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中歐商業評論》資深編輯張春燕根據采訪整理而成
從20歲大學畢業到現在,我的職業生涯快30年了,一邊做事一邊思考人生——最簡單的表述就是尋求生命的意義。每個人都會思考人生的意義,但是很少得到答案,甚至會越想越迷茫。我基本上想清楚了這個問題。對我來說,人活著就是為了追求生命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最大化,重要的是要找到這種追求的合適方式和載體。
被上帝揀選
內心深處總有一種聲音:你是與眾不同的,是來承擔責任的,是負有使命的。我現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支撐小時候那種強烈自我意識的覺醒。
1983年我大學畢業后回到了老家的《滄州日報》。很難說這就是人生最理想的工作崗位,人走向社會后會經歷各種不同的人生際遇,關鍵在于怎么用好這些際遇。我的方式是不管碰到了什么都會認真對待它,你認真對待它,它就會給你價值。我還能記得剛工作時候的美好感覺,幾乎能聽到自己進步過程中飛翔的速度,就像麥子拔節的感覺。
我曾問過柳傳志那一代的成功企業家。在那個年代,能真實地活著就已不易,有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已經很奢侈了,所以會非常認真。但做著做著,上的臺階越高,看得越遠,想法也越來越大,責任感也越來越強。他們這代人基本是這么一個過程。而我們這代人,從小就想著人生意義這樣的東西,這可能是受時代、家庭環境的影響,當然也與性格有關。我在家里是老小,衣食無憂,所有跟自身利益相關的事都不用我考慮,在別人看來,我就是愛“想入非非”。
我從小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想做最好的,想要追求最好的,而且沒有什么東西能動搖我的想法,這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東西。記得大約是10歲左右的時候,有一天我從家走著去上學,一邊走一邊想:我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跟別人換,包括我的外表,但是我的內心世界跟誰都不換。后來與信基督教的朋友聊天,他說這就是某種“被上帝揀選”的感覺,你內心深處會有那么一個聲音:你是與眾不同的,你是來承擔責任的,你是負有使命的。
我是真的想
如果有人擋著你,不讓你過去,擋你一輩子,你就老死在這兒,這只能說明你不是認真的。如果是認真的就必須對自己想的東西負責任,就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去實現,不然就不如不想。
我63年出生,小時候恰好遇上一個打倒一切、砸爛一切、蔑視一切的時代。而那個時代留給我的正資產,就是什么都敢想。很多人一開始可能也是什么都敢想,但也就是想想而已,但我是認真的,因為如果你不認真就變成一種自欺欺人了,沒人要求你非要這樣想,既然你真的這樣想,就必須對自己想要的東西負責任,付出艱苦的努力去實現,不然就不如不想。
一開始做記者,我覺得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因為你可以天天和那些杰出人士打交道。研究生畢業后到《經濟日報》評論部,一呆就是六七年,那更是一個高手云集的地方。我也不閑著,不停地有各種想法,還特別認真地寫過一個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方案,當時經濟日報的總編輯范敬宜還高度重視,做了一個很長的批示;后來想辦一張專門為民營企業服務的報紙,但這些都沒有落地,就是不停地想,不停地折騰。
在那個時候,《中國企業家》雜志在經濟日報社是一個特別令人頭疼的地方,就那么一點人打成一鍋粥,經營上難以為繼。夠資格的人都不愿去,我就有了一個機會。我過去負責的時候33歲,可以說是無知之勇。但無知之所以還能夠“勇”,是因為自己對媒體市場化的基本趨勢和邏輯看得比較清楚,有把握事物本質的一種自信。我最基本的判斷是:好的思想和信息產品應該是非常值錢的,當時之所以不值錢,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進入市場,沒有找到與市場良性互動的最佳方式。
我習慣于只做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事情,因為生命有限;你認為有價值,就能不怕困難,進步也會非常快。我到《中國企業家》,當時很多人說我跳進了一個“火坑”,但我沒覺得有那么可怕,反而覺得那是一個“煉丹爐”。《中國企業家》是我獨掌的第一個平臺,那個時候甚至我還不知道《財富》和《福布斯》到底是怎么回事。別人對我說,應該有一個中國的《財富》。我說為什么《中國企業家》不是?誰比我們更應該是?有誰擋著我們嗎?中國有那么大的需求等在那里,如果做不到除了自己無能之外,還有別的理由嗎?沒有理由!那就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嘛!
那時《中外管理》楊沛霆老先生的官產學結合的培訓做得特別好,我覺得《中國企業家》也應該做這種培訓和論壇,我就混入他的會場去偷藝。實際上如果你真有想法,你對你的想法是認真的,就會發現其實沒什么難的。
在體制內做創業的事情其實障礙多了,但障礙不就是等著你去挑戰、去超越的嗎?上面一直說要出精品,但整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正好妨礙你朝那個方向發展,那你要不要朝那兒走?既然選擇了這樣一條路,只能想辦法去面對,去突破。如果有人擋著你,不讓你過去,你就一輩子老死在這兒,這只能說明你不是認真的。如果一切條件都具備,一切都準備好了,還需要你嗎?
在體制內創業付出很多,回報不成比例,經常有人為我抱屈,覺得不值得,但這就要看你要什么了。我追求夢想,實現夢想本身就是回報,所以我有很強的幸福感。在《中國企業家》雜志,如果我能夠在做事的界面上無限地延伸放大,利益回報我不在乎。即便我創造一萬元的價值,自己只能得到一元,我也能實現財務自由。你創造的價值你能得到多少,這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你到底有能力、有機會創造多大的價值。
制度創新可以給人很大的空間,但現在的制度創新很難往前走太快太遠。這是個人選擇的問題。選擇了在體制內,就要認同。你千辛萬苦,創造的價值跟你無關,你認不認?認就干。不認,也沒有人一定讓你在那兒干。所以我從來不抱怨。
《中國企業家》的事業做到今天不容易,這里面有上上下下、來來去去的很多人的心血。原本想等改制完了之后再把重心轉移,有一個良好的制度安排,能保證《中國企業家》按照一個正確的邏輯不斷延伸,但后來發現這么做的時間成本太高了。
我覺得不能再等。關于“正和島”的想法,我從1999年就開始醞釀,各種條件不斷成熟。如今,整個社會包括我要服務的人群對于互聯網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所以我必須行動了。當然,我今天說“正和島”的理念,很多人還是聽不懂,能聽懂的也覺得這個事太難,但我覺得沒什么,沒有大的意外就一定會成功,我看到的是一種邏輯的必然。
有些人說我瘋了。《中國企業家》已經做到這個程度了,還在不斷進步,改制雖然慢,但也看得到,我卻凈身出門。但這個事我已看得太清楚了,還有理由再浪費時間嗎?
打造一個安全可信賴的社交圈
在正和島的平臺上,對原則本身的捍衛,就是對利益的最大捍衛,沒有任何必要做妥協。
正和島的使命就是“通過互聯網建立并經營標準,推動這個世界成為互利共贏的世界”。前半句是商業模式,后半句是價值觀。這話聽起來大得像個笑話,我準備用十年的時間把這個“笑話”變成現實。
馬云(微博)說得很清楚:了不起的企業一定是通過為社會解決問題而創造商業價值。在追求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又能找到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市場就愿意為你買單,這樣,你就在承擔責任的同時實現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如果解決社會問題與商業模式不能統一,那就做NGO;能統一,就是馬云的另外一句話: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
正和島這個平臺,就是要把古人“千金買宅,萬金買鄰”的理念落到實處,讓那些愿意通過走正道追求成功的力量匯聚起來,不斷延伸和放大,讓更多的人這樣想,這樣追求。現在大家普遍感覺誰不要臉,誰就更能成功;誰不問是非,誰就更能掙到錢。但實際上,真正了不起的長遠的成功者,尤其是能夠把成功和幸福統一起來的人,都是把是非放在前面的人。誰都不傻,通過傷害別人獲得自己的利益,時間長了,你一邊傷害別人,別人還給你送錢?這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
正和島要吸引和凝聚的,都是通過走正道取得成功的人,以及認真希望這樣做的人。所以第一個階段,大概五年左右,正和島主要為以企業家為主的決策人群服務,主要客戶群是各類企業總經理以上的負責人;平臺將采用實名制、會員制、收費制、邀請制的方式,不相信這種價值觀的人,可以遠離,即便進來也會被剔除出去。正和島的數據庫會非常精準,最簡單的描述就是“安全可信賴的決策者社交平臺”——在這里大家會覺得很安全,很舒服,可以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價值,不斷提升他的判斷力、決策力和領導力。因為中國最有判斷力和最有行動力的人都在這里,這個平臺推送給他們的東西也是源于大家;另外大家可以隨時隨地的交流,普通的問題大家相互之間就解決了,特別的問題找最合適的人來回答。所以,正和島商業模式的第一個基礎是會員費。這個模式的前提是巨大的信任,這種信任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門檻。
當正和島的人群在這個平臺上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有第二種收入模式——廣告,我們會嚴格篩選廣告客戶。第三層商業模式是高端的團購和高端的個性化定制。在這個平臺上,一旦把信任成本最高的人群的信任積聚起來,商業的拓展空間將是無限的。
在正和島,對價值原則本身的捍衛,就是對商業利益的最大捍衛,沒有任何必要做妥協。何況我們起點比較高,更沒有理由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去犧牲原則。剛做《中國企業家》的時候,一個好朋友提醒我說:東華,你現在吃的是市場飯了,就不要那么理想主義。他說了兩句非常經典的話:當真理和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立即把真理扔掉;當貞操和生存發生沖突的時候,立即把貞操扔掉。我覺得他說得非常有道理。然后我問他:有多少人是因為真的活不下去了才放棄貞操的?我看沒幾個。大部分人是因為禁不住一點點壓力和誘惑就放棄真理,放棄貞操,然后還說自己是被迫的。這個年代不愁吃、不愁穿,沒有生存之憂,有的僅僅是一點誘惑和壓力,如果你并不知道什么對自己是最重要的,你就能為自己的放棄找到一萬條理由。
正和島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是非常清晰的,朋友們也認為我做這個事是最合適的。其實,每個人心里都對生活有一個美好的想象,都有一座自己希望的正和島,就像一個理想國一樣,只是一直沒能在現實世界找到。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來臨,今天出現這樣一個平臺的條件終于初步具備了。我們的思路是先把各種健康的力量從高端聚集起來,然后逐漸向中低端延伸;先在網上聚集起來,然后逐漸向現實生活延伸。
宗教是橋,自我修煉也是橋
靜修、內修是一種修煉,可以修煉到什么都不怕,坐在那里架起一座從此岸到彼岸的橋梁;如果一邊行動一邊修煉,內修外練結合,也能架起這樣一座橋梁,那不是更好嗎?
生命中有無數個死亡的門檻,每個門檻前都有累累尸骨。問題是,你想死在哪里?最高的生命境界就是肉身也許會死在一個地方,但他的精神可以無限穿越。
對使命感有了更深理解的時候你就不怕死了,因為你把握了生命的基本邏輯。這個世界是無限的,一個人不管你走到哪兒,走多遠,把使命完成了,也只是個分號,甚至連分號也算不上。有一次我在飛機上,對使命和生死一下子釋然了,腦海里突然蹦出來的一句話讓自己啞然失笑,這句話就是:我樂于隨時接受上帝對我的工作調動。也許你覺得自己正在做的事很了不起,社會也很需要,但上帝可能有更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做,那么你把現在做的事情交給別人就行了,上帝也許讓你用另外一個形態承擔另外一種更重要的責任。所以我每一天都會覺得很快樂,因為我在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情,每一天都在接近自己定義的生命的最高目標、終極意義,也許永遠也到達不了,因為完美的境界只存在于邏輯中,但是沒關系,因為過程本身就是幸福的。我修煉到今天,對生命已經比較達觀。
我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但我不可能成為哪一個宗教的信徒。因為我認為強大的信仰完全可以源于自己的內心。宗教解決的最基本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面對死亡:所有宗教都告訴人們你不會死,只會到另外一個地方。宗教其實是要架起一座橋,對我來說,這不是通向彼岸的唯一途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人生修煉來完成。另外,宗教這座“橋”如今已經被弄得很復雜了,進去有可能迷路。而我是屬于比較較真的人,更愿意相信能夠被證明的東西。
我喜歡相信簡單而美好的東西,相信了,就幸福了;做到了,就成功了。而相信的過程中受的騙,做到的過程中吃的苦,就是人生修煉的必要課程,就是人生之所以如此豐富、精彩、厚重的原因。
劉東華(微博),1983年畢業于河北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90年畢業于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獲法學碩士學位。1996年下半年任《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總編輯,后任社長,把《中國企業家》打造為中國一流的商業媒體,并創辦中國企業家俱樂部。2010年12月辭去《中國企業家》雜志社長職務,2011年創辦“安全可信賴的決策者社交平臺”正和島。
關于正和島
正和島(www.zhisland.com)是中國最大的企業家社交平臺,由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創始人、中國企業家雜志社原社長劉東華2011年辭職后創建,柳傳志、張瑞敏、魯冠球、王石、馬蔚華、馬云、王健林、郭廣昌、李書福等商界領袖都是正和島的共同發起者與積極共建者。
正和島匯集中國最具實力、影響力與商業創新力的企業家人群,也同時定向邀請政界精英、學界權威專家、媒體領袖,倡導并踐行“正向價值觀”與“健康可持續的商業力量”。
正和島基于移動互聯網并線上線下結合,為企業家們建立起來的“好鄰居”俱樂部,為企業家人群提供高品質的平臺服務。
正和島是國內也是全球范圍內第一家實行實名制、邀請制、會員制、收費制的社交網絡。于2011年12月29日正式啟動,2012年6月1日“巨人的兒童節”正式上線運營,目前已經擁有會員超過1000名,都是現實世界重量級精英人士。
正和島的產品線除了網站之外(www.zhisland.com),還有手機報《每日推薦》、官方微博平臺(新浪加V:正和島標準)、紙質出版物《正和島決策參考》以及智能手機、PAD移動服務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