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2中國EAP與PCA年度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第七屆“中國EAP與PCA年度論壇”于2012年4月9日-10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北京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郭惠民。
以下為演講實錄:
郭惠民:非常高興有機會跟大家做個交流,首先我先聲明不是搞心理學的。剛才主持人說,如果溫州動車事件,心理學能夠解決問題的話,我想也太簡單了,不是心理學的問題,那是更大的問題。我今天所講的中國改革開放到今天,所面臨的一個整體氛圍,從這個角度跟大家做一個介紹。
首先給大家看到的就是我們改革開放30年,中國社會所面臨的一個巨大變化。如果說改革開放30年主要是我們經濟改革,經濟改革面對的是一個市場。所以,在面對市場環境所發生的激烈變化,實際上對我們每個人的心理,包括每個人所生存的環境都發生著巨大沖擊,或者巨大影響。在這張圖上面簡單可以看到市場是有供求關系構成的,所以在改革開放初的時候,也是計劃經濟走到末期的時候,市場是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況。在座有很多非常年輕的朋友,實際上我只感到一個默契,后來那一段,但我想那個時代是一個票證消費年代,購買什么東西都是憑票供應的。所以,在那個年代不需要做任何市場營銷,做廣告,推銷,只要拿到票就能買到緊缺的商品。
所以,改革開放以后,首先我們認識到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所以我們要發展生產力,要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求。所以,首先這種需求我想是物質上的需求,生活的基本需求,今天我們來參加這個會,很多談的心理問題,那是在物質需求已經得到滿足之后,你又多出來一層矛盾。所以,這種物質需求,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趨同的,就像你要吃飯,喝水沒有什么兩樣,沒有那么多講究。但是,你再想一想當你生活物質,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之后,你的需求就開始上升,上升到什么層面呢?上升到你的精神,體驗,感受這個層面。我想這個層面跟心理學就有很大關系,在這種需求情況底下我們需求開始分化,各種各樣的需求都開始出現。所以,我們現在所進入的實際上是一個分眾化消費,自主消費,個性消費年代。
所以,我們現在消費很多東西不是一個產品,消費的是一個品牌。就像今天你要喝水,要吃飯,就得講究,你要喝什么水,要吃的什么大米,你可能拿出依云礦泉水來煮日本的大米特別好吃,這就是精神體驗感受,現在消費是一個品牌,現在我們進入一個品牌時代。為什么進入品牌時代?我們現在因為有了更多選擇,現在已經進入一個供過于求的時代,太多了,不是說沒有選擇,你只有一兩樣東西,那個時候沒有太多心理毛病,你想的太多了。
危機管理怎么來的?剛才很多人講到心理,但是就從本質上,改革開放30年來看,這個變化也是從我們市場變化開始出現的,由于市場有了巨大變化,我們運營機制,體制發生重大變化。所以,我們都會知道,面對變化的時候,我們都會有一個有機遇,有挑戰,但最可怕你把機遇變成了挑戰,然后挑戰沒有解決好,就變成了問題,問題沒有處理好就變成了危機。所以,最早的危機,如果從改革開放30年來看,從我們經濟改革來看,主要,或者說首先出自我們企業,我們企業出現危機,企業有了危機管理。但是,企業危機管理最早是干什么的?就像很多專家所說,一有危機之后正常狀態被打破了,你的壓力到來了,你要回應這個壓力,要平衡這個壓力,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什么呢?就需要危機回應,危機處理。
所以,我們最早對危機管理認識,危機管理是干什么?就是干危機處理,危機應對。非典出現使我們認識到一個社會不僅僅企業會遇到危機,一個組織會遇到危機,整個社會都會遇到危機。那么,整個社會遇到危機叫什么呢?叫公共危機,公共危機責任人跟企業危機責任人不一樣,企業危機責任人是企業領導人,公共危機責任人是政府。所以,政府在總結抗擊非典經驗教訓之后就提出來了,各個部門,各個單位都要建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這里面最關鍵就是預案這兩個詞,什么叫預案?預案就是對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前做出防范,這是一種立足于未來的思路。
人到這個世界上面,我們經常聽馬克思說,人到這個世界上面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前提就是認識世界,人是如何來認識世界的,最簡單的就是“以史為鑒”,就是從過去看現在,或者是從現在看未來,從已知的來看未知的,但是這些年來人類認識世界出現一種新的方式,從未來看現在,不是從未知的看已知,這是立足于未來思路,也告訴我們危機管理的重心是在于危機預防,危機預警。我今天談這個話題,講危機干預,實際上也是一種預案,也是一種預警,也是一種預防。
但是,到了2004年,2005年從中國社會整體發展來看我們慢慢進入一個風險社會。風險無處不在,風險無時不有,也造成我們大量的困惑。剛才加里先生也說的一段,人與人之間交往有兩個,一個就是沖突,一個就是合作,就在沖突與合作之間還有什么?我想不會就只有這兩種,我們往往有的時候也不沖突,也不合作,那算什么?所以,我覺得更多不一定是沖突,不一定也就是合作,人類即使更多情況既不沖突,也不合作,如果都合作了也就幸福了,關鍵問題我們沒有合作。但是,我們就不幸福了嗎?幸福也是有層次的,這個里面,在我們后面話題里面還需要進一步探討。現在已經進入一個風險管理時代,但是風險管理并不能取代危機管理,再好的風險管理,再好的風險預估,評估也不能把所有的危機都測算出來。
我們把這兩張畫面,剛才兩張合到一起,我們講什么叫“品牌”?品牌里面最本質的東西是什么?品牌里面最本質的東西實際上是聲譽。所以,我們進入品牌時代之后,每一個組織都需要進行品牌的管理,我想我們現在在組織內部進行心理上面,各種各樣的調節也好,解決一些心理問題也好,我想總體上面都是為了維護咱們組織的整體品牌,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那么,品牌的管理涉及到哪塊?涉及到兩部分,一個品牌打造,品牌建設,另外一個就是品牌的維護,品牌的保護。如果說品牌,我剛才講跟消費者是綁定的,消費者體驗感受就是跟品牌連續在一起的,那么好?消費者就是這個一,品牌就是一后面的零。一個百年老字號,老的品牌需要長年累月積累品牌資產,聲譽資本,后面零在不斷增加。但是可以想象這個產品,這個品牌出現問題,沒有消費者來購買你這個品牌的時候,一沒有了后面再多零,歸零的速度僅僅一剎那,這對我們心理,財富都是巨大沖擊。
所以,危機管理,風險管理,實際上就是做品牌維護,品牌保護,是保護品牌的盾牌。當今的社會零風險是不存在的,早在1986年德國的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就已經提出人類社會進入風險社會,風險無處不在,風險無時不有,危機成為一種常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就是變化,現在很多心理問題也是因為變化導致產生,因為有變就應變,應變得當就有可持續發展,應變不當就會陷入到危機。所以,每個人都是奮斗加拼搏等于成功,你有什么幸福感?據說世界上面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比如丹麥幸福指數很高,我去丹麥看了之后,我后來才知道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無所事事,天天看星星,看月亮發呆,什么時候能有這么一個慢生活。
大家看到512汶川地震,看到日本大地震,實際上你看到地震嗎?你沒看到地震,你看到是抗震救災,完全是兩個不同概念,你整天看到地震,你的心里越看越消極,越看越悲觀。危機定義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可能出錯,它就會出錯,當然你會告訴上帝不會犯錯,上帝最大的錯誤就是創造了犯錯的人。面對這種無可奈何的狀態,遇到危機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最壞結局。我們出差住了五星級酒店,早上吃飯沒拿住黃油面包,一下子掉下去,你可能會想黃油朝上,結果就朝上了,這就是心理,期望越高失望越過,期望不太高,自己得到好的結局。比如大家說漲工資,漲大家倍你有感覺?你知不知道,據說漲1,2倍有感覺,至少10倍以上才有感覺。那減工資呢?不用減1,2倍,減1塊錢就有感覺,這也是心理學需要研究的。當然,預測是非常難的,預測一個事件什么時候發生非常困難,你看天氣預報也報不準,地震也測不準,沒有辦法,在現在物理學,量子學里面專門有一個定論就是測不準,還有一個黑天鵝現象,在17世紀之前,歐洲人認為天上都是潔白,突然有一天發現在澳大利亞有黑天鵝,結果歐洲人對天鵝的信念就一下子塌陷了,天鵝怎么會有黑的呢?這里舉的例子911就是黑天鵝,對于我們來說在無奈狀態底下我們能夠做什么?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預防預警,勝于預防預報。
當今的社會我們講處在一個全球化的狀態,但這個全球化我想不僅僅是經濟全球化,更是一種信息傳播的全球化,我們處在兩個全球化中間。那么,信息傳播的全球化最大的標志是什么?就是網絡,網絡給我們帶來的就是對我們造成巨大影響的一種傳播生態。這張圖上可以看到現在的人類面對的是什么?現在人類面對的就是屏幕,人類進入一個屏幕化時代,面對電視屏幕,電腦屏幕,手機屏幕,天天看屏幕,連我們講個課,做個演講大屏幕,最好這個圖還能夠立體一點,人已經進入讀圖的時代。但是,你可以知道電視,電腦,手機完全是三種不同的傳播時代產物,簡單的講電視是大眾傳播時代產物,是一對多的,電腦呢?網絡呢?是所有人對所有人,是一種分眾化傳播,手機呢?是一對一,越來越還原人際傳播。實際上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間,是先有人際傳播,才有部落化傳播,再有大眾傳播,但是大眾傳播之后又開始出現部落化傳播,又出現人際傳播。有什么不一樣的?兩端不一樣,現在這三樣都在,只有兩種結果,一種結果就是合作,一種結果就是競爭,合作三網融合這很簡單,競爭什么東西?競爭我們所有在座的人眼球,我們的注意力。
什么樣的東西最能吸引我們?什么樣的東西最能把我們眼球吸引過去,那就是另類的,與眾不同的,你最愿意看與你不一樣的東西。現在,反三俗,低俗,庸俗,惡俗,三俗電視節目上面就是超女,快男,如果用反常,另類的概念來解釋,這種反常的現象,超女,快男,一句話就解釋?超女就是女的不像女的,快男就是男的不像男的,可以看出來負面東西對影響太大了,負面東西對心理上影響更是巨大的。對于我們來說,很重要就要認識到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一是因為變化,二是因為傳播,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