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于2012年3月17日-19日在北京釣魚臺舉行。以下為寶鋼集團公司董事長徐樂江演講實錄:
徐樂江:謝謝韓主任,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非常高興今天在這里有這么一個機會和大家一起探討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的問題,我來自于鋼鐵業,這是傳統的制造業,中國的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制造業得到了飛速發展,有人說中國今天是世界的工廠,說起中國的制造業會讓中國人有自豪但是也有遺憾的感覺,自豪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廠,這一點大家都不懷疑。
中國的廉價制品也遍布全球,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享受中國制造的實惠。遺憾的是在這個發展當中,中國制造給中國帶來財富積累的同時,我們的發展方式當然這個方式在這個發展階段也是沒的選擇,粗放發展也出現一些制約未來發展的問題,所以我想談談對中國制造業的一些認識和今后中國制造業提高競爭力的認識。
因為78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鋼鐵業當年產量是2800萬噸,去年中國鋼鐵生產了6.88億噸,占了全球將近一半48%。我談的第一個是對中國制造業的一點認識,第一是制造業是實體產業的典型形態,是社會財富的實現載體,這一條我相信大家都清楚。
按照市場經濟,企業把各類資源按照市場的要求通過制造業可以轉化為供人們使用的或利用的各種產品,包括生活消費品、工業品,來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需求。近18世紀英國革命就是制造業革命,人類社會因制造業發展進入現代文明時代,盡管現在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特別是虛擬經濟高度發達,社會財富創造途徑也更加多樣化、更加豐富,但是財富實現途徑仍然離不開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產業,現在美國應該是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體,奧巴馬總統提出來重返制造業、重構制造業,也是發展到今天認識到了制造業還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
中國第二產業以制造業為主體,目前第三產業比重占中國產業達40%多,比例是美國的兩倍,但是制造業的產值和美國比,盡管比例小,在三大產業當中產值美國制造業是很大的,是全球最大。中國第二產業中的制造對外的依賴度很大,這是和我們發展過程有關系,所以一旦外部需求因各種原因比如說金融危機,現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產生的影響需求萎縮以后,中國制造業受到的沖擊將是巨大的。這是一點認識。
第二,中國制造業、加工業和組裝業在發展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應該認識到這是制造業低端的形勢。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從那時起中國進出口貿易出現井噴式增長。但是我們看了看在中國進出口貿易當中相當大比重是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催生了中國大量以簡單加工和組裝為主的制造企業或者是制造產業,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逐步開始奠定或者是被世人所認識到。
我個人認為,中國制造業也是在這個時候作為完整的制造業被肢解,過去中國是計劃經濟,但是從產業鏈各種角度還是比較全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很多中國制造企業沒有自己的研發系統,也沒有自己的供應鏈系統,也沒有自己的營銷服務體系,只是提高低成本干了中間一段加工、組裝,所以企業主要任務是接單按圖加工組裝,出口的企業是完整的企業。
低端制造業必然缺乏核心的制造技術和能力,更談不上有自主品牌了,所以對中國制造的發展未來也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我們很多中國制造也淪為世界很多知名品牌的代工廠。
第三個特點,中國制造業發展到今天,我個人認為已經陷入低成本的陷阱,制造業的競爭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成本競爭,一個是創新。我國制造業的要素成本近幾年來在不斷發生變化,原有的競爭優勢正在不斷的縮小,但是這種優勢我認為并沒有消失,比如以鋼鐵業為例,中國是鋼鐵大國,但是人工成本與近鄰的日本、韓國、德國、美國鋼鐵企業員工水平的1/8到1/10。
二是土地成本比較低廉,中國鋼鐵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因為鋼鐵業是占土地很大的行業,所以這幾年鋼鐵業發展土地成本比較寬松,而且工業用地價格比房地產用地還要便宜的多,有的地方招商引資把土地無償引用。
第三是環境成本很低廉,這是我們環境發展當中存在的現象,很多企業在生產鋼鐵成本的同時,并沒有達到環境治理的要求,以犧牲環境代價來生產產品,所以發達國家在企業制造業里環保支出相對要少的多。
所以,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在今天主要來自于低成本,包括了低人工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環境成本,實際上在這么一個環境下培養了我們的制造業,當然這對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說也是繞不過去的,也必須走的過程,今天來看,這種低成本帶來的就是以成本唯一的競爭段,無成本轉讓能力。初期看這是一種競爭力,所以我們的產品走向全球,但是長期看低成本恰好弱化企業的競爭力,這好象是開源和節流關系一樣。
第四,中國還不具備成為全球制造中心的條件,盡管今天中國制造產品風靡全球,就像中國鋼鐵一樣,全球人都承認中國是一個鋼鐵大國,就是制造大國,但是說中國是鋼鐵強國,我在這個行業干了三十多年,我認為還達不到強。回頭看看工業化過程或者是制造業發展過程,19世紀60年代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制造中心。其后全球中心我認為兩次大轉移,一個是二戰之后美國取得了世界制造中心地位,戰后德國和日本逐漸取代美國,成為日本制造世界中心。
現在有一種說法很流行,即認為全球制造業已經發生第三次大轉移,說向中國來轉移,但是我認為這僅僅是大家認為的一種趨勢。中國承接了許多發達國家低端制造業,這一條毋庸置疑,但是中國離世界制造中心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還不具備成為世界制造中心的條件,這些條件先要具備足夠技術創新的支撐,這一條很重要,你有獨到的技術,不僅僅使低成本。英國制造中心是蒸汽機的發明,工業時代實現機械化,美國是電力革命,到了德國和日本趕上微電子信息化等等。
回頭看看中國,我們目前基本上一個跟隨時代,就是過去說的消化引進技術,目前創新還處于點線,全面的創新在制造技術上還沒有一種很強的突破,在這種狀況下,我們很多產品基本上是加工過程,在產品開發設計零部件核心技術方面大量還是依靠國外的技術。所以,中國今天仍然是一個制造大國,但還不是成為世界制造中心。
第五,看看我所在的鋼鐵行業,鋼鐵行業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制造行業,而且是工業化或者是制造業的糧食,提供最基礎原材料。看看全球鋼鐵產業發展的軌跡,與世界經濟業發展軌跡高度重合,所以從這個行業可以窺視一下制造業的規律以及中國制造業今天處于什么狀態的特征。現在鋼鐵工業是于19世紀初期英國,蒸汽機發明及其廣泛應用并帶動冶金煤炭機車制造業的發展。
1800年,英國鋼鐵產量占世界鋼鐵總產量一半以上,1870英國鋼鐵量仍然保持世界首位,而這一時期正是英國作為世界制造中心時期。1910開始到二戰前期,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鐵制造大國,產量份額接近世界總量的50%。雖然后來美國鋼鐵產量份額很快下降,但是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一直保持最大鋼鐵生產國的地位,最高產量一度突破1.4億噸。
這期間也是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制造中心,二戰后日本鋼鐵工業和德國鋼鐵工業都得到迅速崛起,尤其是日本鋼鐵從戰后百萬噸達到70年代1.2億噸的峰值水平,所以從這個行業可以看出來制造中心從鋼鐵行業來看有一個發展的軌跡。
中國鋼鐵產量從78年的2800萬噸到去年6.73億噸,所以從這個規律可以看出,當一個國家鋼鐵消費達到峰值并保持需求穩定以后,這個國家的制造業才開始成熟,這個觀點對不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技術創新才有創新東西,才有可能成為世界制造中心。而中國鋼鐵需求仍然還有一定增長空間,尤其是這幾年粗放式發展,1.85噸有一半是建房子的材料。以上我對中國制造業目前發展處于什么階段的一些認識和特點。這是我講的第一點。
第二,關于中國制造業提高競爭力往哪個方面努力的認識,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因為外部需求減弱的影響,以及人民幣持續升值和勞動力成本剛性的上漲,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加工制造業面臨很大挑戰,比如說以鋼鐵為代表生產資料行業,在08年應對金融危機的時候,四萬億投資刺激下這兩年又保持高度增長,07、08年這個行業就應該調整。
所以“十二五”開始中國步入轉型發展的道路,宏觀經濟對我們這個行業生產資料需求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或者開始進入供大于求的時機,并將進入低增長時代,所以我們行業和其他制造業一樣將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就像上午的會議上有些專家說的,我們很多資源配置不僅僅是中國的需求,是全球的需求,鋼鐵產品直接出口表現出來的形式不一樣,但是鋼鐵產品作為家電、汽車、工程機械、造船間接出口這一塊仍然是表現出了我們很多產能是著眼于全球市場,所以這個時期的到來,是到了行業發展開始要轉變的時候。
|
|
|