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科博會2012中關村創新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中關村創新論壇-中國科技創新發展國際論壇”于2012年5月23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北京恒業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燕生。
以下為演講實錄:
劉燕生:尊敬的各級領導、尊敬的來賓,大家好!我的報告是“建筑能效運營管理”,一種創新的節能模式。
在我國,十座建筑中有8-9座耗能高于發達國家水平了,這是不爭的事實,極大地拖了我國節能減排的后腿,抑制了發展潛力的釋放。但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這種情況我們已經知道好多年了,我們的教授、專家積累了大量的統計數據,更有諸多論文書籍詳細介紹了建筑物的耗能狀況,人們還拿出了一系列的設備改造方案,但悲哀的是,我們的建筑仍然在普遍耗能。成熟的技改方案為什么遲遲不能落地?特別是我國已經推出了成熟的方案,并且還有相關政策的支持,行業人知道結癥所在,節能卻不能增效,這制約了很多節能改造方案的實施,光靠政策擠奶終究是不能讓行業可持續發展。相反的例子是,我國大型工業項目的節能改造因其經濟效益大于節能投資,但規模更大的建筑節能市場還未走出困境,因為技改項目的多樣及零散性,使得節能與收益之差并不明顯,加上既有管理體制的制約,建筑節能行業舉步艱辛,現在我們正在努力尋找突破口。經過專家多年的一線工作經驗總結,我們已經認識到通過對機電設備的管理也能達到節能目的,設備改造加上運營管理,其節能收益就會明顯高于投資了。建筑能效運營能力創新的概念,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今天我們提出的建筑能效運營,并不是傳統的工程部運營管理模式,在我國,大部分工程部都在圍繞運維而工作,實際上更多的是維護大于運營。但是,我們這種新的機電設備運營方案為了達到節能的目的,一定要求將現有的運營模式向節能運營模式發展,節能運營包含多項技術的管理屬性,很多節能方案都是根據負荷變化、氣候變化、本地季節工況調整運營的,這個運營已經是動態運營了。法國專家提倡,會呼吸的房子,就是動態運營建筑物的很好實例。更高的要求是由掌握先進技術能力的專家團隊來運營,這要求現有的管理部門必須改革,既要改革管理體制,也要提高管理人員的技術素質。總之,如果不加以改革革新,現有體制就將無法適應建筑能效運營的需求。
今天,我們成立了建筑能效運營管理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的宗旨就是推動這個改革創新。建筑能效運營管理創新包括什么內容呢?
第一,技術創新。基于多能互補的建筑物節能及綜合控制技術,是一項跨學科、多種技術結合,綜合利用水、氣、電、加上氣候能源的全新技術體系。這是建筑物自身帶來的技術創新,在建筑物中,有某一項單項技術進行改造,就可以節省5%以上的耗能。但是單一的設備改造,只能完成節能任務的一部分,無法達到目標。這需要我們進行多項技術綜合改造,才能完成一定的節能量。在這種情況下,多能互補技術進一步找到了有效利用能源的出路,例如,利用夜間掃風技術完成對白天室內空氣的預制冷等等。我們的專家已經做出多種能源互補方案。
第二,管理創新。我國大部分建筑物是通過物業工程部對大廈機電設備進行運維管理的,這種管理模式是維護大于運營,基本上沒有賦予節能運營的任務,即使有所要求,技術和管理水平也無法達標。我們相信,以節能為重點的運營管理模式將是建筑物運營節能的突破口,以專家團隊接手的技術運營更是建筑節能的關鍵。
第三,營銷模式創新。通過托管,交給專業技術隊伍運營是建筑能效運營的保障。目前,我國已經接受了保安、保潔托管模式,接下來機電設備運營托管也勢在必行。
建筑能效運營能夠解決什么問題呢?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建筑節能不僅靠設備改造,還要靠運營,這一點國內很多專家已經達成了一致意見。其次,我們將通過合同管理這種商業模式解決設備改造問題。最后,我們還要靠科學高效的運營,基于多能互補的建筑物節能及綜合控制技術,是一項綜合學科技術,該技術并不完全靠設備改造就可以解決節能的全部任務,它需要專業人員、專業隊伍根據建筑物實際狀況進行動態運營,特別是做好氣候運營。這在傳統的工程部管理條件下,是很難做到的,其人員素質也難以與專業的、創新的節能運營方案相匹配。由專家組成的運營團隊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專家運營團隊的管理成本可以通過同時運營多個樓宇來解決。
綜上所述,建筑能效運營管理,解決了技術運營的落地問題,真正讓運營創造出節能的經濟效益,這樣的一種投入、產出的良性循環,將讓建筑節能走向春天。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也許拆除了投資與增效的利益歸屬枷鎖,建筑物能效運營則是尚待打開的枷鎖,京華物業管理公司已物業公司的角度進入了行業。今天更多的單位已經認識到建筑能效運營的重要性,我們走到一起來了,20幾家由大學、設計院、研究機構及相關產業公司組成的戰略產業聯盟今天上午我們成立了。我們知道創新模式的成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我們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社會,特別是業主的認同,我們啟航了。我們做好了準備,建筑節能市場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推動下,一定會蓬勃興旺,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最終造福業主和社會。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