本已經達成平衡,就像歐盟的情況有點類似,但是這樣的一個狀況會很快改變,大概再過五十年中國經濟體會比日本大十倍。所以即使我們現在是一個臺球桌上有臺球的情況,但是未來也會變成籃球加乒乓球的情況,但是對于中國來說,為什么要考慮其它國家的貨幣政策呢?一個單個貨幣生存的情況更有可能發生。講到貨幣聯盟可能是業務移動性不好會出現貨幣聯盟,另外還有勞動力要能自由移動,也就是說在一個地方出現了經濟衰退的話,他們就可以去經濟繁榮的地區避。那在歐洲,如果勞動力的移動沒有任何的障礙,那就符合了蒙代爾所說的貨幣聯盟的前提,但是有一點很確定,非常不可能我們會看到類似的協議在亞太地區形成,來允許勞動力的自動移動。所以形成貨幣聯盟的第二個條件也不存在。
我的觀點是在亞洲形成一個像歐盟這樣的結果是不太可能的,很多的經濟學家都反對,因為未來的經濟部署在中國的話,會更像NAFTA北美的自由貿易協定區,因此中國沒有必要去考慮其它國家對它的影響,因此中國也沒有這個動機來抵消這個鄰居產生的經濟的動蕩。大家看一下,同時也不需要一個區域性的貨幣來促進貿易,因為中國跟日本更需要世界市場,這樣更能夠達成繁榮。因此也不需要建立一個特殊的周邊市場來支持它的經濟增長。
第二支反對力量就是政治學家,他們也不愿意看到像歐盟這樣一個體系,大家看中國的對外經濟政策的話,我覺得中國到現在為止都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向內看的國家。在2006年中國調整了經濟目標,我們相信的是經濟建設,但是中國的目標改變了,我們最重要的目標將會是建立一個和諧社會,反映了中國領導層的觀點變化,在中國的和諧社會如果不達成內部的和諧社會的話,中國并不會去忽視一個和諧世界的目標。中國是一個快速新興的國家,它也會受到其它國家的影響,但是并不會對中國的經濟正面成長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舉一個例子,哥本哈根論壇談判失敗之后,你會發現中國的領導者是當時唯一一個在會場缺席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作為世界領袖的理念,其實他們是缺少世界領袖的這種思路的。中國的鄰居也不是很喜歡中國主導一個像歐盟這樣的體系,如果在歐盟有個非常強的國家的話,那就是德國。德國為整個EU來設定很多的政策,我的問題是其它的東南亞國家的國王,愿意中國來為他們設定這樣的經濟政策嗎?我覺得不太可能。因此東盟+3,就是10個東盟國家加上中韓日,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可能會變成東盟+6,為什么呢?在東盟+3的話是沒有一個主導國家的,但是如果是東盟+6的話,會加進澳大利亞、新西蘭跟印度。那中國大家會看到,過去對中國主導非常地擔心,在未來的話,這個擔心就會減少。
我們來聽一下一個外國的例子。從結構收入來講,三個國家是非常相似的,如果把三個國家做一個整合的話,結果是什么?結果是有兩個一樣的國家進行整合的話,不需要對經濟做一個重新的重組,成本非常低。如果他們的經濟結構是一樣,你把兩個國家做個整合的話,你的整個都是一樣的。如果兩個國家的經濟結構非常不一樣,你把他們兩個放在一起的話,就會發現勞動力密集的國家變得更為勞動力密集,而資本密集型的國家,它會變得更資本密集型。那這兩個資源也會有非常大更為極端化,當然最后的產出可能會比較大,但是交易的成本會大幅增加。因此大家看看中日韓三個國家,他們的人均GDP差別很大,如果要三個經濟體系進行整合的話,他們的交易成本會非常高。你可以看法國、德國跟英國的話,他們非常相似,從經濟發展的標準來講也非常地相似,如果他們形成一個共同體的話,它的調整的努力只需要非常小,所以不會有很多痛苦。當然也不會有很大的收益。
在亞洲就不是同樣的情況了,什么樣的經濟整合才是現實的呢?我相信貿易的整合是現實的,在亞當·斯密時代他講的財富論,他說財富是來自于勞動分工的,我覺得整合就此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點如果大家來想一下,歐洲歐元區剛剛出現問題的時候,他們覺得我們有足夠的錢,我們可以我們自己的歐洲的經濟金融結構的資源來解決問題,這是他們自己想的解決方案。他們并不要求其它國家的增加,比如說俄國的增加。亞洲人也是一樣,像非洲這樣的國家,它有自己的貨幣,然后它才能夠達成IMF,所以基本上同意我們需要更多的貨幣整合。但是需要建立一個亞洲貨幣基金,那我們可以來調整一些,共同來抵御對于一些亞洲貨幣的投機性的沖擊。
我希望大家就我剛才所講的內容做出一些反饋。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