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2中國領袖力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2年3月28日-29日,由慧致天誠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主辦的“2012(首屆)中國領袖力年會暨“慧·中國”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圖為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發言。
劉偉: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俞敏洪(微博)先生大概是在二十幾天前給我發了一個邀請函,希望我能夠出席今天的會議,希望我講一下中國宏觀經濟的調整。
我們國家是宏觀經濟政策當中比較細調整和變化的一年,所以我在這里和大家一道把我所觀察到宏觀經濟政策變化的原因,稍微做一個梳理。我看一下比較集中體現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做出一些調整,我們知道從2008年7月份開始,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全面啟動反危機措施手段,當時叫更加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當時做兩年所謂四萬億投資擴張計劃,財政赤字也做到9500億,實際已經按占GDP3%紅線安排財政赤字,這是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當時叫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從08年第四季度開始新增貸款4.9萬億,09年末新增貸款4.8萬億,貨幣增長速度達到7%以上,10年6月份比10年初新增貸款4.2萬億,財政為兩年4萬億擴張計劃,這一系列措施目的反危機、刺激經濟增長。
到2010年10月份開始,我們從全面擴張格局當中,采取擇機退出辦法,回到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開始全面的收緊,目的是為了反通脹,但是緊下來從10年10月到去年的第四季度,我們經濟簫條或者經濟下行矛盾逐步浮出水面。通貨膨脹壓力依然存在而且有它的特點,這次通貨膨脹水平并不是很高,去年通貨膨脹率5.4%不是很高,因為去年增長率9.2%,我們原來預定去年增長率8%,預定去年通貨膨脹率是3%,經濟增長率從8%目標實踐下來做到9.2%,通貨膨脹率從原來的預定3%提高5.4% ,這個并不違反正常的經濟邏輯,現在問題是什么?我們通貨膨脹形成背后的原因有它過去沒有的特點。
1、我們這次伴有比較強烈、集中、需求拉上時間上的滯后性,前兩年出去那么多票子,一方面能刺激經濟增長,確實取得一定的效果,比如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國經濟達到9%,09年中國經濟增長7%,10年中國經濟增長10.3%,去年達到9.2%,這個是反危機的政策起到一種作用。但是我們也知道反危機措施另外一個作用形成通脹的壓力,不同形成通脹壓力有時間的滯后期,歐美通常6—18個月,我們國家一般7—24個月,兩年左右時間會形成通脹的壓力,換句話說我們現在形成通脹壓力一定程度為前兩年反危機擴張性政策買單,現在表現通脹壓力釋放出來而且要集中,這是我們很大的特點。
2、這次通脹40%多的因素是來自成本的推動,包括勞動力成本、能源成本等,過去有三次通脹,84、88、94年通脹都是需求拉上來,而這次在成本推動和需求拉上共同作用的通脹,對于成本推動的通脹靠緊縮需求沒有作用,緊縮需求就要收緊銀根,貸款成本就上升,企業融資成本就上升,加劇成本推動的膨脹。靠傳統的緊縮需求、緊縮銀根不僅僅不起積極作用,反過來起副作用。
3、帶有國際性的輸入性,我們石油進口依賴度超過55%,我們大豆、玉米很大程度靠進口。國際市場大豆漲一塊錢,中國國內市場大豆漲8毛3,中國大豆漲一塊錢肉禽彈漲8毛3。主要是食品影響,而這個跟飼料等等有關系,所以國際輸入的特點。
這是我們通脹形成和過去不一樣的地方,這樣使著我們政策比較被動,為什么通貨膨脹水平并不高,但是壓力很大,今年計劃控制通貨膨脹4%左右,也就是3.5—4%之間,今年經濟增長率調到7%,原因很復雜、控制難度很復雜,因此我們高度重視。同時有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經濟下行或者經濟衰退也很大,主要來自于需求疲軟,這幾年投資需求有一個大起大落的波動,200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5.8%,這個速度比新世紀以來明顯偏低,09年我們采取一系列措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33.3%,去年是16.8%,說明我們投資主要政府拉動不是靠企業力量,現在大的企業特別國有大企業資金問題不大,問題大是創新力不夠,就是獨資研發能力不足。他有錢不夠投,缺少新的投資機會,投原來產品和技術結構下擴大投資只要投就是重復建設,重復建設危機一來就會作為泡沫沖掉,所以投不出去。民營小企業有發現機會的可能,但是跟它對接的金融體制市場很低,壟斷的金融體制對民營企業金融需求很難有正規的金融市場服務。怎么辦?就尋求民間借貸,成本非常高、承受不起、風險非常大。中國投資需求為什么上不去?大企業有錢投不出去,小企業想投沒有金融體系給他支持,想投變不成有效投資需求,這就使著我們投資是個問題,反過來能不能依賴政府?顯然不行。
同時我們消費需求也是一個問題,關鍵是在我們國民收入分配發生扭曲,政府、企業、居民三者之間,給居民錢少了,“十二五”規劃提出居民收入增長跟GDP保持同步,GDP增長又比財政增長慢了一步,“十二五財政收入21%,GDP每年增長11%,政府、企業、居民三者之間政府收入增長最快,居民增長最慢,而消費主要靠居民,這樣使我們消費和經濟增長不匹配,這是宏觀上的增長。還有縱觀上的分配,城鄉之間分配差別很大,我們城市化率去年第一次超過50%,我們還有一半人是農村居民大概將近7億人。農民收入增長比城里人慢多,三個農民純收入大概相當于一個市民可支配收入。這13.4億人口大國,消費需求長期依靠占一半的城市居民拉動,西方人也注意中國這個特點,所以我們產品出口的時候,西方勸我們不要爭奪市場,回去擴大內需。農民六七億人,如果增長速度達到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由此擴大的消費購買力,不僅解決中國產品過剩的問題,而且解決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產能過剩和產品過剩的問題。
中國農民責任突然變著非常大,有沒有這么嚴重?不敢說,需要進一步研究。確實中國廣大農村居民收入嚴重和經濟發展不相適宜,微觀上無論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經濟收入應該過警戒線。越有錢人占消費比重越低,越沒錢的人又不敢消費,有錢人不花錢,沒錢人的人不敢花錢。一個方面投資需求疲軟、一個消費需求疲軟,背后因素沒有真正根除掉,因此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出現下滑完全有可能,既有通脹壓力、又有經濟放緩威脅下,我們宏觀經濟目標發生調整。前一個時期反通脹主要目標,轉向兼顧經濟增長、兼顧反失業、反簫條的目標。
兼顧不同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之間的均衡,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變化,這種調整原因我們經濟失衡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這是宏觀政策調整的第一個方面。
二、我們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組合方式發生一定意義上的變化,我們過去叫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實際就是財政在擴張、貨幣在緊縮,這是一個松緊搭配宏觀經濟格局,我們財政刺激經濟、貨幣在緊縮經濟,松緊搭配政策格局有一個好處,起到政府對經濟干預波動減少,但是有一個壞處就是政策相互之間效果相互抵消,這是很大的問題。我們現在仍然采取矛盾或者相互抵消的政策格局,但是這種政策格局反通脹目標實現很有限,保增長目標實現很有限,怎么樣使宏觀貨幣和財政政策反方向組合程度有所收斂,不能相互抵消作用太大,所以就財政政策而言,恐怕我們除了政策方向不變,繼續采取積極財政政策同時,我們對財政的風險恐怕進一步關注,對財政政策刺激力度、政府直接投資的力度調整。
一個財政赤字09年是9500億,這是接近GDP3%我們現在往下調整,去年降了500億,今年準備再降500億,控制8000億,恐怕財政赤字逐漸往下調。另外政府債務,我們國家國債比例不大,西方政府搞投資就是發債,我們搞投資是透過銀行做信貸實現政府的投資行為,所以債務比重比西方低一些。但是這幾年出現新的問題就是地方債,現在有憑證的地方債將近11萬億,地方債能形成多大危機?確實蘊含著風險,地方債都是拿地方財政擔保,是拿預算外土地專項,土地市場一旦出了問題地方財政就出了問題,地方財政出了問題貸款就有問題,融資平臺除了問題給貸款的商業銀行就有問題,實際形成風險杠桿化的問題。而且大家注意中國財政收入恐怕要下降,不會保持25%以上增速,今年目標控制10%樣子。一個有主動減稅的問題,像這些年做的增值稅轉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上調、企業所得稅兩稅并一等,最后增值稅的擴圍還有減稅的意思,還有一些我們發展要求的,比如對中小企業稅收的扶持,伴隨主體功能區經濟分工,結構減稅的要求,比如全球經濟衰退中國進出口受到影響,進出口環節的稅收會帶來很大影響。包括關稅、包括消費稅已經占稅務總額17%,和進出口環節相關鏈的稅收間。財政赤字以及政府債務風險存在,實際要求我們積極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采取緊縮性,考慮反通脹同時兼顧反簫條,去年和前年連續六次上調貸款利率、存款準備基率,這樣對企業資金越來越緊,想把緊通脹成本轉嫁到商業銀行,希望緊縮他們流動性,達到供給貨幣的速度。商業銀行第一時間把成本轉嫁給企業,第一時間轉嫁給民營企業,這次通脹承擔很大成本是中國民營企業,如果威脅越來越大,對于貨幣緊縮力有所放松。宏觀經濟財政和貨幣政策松緊反方向基本格局不會變,但是反方向力度有所改變。
三、匯率。時間關系匯率我不想講太多,實際2011年10月以后,匯率政策重新加快升值的通道。除了盯美之外、還把加拿大、英鎊等一起,人民幣就進入加快升值的通道,當時我們也做了很多試驗,估計5%年均升值壓力經濟能夠承受,現在看來要打住了。人民幣升值有利于反通脹,但是不利于保增長,人民幣升值對我們出口不利,本來內需不足,自己遏制自己出口。兼顧反通脹、保增長兩個目標,恐怕人民幣匯率問題要保持穩定。
國內宏觀目標是保增長、反簫條是首要目標,其他條件不變貨幣應該貶值鼓勵出口,我們現在說句老實話,反簫條、反通脹哪個主要的?很難判定,今年下半年開始給中央領導講課的時候,問他們哪個主要?他們說反通脹是主要的,通貨膨脹起來責任在中央,誰能印錢誰才能制造通脹,經濟衰退苦難在下面,各自有各自的責任,這種責任決定政策理解不一樣的。現在很難確定究竟哪個是主要的,這種情況下匯率既不敢輕易升值、也不敢輕易貶值,今年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比較可行、比較冷靜的選擇。
四、宏觀政策管理方式的變化。
我們短期采取的政策都是影響需求,真正解決問題還是從供給方面,特別調整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因此今年經濟增長非常強調把短期增長目標和中長期優化結構目標統一在一起,中國目前失衡單純靠需求管理解決不了問題,現在需求既不敢刺激也不敢緊縮,緊縮需求有利于防通脹,但是惡化需求。僅僅需求來講,目前既有通脹壓力,又有衰退壓力下,很難做出有效選擇,必須提高勞動生產力、提高勞動效率,推動中國市場化進程。
我今天講到這里,有什么不準確地方歡迎大家批評,謝謝各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